第一章 绪论(1)
- 格式:ppt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一章绪论§1—1流体力学及其任务1、流体力学的任务:研究流体的宏观平衡、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
2、流体力学定义:研究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力学规律、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3、研究对象: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
4、特性:•流动(flow)性,流体在一个微小的剪切力作用下能够连续不断地变形,只有在外力停止作用后,变形才能停止。
•液体具有自由(free surface)表面,不能承受拉力承受剪切力( shear stress)。
•气体不能承受拉力,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切力,具有明显的压缩性,不具有一定的体积,可充满整个容器。
流体作为物质的一种基本形态,必须遵循自然界一切物质运动的普遍,如牛顿的力学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5、易流动性:处于静止状态的流体不能承受剪切力,即使在很小的剪切力的作用下也将发生连续不断的变形,直到剪切力消失为止。
这也是它便于用管道进行输送,适宜于做供热、制冷等工作介质的主要原因.流体也不能承受拉力,它只能承受压力.利用蒸汽压力推动气轮机来发电,利用液压、气压传动各种机械等,都是流体抗压能力和易流动性的应用.没有固定的形状,取决于约束边界形状,不同的边界必将产生不同的流动。
6、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微团——是使流体具有宏观特性的允许的最小体积。
这样的微团,称为流体质点。
流体微团:宏观上足够大,微观上足够小。
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为:流体是由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所组成,每一空间点都被确定的流体质点所占据,其中没有间隙,流体的任一物理量可以表达成空间坐标及时间的连续函数,而且是单值连续可微函数。
7流体力学应用:航空、造船、机械、冶金、建筑、水利、化工、石油输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等也都遇到不少流体力学问题。
例如,结构工程:钢结构,钢混结构等.船舶结构;梁结构等要考虑风致振动以及水动力问题;海洋工程如石油钻井平台防波堤受到的外力除了风的作用力还有波浪、潮夕的作用力等,高层建筑的设计要考虑抗风能力;船闸的设计直接与水动力有关等等。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四版第一章总结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1)细胞和分子水平(2)组织和器官水平(3)系统水平(4)整体水平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1)神经调节①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②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2)体液调节:①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其调节方式是激素.②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3)自身调节:①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①主动运输: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②被动运输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①cAMP-PKA途径②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①酪氨酸激酶受体②鸟甘酸环化酶受体(3)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1.细胞膜动作电位:(1)相关概念:①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呈左、右方向水平轴,与矢状轴呈直角交叉的轴线是A.矢状轴B.冠状轴C.垂直轴D.横轴E.标准轴2.将人体纵切分为左右两半所形成的切面是A.水平面B.冠状面C.矢状面D.横切面E.纵切面3.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蛋白质4.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与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了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蛋白质5.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蛋白质6.与人体的长轴平行,即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称为A.矢状轴B.冠状轴C.垂直轴D.横轴E.旋转轴7.下列哪些生命活动存在负反馈A. 血液凝固B. 分娩C. 排尿D. 排卵E. 动脉血压稳定8.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E.血液9.能比较直接而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脑脊液B.血浆 C.尿液 D.淋巴液 E.细胞内液10.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脑脊液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液 E.细胞内液(二)填空题1.正常人体按照外形可分为、、和四大部分。
2.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功能相近的细胞与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
3.人体的基本组织可分为、、、四大类。
4.所谓兴奋性就是生物体具有感受,产生的能力。
5.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调节、调节和调节。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三)名词解释1.组织2.兴奋性*3.阈值4.内环境5.稳态(四)判断题1.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称系统。
3.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手掌向内,两足并扰,足尖向前。
4.由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呈垂直的轴,称矢状轴。
5.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的面为称水平面。
智能基人工础主讲: 蔡自兴教授主讲:蔡自兴第一章绪论1.1 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11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1.2 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类智能和智能1.3 人工智能的学派及其争论1.4 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领域15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1.5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1.6对人工智能的展望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几种定义智能(intelligence)智能g智能机器(intelligent machine)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学科)人工智能(能力)孕育时期(1956年前)数理逻辑学科(弗雷治、维纳等)计算的新思想(丘奇、图灵等)拟脑机器(麦卡洛克、皮茨)形成时期(1956-1970年)1956年,第一次人工智能的研讨会年际智会1969年,第一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1970年,《人工智能》国际杂志创刊暗淡时期(1966-1974年)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盲目乐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工智能提出新的要求甚至挑战知识应用时期(1970-1988年)专家系统与知识工程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系统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知识表示知识利用知识获取集成发展时期(1986年至今)进一步研究AI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深入渗透到其他学科和科学技术领域三大学派综合集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1.2 人工智能的各种认知观121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1.2.1 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符号主义(Symbolicism )基于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C i i 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 )基于神经网络及其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行为主义(Actionism )基于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符号主义(Symbolicism)符号y又称:逻辑主义、心理学派或计算机学又称逻辑主义心理学派或计算机学派原理: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起源:源于数理逻辑学派代表:纽厄尔、西蒙和尼尔逊等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又称仿生学派或生理学派又称:仿生学派或生理学派原理: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原理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起源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起源: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学派代表:卡洛克、皮茨、Hopfield 、鲁梅尔哈特等行为主义(Actionism)又称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又称: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原理: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原控制及知动作控制系统起源:源于控制论学派代表作布鲁克斯(k )学派代表作:布鲁克斯(Brooks)的六足行走机器人,一个基于感知—动作模式的模拟昆虫行为的控制系统1.2.2 人工智能的争论对人工智能理论的争论符号主义认为人的认知基元是符号,认知过程即符号操作过程;认为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因此,能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行为;认为知识是信息的种形式,是构成智能的认为知识是信息的一种形式,是构成智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