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五课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2×4=48分>1.某社区通过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和谐邻里""社区道德楷模评选"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内心;通过搭建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合唱团等文化舞台,让居民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③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通过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和谐邻里""社区道德楷模评选"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内心,体现了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符合题意。
让居民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②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弘扬主旋律,而不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求,③不符合题意。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说法不科学。
答案选A。
答案:A2.龙泉青瓷,以釉色、釉面开片和造型取胜的审美追求,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在继承青瓷传统静雅之美的基础上,借鉴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形式,开创了器形小巧的端庄大气之风,备受市场青睐。
这说明< >①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②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的源泉③艺术创作应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毛正聪在继承青瓷传统静雅之美的基础上,借鉴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形式,开创了器形小巧的端庄大气之风"这说明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①正确;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②错误;艺术创作应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③错误;毛正聪在继承青瓷传统静雅之美的基础上,开创了器形小巧的端庄大气之风,这说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作的根基,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试内容及要求①文化发展的实质(a)。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
③文化创新的作用(b)。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知识梳理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试判断: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作者的灵感。
( )提示F。
文化创新需要文艺工作者的灵感,但这种灵感的最终来源还是社会实践,因此,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重点突破区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强调社会实践是根源。
如文化创新取材于现实生活,就体现了这一点。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如在社会实践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
提醒区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渊源(1)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典例运用典例1 著名画家何家英在讲述自己的艺术之路时说,要用脚和心感受生活。
他曾多次深入农村积累素材,土地里农民劳作时的“脊背”形象令他震撼,名画《山地》由此而成。
下列与其创作手法相一致的是( )①玄幻网络小说《武动乾坤》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搬上荧屏②中国文联20多位知名艺术家赴西藏开展采风活动③书法家孙伯翔长期深入传统,涉猎唐楷,深入北碑,其创作的作品独具特色④“走情走心走人物的好戏”——沪剧《挑山女人》改编自一位女挑夫的真实故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山地》的创作是用脚和心感受生活的结果,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④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此相同;①是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无关;研究学习传统书法不属于参与社会实践,③排除。
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的创新第二框文化的创新的途径【本框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设计理念(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法学法(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学年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检测新人教版必修课件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弘扬我国优秀中医药文化因为青蒿素,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引发了国内的中医药热。
①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目前,我国的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三低”现象——中医对疾病的治愈率偏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
很多中医医生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了,②必须借助现代医学仪器才能诊断疾病,有关中医的存废更是不绝于耳,③不少人认为“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请用“文化生活”知识,对“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的观点作简要的评析。
答案:(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包含着许多科学的、合理的内容,对很多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基础。
(2)对中医这一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关键。
(3)中医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西医的一些有益成果,在交流借鉴、融合中走向世界。
(4)中医西化是不可取的,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必将导致中医更为严重的生存危机。
基础巩固1.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
”这体现的道理是(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解析:追随大师的过程是学习借鉴的过程,逃离是为了不让大师的风格抹杀自己的个性,故B项符合题意。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著名画家吴冠中有感于书法的陈陈相因,开始研究汉字的构成,揣摩文字的内涵与间架结构之间的关联与“德慧”,创作了《汉字田园》。
吴冠中尝试从汉字的构架中发掘出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美,体现了()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消解文化的民族性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文化继承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答案:C2.下面对文化创新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创新就是创造新文化的过程②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的过程③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④文化创新就是汲取一切人类文化的过程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创新这一概念的准确识记与理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创新就是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错误,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也不意味着汲取一切人类文化,排除。
故选D 项。
3.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我们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这里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A.淘汰所有的传统文化B.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C.使新文化建立在旧文化的基础之上D.首先剔除旧文化,然后建立新文化答案:B解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B项符合题意,应选;A、C、D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故选B 项。
4.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
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了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
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二进制数学是文化交流、借鉴的产物,故答案选C项。
2019-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基本知识点归纳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中国4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黄龙、九寨沟、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中国4处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嵋山-乐山大佛、武夷山)2、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各种文化的多样性,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2)文化多样性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的多样性。
(3)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4)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文化创新的途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 下列选项既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立足于社会实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故本题选C。
A、B、D说的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故不选。
【答案】C 2.《新贵妃醉酒》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
它实现了京剧、流行音乐的巧妙结合,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
这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新贵妃醉酒》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融合了时代内容,可见C符合题意,
A、B表述错误,D不符合材料。
【答案】C 3.一曲《江南Style》唱遍全球,标志着“韩流”再次吹遍世界。
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
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思想的张扬,而这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忽视的。
这启示我们 ( )①优秀的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②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文化产品应
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④文化产品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
A.①②③
B.①②④
D.②③④
C.①③④【解析】依据知识分析,实现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所以①②③符合要求;④观点错
误。
【答案】A 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是黄金,但是,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
如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展翼雄飞,是令人神往的。
这主要说明( )
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D.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故选D项。
A、B两项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题意
不符;C项中“完全抛弃”的说法错误,应排除。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答案】D 5.文化创新一定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这表明( ) A.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B.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C.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D.世界先进文化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依据题意分析,A符
合题意,B、C、D表述均错误,故应排除。
【答案】A
6.右边漫画说明( )
A.中医学不需要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弘扬中医学不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中医学要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获取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依据知识,联系题意判断,B项正
确,A、C、D表述错误。
【答案】B 7.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自身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要选出同时体现三者联系的选项,只有A符合这
一要求。
【解析】A 8.“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
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
因为( )
A.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
B.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
C.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D.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与一味拒绝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解析】“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民族虚无主义,“闭门造车”是封闭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
对待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都是错误的。
故答案选D。
A、B、C观点错误,应排除。
【答案】D
9.依据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所示信息,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2)实现文化创新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克服什么错误倾向?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
应联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关知识等,结合题意要求,组织答案。
【答案】(1)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①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
③要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
质的新文化。
(2)①实现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要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能力提升]
10.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
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
这说明( )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中西合璧”表明实现文化创新要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所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材料,D项认识错误。
【答案】C 11.古诗词“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提倡文学创作
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诗风一味讲求辞藻华丽的后尘。
这说明文化发展要注意( )
①文化的独立性②文化的传承性③文化的创新性④文化的时代性
B.③④
A.①②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分析“清词丽句必为邻”表明了文化的继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承性,而“恐与齐梁作后尘”则强调文化的创新性,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要求。
【答案】C
12.漫画《洗澡》反映了( )
A.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B.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文化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D.文化教育中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解析】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犯了拒绝
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错误,答案为D。
【答案】D 13.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也
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
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在
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 )
A.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舍弃传统文化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认同外来文化
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D.加强交流借鉴融合走向文化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是正确的,但舍弃传统文化是错误的,
排除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表明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但笼统地说认同外来文化是不准确的,排除
B;D中“走向文化统一”的说法错误。
【答案】C 14.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
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
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
可观的效益。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本题以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成功经验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材料信息,该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启示我们立足实践;刻苦钻研新技术启示我们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启示我们要博采众长,善于借鉴成功经验;攻克技术难关启示我们要弘扬时代精神,以创新
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
②善于借鉴成功经验。
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
③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
推动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