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3.53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水循环示意图的绘制,培养绘图及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自主思考和后续探究等形式,激发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哲学思想。节约用水,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学习资源

视频资料,课本,课标,图文资料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总结反思,拓展深化

四、学习过程

【步骤1】实验:蒸锅里面的水循环(老师提前录好,学生课堂观看)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出视频中水经历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个人思考)

老师总结:水经历了蒸发(遇热)——凝结(遇冷)——滴落回锅里(重力作用)等环节。内部成因有水在常温常压下的三态变化。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对水循环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步骤2】结合以上所得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和成因

活动一:延伸分析

根据以上所得,联系生活所见,开发思维,在图上绘制出济南泉水的来源和去向。(学生自主绘制)

活动二:自主生成

结合课本内容说出各环节的名称和成因。绘制出海陆间水循环简图,并绘制还有哪些类型的水循环。(学生先自主绘制,再分组讨论,之后投影展示)

环的类型: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将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迁移到课堂知识中,一步一步自我生成,从而总结出水循环的环节、成因、三大类型。

【拓展探究】:从水循环的环节入手,分析济南趵突泉曾一度停止喷涌可能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可以采取哪些保泉措施。(小组讨论并回答)

老师总结:趵突泉泉水停喷的原因可能有:

1、降水量减少

2、用水量增加

3、过度开采地下水

4、建筑工程、植被破坏等行为人为改变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

保泉措施可能有:节水保泉、限采保泉、增雨保泉、绿化保泉、引黄保泉、海绵城市建设。。。。

通过这一环节,既是对之前济南泉水案例的延续,也是让学生加深对水循环理解,并学以致用,将课堂所得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并指导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

【步骤3】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一:自主思考(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

①水循环的所有环节涉及到哪些圈层?

②风将海洋水汽带到陆地上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水分,还带来了

什么?

③黄河对流经地区的地貌景观有何影响?请举一例。

④黄河在流动过程中,给下游带去了什么?

⑤黄河水为何能源源不断的流淌几千年?

活动二:根据以上问题总结水循环的意义,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自主总结)

老师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四大圈层,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影响气候形成,塑造地表形态

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水的动态平衡。

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了一个综合认识,将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迁移到实际案例中,加深理解。

【后续学习预告】:

1、探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进而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缓解措施

2、结合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分析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附:济南泉水图文材料

现代地

质工作者调

查研究认为,

济南泉水来

源于市区南

部山区,南部山区,在灰岩出露和裂隙岩溶发育的地方,吸收了大量的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了丰富的裂隙岩溶水。这些裂隙岩溶水,受太古界变质岩的隔阻,沿岩层倾斜的方向,向北作水平运动,形成地下潜流,至城区遇到侵入岩岩体的阻挡和断层堵截,地下潜流大量汇聚,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促进了岩溶发育和水位抬高,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地带及第四系沉积层较薄弱处夺地而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

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直接影响着泉水的变化。济南属暖温带季

风气候,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50~700毫米。由于夏季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三分之二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不足五分

之一,冬春两季降水很少。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影响着泉水流量和水位。一般规律是年降水量多,当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当

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大气降水对泉水动态变化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人工开采量不超过

泉水流量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如果开采量大于泉流量,雨量因素

则处于次要地位。开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的动态变化。1972年1 月20日6时40分,市区发生大面积停电4小时50分钟的事故,提水系

统全部停机,这段时间市区水位回升40厘米。1968年,开采量与泉流量大体相当,被称为二者的转换年。在此以前,开采量小于泉流量,因此泉水表现一直很好;在这以后,由于开采量超过泉流量,并不

断增大,泉水流量变小。为了证明这一点,1980年9月24日,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市区停采地下水8小时,比平日少采水135600吨,市区地下水位回升44~45厘米。据山东省水文地质队资料,1973~1977 年,市区水位下降2.25米。从1976年以后,雨季后不到1个月,泉水流

量就逐渐减少。趵突泉自1981年以来,连续三年在3月上旬至9月初断流,干涸达半年以上。1988年8月至1990年8月,趵突泉断流长达两年之久。

2003年9月6日趵突泉泉水复涌,至今已持续喷涌14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