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用有机化学第11节-胺-教学讲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66
第11章 胺11.1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胺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掌握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酰胺、碳酰胺的化学性质。
11.2 基本知识点11.2.1 胺的分类和命名胺可视作NH 3的烃基衍生物。
NH 3中的一个氢被烃基取代所得的化合物称为伯胺(1°胺),两个氢被烃基取代所得的化合物称为仲胺(2°胺),三个氢被烃基取代所得的化合物称为叔胺(3°胺)。
要注意的是:胺的伯、仲、叔的含义与醇的不同。
相当于NH 4+中的四个氢被烃基取代所得的离子称为季铵离子。
季铵离子与酸根结合形成季铵盐,与OH -结合形成季铵碱。
NH 3 RNH 2 R 2NH R 3N C 6H 5CH 2N(CH 3) 3ClArNH 2 Ar 2NH Ar 3N C 6H 5CH 2N(C 2H 5) 3OH氨 1°胺 2°胺 3°胺 季铵盐、季铵碱命名时,先写出连于氮上的烃基名,然后以胺字作词尾即可。
对于复杂的胺,则可将 H 2N —(称氨基)、RNH —(称烷胺基)、R 2N (称二烷胺基)视作取代基而命名。
11.2.2 胺的结构氮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2s 22p 3,在形成NH 3时氮首先进行不等性sp 3杂化。
氮用三个不等性sp 3杂化轨道与三个氢的s 轨道重叠,形成三个sp 3-s σ键,氮上尚有一对孤对电子占据另一个sp 3杂化轨道,这样便形成具有棱锥形结构的氨分子。
胺类化合物具有类似氨的结构。
甲胺、三甲胺结构如下:在芳香胺中,氮上孤对电子占据的不等性sp 3杂化轨道与苯环π电子轨道重叠,原来属于氮原子的一对孤对电子分布在由氮原子和苯环所组成的共轭体系中,见下图所示。
CH 33具有较多p 轨道性质,但仍具有一定的s 成份³11.2.3 胺的性质 1. 碱性和成盐2. 烃基化3. 酰基化4. Hinsberg 反应(鉴别伯胺、仲胺、叔胺)5. 与HNO 2反应6. 季铵盐的Hoffmann 消去反应RNH 2质子酸盐RNH 2RX R 2NH 3NRX RX4NXArNH RXArNH R2RXRXArNR 3XR 4NO H 3OHRNH 2′R ′COCl 或酐、酯2NCOR ′R ′COCl 或酐、酯R 2NH R 3一)R ′COCl 或酐、酯NaOH 溶液溶于NaOH(RNS O 2Ph )Na(固体)R 2NH PhSO 2Cl R 2NSO 2P hNaOH 溶液不溶于NaOH(固体)R 3N PhSO 2Cl(一)RNH 2PhSO 2ClRNHSO 2P h RNH 2HNO 2[R N N ]H 2ON 醇等混合物ArNH 22Ar N NX (重氮盐)R 2NH HNO 2R 2NN O(N -亚硝基胺)ArNH HNO 2ArN NX (黄色油状物)NNR 2HNO 2ONNR 2(对亚硝基化合物)C C HNR 3OHC CR 3N + H 2O7. 重氮盐的反应 取代反应:偶联反应:还原反应:8. 酰胺和碳酰胺的性质酰胺和碳酰胺除了具有羧酸衍生物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下述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