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近岸水域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559.89 KB
- 文档页数:4
!"#$《水产养殖》2021年第5期doi:10.3969/j.issn.l004-2091.2021.05.025日照市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李媛媛4,梁胤程2,马腾4,田璐4,刘峰1(1.0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日照276800;2.0照市海洋通站,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水增养殖业是传统支柱产业。
现对日照市海水养殖产业发展层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岀了对策措施,以促进传统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1海水增养殖业发展现状日照市海域面积6000km2(内水、领海),J。
m 等深线以内的浅海达400km2,-20m等深线以内的浅海达1800km2,海水可养殖面积1000km2。
2019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63000t,其中海水养殖275000t o日照市海水增养殖业主要分为海养殖养殖、养殖类。
其中,近海养殖用海面积约45000hm2,以养殖贻贝、牡蛎、扇贝主,贻贝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
陆基工厂化养殖主要分布在东港区涛雒镇、山海天两城街道及开发区蔡家滩周边地区,共有养殖1414养殖约5600养殖水约3x106m2。
养殖品种以海参、南美白对虾、大菱鱼平、主以对中国对日对海扇贝等品主2019年面中国对是日照市的传统年量占全国67%以上。
养殖有1283户,养殖水体约1.28X107m2,以养殖日本对中国对海、主2存在问题2.1水产养殖区脏乱差水产分水养殖施对、提升发展面资难题。
以养殖片区,共有6个村,养殖户200户左右,养殖大棚约800个,养殖面积5x105m2,其他附属设施6x105m2。
据估算,拆迁安置资金共需约10亿元,其中拆迁资金(按700元/m2计)约8亿元,生态修复资金约2亿元2.2产业结构层次低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贻贝、牡蛎等领域,2019年海水养殖2.75X1051,贻贝、牡蛎等低价值产品产量占到2.5X1051以上,高价值产品产量比重<10%。
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现状与趋势分析海州湾是江苏省海州市的一个重要海湾,位于东经121°32'-122°57',北纬34°31'-35°17'之间,是由连云港至日照港间的浅滩及陆地间所形成的。
海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对于当地的渔业、旅游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及其趋势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根据较早的调查数据和研究,可以得知海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总体较好。
早期的监测数据显示,海州湾的COD、氨氮和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普遍低于相关水质标准。
这说明海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较为良好。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海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随着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州湾近岸海域的养殖污染和船舶废水排放等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养殖污染主要指养殖废弃物(如饲料残渣、养殖废水和养殖物死体等)的排放,这些养殖废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船舶废水排放主要包括船舶上排放的污水和油污。
这些废水和废油的排放会导致海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
其次,工业和城市排污也对海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产生了影响。
近年来,随着海州市工业发展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扩大,工业和城市排污量也相应增加。
这些废水和废气的排放直接导致了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升高,从而对水质产生了负面影响。
特别是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比较严重。
基于以上问题,可以预测海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恶化。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养殖废物、船舶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都将继续增加。
这些排放物会导致海水的污染和富营养化,进而影响水质的良好状态。
为了改善和保护海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及时掌握和跟踪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的变化。
其次,加强对养殖、航运和工业等行业的监管,严格控制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
日照市水质达标标准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为了保持城市水资源的清洁和健康,日照市政府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水质达标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清澈、干净的水资源,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日照市,水质达标标准包括对水源、供水设施、水处理工艺和水质监测等方面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关键方面的详细信息:1. 水源保护:日照市对所有饮用水源进行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这些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等。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划定水源保护区、限制污染源排放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等,以确保水源的质量和供应量。
2. 供水设施建设:日照市政府要求所有供水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这些设施包括水厂、输水管网和储水设施等。
政府还鼓励供水企业采用新型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水质和供水效率。
3. 水处理工艺:日照市的水处理工艺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这些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深度处理等。
政府鼓励水处理企业不断改进和创新工艺,以提高水质和处理效率。
4. 水质监测:日照市政府对水质进行严格监测,以确保水质达标。
监测包括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监测。
政府要求所有供水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并及时向公众公布水质信息。
5. 应急供水: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污染事件或供水设施故障等,日照市政府要求供水企业必须制定应急供水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紧急启用备用水源、临时供水设施和送水服务等,以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总之,日照市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水质达标标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健康、清洁的水资源。
这些标准是日照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查”部分是在《海洋调查规范》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有关海洋环境管理方法及全国沿海省市开展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实践制定的。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及方法,包括区划调查方法、区划图集的编绘方法以及区划报告的编写与验收方法等,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依据。
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沿海地区按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划分的第一类至第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2引用标准及规范下列标准和规范中的条文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GB17378一1998海洋监测规范GB12763—1991海洋调查规范GB3097一1997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近岸海域nearcoastalseawaters指岸边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海域。
本规范适用的需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的近岸海域,是指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大陆海岸、岛屿、群岛相毗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的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
3.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environmentalfunctionzoneinnearcoastalseawaters 为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水水质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海域环境划定的按水质分类管理的区域,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3.3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environmentalfunctionzoninginnearcoastalseawaters 指对近岸海域的环境功能按水质类别划定其分界线,确定其水质保护目标,并制订出有效的管理规章。
日照分析报告书(二)引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日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以便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该地区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日照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事务和未来展望的综合研究,我们对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报告将从以下五个主要方面进行讨论: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指标和问题、环境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1. 日照市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全国的战略地位。
2. 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变化趋势。
3. 日照的地形和土地利用情况。
4. 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其对于当地经济的影响。
5. 天然灾害和环境风险对日照的潜在影响。
二、经济发展情况:1. 日照的产业结构和主要经济活动。
2. 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和竞争优势。
3. 日照港口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4. 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5. 当地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情况。
三、社会指标和问题:1. 人口结构和就业形势。
2. 教育水平和基础教育资源状况。
3. 医疗保障与社会福利体系的现状。
4. 社会安全和治安问题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5. 当地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需关注的社会矛盾。
四、环境状况:1. 日照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
2.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3. 大气污染和空气质量状况。
4. 土壤污染和农业环境问题。
5. 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执行情况。
五、未来发展方向:1. 日照市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战略目标。
2. 重点发展产业和引导投资方向。
3. 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政策。
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
5. 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总结:本报告详细分析了日照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指标和环境状况,并就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议。
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日照市在各个方面都有不俗的发展潜力,但也要注意社会问题和环境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日照市需要制定合适的规划和政策,做好各项工作的整合,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1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状况2007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与2006年相比略有下降。
按照监测点位计算,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2.8%,比2006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为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类别见图1。
2007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7826平方千米,其中一、二类海水的面积为188443平方千米,三类海水面积32203平方千米,四类、劣四类海水面积57180平方千米。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南海、黄海水质良,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
九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海域水质良好,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为重度污染。
山东、海南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天津、上海和浙江近岸海域水质为重度污染。
丹东、葫芦岛等22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嘉兴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全部为劣四类水质。
2007年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磷酸盐。
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铅、铜和非离子氨有不同程度超标。
图1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2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渤海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3.3%,与2006年比较,下降6.3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2.4%,上升0.7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铅。
黄海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5.2%,与2006年比较,上升1.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5.5%,下降0.6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磷酸盐。
东海重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28.4%,与2006年比较,下降13.1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55.8%,上升3.6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因子是活磷酸盐、无机氮和铅。
南海水质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83.7%,四类、劣四类海水为8.1%,与2006年基本一致。
主要污染因子为活磷酸盐和无机氮。
调研日照分析报告调研日照分析报告根据我们进行的一次调研,我们对日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以下是我们对日照市经济、环境和人口情况的调研结果:一、经济情况:日照市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日照市的主要经济活动集中在工业、海洋产业和旅游业。
工业方面,日照市拥有多个工业园区,包括化工园区、钢铁园区和港口工业园。
这些园区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使得日照市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此外,日照市还是中国的重要油化品出口基地,拥有多个石油化工企业。
海洋产业方面,日照市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开发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展潜力。
旅游业方面,日照市拥有美丽的海滩和风景名胜区,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日照市的旅游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二、环境情况: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日照市的环境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日照市的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但仍然有一些污染源存在。
其次,日照市的水资源状况也值得关注。
尽管日照市位于海滨,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了过度开采和污染的影响。
此外,日照市还面临着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等环境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
三、人口情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日照市的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加。
这得益于日照市的发展和吸引力。
我们发现,日照市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市中心和工业园区附近。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此外,我们还发现,日照市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年轻人的流出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日照市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工业、海洋产业和旅游业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
然而,日照市的环境问题和人口结构变化也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
同时,还应该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引导人口流动和就业机会分配,以确保日照市的可持续发展。
日照市海水入侵成因分析、趋势预测及防护措施海水入侵,是沿海地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方面,是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应当重视的问题。
地下淡、咸水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淡水的减少导致了平衡状态被打破,淡、咸水分界线会向陆地移动,形成海水入侵。
本文综合有关文献,阐述了海水入侵的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标签:海水入侵;成因分析;趋势预测;防护;措施一、海水入侵成因分析日照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成因较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影响,又有人为因素影响,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自然因素影响1、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绝对上升与相对上升两者的叠加。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水膨胀、极地冰盖和陆源冰川冰帽融化是引起海平面绝对上升主要原因。
而在海平面绝对上升的同时,由于滨海地区地面出现沉降,海平面还存在相对上升,这就是位于河口的淤积平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大型建筑物群增加的地面负载,造成地面沉降,间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而海平面上升就容易引起海水倒灌进入陆地,造成海水与河道水、与陆地地下水混合。
2、降水量减少近20年,日照枯水年份偏多,降水量明显减少,降水补给不足造成沿海地下淡水位下降,咸淡水界面向内陆移动,造成海水入侵。
3、可透水性地质条件日照河口平原地带多由较厚砂层和较深的花岗岩风化层组成,具有较强的透水性,极易发生海水入侵。
(二)人为因素影响1、地下水不合理开采人为大量开采地下水,特别是沿海养殖业户在咸水区抽取地下咸水又循环外排,以及其他取水户在咸淡水平衡界面外侧打井抽水,这都诱发了海水向内陆入侵。
2、河床挖沙由于前几年河床采砂严重,各入海河口区河床普遍下切,高程下降,诱发了海水沿河道上溯,特别是发生风暴潮期间加剧海水上逆距离。
3、陆上海水养殖陆地海水养殖池有的通过涨潮从河道、沟渠自然引进海水,有的从地下抽取微咸水,这些被利用的海水通过养殖池回渗地下,造成了海咸水入侵。
二、海水入侵趋势预测日照沿海一带人为因素造成的海水入侵现象发生时间相对较短。
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李晶;张玉梅;程磊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19)001
【摘要】通过对2003-2007年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其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及污染特征,并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以一、二类海水为主,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略好于渤海.全省近岸海域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2003-2007年,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变化趋势基本稳定,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李晶;张玉梅;程磊
【作者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4
【相关文献】
1.日照水库水源地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J], 王小花;李华;黄连光;郑泽华
2.滆湖水质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研究 [J], 张莉;王美蓉;邹宏海;樊祥科;郑浩;杨振
3.漳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J], 谢丽云
4.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 [J], 郑琳;崔文林;刘艳;王晓东;杨晓飞
5.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类型及趋势研究 [J], 鲁意扬;王颖;尹忠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9卷 第4期应用海洋学学报Vol 39,No 4 2020年11月JournalofAppliedOceanographyNov.,2020日照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祁路杨1,姜胜辉1,2 收稿日期:2019 07 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76059) 作者简介:祁路杨(1994—),男,硕士研究生;E mail:951508525@qq.com 通讯作者:姜胜辉(1989—),男,博士,高级工程师;E mail:54086464@qq.com(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摘要:根据日照近海1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含量测试结果,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和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分为粉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等3种类型,沉积物类型主要呈大致平行岸线的条带状分布,由岸向海依次为粉砂 砂质粉砂 粉砂质砂。
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Cr、Zn、Pb、As、Cu、Cd、Hg等重金属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45.5、21.8、16.4、8.5、4.8、0.113、0.11μg/g。
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Cr、Cu、Zn和Pb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付疃河口近岸和研究区中西部海域,Cd和As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中东部海域。
污染状况评估显示,Cr、Cu、Zn、As未出现污染;Cd轻度污染,个别站位达到中度污染,Hg、Pb部分站位呈轻度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依次为:Cd>Hg>Cu>As>Pb>Cr>Zn,其中Cd和Hg表现为中生态风险,个别站位Cd为高风险危害。
表层沉积物中Cu、Cr、Zn、Hg和Pb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细粒物质的输入,Cd和As元素可能来源于钢铁冶炼、煤炭燃烧、农药、化肥以及海水养殖等。
附件3《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 制 说 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2015年10月目录1 项目背景 (27)1.1 任务来源 (27)1.2编制过程 (27)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7)2.1相关法律法规需求 (27)2.2相关环保工作的需求 (28)2.3国外相关发展状况 (28)2.4国内近岸海域环境评价及相关标准现状 (33)2.5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现状 (42)2.6 建立规范的必要性 (44)2.7 监测工作基础 (44)3 标准制定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45)3.1 制订目的 (45)3.2 编制依据 (45)3.3 编制原则 (45)3.4编制方法 (46)3.5技术路线 (46)4 导则主要技术内容 (48)4.1 适用范围与主要内容 (48)4.2 关于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48)4.3 引用标准 (48)4.4 名词术语 (48)4.5单项评价指标及分级标准 (50)4.6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66)4.7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评价 (69)4.8附录 (69)5对实施本导则的建议 (70)6参考文献 (70)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构建国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全面反映国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规范和统一国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评价要求,2013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下达2013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2013]106号)下达任务,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项目统一编号为2013-2),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参加项目的编写工作。
1.2编制过程2013年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各单位进行了分工。
同时,委托海南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青岛环境监测中心站作为试用单位,为标准适用性验证提供支持。
日照分析报告(优秀)(二)引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日照的优秀因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统计信息。
对于日照的优秀因素,我们将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教育与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城市规划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日照的优秀之处。
正文:1. 自然资源a. 丰富的太阳资源:日照拥有充足的阳光,为农业生产和太阳能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
b. 丰富的海洋资源:日照位于黄海之滨,海洋资源丰富,渔业和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c. 优质的土壤资源:日照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大,农产品品质优良。
2. 经济发展a. 高新技术产业:日照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b. 外贸产业:日照港是中国重要的外向型港口,外贸产业发达,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c. 优质农产品:日照以农产品出口为主导,优质农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海外市场。
3. 教育与文化a. 高等教育:日照拥有多所高等院校,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b. 文化活动丰富:日照举办了多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览等,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
c. 传统文化保护:日照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举办了多场传统节日活动,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自信。
4. 旅游资源a. 景点众多:日照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日照市区、日照海滩、云霄岭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b. 独特的自然风光:日照拥有美丽的海岸线、秀丽的山水风光,以及多样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c. 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日照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游客可以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魅力。
5. 城市规划a. 环境保护:日照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倡导生态文明,构建宜居环境。
b. 城市功能完善:日照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c. 市容整洁:日照市区道路整洁有序,绿化覆盖率高,城市形象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