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注册会计师审计未能勤勉尽责的实证分析(150502235 1505021 怡蕾)一:案例概述案例一:金亚科技2014年伪造财务数据发布机构:证监会发文日期: 2018年03月01日名称:中国证监会市场禁入决定书(周旭辉、法德、丁勇和等5名责任人员)文号:〔2018〕3号金亚科技的会计核算设置了006和003两个账套。
003账套核算的数据用于部管理,以真实发生的业务为依据进行记账。
006账套核算的数据用于对外披露,伪造的财务数据都记录于006账套。
综上,金亚科技披露的2014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有关“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所述“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行为。
丁勇和、法德作为金亚科技财务负责人,在金亚科技财务造假中起组织、实施作用,其情节较为严重,根据当事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五十八条第三款,丁勇和、法德是金亚科技信息披露违规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理人员,未全面了解、掌握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未勤勉尽责,何苗、罗进作为时任金亚科技高级管情节较为严重,根据当事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何苗、罗进是金亚科技信息披露违规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案例二:雅百特以虚构海外工程项目的方式虚增收入发布机构:证监会发文日期: 2017年12月14日名称:中国证监会市场禁入决定书(陆永、顾彤莉、施妙芳等5名责任人员)文号:〔2017〕23号一、2015年雅百特以虚构海外工程项目的方式虚增收入20,182.50万元利用某松安排的公司构建资金循环,制造海外回款的假象,同时伪造木尔坦项目的工程进度单、人工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等相关资料,安排公司相关人员负责工程相关建设,并将报关出口至巴基斯坦的建筑材料运送到、新加坡等地,然后再安排有关公司将货物进口回中国,制造项目施工假象。
浅析金亚科技审计失败的原因金亚科技是一家从事光刻机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光刻机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9年的金融风波中,金亚科技公司因未能按时披露2018年度的年报,被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
接着,中国证监会对其展开了审计,然而审计结果显示,金亚科技存在重大的财务造假行为,拒不配合审计工作,最终被退市。
1.财务造假首先,金亚科技审计失败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存在大规模的财务造假行为。
根据审计工作组的披露,金亚科技存在涉及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多个方面的财务造假行为,造成公司财务数据的严重失真。
虚报资产、收入等情况,长期以假出现的会使公司的财务状况扭曲,从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降低。
2.内部控制不足其次,金亚科技内部控制不足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之一。
根据外部媒体披露,金亚科技公司存在过度依赖董事长的情况,未能建立完善和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将一些公司运作所需权力和责任集中在少数权益人手中。
导致了某些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监管体系薄弱,内部监管机制未能完善。
这样企业就失去了自我监督、控制和约束的能力,从而放纵了造假行为发生。
3.高管层失责最后,造成金亚科技审计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以高管层失责。
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企业管理层也未能付出应有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责任。
公司经营实际掌握在董事长宋林等少数人手中,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缺乏了解,没有有效把握金亚的各项业务情况和财务数据。
如果管理层的责任肩负不到位,将不仅无法提高自身的规范意识和自我要求,还会带动公司整体的失序。
综上所述,金亚科技审计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内部控制不足、高管层失责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以后企业要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层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维护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1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过程1.1 公司简介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亚科技)于1999年成立于四川省成都市,于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
公司主要经营数字电视系统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1.2 造假过程1.2.1 虚增货币资金、营业收入、净利润金亚科技2014年货币资金是34523.4万元,随后调整的年报货币资金变成了12428.9万元,该科目虚增了22094.5万元。
2013年金亚科技营业收入增长24.57%,营业成本增长42.2%,但净利润却出现不同的变动状态,下降幅度达到了51.2%,且其数值为负。
调整后的营业收入为52789.77万元,作假增长3033.17万元,调整后净利润为646.16万元,作假增长1931.11万元。
1.2.2 报表存在未实现预付工程款2014年,金亚科技的子公司金亚智能签订了一笔需预先支付31000万元的合同。
但并未在2014年支付,金亚科技将未支付的预付工程款加入到报表科目中,导致报表中相关金额发生变动,以期掩盖虚增的收入和利润,为收入和利润的造假提供“解释”。
1.2.3 应收账款及在建工程存在嫌疑营业收入2014年较上年呈下降趋势,应收账款也是同样的变化趋势。
总体来看,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10-2013年是下降的,可以看出应收账款的增长快于于营业收入。
因此正常情况下201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为不变或者下降,但实际却是上升状态。
在建工程从2010年的3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1315万元,其中几年的快速增长不同寻常。
1.2.4 部分公司资金被私有化2015年公司2.2亿资金被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周旭辉私自挪用。
经调查,周旭辉用其持有的天象互动10%股权归还。
2 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看金亚科技存在的问题2.1 内部环境治理机构不合理企业保证内控制度有效进行的前提是构建及完善相关内控环境。
因此,企业治理层必须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对待内控建设。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取决于该部门的管理者是谁,是否以严谨的态度对待。
Finance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04.066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防范及解决方案研究——以金亚科技为例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 邹海坤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竞争激烈及会计准则的滞后,财务造假现象在资本市场中时有发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本文以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对象,以其财务舞弊动因为出发点,研究其财务造假的手段,并通过案例分析反映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财务造假 舞弊动因 内部控制 研究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b)-066-02不论是20世纪美国的安然、世通财务造假案,还是21世纪出现在我国的万福生科、“银广夏”等财务舞弊案,均对社会造成重大损失。
虽然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了相关政策的推进,但如上所述的财务舞弊案例仍时有发生。
财务造假长期以来处于信息披露的灰色地带,为追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都纵容造假,更有暗示或者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财务造假。
我国针对财务造假行为出台了众多政策,但对财务造假的惩处主要集中于行政方面,且处罚较低导致舞弊成本较低,无法起到惩处违法行为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不良风气的增长,因而财务造假问题依旧是时下热点问题。
1 财务造假相关概述简而言之,财务舞弊就是做假账,专业一点则是指财务人员在违反会计准则或法律进行弄虚作假,通过一系列手段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以达到为公司中一小部分人或者个人谋取私利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财务舞弊主要是以上市企业为主体,通过篡改或者编造财务数据的手段实施,其特征是蓄意性、违法性,最终会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1.1 财务造假的动因1.1.1 完成考核指标,避免退市风险我国当前主要是以净利润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两项指标为企业退市制度的标准,而一旦企业出现连续三年的亏损状态即被强制退市,金亚科技2013年首次出现转盈为亏且业绩呈现下滑状态,如果对这一现象未采取措施以使2014年的净利润扭亏为盈,则公司在2015年将面临退市风险。
对上市公司因财务舞弊被强制退市的分析作者:张文靓来源:《商业经济》2019年第08期[摘要] 近几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越来越多,直接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四川金亚科技公司通过财务舞弊欺诈上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基于对案例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和过程的分析,提出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和治理建议: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管理层与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加强对独立审计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中介机构管理。
[关键词] 财务舞弊;金亞科技;手段和原因;对策和建议[中图分类号] F832.51;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8-0158-02四川金亚科技在1999年11月正式创立,其注册资本为3.46203亿元,总部建立于四川成都蜀西路50号。
并且在2009年10月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创业板大家庭的第28位成员,股票代码为300028。
但是好景不长,在2016年1月8日金亚科技公司的自查报告中,不单单承认公司存在造假行为,并且承认账实不符的原因是因为公司部分大股东私自挪用公司的资金。
在整份调整报告中,金亚科技对9项指标调整的金额总数约12亿元,因而财务报表在调整后早己经惨不忍睹。
一、金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一)公司上市后的融资需求和经营困境金亚科技在上市以后的盈利状况一直令人堪忧,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生产的产品更新换代快、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等问题,因而在市场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境地。
2013年交互式网络电视和OTT高速发展,导致机顶盒等产品的销售市场短时间内大幅减少,金亚科技公司在2013年亏损惨重。
根据我国证监会的规定,如果公司在三年内连续亏损将被直接退市。
而此时金亚科技恰好处在由硬件盈利模式向软件增值服务类转型的关键时期,后续仍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新业务领域,所以有很大的可能会继续亏损下去。
金亚科技要想走出困境、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电视游戏以及广电新媒体等新业务、新领域的投入,因而资金缺口很大。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指企业故意篡改财务报表以达到误导投资者、隐藏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本文将以某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案例描述 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然而,在一次内部举报后,该公司被曝出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
1. 销售收入虚增 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和销售合同,将尚未发生的销售收入提前计入财务报表。这种手法使得公司的销售收入看起来非常可观,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然而,实际上这些销售订单并不存在,公司的实际销售额远低于报表所示的数字。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 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该公司故意低估了资产减值准备。在财务报表中,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被人为地减少,使得公司的资产看起来非常健康。然而,实际上公司的部分资产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价值下降,而这种下降并没有在报表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3. 财务指标的篡改 为了让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该公司还进行了财务指标的篡改。例如,在计算利润率时,他们故意低估了成本,并夸大了利润。这种手法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看起来非常强大,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股东。
三、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行为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动机和利益驱动。对于该公司来说,他们造假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从而提高公司的市值和声誉。然而,这种短期的虚假增长最终会导致公司的崩溃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1. 内部控制不完善 该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暴露了其内部控制的严重问题。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而该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使得财务造假得以长期存在。
2. 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 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也与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有关。监管机构应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打击财务造假行为。然而,在该案例中,监管机构未能及时揭示和制止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导致投资者受到了严重损失。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研究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研究作者:朱立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0期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信息在资本投资中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得到了投资者的特别关注,但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出现,已经给证券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本文以上市公司金亚科技为例,详细介绍了案例背景,并对其造假的主要手段和原因进行了系统剖析,最后提出了防范财务造假的一些相关措施。
关键词:上司公司;财务造假;防范措施一、案例背景金亚科技有限公司是经四川省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9年11月批准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了整体改制。
该公司拥有34620.30万元的注册资金,2009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从公司经营范围来看,其主要进行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网络中断设备等各种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同时从事技术开发、实业投资和进出口,属于制造行业。
金亚科技上市后,金亚科技公司完成了较多公司的并购,由于整个行业市场环境在发生变化,金亚科技承受了巨大的发展压力,开始出现盈利能力下降问题。
2015年,从公司的前三季度财务会计报告情况来看,公司已经产生了9500万元的亏损,很难实现扭亏为盈。
因异常收购事件公司控制人被立案调查,最终暴露出公司存在财务舞弊的问题,以至于公司面临着退市的局面。
从2015年开始,金亚科技就不断进行股票暂停上市风险的公告。
2018年3月1日,证监会表示,经查明,金亚科技及相关当事人主要存在的违法事实包括,金亚科技2014年伪造财务数据,2014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约8049.55万元,2014年年度报告虚增银行存款约21791.18万元,2014年年度报告虚列预付工程款 3.1亿元等。
3月7日,金亚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周旭辉于3月6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
证监会对金亚科技给予警告,并处以 60 万元的罚款;对实控人周旭辉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时任财务负责人张法德、丁勇和分别采取 10 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董事罗进、何苗分别采取 5 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预防对策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隐瞒、不记录或误导性揭示财务信息,以误导投资者、股东或其他相关方,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预防财务造假,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将通过分析财务造假案例,深入探讨财务造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案例分析1. 案例简介案例描述一起实际发生的财务造假案例,并概述所涉及的公司及人员。
2. 财务造假的手法与过程解释该案例中采取的财务造假手法,例如虚构销售额、操纵成本费用、误导性会计处理等。
同时,详细描述财务造假的过程,并分析案例中的关键步骤和环节。
3. 财务造假的后果与影响阐述财务造假对公司及相关方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损害股东利益、影响员工福利、引发投资者恐慌等。
二、财务造假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与压力分析背后的动机,例如财务目标与绩效考核、市场压力、公司发展需求等,以及这些因素对财务造假的推动作用。
2. 内部控制与监管不健全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例如缺乏有效的审计机制、审计独立性不足、内部控制监管不力等。
3. 道义倒退与伦理风险分析企业伦理观念的退化和无序竞争态势,例如个别股东或高层管理者的道德失范、利益冲突等。
4. 审计与监管机构的不力研究审计机构和监管机构在该案例中是否存在失职、疏忽或不力,以及相关制度和规则的缺陷。
三、预防对策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详细描述企业应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探讨其包括的方面,如会计核算、审计、风险管理等,以及对制度的健全与监管的有效性。
2. 强化审计机制与独立性阐述对审计机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包括增强审计的独立性、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内部审计等。
3. 加强伦理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探讨如何加强企业伦理教育,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
4. 提升审计与监管机构的能力与责任讨论审计与监管机构应具备的能力和职责,包括监督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提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如何发现及近期案例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何以蔚然成风?造假的目的繁多,花样手段也不少。
一般先选择在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上动刀,伪造销售单据,或者通过赊账交易来操纵利润。
但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粗暴,而且玩得人多了,轻易就能被人发现,所以需要更隐蔽的手法。
时下中国的许多创业者,都将把公司做上市当做是企业家成功的衡量标准之一。
但并非辛苦把自己的公司做上市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资本逐利的天性以及市场竞争的残酷又驱使着他们朝着更大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
如果发展速度不够快,那么就要想点办法让自己快起来,或者说,面子上好看一点。
即使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也还想要更快的效果。
因此,有不少上市公司选择在财务上造假或者舞弊这一捷径来达成他们的目标。
组团造假A股的上市公司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宠儿和热捧对象,他们可以凭借自身已经上市的标签,继续从股市中得到更多的资金补给,也可以把业务触角伸得更为广阔。
证监会每年下达的处罚决定书中,15年有10家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14年14家,13年11家,仅仅3年就达到了35家。
诚信与社会责任向来是公司重要的立身之本。
但为什么继公司组团上市后,再一起组团造假呢?高顿财经金融观察员Evans指出,A股的上市公司,造假的目的多种多样,有些甚至从未上市之前就开始造假了。
原因很简单,为了快点上市,顺利完成I PO。
好不容易上了市,发现市场行情不好,业绩开始亏损,不能让别人知道,于是继续在财务上做手脚,对外美化财务报表等。
除了IPO和弥补亏损之外,其他能够为造假提供场合和机会的,比如重组收购、关联交易甚至会计准则的选择,上市公司也不会轻易放过。
花样繁多有人可能会有疑惑,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报表上,都是客观的数据和数字,一般都是最能说明情况的,难道还能有猫腻?没错。
造假的目的繁多,花样手段也不少。
一般先选择在自己的主营业务收入上动刀,伪造销售单据,或者通过赊账交易来操纵利润。
但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粗暴,而且玩得人多了,轻易就能被人发现,所以需要更隐蔽的手法。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威胁之一。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应运而生,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财务造假现象。
这些造假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概述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包括万福生科、绿大地、金亚科技等。
这些公司通过虚构收入、虚增利润、操纵财务报表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以万福生科为例,该公司通过虚构合同、伪造单据等手段虚增收入和利润,最终被证监会查处。
三、财务造假的原因及手段(一)财务造假的原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些公司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和更高的股价,追求短期利益,通过财务造假来虚增收入和利润。
其次,一些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此外,一些外部因素如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也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财务造假的手段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虚构合同、虚增收入、操纵财务报表等。
其中,虚构合同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通过伪造合同、伪造单据等手段来虚增收入和利润。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四、财务造假的后果及影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它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破坏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
其次,财务造假会导致公司股价下跌,投资者信心丧失,进而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财务造假还会导致公司面临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公司的声誉和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
五、防范措施及建议为了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关键。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解析与核查一、长生生物狂犬疫苗事件长生生物公司在生产狂犬疫苗过程中存在多项质量违规行为,如使用过期原料、调整生产数据等,导致其生产的疫苗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此案例属于财务造假的一种,因为公司在销售疫苗时做出虚假宣传,掩盖了质量问题,从而获得更高的销售收入。
二、欣泰电气虚假销售案欣泰电气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虚增公司业绩。
该公司高管在内部控制不严的情况下,通过与合作伙伴的串通,编造虚假销售业务,并通过资金循环的方式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这种行为违反了会计准则,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三、ST康得涉嫌虚增利润ST康得公司在2016年及之前的财务报表中虚增利润,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手段,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该公司高管通过虚构交易和资金循环等方式,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和市场,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四、中弘股份虚增土地储备案中弘股份公司在土地储备方面存在虚增的情况。
该公司通过虚构土地储备项目,将未实际取得的土地计入财务报表,虚增公司资产规模和利润水平。
这种行为既违反了会计准则,也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五、金亚科技财务数据造假案金亚科技公司在2017年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虚构销售收入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业绩。
该公司高管通过虚构交易和资金循环等方式,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和市场,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六、东方日升财务造假案东方日升公司在2016年的财务报表中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和虚增应收账款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业绩。
此案例是一个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违反了会计准则,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七、中天金融虚增业绩案中天金融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和虚增应收账款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业绩。
该公司高管通过与合作伙伴的串通,编造虚假交易和应收账款,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八、*ST中葡财务数据造假案*ST中葡公司在2016年的财务报表中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其中,财务舞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公司只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利用财务舞弊的手段,虚增货币资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对资本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通过揭示与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可以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本文以金亚科技公司财务舞弊案为研究对象,金亚科技是这几年来财务舞弊事件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运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具体的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进行研究。运用财务舞弊GONE 理论(四因素理论)、舞弊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等相关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金亚科技财务舞弊的使用手段、产生原因及影响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能够为以后公司遏制财务舞弊现象提供一定的借鉴并且对于打造良好的资本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舞弊;金亚科技;舞弊手段
前 言 财务舞弊是指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导致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为了利益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财务舞弊,引起证券市场的动荡,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通过分析研究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建议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的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成功登陆我国创业板市场,成为2009年创业板开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是具有很强代表性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事件。对于金亚科技的分析,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检索国内外研究财务舞弊问题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有序的整理和阅读,对财务舞弊问题形成基本的了解,结合现状及理论对自己的写作思路进行梳理。提出针对于本案例公司财务舞弊形成的原因和防范措施。并且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比较我国与 2
西方国家在研究财务舞弊的异同点,加以分析,归纳财务舞弊的理论基础,从而展开案例分析。本文主要是运用案例分析法来进行介绍,通过财务舞弊GONE理论、舞弊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对财务舞弊进行理论分析。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以及财务舞弊案的经过,对公司所采用的手段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对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和市场的影响,然后对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财务舞弊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引起社会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可以促使公司编制真实的财务报表,真实的反映出上市公司的业绩和经营情况,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稳定证券市场良好的秩序,促进资本市场繁荣稳定的发展。
浅析金亚科技审计失败的原因金亚科技是一家瑞士上市公司,领先于智能钢铁生产行业,曾经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代表之一。
无独有偶,金亚科技因为2018年财务造假事件而被暂停交易,并进行了多次的审计。
然而,审计失败的消息已经在业内流传多年,直到2021年才被公开披露,该公司在2019年的审计中未能对其财务造假行为进行发现和处理,导致审计失败。
那么,金亚科技审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金亚科技的财务造假非常巧妙,具有很高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在2018年的发行中,金亚科技的财务数据被多家投行的质检团队检查认定没有问题,但是2019年的审计却遗漏了问题。
这表明金亚科技的财务欺诈已经进一步深入到了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其做法已经具有了极高的隐蔽性,而审计方的监督难度也相应增加。
另外,金亚科技的文化氛围和治理机制有很大缺陷,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之一。
金亚科技在此前多次被曝出员工薪酬和绩效管理不规范,员工离职率较高,这意味着公司内部的文化氛围不够正统、治理不够严密,也容易导致公司采用不正当手段带来违规事件和财务造假问题。
还有,审计方在金亚科技审核期间的工作不规范,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之一。
审计师组织审计期间应该遵循独立、公正、客观、审慎的原则开展工作,但是在金亚科技的审计中,审计方未能识别财务造假的风险,也未能按照审计标准进行针对性审计,这导致了对金亚科技不真实财务信息的监督不足。
最后,金亚科技在面对审计的时候并没有配合审计方的工作,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期间需要了解公司的相关业务情况,但是在金亚科技的审计过程中,审计方遭遇了很大的问询困难,而公司方在配合审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纰漏。
综上所述,金亚科技审计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因素,而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审计方要从中吸取教训,及时改进自身的审计方式和监管机制,同时,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上应进一步完善,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以便有效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Finance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家良好的经济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然而,在现实中却有部分企业没有采取正确的经营手段来谋取利益,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粉饰业绩、欺骗投资者、对社会各界进行财务欺诈。
财务舞弊反映了上市公司诚信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不成熟,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这不禁让我们产生思考:仅通过监管机构出台规则就能够达到治理证券市场的目的、实现维护证券市场经济秩序的目标?答案一定是不能,只靠法规约束更无法避免企业进行虚假操作,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财务舞弊的成因,研究其防控措施。
1 财务舞弊GONE理论财务舞弊GONE理论是Bologua教授在财务舞弊三角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得出,GONE理论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G指贪婪,即Greed,贪婪是舞弊者的主观意愿,舞弊者可能因为一己私利进行财务造假。
贪婪同时也是舞弊的内在动机,它更是舞弊者自身道德品质缺失的体现。
(2)O指机会,即Opportunity,舞弊者一般来说是具有较大权力的公司高层,他们可以用自身的权力来创造舞弊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内部与外部若没有合适的监督机制对其权利进行监督,将无法防止潜在的机会演变为恶性欺诈。
(3)N指需要,即Need,因企业自身的能力及外部所处环境无法实现舞弊者期望取得的利益,因此,舞弊者宁可铤而走险实施舞弊来实现其获利目标。
(4)E指暴露,即Exposure,暴露主要是指舞弊者的财务舞弊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和对舞弊者的惩罚力度。
2 金亚科技财务舞弊案例分析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9年10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金亚科技的主要经营业务为网络技术开发与服务、数字化网络终端产品等。
2013年出现大幅度亏损,为避免ST,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扭转公司亏损。
因财务舞弊暴露,金亚科技于2015年经证监立案调查后强制进行退市处理。
2018年3月1日,随着金亚科技收到证监会处罚决定书起,历时3年多的立案调查终于落下帷幕,金亚科技涉嫌财务造假等多项违法事实。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研究以立信审计金亚科技为例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真实性、公正性和准确性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审计失败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失败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审计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立信审计金亚科技这一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探讨审计失败的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maturity of the capital market,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audit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authenticity, fairness, and accuracy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s. However, audit failures still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which not only harm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but also affect the reputation and credibility of the auditing industr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impact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audit failures through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specific case of JinyaTechnology, a subsidiary of Zhongxin Audit.金亚科技作为一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启示
作者:李玉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3期
【摘要】作为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企业之一的金亚科技,其财务造假的规模之大,时间
之久,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也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引起了很多投资者和投资机
构的关注,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浅析金亚科技财务造假的方法及原因,并提出防范财务造假
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亚科技 财务造假 手段 防范措施
一、引言
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中,财务造假案例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早期的银广夏、琼民源,红光
实业,绿大地,2012年万福生科被证监会查出财务造假,也是创业板造假第一股,美国的安
然公司财务丑闻,世界通信公司虚报巨额利润等。本文通过对财务造假公司的分析,能让更多
的人关注和反思这一问题,有关部门能够出台更为完善和严厉的法律法规来整治财务舞弊行
为,为广大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他们放心投资。
二、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介绍
成都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28),前身为成都金亚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11月18日,于2007年完成股份制改革,2009年10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2015年2月13日,金亚科技大手笔的收购刚成立不久的天象互动100%的股权,证监会怀疑
其涉嫌重大利益输送并展开调查,由此查出金亚科技财务造假问题。2015年6月5日,金亚科
技披露因涉嫌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周旭辉立案调查,截止目前调查仍在
继续。2016年8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承认以前年度存在重大会计差错,并披露2014年年报
中虚增货币资金2.2亿,营业收入归属于当期的净利润调整前为55822.95万元,调整后为
53097.44万元,当期虚增营业收入2725.51万元,净利润由2577.28万元调减为646.16万元,
2013年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4362.63万元。多项财务数据的确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导
致出现重大会计差错。其造假金额远超过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
三、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手段
(一)虚增货币资金、营业收入,虚增净利润
金亚科技2011~2015年货币资金分别为47852.2万元,53328.8万元,57472.2万元;
34523.4万元,21718.6万元,2013~2014年货币资金减少了66.5%,而同行业的亿通科技货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资金减少了18.9%,二者差距悬殊,调整后的2014年年报中,金亚科技货币资金为12428.9,
调减了22094.5万元,货币资金下降幅度之大,可能在2014年以前就存在货币资金造假问
题。2012~13年期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分别增长了24.57%和42.20%,而净利润却
下降了512%,甚至在13年出现了负的净利润。2014年调整后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
52789.77万元和646.16万元,虚增营业收入3033.17万元,虚增净利润1931.11万元。
(二)虚构预付工程款
2014年金亚科技下属子公司金亚智能与四川宏山签订金额为77500万元工程建造合同,
需要先预付31000万元的工程款项,但实际上这笔款项没有实际支付,导致现金流量表相关项
目金额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做法是将虚增收入和利润所导致的资金缺口向外转出,从而减少虚
构资金的压力,实现财务报表平衡,几年前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也用过这一手段。而供应商四川
宏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2015年初因连续3年未按规定要求参与企业年度检验,被泸州市工
商行政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而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能力和足够的时间查出这一会计
差错,却依旧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意见,这显然是审计机构的失职。
(三)应收账款和在建工程存在造假
2010~2013年,随着收入的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整体有所下降,说明应收账款的增加幅
度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14年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应收账款也小幅降低,其周转率应维持不
变或变动较小,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却是上升。通过金亚科技公布的自查报告和年报可以看出,
2014年应收账款虚增了3213.27万元,估计不仅2014年应收账款造假,以前年度也可能出现
造假行为。而在建工程由2010年的3万元到2012年的1298万元,且到2015年9月,在建工
程增长到9382万元,增长速度之快,让人惊讶,仅仅2014年第三季度就比第二季度增长了
11231.9万元,谜一样的增长速度,与同行业相比是不正常的。
(四)大股东将部分公司资金占为己用
根据金亚科技公开的2015年年报,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旭辉将2.2亿公司资金挪为已
用,遭证监会调查后,周旭辉以其所持天象互动10%股权作为对价归还了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
2.2亿元。
四、金亚科技财务造假的原因
(一)谋求个人和企业自身利益——财务造假的根源
企业进行财务造假,主要是粉饰财务报表,通过虚增收入或高估资产,来增加利润,良好
的财务指标,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企业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来源,所以,当企业业绩不
好,各项财务指标不够漂亮时,就会通过财务造假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一股独大,股权集中在大股东手中
金亚科技股权结构不合理,创始人周旭辉既是董事长也是总经理,持有公司最多的股份,
股权太过集中,大股东为了获取私利,随意操纵公司利润,使得公司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实际的
作用。
(三)中介机构的失职
担任金亚科技的主审事务所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保荐机构是国金证券,这些机构不仅没
有履行应有的职责,而且在丰厚利润的诱惑下,在财务造假过程中甚至起到支持作用,这极大
的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这种严重的失职行为也极大的损害了自身的声誉。
五、浅谈防范财务造假措施
(一)加大公司治理力度,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一般公司治理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是为了上市,新建立一套空
壳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了内部控制名存实亡,本文认为,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应该建
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同时可以适当引进投
资者,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从而改善公司治理现存的问题。
(二)规范中介机构管理
公司能进行财务造假,与中介机构脱不了关系,中介机构面对丰厚的利润诱惑,违背自己
的职业操守,帮助公司进行造假,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本文认为,中介机构要自身加强管
理,加强诚信意识,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完善保荐人的业绩考核激励制度和选择项目的标
准;审计机构自身要加强人员道德素质管理。
(三)政府和监管机构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财务造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政府和监管机构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法律漏洞,
同时要加大这方面的刑事和行政处罚力度,减少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亚玲.浅谈金亚科技造假之路[J].财会探析,2016-09:39.
[2]崔晓莉,武磊.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及启示[J].现代商业评论,2013(15):151-
15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新浪财经网:http://money.finance.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