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中“燕子”的意象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描写小燕子的古诗燕子也是古诗词里的一种意象,可以表达惜春伤秋之意,寄托诗人的相思之情,同时也能暗喻离别之愁、变异之悲以及羁旅之苦等等。
以下是描写小燕子的古诗:1、燕子来舟中作【作者】杜甫 【朝代】唐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2、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燕子【作者】秦韬玉 【朝代】唐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5、破阵子·春景【作者】晏殊 【朝代】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6、苏溪亭【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7、绝句漫兴九首·其三【作者】杜甫 【朝代】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8、迎燕【作者】葛天民 【朝代】宋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9、昔昔盐【作者】薛道衡 【朝代】南北朝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10、燕子【作者】徐集孙 【朝代】宋呢喃不听一年余,又见双飞向竹庐。
翻笑人间湖海客,重来仍占故巢居。
你知道哪些描写燕子的词语和诗句古诗词中“燕子”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整体表现春光的幸福,表达惜春之情。
据说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作春天的寓意予以美化和颂扬。
例如“流年花正上开,飏飏燕崭新乳”(韦应物《长安突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滞后冬至”(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掉花柳柳真真,事事益宝芙丽芳韵”(乔吉《天净沙即为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为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道:“还二者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慢倚花掉梢,翠尾分离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芬芳美好,燕子高挑调皮,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消逝,诗人自可以伤感无穷,故欧阳修存有“笙歌倾尽游人回去,始觉春空。
头顶帘栊,双燕启程细雨中”(《采桑子》)之感叹,乔吉存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旧怨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落花Pocahontas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大雁和燕子这两个意象表达的情感区别大雁的身体构造很像小船,一双带蹼的脚,像是两把船桨。
扁平的嘴有锯齿状的缺口,便于切断植物的嫩叶、幼茎和淘食水生植物的块根和种子。
而燕子体型很小,和大雁的体型区别很大,那么古诗文中大雁和燕子这两个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区别1、燕子喜筑巢于人家屋檐下,且秋去春回,不忘旧巢。
故诗人游园时会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并借此抒发世事变迁之感。
因此是似曾相识“燕”归来;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雁阵乘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而燕子秋去时悄无声息,不如雁阵能引起人的关注。
所以诗人更常用大雁寄寓思乡念亲之情。
故用归“雁”洛阳边。
2、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故古诗词中常用这一意象表达以下情感: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或身世浮沉,或相见又别,或时时相隔。
如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3、大雁在古诗中常见的感情象征有以下几点:1)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如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描写秋天燕子的诗句描写秋天燕子的诗句古诗词中“燕子”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一)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1、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宴殊《破阵子》3、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
乔吉《天净沙?即事》4、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5、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双双燕咏燕》6、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7、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
《水仙子》)之凄惶。
(二)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2、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燕》)3、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薛道衡《昔昔盐》)(三)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乌衣巷》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宴殊《浣溪沙》3、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
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4、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姜夔《点绛唇》5、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6、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张炎《高阳台》(四)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古典诗词中的桃花、柳、燕子意象一、桃花作为春天的使者,抒写诗人春之情结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桃花既在竹林外,可知竹多桃花少。
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
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腥红桃花,分外艳丽。
尽管是三两枝桃花,它却与鸭子戏水一样向人们预示了春天的到来。
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此词通过描写汴京元宵,生动地再现了北宋盛世。
此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以小融大,把一己之幸福融入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
唯其将一己之欢乐与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故能意境高远。
二、桃花作为美人的化身,盛赞青春女子的娇媚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
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
古诗词中“燕子”形象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古诗词中“燕子”形象,感谢您的阅读!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蜂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天⼀个⼩意象】⼤晏词中的燕⼦意象——婉雅娴淡的富贵⽓象晏殊作词主张“富贵⽓象”,所谓富贵⽓象,是指宋代上层⼠⼤夫阶层普遍趋尚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貌,表现为作品情趣的婉雅蕴藉,风格的温润⾃然,是对⽣活中诗意的精准把握和感悟。
“晏殊所强调的‘富贵⽓象’,乃是⽣命内在精神⽓质的丰富性。
”据吴处厚《青箱杂记》记载,晏殊向⼈解释富贵⽓象为:晏元献公虽起⽥⾥,⽽⽂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书字,树记花名⽟篆牌。
”公⽈:“此乃乞⼉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余每吟咏富贵,不⾔⾦⽟锦绣,⽽惟说其⽓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飞’;‘梨花院落溶溶⽉,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以此句语⼈⽈:“穷⼉家有这景致也⽆?”晏殊论富贵⽓象不追求⾦⽟,⽽追求⾃然,亭台楼阁、啼莺语燕的⾃然园林风景于清丽淡雅中透露着主⼈的⾝份地位、审美情趣。
晏殊讲富贵⽓象举燕⼦为例,燕⼦意象在中国⽂学传统中本⾝就与富贵⽣活联系在⼀起,⽿熟能详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除却诗中的兴亡之感,可以看出燕⼦本应是与豪门⼤家相联系的。
⼤晏词中反复出现的燕⼦意象某种程度上正是晏殊富贵审美理想的体现,也是晏殊对平淡美的⼀种追求。
诸如“⽇⾼深院静⽆⼈,时时海燕双飞去”、“帘幕风轻双语燕”、“海燕双双,拂飏帘栊”等句,归雁双飞的景象点缀出庭院的⾃然清净,表现主⼈公优裕婉雅的⽣活。
在晏殊的祝颂词中,也时常出现燕⼦意象,“杏梁归燕双回⾸,黄蜀葵花开应候。
画堂元是降⽣⾠,⽟盏更斟长命酒。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
清风明⽉好时光。
更何况、绮筵张。
”燕⼦在传统观念中是吉祥之鸟,晏殊笔下⼤量的祝颂词中⾃然不会缺少燕⼦的⾝影,借助燕⼦烘衬祥和升平的氛围。
在晏殊表现富贵⽓象的代表作《浣溪沙》中,燕⼦也是重要的表征意象之⼀:⼩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落庭莎。
曲阑⼲影⼊凉波。
⼀赛好风⽣翠幕,⼏回琉⾬滴圆荷。
酒醒⼈散得愁多。
这⾸词表现了主⼈公在酒醒⼈散之后的怅惘⼼情。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词中的燕子意象解读你知道吗?我最近啊,对晏殊词里的燕子意象着了迷。
这事儿还得从去年春天我家那点儿趣事说起。
去年春天呐,天气刚一暖和起来,我家那小院就热闹得不行。
我和爸妈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唠嗑呢,突然,我眼尖,瞧见房檐下有几只小燕子在那儿叽叽喳喳地飞着。
我兴奋得跳起来,大喊:“快看呀,爸妈,小燕子回来啦!”爸妈也都笑了,老妈还念叨着:“这小燕子啊,就跟老朋友似的,每年都准时回来。
”那几只小燕子啊,一点儿都不怕人,在我们头顶上飞来飞去,还时不时地落在房檐上,歪着脑袋瞅我们,好像在好奇我们在聊啥呢。
我就好奇啊,这小燕子怎么就这么有灵性似的,每年都能找到咱家这小院子。
这时候,我就不由得想起了晏殊那首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你还别说,这词里写的那感觉,和我眼前看到的这一幕还真挺像的。
我就跟爸妈讨论起来了,我说:“你们说啊,这晏殊写的‘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不是就跟咱这会儿看到小燕子回来的心情差不多呀?”老爸点点头,说:“嗯,你这理解还挺对。
这燕子啊,年年都来,就好像是认识咱似的,让人心里头啊,就觉得特别亲切。
”老妈也接茬儿说:“可不是嘛,就像家里来了老熟人一样。
”再看看那几只小燕子,它们在房檐下忙活着,衔着草啊泥啊的,准备搭窝呢。
它们那小模样,一会儿飞出去找材料,一会儿又飞回来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放在窝里,就跟勤劳的小工匠似的。
我就想啊,这燕子年年都回来在这儿搭窝,是不是也把咱这小院当成它们的家了呀?过了几天,小燕子的窝就搭得差不多了。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正准备进院子呢,就听到一阵叽叽喳喳的叫声。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燕妈妈和燕爸爸在给小燕子喂食呢。
燕妈妈嘴里叼着虫子,飞进窝里,几只小燕子就张着那黄黄的小嘴,争着抢着要吃的。
燕爸爸呢,就在旁边守着,时不时地看看周围有没有危险。
这一家子啊,真是温馨得很。
我站在那儿看了好一会儿,心里头暖暖的。
突然又想起了晏殊的词,这燕子啊,它们年年都回来,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它们总是回到熟悉的地方。
燕子雷抒雁表达的意思燕子是一种鸟类,属于鸟纲雀形目雀科的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地区,在中国的各个地方也都有燕子的分布。
燕子是一种旅居性鸟类,往返于北方和南方之间,适应力很强,数量庞大。
燕子的外形特点是体形小巧,翼长锋利,尾羽长而尖锐,羽毛光亮,通体呈现蓝黑色,嘴尖细长。
燕子善于飞行,飞行速度快,动作灵活,能够在空中进行各种曲线飞行和翻身动作。
此外,燕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会筑巢在高处的悬崖峭壁或者建筑物上。
燕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吉祥、美好和幸福的象征。
尤其是燕子的回归,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寓意着岁月更替、生机盎然的开始。
由于燕子在建筑物上筑巢的习性,也使得人们将燕子与家庭和家园联系在一起。
许多人都喜欢为燕子提供巢穴,期待燕子的到来,寓意着家庭团聚和幸福美满。
另外,燕子也被认为是君子的象征,因为它们群居时非常有序,和谐相处。
在雷抒雁的作品中,燕子常常出现,并以其自由飞翔的形象,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意义。
在《燕歌行》中,雷抒雁写道:“飞燕西来一双,两翅美过云霞。
柔声叫太行万丈雄峰,鸣翠柳万根萌”。
这里的燕子以其美丽和优雅的形象,表达了希望和潜力的含义。
燕子的飞行代表着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力量,同时也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另外,在雷抒雁的作品中,燕子也常常被用来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
例如,在《愿》一诗中,雷抒雁写到:“我想化作燕子,去谈我的寄托。
为悲惨的土地上,结一颗明亮的酷奴心。
在那酸辣的雨中,广泛地传播,对不公平关闭眼睛,对他人心中聚集。
”这里的燕子象征着雷抒雁内心的期望和愿望,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改变社会的不公正和悲惨,让爱与正义像燕子的翅膀一样飞翔。
总的来说,燕子在雷抒雁的作品中扮演了多重角色,既象征了美好、幸福和吉祥,又象征了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力量,同时也代表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
雷抒雁通过燕子这一形象,抒发了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热爱和思考,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美好愿景。
《春游湖中燕子的意象》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春游湖中燕子的意象”。
春天到啦,湖水清清的,可漂亮啦!这时候呀,燕子也飞来了。
燕子在湖面上飞来飞去,可有意思了。
燕子就像春天的小使者。
比如说,有一天我去春游,看到湖边有几只燕子。
它们的尾巴就像一把小剪刀,飞起来一闪一闪的。
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燕子还代表着快乐和自由。
它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我看着它们,心里想,要是我也能像燕子一样自由地飞该多好呀!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燕子可爱吗?
《春游湖中燕子的意象》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春游湖中燕子的意象”。
燕子在湖边飞来飞去,那场景可美啦!它们有时候会轻轻地掠过湖面,翅膀沾到一点水,就像在和湖水打招呼。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只燕子嘴里叼着小树枝,原来它是要去搭窝呢。
燕子可勤劳啦,为了给自己的家努力着。
燕子的到来,让春天的湖变得更有生气了。
它们就像一群活泼的小朋友,在湖边玩耍。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样的燕子吗?
《春游湖中燕子的意象》
小朋友们,再来看看“春游湖中燕子的意象”。
春天的湖边,燕子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它们的身影在绿树和湖水之间穿梭,特别好看。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小燕子在学飞,它飞得不太稳,但是一直努力着。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遇到困难也不放弃。
燕子还会给我们带来希望。
看到它们,就知道美好的春天来啦,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小朋友们,燕子是不是很神奇呀?。
古诗词中常见的动物意象古诗中,常见的动物意象主要有杜鹃、乌鸦、鸿雁、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燕子等。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
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
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因此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鸿雁: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或喻人生际遇的凄凉悲惨;或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常表示惆怅之意。
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古诗十九首》(其七)]蝉:栖于高枝,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如:“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燕子:春天的象征,表欢快、生机。
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浅谈古诗词中“燕子”的意象
【中文摘要】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感常常被诗人和词人通过不同意象表达。而
在诸多意象中 “燕子”作为诗人们经常用到的意象,或表现惜春伤秋、或寄托
相思之意、或感伤实事变迁、或渲染离别之愁、反应羁旅情愁,意象之盛、表情
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关 键 词】
古诗词 燕子 意象
古书中的燕子, 单名“燕”, 叠名“燕燕”, 另有“燕乙”、“ 玄鸟”、
“元鸟”、“乌衣”、“朱鸟”、“天女”、“神女”、“ 游波”“莺鸟”等
共十五余种名称。分别散见于各种文学作品[1] ,其各种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得
到了充分的体现。
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时、伤春
燕归,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在诗人词人的眼中, 由燕子带来的美好春景是值
得赞美的。词人期盼春天, 赞美春天, 留恋春天往往离不开燕子的身影。所以燕
子总会给人以温馨的联想,在表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古代诗词中, 燕子一般与绿
叶、红花、芳草、春雨等春景为伴,很多诗人也因此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
化和歌颂。
在《破阵子》中,宴殊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
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和清明相连,正是一年
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在这首词的上阙中,主要写的是自然景物:“燕子”、“梨
花”、“碧苔”、“黄鹏”、“飞絮”,这些意象秀美明丽,充分表现出了春色
的娇人。
春虽好, 却终究不会很长,当春天快要匆匆过去时, 诗人词人们不免要感怀美景
不再, 时光流逝, 于是便产生了惜春伤时之感。作为春天里独特的意象,词人在
惜春之时便常常会提起燕子。“天意才晴风又雨。催得风前, 日日吹轻絮。燕子
不飞莺不语。满庭芳草空无数。”(周紫芝 《蝶恋花》)“燕子” 和“莺”都
留恋着这即将离去的春天, 也是词人惜春恋春之情。
表现爱情,传达相思
自古双双对对的燕子引起了许多有情人的情思。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 引起
了有情人寄情于燕,他们满怀憧憬, 也希望像燕子一样比翼双飞。于是,诗人词
人通过描写双飞的燕子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古代词作中这样的燕子意象的词
也可谓不少, 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在写燕子的时候总是用“双双”或“双
飞”这两个关键词。
如冯时行的《玉楼春》:“杏花微露春犹浅。春浅愁浓愁送远。山拖馀翠断
行踪,细雨疏烟迷望眼。暮云浓处轻吹散。往事时时心上见。不禁慵瘦倚东风,
燕子双双花片片。”和刘天游的《风流子》:“东风长是客,帘栊静、燕子一双
飞。看花坞日高,翠阴护晓,柳塘风细,绿涨浮漪。肠断处,渭城春树远,江国
暮云低。芳径听莺,暗惊心事,画檐闻鹊,试卜归期。”在这两首词中,描写燕
子时,“双飞”或“双双” 这两个关键词的出现体现的是词人们在面对美丽的
芳草繁花春景时, 触景生情, 从而产生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燕子双双的爱情是美好的,然而对于那些孤独的少妇来说,现实又往往是此
般无奈。少妇们看到双飞的燕子时,往往会联想到自身独处深闺的孤独、空虚的
日子是那么的漫长,于是一种相思与情愁便寄托在了燕子身上。
周密的《鹧鸪天》便反映了这种相思与情愁:“燕子时时度翠帘。柳寒犹未
褪香绵。落花门巷家家雨,新火楼台处处烟。情默默,恨恹恹。东风吹动画秋千。
拆桐开尽莺声老,无奈春何只醉眠。”这样的词作通常是用燕子衬托反映妇人孤
独寂寞的闺中生活, 表现哀伤幽怨的思恋情愁, 是闺怨词的一种。
表现时事变迁,抒国破家亡感慨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当诗人词人们看到一年又一年的燕子, 联想到周
围人事的变化,不由得产生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于是燕子便披上了时事
变迁、民族兴亡见证者的外衣, 成为了爱国词人慷慨陈词、宣泄情感的载体, 以
此来表达对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
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等豪族都住
在乌衣巷, 由于时移世变, 王谢世家变得零落, 燕子归来, 不遇新主, 也只好
另寻居处。诗中充满怀旧感伤气氛。此外还有宴殊 的《浣溪沙》:“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花落春去,燕子归来又是一年,
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溢于言表。”南宋爱国词人刘
辰翁在南宋亡破的1276 年春天写一首《兰陵王·丙子送春》, 其中以雁与燕比
喻被掳走的宋恭帝与失散的旧臣:“春去, 最谁苦?但箭雁沉边, 梁燕无主, 杜鹃
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 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清初诗
人冒与晋也有一首《乌衣巷》:“门掩斜阳户网尘, 乌衣巷改尚逡巡。旧时燕子
飞还到, 莫向堂前问主人。”这里的燕子已成为悲悼明亡、爱恋故国的一种精灵
了。
表现羁旅情愁、漂泊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 [2] 花鸟虫鱼,无不入
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燕子属于候鸟,所以它的寄居人家、栖
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赋予了它表达羁旅乡愁的意象。尤其对于那
些去乡离家、漂泊天涯的词人, 当看到春来秋往定巢檐下的燕子时, 便不由得联
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引起客居他乡的伤感以及思乡之情。所以以燕子表现
羁旅情愁、漂泊之苦的诗词主要以它的候鸟特性展开的。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孤村薄暮。花落春归去。浪走天涯,归思萦
心绪。家何处。乱山无数。不记来时路。”(王炎《点绛唇》)诗人王炎浪走天涯,
想要回到故乡的思绪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家在何处?千山万水之后,已经忘
记了来时的路。这是一幅以燕子为代表的晚春乡景图,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景色
勾起的是异乡词人浓浓的乡愁。在潘汾的《花心动》中,诗人是这样描述的:“啼
鸟惊心,怨年华,羞看杏梢桃萼。映柳小桥,芳草闲庭,处处旧游如昨。断肠人
在东风里,遮不尽、几重帘幕。旧巢稳,呢喃燕子,笑人漂泊。”燕子被写成了
旁观者, 用“旧巢稳” 反衬“漂泊” , 用燕子“呢喃”的笑来表达诗人的羁旅
之苦。
代人传书,倾诉离人之苦
南来北往的燕子在古诗词中还扮演着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 信使。燕子作为
信使, 使它具有了诉说离情的意象。“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
寄与薄情夫。”郭绍兰在《寄夫》这首诗中想要借燕子这个信使来向自己的“薄
情夫”传送书信,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欧阳修在《蝶恋花》(泪眼倚
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这首闺怨词中刻画的是一位思念自己爱人
的深情女子。她借双燕来表明自己对男子的深情思念。
以上我以“春天” “爱情” “变迁” “羁旅”“离别”五个关键字眼作
为切分角度可以将古代诗词中燕子的具体意象分为以上五类。当然,这样的区分
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燕子的意象本来就是一个复合体,加上词人在抒发感情时不
可能仅仅只含有一种感情因素。“使玄解之宰, 寻声律而定墨; 独照之匠,窥意
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3] 我国古典诗词创作十分讲究含
蓄、凝练。当燕子进入到词人的思维, 燕子就带上了词人的感情色彩。无论是对
闺怨思妇的描写, 还是对国破家亡感情的抒发, 中国古代诗词中都将“意”与
“象”结合得非常完美。燕子意象已经成为“凝结的文化心理及情绪心态” [4]
【参考文献】
[1] 贾祖璋.鸟与文学[M].上海:上海书店,1982.1-3
[2] 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
[3] 周振甫. 文心雕龙今译[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4] 李一氓. 心灵的途径: 文学意象的主体史研究[ 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