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消防培训材料课件-18页文档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7
派出所消防培训课件消防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派出所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开展消防培训对于提高民警和群众的消防意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消防基本知识:包括火灾的起因、火灾的预防、灭火的方法和消防器材的使用等。
火灾扑救:民警应掌握基本的火灾扑救方法,包括如何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如何进行火场疏散等。
紧急逃生: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是关键。
民警应掌握紧急逃生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避免烟雾中毒、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消防宣传教育:民警应向群众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消防意识和技能。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民警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
实操演练:在模拟火场的环境下,民警进行实操演练,掌握火灾扑救和紧急逃生的方法和技巧。
消防演习:组织群众进行消防演习,提高群众的消防意识和技能。
考试考核:对民警进行考试考核,检查民警对消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实操评估:对民警进行实操评估,检查民警在模拟火场环境下的应急反应和操作能力。
群众反馈:向群众了解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接受程度,以及民警在宣传教育方面的效果。
派出所开展消防培训是提高民警和群众的消防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和消防演习等方式,使民警和群众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火灾扑救和紧急逃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要加强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扩大消防安全知识普及面,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院成为了越来越多老人的栖身之地。
然而,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消防安全意识相对较弱,因此养老院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本次培训课件应运而生。
采用图文并茂的PPT形式进行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现场演练、模拟火灾场景等方式增强老年人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训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的掌握程度和培训效果,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派出所消防培训课件一、引言消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安全事业,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派出所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承担着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责任。
为了提高派出所民警的消防意识和灭火救援能力,本课件将围绕消防基础知识、消防法律法规、火灾预防与扑救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二、消防基础知识1.燃烧与火灾(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2)火灾的定义:失去控制的燃烧现象。
(3)火灾的分类: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金属火灾、电器火灾等。
2.火灾的危害(1)人员伤亡:火灾现场烟雾、高温、有毒气体等对人体造成伤害。
(2)财产损失:建筑物、设备、物资等被烧毁或损坏。
(3)环境破坏:大气、水质、土壤等受到污染。
3.火灾的发展过程(1)初期阶段:火源产生,火势较小,易于扑救。
(2)发展阶段:火势迅速蔓延,热量和烟雾积聚,扑救难度加大。
(3)猛烈阶段:火势达到最高峰,建筑物结构受损,可能出现爆炸、倒塌等危险。
(4)衰减阶段:火势逐渐减弱,扑救工作进入尾声。
三、消防法律法规1.消防法《消防法》是我国消防工作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消防设施建设、火灾预防与扑救等方面的内容。
2.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刑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也对消防工作提出了要求。
3.派出所消防职责(1)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提高辖区居民消防意识。
(2)监督检查辖区单位、场所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参与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四、火灾预防与扑救1.火灾预防(1)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意识。
(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3)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4)加强消防设施建设,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2.火灾扑救(1)发现火灾立即报警,报告火情。
(2)组织初期火灾扑救,尽量控制火势蔓延。
(3)协助消防部门扑救火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派出所消防培训材料(课件) 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法律法规依托:在公安工作实践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防火就已经成为公安派出所的“四防”(系指防火、防盗、防毒、防治安灾害事故)内容之一。
2019年和2019年,公安部分别以第36号令、第73号令发布实施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对公安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工作予以明确规定,为公安派出所履行消防监督检查职能提供了明确的规章依据。
2008年10月28日修订、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消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2009年4月30日,由公安部107号令发布实施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用第四章专门规定了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
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部门都根据本省情况,制定了本地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管理规定。
二、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职能的现实意义(一)推进城乡消防公平服务的迫切要求。
按照萨缪尔森关于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non-rival)的物品的定义,消防安全产品是国家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政府在提供消防安全服务时,必须做到公平对待。
尤其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公共消防安全服务还应当是一种公共福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理应公平消费与享用的公共安全资源。
然而,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的政策,客观上导致城乡之间消防安全资源分配极不合理。
无论从专业消防力量的分布、消防基础设施的完善、公民接受消防安全教育的机会的哪方面进行考量,农村都远远落后于城市。
公安派出所作为国家履行公共安全管理职能的基层实体,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直接处在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第一线,与广大农村地区接触密切。
赋予派出所部分消防监督管理职能,就是为了改变专业消防力量仅仅分布在县级以上城市,对广大农村地区“鞭长莫及”的状况,尽可能把公共消防资源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努力推进国家公共消防安全服务的公平化。
派出所消防培训材料(课件) 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法律法规依托:在公安工作实践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防火就已经成为公安派出所的“四防”(系指防火、防盗、防毒、防治安灾害事故)内容之一。
2019年和2019年,公安部分别以第36号令、第73号令发布实施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对公安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工作予以明确规定,为公安派出所履行消防监督检查职能提供了明确的规章依据。
2008年10月28日修订、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消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2009年4月30日,由公安部107号令发布实施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用第四章专门规定了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
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部门都根据本省情况,制定了本地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管理规定。
二、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职能的现实意义(一)推进城乡消防公平服务的迫切要求。
按照萨缪尔森关于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non-rival)的物品的定义,消防安全产品是国家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政府在提供消防安全服务时,必须做到公平对待。
尤其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公共消防安全服务还应当是一种公共福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理应公平消费与享用的公共安全资源。
然而,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的政策,客观上导致城乡之间消防安全资源分配极不合理。
无论从专业消防力量的分布、消防基础设施的完善、公民接受消防安全教育的机会的哪方面进行考量,农村都远远落后于城市。
公安派出所作为国家履行公共安全管理职能的基层实体,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直接处在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第一线,与广大农村地区接触密切。
赋予派出所部分消防监督管理职能,就是为了改变专业消防力量仅仅分布在县级以上城市,对广大农村地区“鞭长莫及”的状况,尽可能把公共消防资源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努力推进国家公共消防安全服务的公平化。
(二)解决消防现实斗争难题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流、物流的加快,影响火灾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城乡消防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消防安全资源较为缺乏,据调查,农村孤寡老人、留守老人、残障人员、孩子等弱势群体是火灾的“高危人群”。
消防工作,重在预防。
赋予公安派出所部分消防监督管理职能,结合公安机关社区、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扩大消防监督覆盖面,把消防监督管理的触角延伸至社区、乡镇和农村,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同时,充分发挥派出所对辖区情况熟悉、与群众接触广泛的优势,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对于减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失控漏管,减少农村亡人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公民消防安全素质的迫切要求。
大部分情况下,火灾是一种公共危害。
其“一旦发生,不仅威胁和损害火源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会威胁和损害他人财产和生命安全。
”同时,对火灾的预防面临着集体预防的困境。
换言之,要有效预防火灾,仅靠部分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部人共同预防才能凑效。
例如,一所学校要防止火灾发生,必须学校全体人员都来共同预防,只要有一个人预防不足,都可能导致学校发生火灾。
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火灾预防存在着先天的预防不足的困境,这也是火灾只能尽量减少,不可能完全杜绝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么样来尽量弥补这个困境呢?方法之一就是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共同预防火灾。
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是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
公安部组织开展的消防宣传“五进”(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工作,就是加强消防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
然而,公安消防大队在编人员完成城市的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任务,都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根本无法普遍深入到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家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而公安派出所恰恰管理着这些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常常要深入到工矿企业、社区、学校、农村开展工作,能够附带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公民的火灾自防自救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消防安全自治能力,改善消防安全状况。
(四)加强社会综合治安防范的迫切要求。
当前,随着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尤其是因城市改造拆迁、下岗就业、劳动纠纷、林权改革、移民安置、社会保障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不安定因素越来越多。
一旦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调和,并在特定情形下以放火、爆炸等极端形式表现出来,无论消防部门事后采取多有力的措施来实施救援救助,都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公安派出所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层单位,必须强化社会综合治安防范,利用派出所民警对责任区底数清、情况明的特点,对社区居民区、农村以及其他工矿企业等进行详细排查,了解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对特殊人群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矛盾,坚决防止少数人尤其是不法分子采取纵火、爆炸等极端行为报复社会,给人民群众人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三、《消防法》中对公安派出所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相关规定第五十三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
【说明】本条是关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进行消防监督检查的职责和义务的规定。
为公安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提供了依据,“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是指对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不包括消防行政许可、火灾事故调查等其他消防监督职责。
四《甘肃省消防条例》中对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相关规定(本条例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一条公安派出所对上级公安机关确定的单位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督促辖区内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五、《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107号令)对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相关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三条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县(市辖区、县级市、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确定本辖区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所属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公安派出所可以对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和上级公安机关确定的单位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单位范围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工作主管部门共同研究拟定,报省级公安机关确定。
第四条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下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与公安派出所共同做好辖区消防监督工作,并对公安派出所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进行指导,定期对公安派出所民警进行消防监督业务培训。
第四章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第二十八条公安派出所对其日常监督检查范围的单位,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派出所对群众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受理,依法处理;对属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管辖的,应当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在受理后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理。
说明:对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举报投诉的检查程序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受理、登记、处理。
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以及擅自停用消防设施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后24小时内进行核查。
对举报投诉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以外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
核查后,对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处理。
处理情况应当及时告知举报投诉人;无法告知的,应当在受理登记中注明。
第二十九条公安派出所对单位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应当检查下列内容:(一)建筑物或者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公众聚集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说明:1、对公众聚集场所所在建筑属于1998年9月1日前建成使用的,可提供房屋所属权证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但有改建或者扩建工程的,应当先依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
2、目前《消防法》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对应当申请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公众聚集场所没有规模规定。
3、根据《消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二)是否制定消防安全制度;(三)是否组织防火检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四)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五)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是否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对设有消防设施的单位,公安派出所还应当检查单位是否每年对建筑消防设施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对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公安派出所除检查本条第一款第(二)至(四)项内容外,还应当检查物业服务企业对管理区域内共用消防设施是否进行维护管理。
第三十条公安派出所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应当检查下列内容:(一)消防安全管理人是否确定;(二)消防安全工作制度、村(居)民防火安全公约是否制定;(三)是否开展消防宣传教育、防火安全检查;(四)是否对社区、村庄消防水源(消火栓)、消防车通道、消防器材进行维护管理;(五)是否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
第三十一条公安派出所民警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被检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依法改正:(一)未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未组织防火检查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演练的;(二)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三)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五)室内消火栓、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未保持完好有效的;(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七)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八)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九)生产、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十)未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期进行全面检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