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07统计公报
- 格式:docx
- 大小:27.36 KB
- 文档页数:6
孝泉镇情况简介孝泉镇地处川西平原西北部〜距德阳市区21公里〜与绵竹市孝德镇接壤〜幅员面积52. 5平方公里〜总人口 4. 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 1. 8万人〜辖2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 东汉大孝子姜诗的故里〜1995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
2007年工作思路: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孝泉。
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6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
元〜工业产值增长202007年工作重点:工业方面:坚持工业集中布局〜规划2000亩的工业集中区现已基本成形〜进一步完善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强科技创新和重点项LI 建设投入〜培植发展重点企业〜做优做强机械制造加工、电子产品、钢丝绳制品、天然气化工等骨干行业〜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天然气等资源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壮大全镇经济实力。
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方面:将城镇建设与发展定位于旅游工贸型集镇。
努力挖掘孝文化、泉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厚重内涵〜与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发展古镇旅游。
一是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全力协助科隆公司完成第一片区,镇政府、电影院区域,4万平方米的古镇建设工作〜打造出以孝文化为主题背景、仿明清时代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特色区域,加快笫二片区,邻姑街、花行街区域,4万平方米开发工作进度〜做好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吸引开发商早日入场开发。
二是加强德孝城、三孝园、清真寺等景区景点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旅游质量〜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市级小康村涌泉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按规划实施全镇新农村建设丄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德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一期)德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3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德阳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人,减少4.55%,年平均减少0.46%。
全市登记户籍人口为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68 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9人减少0.41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50.53%;女性人口为人,占49.4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54下降为102.15。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人,占75.33%;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11.6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7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人,占 99.81 %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182人,占 0.25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06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053人上升为623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677人上升为1196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262人上升为3809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1913人下降为 33759人。
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山东省2007年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批次:3本科二批投档志愿:1一志愿院校文科理科计划数投档比例投出数最高分最低分计划数投档比例投出数最高分最低分3001北京印刷学院4 120 5 608 592 18 120 22 603 5643002北京建筑工程学院4 120 5 603 578 21 120 26 616 590300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5 120 6 630 613 35 120 43 617 5793004北京农学院5 120 2 580 578 5 120 6 572 5553005北京物资学院4 120 5 618 609 16 120 20 627 5663006天津科技大学3 120 4 615 611 143 120 184 631 5843011天津师范大学36 120 46 617 596 49 120 63 590 5703012天津工程师范学院10 120 8 590 558 70 120 84 582 5433013天津商业大学24 120 29 631 603 42 120 51 608 5663014天津体育学院13 120 4 584 570 6 1203015河北大学13 120 20 609 592 15 120 19 600 5753016河北工程大学43 120 26 589 560 282 120 237 592 5273017石家庄经济学院22 120 26 606 569 58 120 48 580 5393018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2 120 5 577 559 28 120 34 602 5493019河北理工大学90 120 79 593 5363020河北科技大学13 120 16 586 573 77 120 76 586 531302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40 120 23 561 5253022河北农业大学40 120 41 574 5393023河北医科大学35 120 44 620 5673024华北煤炭医学院9 120 5 587 561 51 120 36 582 5253025河北北方学院10 120 2 539 5253026承德医学院30 120 19 560 5383027河北师范大学10 120 2 588 579 15 120 13 578 5353028唐山师范学院10 120 2 574 5723029廊坊师范学院10 120 3 575 558 10 120 6 551 5273030山西大学21 120 26 604 587 38 120 46 602 5673031。
四川德阳市简介
德阳市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坐落在成都平原中部,是川南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德阳市。
一、地理位置
德阳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北接绵阳市,西接资阳市,南接广汉市和什邡市,东临成都市,距成都仅有48公里。
地处川南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南高北低,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庙安河、五通河等。
二、历史文化
德阳市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很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唐代建筑宋谷阁、一代宗师郑成功祖庙、岷江源头范蠡故里、红岩村等。
三、经济状况
德阳市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和名牌产品生产基地,被誉为“机床之乡、韶山陶瓷之乡、华西剪纸之乡”。
先后拥有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南方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
四、特色美食
德阳市菜系独特,以浓郁的川味为主,具有很高的口碑和影响力,代表菜品有德阳烤鸭、麻辣豆腐、冠盛乳腐等,口感独特、美味可口。
五、旅游资源
德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成渝地区最大的水上游乐园——德阳万达水
上乐园、风景秀美的武候祠、享有“龙海之滨”美誉的九龙湖等景点。
总之,德阳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美食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商前
来探索和发展。
关于公布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大劳发〔2008〕116号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07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劳社发[2008]43号)及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大连市统计局《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现将2007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2008社会保险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通知如下:一、2007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7494元,月平均工资2291元;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1816元,月平均工资为2651元。
二、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8230 元,月平均工资为2353元。
三、2008社保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年记账利率为
3.22%。
即:2001年6月30日前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按3.22%计算年息。
附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表。
二○○八年七月七日。
德阳市旌阳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阳市旌阳区统计局)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定性一年。
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积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保持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0年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6%,增幅较上年回落0.79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160元,折合6215美元,比上年增加4998元,增长10.4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势平稳,实现增加值2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7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8%,增幅较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
一、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0%和28.77%,各拉动经济增长0.15个百分点和3.61个百分点。
受辖区大中型企业生产、效益下滑的影响,第二产业增势继续减缓,实现增加值1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7%,增幅较上年回落1.72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03%,拉动经济增长8.80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增加值16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7%,增幅较上年减缓1.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35%,拉动经济增长5.04个百分点。
由于工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从贡献率看,工业经济仍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4:64.12:27.24。
民营经济发展趋好。
2010年辖区注册个体工商户22011户;私营企业7273户,比上年增长10.20%。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增幅虽比上年减少0.50个百分点,但高于GDP增幅3.64个百分点。
德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2月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坚持“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的主题,围绕“两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台阶”的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狠抓城乡统筹,积极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富民惠民政策,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为两年有新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增幅创近14年来新高。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加快0.8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56.1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69.9亿元,增长11.5%。
一、二、三产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74.3%和21.2%,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11.0和3.1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8.9:54.9:26.2,第一产业由于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快速增长,整体运行良好,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7789元,增长15.4%,按2007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合为2436.8美元,同比增加548.8美元。
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占据德阳经济总量的半壁河山。
2007年,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1.3亿元,增长19.5%,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1.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94.5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93.1亿元,增长12.9%。
年末全市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为 64432户,私营企业10777户,同比增长5.3%和12.6%。
县域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什邡市、绵竹市、旌阳区、广汉市四个“十强”县(市、区)和人口大县中江县经济总量都达到100亿元以上,分别达到127.3亿元、142.5亿元、157.9亿元、110.3亿元和105.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0%、16.0%、15.8%、14.4%和13.8%。
罗江县经济总量突破30亿元,2007年达到30.2亿元,增长14.1%。
二、农业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
2007年,全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各项惠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效应驱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其中农业产值(种植业)80.5亿元,增长0.2%;林业产值2.6亿元,增长6.9%;畜牧业产值109.7亿元,增长6.7%;渔业产值5.7亿元,增长15.4%。
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谷物播种面积25.9万公顷,增长2.0%。
全市粮食总产量198.3万吨,增长4.7%。
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5.8万吨,增长2.2%;大春粮食产量142.6万吨,增长5.7%。
油料播种面积6.3万公顷,下降4.2%;受油料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油料产量16.0万吨,比上年下降4.4%。
畜牧业稳步发展。
全年肉类总产量58.3万吨,比上年增长5.5%。
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0%。
全年出栏生猪501.7万头,增长1.3%;出栏羊37.7万头,增长7.3%;出栏家禽12035.1万只,增长13.2%;奶类产量1.2万吨,增长1.1%;蚕茧产量0.7万吨,增长8.9%。
林业发展持续推进。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得到巩固,城市森林工程建设加快。
全年完成营造林5万亩,中幼林抚育4万亩,城市森林工程造林2500亩。
对231.4万亩森林进行全面管护,林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完成5万亩林下资源开发和1万亩经济林品种改良。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全年农村用电量16.6亿千瓦小时,增长10.7%。
化肥施用量(折纯)18.3万吨,增长6.1%。
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农村交通、农村饮水、农村用电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罗江率先实现镇镇通公交车;绵竹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电气化县。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0.7万千瓦,增长3.4%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0户,比上年净增123户。
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11户,比上年增加32户。
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13户,20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50亿元以上的企业4户。
工业经济总量再创新高。
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2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规模以上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4.9%。
主营业务收入8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
实现利润总额86.1亿元,比上年增长36.5%。
利税总额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
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
全年新产品产值252.6亿元,增长49.4%,新产品产值率2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为136.7亿元、437.9亿元、51.3亿元和6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2%、37.4%、35.5%和37.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营业务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6.9%、52.1%、59.7%和48%,分别较上年提高6.2、4.1、9.9和10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显著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0.6,比上年提高43.6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8.5%,提高1.3点;总资产贡献率16.0%,提高1.5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1.3%,提高0.3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4次。
全员劳动生产率156595元/人,增加38617元。
除啤酒、化肥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建筑业稳步发展。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1亿元。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98个,比上年减少37个。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7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9亿元,增长33.6%。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0.8亿元,增长21%;更新改造投资79.4亿元,增长57.2%;房地产开发投资25.7亿元,增长23.0%。
非国有投资120.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73.3%。
在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亿元,增长41.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4.4亿元,增长55.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7.7亿元,增长11.1%。
全年施工项目1299个,增长12.8%。
其中:新开工项目1007个。
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购销两旺。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其中:市的零售额89.3亿元,增长17.6%;县的零售额21.8亿元,增长19.8%;县以下零售额82.1亿元,增长16.6%。
从行业看,批发业20.2亿元,增长15.7%;零售业125.4亿元,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7.0亿元,增长24.1%。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增长20.5%;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3亿元,减少0.4%;私营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40.8亿元,增长17.8%;股份制及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48.7亿元,增长16.6%。
六、对外经济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引进内资到位资金首次突破100亿元。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792个,协议合同金额304.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4.5亿元,同比增长97.0%。
招商引资工业项目个数517个,资金额78.4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62.9%。
引进资金所属行业前三位是:制造业,到位资金66.5亿元、房地产业,到位资金22.6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到位资金11.0亿元。
引进省外资金59.8亿元,同比增长2.1倍。
引进到位资金亿元以上项目59个,实现到位资金43.1亿元。
对外经济成效突出。
200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其中:进口总额7.3亿元,增长27.3%;出口总额6.0亿美元,增长8.9%。
外派劳务1911人次,增长13.4%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运行良好。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142公里。
其中等级公路5309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74.3%,等级公路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等级公路中,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318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
公路综合好路率85.9%。
全市实现乡乡通公路,76%的行政村通公路。
全市改建公路212公里。
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15.7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13.8亿人公里。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171辆。
其中:私人汽车78878辆。
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2亿元,增长24.8%。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1.8万户,下降6.6%;移动电话用户138万户,增长21.4%;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3.3万户。
旅游业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6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3488人次,增长24.3%。
全市旅游综合收入58.2亿元,增长22.6%。
其中:旅游创汇595万美元,增长85.4%。
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市通往景区公路的交通导向系统按照国家标准全面完成,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12月15日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八、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财政收支快速增长。
全市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48.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4亿元,增长35.0%。
其中各项税收增长33.2%。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2.1%、21.7%、28.1%和1.4倍。
财政支出总额78.2亿元,比上年增长48.9%。
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7.1%。
金融运行稳定。
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62.4亿元,支出1388.5亿元,分别增长24.94%和24.8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其中: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城乡居民358.7亿元,增长11.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4亿元,同比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