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财政学必备复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42
第十五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第十五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成本为常数意味着:A、税负将全部由生产者负担C、消费者负担大部分税负2、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C、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D、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3、某块土地每年的租金收入为90万元,每年财产税为租金的10%,假设折现率为10%,土地使用无限期,税收资本化后的土地价格应为:A、100万元4、在垄断条件下,边际成本递减时,生产者负担的税负:A、大于T/25、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A、增值税B、个人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B、等于T/2C、小于T/2D、等于TB、810万元C、900万元D、90万元B、生产者负担1税负2D、税负全部由消费者负担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A、供求弹性D、课税范围B、买方纳税还是卖方纳税E、计税单位C、课税对象2、"下述关于垄断条件下税负转嫁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在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情况下,垄断者不负担税负。
B、在边际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垄断者将负担大部分税负。
C、从价税与从量税相比较,从价税使垄断者的税负大于从量税。
D、对垄断利润征税,将会使垄断者减少产量。
3、对小轿车征收消费税,厂商有可能采取的税负转嫁方式有:A、前转4、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A、个人的收入水平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B、税收资本化C、后转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供求弹性角度来看税负具有以下转嫁规律:A、供求弹性相等时,税负由纳税人负担B、供给有弹性需求完全无弹性时,买方负担全部税负C、需求曲线相对于供给曲线较平坦,税负大部分由卖方负担D、供给有弹性需求具有完全弹性时,卖方负担全部税负第三部分判断题1、买卖双方各负担多少税负除取决于各自的弹性外,还取决于谁是纳税人。
第三节税负转嫁【本节知识点】【知识点】税负转嫁的方式【知识点】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税负转嫁的方式一、税负转嫁的方式(一)税负转嫁的含义: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也就是说最初缴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该税收的最后负担者。
只要纳税人和负税人不是同一个人,便发生了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补:税负归宿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
2例题精讲【真题·2020单选】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是形成( )A.超额利润B.税负优惠C.税收归宿D.税收弹性【答案】C【解析】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
税负归宿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真题•2015单选】在资本物品交易中,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税收转嫁称为( )。
A .后转B .前转C .消转D .税收资本化【答案】D【解析】 本题关注题干中的“未来”可选择“税收资本化”。
【真题•2019单选】关于税负向后转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后转是在商品交易后发生B .后转是预期历次累计税款的一次性转嫁C .纳税人通过抬高购入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进行的D .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答案】D【解析】后转是在商品交易时发生的,A 项错误;后转是一次性税款的一次性转嫁,B 项错误;后转是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进行的,C 项错误。
【真题·2020单选】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的交易中。
A.消费品B.动产C.资本物品D.金融商品【答案】C【解析】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主要发生在资本品的交易中,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知识点】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一、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
第13章税收的转嫁与归宿一、概念题1.税收转嫁答:税收转嫁又称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过程,将其所纳税款部分地或全部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收转嫁的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问题,它表现为纳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由多到少(或由有到无),负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由少到多(或由无到有)。
广义的税收转嫁,包括税收的转嫁与归宿两部分。
税收转嫁的基本方式一般有两种: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在此基础上还存在混转(亦称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等特殊转嫁形式。
税收能否转嫁,要受产品或要素的能否自由流动、商品的供求弹性、不同的市场结构等条件的制约。
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税收能否转嫁为标准,把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两类。
税收转嫁问题是财政学理论中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从17世纪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就已经注意研究税收转嫁问题,并逐渐形成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大致可分为绝对转嫁论与相对转嫁论两类。
2.税收中性答:税收中性作为政策税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包括两个含义:(1)国家征税使国民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经济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负担或损失。
(2)国家征税应该避免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带来干扰。
3.分类所得税答:分类所得税是指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
例如,把应税所得可分为薪给报酬所得、服务报酬所得、利息所得、财产出租所得、营利所得等,根据这些所得类别,分别规定高低不等的税率,分别依率计征。
分类所得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并以源泉课征方法征收。
这种税制的优点是征收简便、税源易控,可有效地防止逃税行为,但其缺点是不能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
该税制首创于英国,但目前实行纯粹分类所得税的国家已不多见。
4.综合制所得税答:综合所得税是指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收。
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
第13章税收的转嫁与归宿一、概念题1.税收转嫁答:税收转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把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承受的行为。
广义的税收转嫁包括税收负担转移和最终归宿两个部分。
理论界认为,税收转嫁主要有五种方式:(1)前转,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这是最典型的税收转嫁形式。
名义上的纳税人是商品或劳务的出售者,实际的税收负担者是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者。
(2)后转,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种种方式向后转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发生这种转嫁,主要是因为市场条件决定价格不能提高,故不能向前转移。
(3)散转,又称“复转”或“混转”,即纳税人将税收既向前转,又向后转。
这是双渠道的转嫁。
(4)消转,又称“消化税收”,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前转也不后转,而是内部消化,使纳税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收在生产增长中消失。
这是一种积极的税收转嫁方式。
(5)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是后转的一种特殊方式。
一般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购买生产要素的应纳税款预先通过压价扣除,实际是将税收转给了生产要素的出售者,从而使自己的资本具有更高的创利能力。
我国改革开放后,税收转嫁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
在讨论中,主要形成两派观点:一派认为,税收转嫁是资本主义国家税收分配中的特有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可能存在,尤其是在价格由国家控制的前提下,通过价格变动实现税收转嫁是不可能的;另一派认为,这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身不受社会制度限制,各种转嫁行为都是在市场交易中客观地实现的。
在我国同样也存在税收转嫁问题。
2.局部均衡分析答: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某种商品或要素的价格不受其他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由其自身的供求状况决定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市场的状况不变,把一种商品的价格仅视为该商品供求相互作用的结果。
174财政学 润和个人收入的税,即所得税或直接税,难以转嫁。
前者因为国家对某种商品征税后,会改变该商品的边际成本,从而引起该商品按较高的价格销售,实现税负向前转嫁。
后者主要因为直接税属于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的分配范畴,不会影响所提供商品(包括劳动力)的边际成本,自然不能通过价格变动来转嫁税负。
(3)课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弹性。
纳税人自己负担部分和转嫁出去部分的比例主要受制于课税商品的相对弹性。
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转嫁出去的份额较小,税收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则税负转嫁出去的份额较大,税收将主要由买者负担。
税负完全转嫁或完全不能转嫁的情形,理论上分析只能是下列四个条件之一:一是需求完全没有弹性,二是需求有充分弹性,三是供给完全没有弹性,四是供给有充分弹性。
在第一和第四种情况下,税负可以完全转由购买者负担,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税收将完全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4)课税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竞争程度。
一般认为,垄断性商品比竞争性商品的税负转嫁容易一些,竞争激烈的商品比缺乏竞争或竞争压力不大的商品税负转嫁困难得多。
4.税负归宿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
它是税收负担的最后落脚点,即是税负运动的最后归宿环节,表明全部税负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
税负归宿是税收负担的核心问题,即谁最终为税收“买单”。
任何一种税收最终都要由一定的人负担,不同税种在不同经济条件下,其转嫁的方式、转嫁的过程和转嫁的结果是不同的。
根据税收的实际负担情况,税负归宿可以分为经济归宿和法定归宿。
(1)法定归宿。
税收立法机构在税收法律规范中规定了税负归着点。
我们一般把纳税人承担纳税义务视为税负法定归宿。
税负法定归宿是从税收法律制度的角度分析税负的依据。
(2)经济归宿。
税收负担随着经济运动而不断转嫁以后的税负归着点。
我们一般把负税人承担的税负视为税负经济归宿。
税负经济归宿是从税收经济运行的角度分析税负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