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4
3指导诊断疾病五色诊病①面青青应肝肝有疾面赤心有疾面黑肾有疾面白肺有疾面黄脾有疾面黄而泛青木旺乘土面赤而泛黑水来克火②《灵枢》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病虽小愈必卒死案例一女30岁其父伴诊见其两颧红赤明显有拇指大感觉心慌惊悸曾诊为风心病笔者思《灵枢》之经文再按其脉左尺无根色脉和参认为非医药所能起死回生乃婉言告之先回去续服余药三天患者回家不及70小时而卒 4指导临床治疗①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②确定治则与治法 A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案例清代医家沈源《奇证汇》一儿初生无皮俱是赤肉乃因母自怀胎10月楼居不德地气故也取儿安泥地卧一宿皮即长土生金虚则补其母B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法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案例一妇女患腿部溃疡半年不愈见其乏力纳少舌淡脉细用四君子培土生金7剂而效14剂而愈C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抑强扶弱案例一人母病心甚虑随纳食日少消瘦日增求医诊之与抑肝扶脾之逍遥散服之而愈 D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法泻南补北法培土制水法案例有人患牙齿日长出口难食名髓溢病用白术煎汤蔌口即愈培土制水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温心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平木佐金法泻火补水法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启示五行用于临床有三种 1间接调节如治肝病急则泻心虚则补肾肝气上逆清金降肺 2多元调节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3超前调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一选择题 1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2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 益火补土 B 补肺滋肾 C 滋水涵木 D 佐金平木 E 补脾益肺 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 益火培土 B 壮水制火 C 佐金平木 D 抑木扶土 E 补脾益肺简答题 1阴阳消长与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是怎样的2 根据生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第四节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关系物质世界的本原阴阳分归五行具体形物元气聚合根据性质不同分为分为分为小结●第一章导论中医学概念中医学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认知与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第二章中医学哲学基础元气论-气阴阳五行学说-概念特性应用 2008-9-1 88 ②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性寒热温凉寒药黄连黄芩黄柏热药附子肉桂生姜●分析五味辛甘酸苦咸咸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辛味生姜甘味甘草酸味乌梅苦味黄连咸味芒硝复习题一选择题1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二多项选择题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 阴阳交感 B 阴阳对立 C 阴阳互根 D 阴阳消长 E 阴阳转化简答题阴阳的基本特征阴是相对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阳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暖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第三节五行学说 Five phases theory 物质现象一基本概念五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1指行列次序2指运动变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亚里士多德万物有土水火气组成●五行学说的起源⊙创始人至今是谜⊙最早记载五行的史书是《尚书·洪范》⊙邹衍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结合为阴阳五行学说二特性类比和抽象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暖升腾向上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萧杀潜降收敛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静藏扩展--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三事物的五行归类 1直接归类方位五脏 2间接归类四季五味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时五味五色五谷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华五志五液五神五声角平旦酸青麦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爪怒泪魂呼徵日中苦赤黍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面喜汗神笑宫日西甘黄稽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唇思涎意歌商日入辛白谷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涕魄哭羽夜半咸黑豆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发恐唾志呻●五音角木徵火宫土商音金羽水⊙闻角音木补肝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火补心使人乐善而好施闻宫音土补脾使人温舒而光大闻商音金补肺使人方正而好义闻羽音水补肾使人整齐而好礼案研究提示音乐的声波具有特殊能量传入人体后使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可直接对细胞起到一种微妙的按摩作用增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胡结续先生《中国五行音乐养生曲》木曲-- 嘘火曲--呵土曲呼金曲--泗水曲--吹●五时⊙平旦卯辰时5-9时日中午时11-13时日西-未13- 15时日入-申酉时15-19时夜半-子丑时23-3时●五时之病⊙肝病者平旦慧日入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日西慧平旦甚日入静肺病者日入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日西甚日入静●五味⊙五味功用酸味收酸生肝苦味坚苦生心甘味缓甘生脾辛味散辛生肺咸味耎咸生肾⊙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现代研究多食糖使骨质疏松肾主骨土克水多食咸使血压升高咸入肾肾水克心火⊙肝病宜食犬韭李心病宜食羊杏薤脾病宜食牛枣葵肺病宜食鸡桃葱肾病宜食猪栗霍●五志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心在志为喜喜伤心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肺在志为悲<a name=baidusnap0></a>悲伤</B>肺肾在志为恐恐伤肾●五的启示自然数是宇宙演化到最高层次的结段⒈指趾 5个⒉掌骨 5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掌骨下腕骨 4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上腕骨 3块舟骨月骨三角骨尺骨挠骨 2块肱骨1块 3物质分子基本粒子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4化学元素活泼金属脆性重金属展性低熔点金属非金属惰性金属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1 相生 Engendering 指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Restraining 指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消弱等作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自然界生克食草和食肉●人类社会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3 五行制化五行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维持协调有序生克制化①生中有制五行中任一行都监督相关二行②制中有生五行中任一行都受相关二行监督木生火The wood generates the fire 火生土 The fire generates the earth 土生金 The earth generates the metal 金生水 The metal generatesthe water 水生木 The water generates the wood 木克土 Thewood acts on earth The wood restricts the earth土克水The earth acts on the water The earth restricts the water 水克火 The water acts on the fire The water restricts the fire 火克金The fire acts on the metal The firerestricts the metal 金克木 The metal acts onthe wood The metal restricts the wood 金土火木水●正常制约关系-生理生我我生克胜我我胜克⊙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异常制约关系-病理相乘--乘虚而入病理时的克制劳累后感冒相侮--反克胜为主病理时的反克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解释生理现象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脏应五行肝应木肝主疏泄心应火心主血脉脾应土脾主运化肺应金金主肃降肾应水肾主生殖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五脏相互资生肝血生心血心阳生脾阳脾阳生肺阴肺阴生肾阴肾阴生肝血 2解释病理传变相生关系传变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母病及子肾阴不足肝血虚-肝肾阴虚高血压子病及母肾气不固肺气虚-肺肾阴虚肾病相克关系传变相乘相侮相乘肺虚火乘-心肺阴虚心肺火旺肺结核相侮肺虚肝强-肝反肺侮肝病见有肺经证状木火土金水心脾肺肾肝复习题一选择题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二多项选择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简答题 1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 2 怎样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生活中的中医现象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影响最为深刻的哲学观念●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第一节元气论一基本概念 Fundamental Conception气是最基础最原始的十分活跃的微细物质自然界一切有形的具体事物均由这类无形之气变化而成是最基本的客观存在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基本构成●盘古开天地传说清气上为天浊气下为地●宇宙大爆炸理论奇点爆炸产生一团以基本粒子为代表的原始气体该气体演化为宇宙二基本特征 Basic Feature 1弥散和聚合无形与有形●烟雾2运动不息新陈代谢过程的实现都是气的运动结果促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分子运动 3感应的中介气有潜通物与物人与自然界整个自然界●万有引力 4 气化和形气转化气化指气的作用所产生的变化蒸汽机形气转化指有形之物转化为无形之气或无形之气转化为有形之物及形与形即不同事物之间的转化水化指气的渐进缓和不明显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量变人的长壮老变指气的较为激进剧烈明显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质变人的生已三对中医学的影响人之生气之聚也散则为死 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①人是由气凝聚而成生命始于气聚终于气散●人活一口气大失血②各种生命活动由气的运动所产生●五脏气化 2说明人的整体性和联系性物质上的同一性和无形之气贯通其间使得人的各个组成部分密切关联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之气脏腑之气 3说明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机体的物质代谢全过程以及所有的机能活动都可以视为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是气作用的结果●元气充沛精疲力尽第二节阴阳学说 Yin-Yang theory Yin-Yang 现象●日月向背●昼夜●寒温●水火●活动与静止阴阳图一 Yin-Yang基本概念 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理性知识 2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阴阳学说是用阴阳为说理工具来阐述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案-阴阳●伏羲创造了阴阳符号●《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类经》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灵枢》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易经八卦 -- 阴阳●三皇五帝燧人伏羲神农二特征与特性 1特征●阴相对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举例●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暖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举例 2特性阴阳的普遍性●《素问》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的相关性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天地相关故天为阳地为阴上下相关故上为阳下为阴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是可变的●昼为阳夜为阴昼中午前为阳午后为阴阴阳的可分性无限可分●昼为阳夜为阴昼中午前为阳午后为阴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错综复杂是万物产生和变化的前提条件●李政道说通过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原子分子气体液体固体和星球构成了世界万物这种负电荷和正电荷的对偶结构中国古代用阴和阳表示2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寒热南北 3阴阳的相互依存互根互用每一方都以其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互根相互资生●天地气血 4阴阳的消长平衡始终处于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阴阳皆消阴阳皆长 5阴阳的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四阴阳科学启发意义 1计算机二进制的发明德国的莱布尼茨受到伏羲八卦的启发而发明说对3000年前中国最初的君王且为唯一的哲学家伏羲的古代文学的秘密发现对中国人实在是深可庆幸的事情 2正离子和负离子3时间医学晨4时阴将尽阳渐生阴阳交替出生和死亡的人数比例大如午12时易出血而且不易止 4人口 5财政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阐释组织结构●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2 概括生理功能●气功能属阳形器质属阴3说明病理变化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机理①阴阳偏盛Yin-Yang vigorous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②阴阳偏衰 Yin-Yangdecadent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案例一男56岁眩晕2年服六味地黄丸等无效其精神委靡傍晚时畏寒肢冷而眩晕更深大便溏夜尿多舌淡苔白而滑脉沉细血压160100阳虚阴寒之象治以温阳散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剂寒晕大减血压15090再3剂证除③阴阳互损Detriment to both Yin and Yang ●阳损及阴阳胜则阴病阴损及阳阴胜则阳病案例一男29岁眠时汗出淋漓尽浸衣被曾服养阴药小效其脉虚弱细微舌淡手足欠温汗出时畏寒乏力此为阳气不足汗出伤阴营卫不和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5剂诸证基本消除再好不过剂愈④阴阳转化Yin-Yang conversion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至621 526 冬至1222 113 重阳节九九重阳 4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面色黄赤为热白为寒声音阳证多语有力阴证少言无力外感风寒声音重浊外感风热声音清轻 5 指导疾病治疗总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泄其有余①确定治疗原则②归纳药物性能①确定治疗原则●损其有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补其不足虚者补之●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喻嘉言医案徐国祯伤寒67日身寒目赤索水到前复置不饮异常大燥身卧地上更求入井一医汹汹急以承气汤余诊其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阳欲暴脱外显假热内有真寒以姜附与之服后寒战再一剂微汗而安宋元人痘术已在中国出现开创了免疫学的先河宋末宋慈的《洗冤集录》一书达到了古代法医学的顶峰宋朝出现了官办药局的配方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王惟一公元1026年设计铸造铜人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考试官将铜人穴位注水外用蜡封受试者如取穴正确可针进水出这中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创举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认为百病多因于火主张以寒凉为主治疗张子和攻下派认为邪去则正安主张以祛邪为主李东垣补土派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主张以补益脾胃为主朱震亨养阴派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以补益阴津为主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万多帖案--达尔文评价达尔文说《本草纲目》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英国的科学史家李约瑟说《本草纲目》达到了与伽利略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1951世界和平理事会尊崇其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六停滞不前发掘提高民国时期中医学的发展处于低谷西方医学迅速传播国民党政府试图扼杀中医中医学面临着生存危机由于中医学自身不容忽视的医疗价值和大批仁人志士的奋力抗争她得以顽强生存下来中西医汇通在抗争废止中医的同时学习西医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指导思想东西文化应相互容纳科学得哲学以深造哲学赖科学以证实将来道器合一为物不二冶古今中外于一炉代表人物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施今墨《施今墨医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卫生部门对于中医给予高度的重视使其在理论临床和科研都有长足进步中医学出现了一次新的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针刺镇痛原理与针刺麻醉的应用砷制剂治疗白血病青蒿素治疗疟疾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二三中医学的主要学术内容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中医学的主要学术内容 The main academic program of Chinese Medicine ●基础理论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应用体系针法治法方药等基础理论 1主导性观念和基本思想●阴阳寒热理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2对人体的认识●藏象等心主神志肺合大肠肝主疏泄 3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内经十三病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4养生和防治的特色理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应用体系 1对临床各科各种病证的认识及解决方法 2用不同药物通过方理的组合产生方剂 3养生保健技能吐纳导引太极食疗药膳案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预防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药学《神农本草经》365味《本草纲目》1892190万字针灸学《针灸甲乙经》内科学-《伤寒杂病论》外科学疡科 -《刘涓子鬼遗方》《外科正宗》妇科学女科 -《妇人良方》儿科学哑科 -《小儿药证直诀》眼科学-《审视瑶函》二中医学的学科优势综合性实用性非损伤性安全性注重自身内因重在调整状态二中医学的学科优势●综合性知识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多学科渗透看待问题上多维视角加以透析维护健康上综合性强多姿多彩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实用性简便廉安全持久《东坡杂记》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目光炯然问其养生之道答曰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非损伤性安全性望闻问切决无损伤以平和的方式驱除病痛安全可靠●注重自身内因重在调整状态中医学大多数治病方法都是通过调整个体自身机能改善机体内在环境后起效的案西医是使人不死的医学中医是不仅使人不死的医学而且是使人快乐的医学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三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二恒动观念一整体观念统一性完整性相互联系性●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统一●人与社会统一●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形体结构上脏腑器官有机沟通不是机械构建基本物质上精气血津液周流全身各脏腑机能活动体现形与神俱形神合一病理内外相应局部和整体相应诊断司外揣内治疗整体调治●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天人相应气象四季交替变化人表现出规律的生理适应昼夜朝始生午最盛夕始弱夜半衰案《内经》夫有病者多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现代研究指出清晨寅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达到最高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是调节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平衡糖及蛋白质的分解使机体更有效地适应周围环境地理影响人们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人与社会环境统一性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机能影响很大二恒动观念 Constant Motion Idea 不停顿的运动和发展●人生理上的生长壮老已●病理的不断变化●防治疾病的先防和防变三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证证症病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症-症状病-特征性的症状●论治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第三节中医学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一具体方法 Specific Approach ●司外揣内黑箱方法黑肤辨证●援物比类取象比类五禽戏●注重整体研究五脏系统其他心法顿悟绝招试探和反证试验性治疗二思维方法 Thinking Method 形象思维象数理占创造思维心主神明肺与大肠相表里三总体特点注重整体联系讲究系统原则注重捕获灵感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强逻辑思维第四节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一.中医学发展现状●成绩不小●问题不少二.中医学交流现状-针灸传播●世界140多国家有中医针灸医师工作●全球13的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国外10万针灸医生⊙法国2600个中医诊所医生1万人⊙美国7000个中医诊所医生14228人⊙加拿大中医诊所遍及全国从业3600人⊙德国从业中医30000人三.中医学发展态势调整现代医学存在的问题融合与互补①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出现中医被青睐②中西医各自的优劣需要互补③不仅仅是治病而且要关注健康四.中医发展展望●重新认识阐发合理的观念丰富的基本理论●弘扬中医临床优势紧紧抓住病证●中医学发展的更大空间①关注病前病后状态②新学科新领域中有潜力 95-88 95-88中医学Chinese Medicine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中医系西医学生中医学的教学目标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脏腑病因病机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了解中西医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的认知差异接受传统医学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