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磁现象磁场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30
第一节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
2.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磁化概念。
3.知道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二、能力目标:1.经历探究磁极间作用规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探究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条形磁铁2支,蹄形磁体1支,小磁针(带座)若干,大头针一盒,铜片,铁屑若干,玻璃板一块,铅笔,白纸等学生合作组器材:磁珠、磁棒等不同形状的磁体、条形磁铁1支,钢针1支,泡沫块一块,带有适量水的烧杯1个。
多媒体课件:磁感线分布动画演示。
设计思路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些简单地磁现象知识,在生活中也体验了一些磁体间吸引、排斥的过程,所以“磁现象”的教学多放手于学生操作实验,教师重在助其形成科学的感念,点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时,要“靠近”,不要“接触”。
对于“磁场、磁感线”的教学,可这样安排:⑴用“转化法”认识磁场的存在;⑵用“探究法”感受磁场的特点;⑶用“模型法”描述磁场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故事: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自己逍遥作乐,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由于秦始皇曾经有几次遇刺,虽都侥幸脱险,但仍使他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再遇刺,因此在建造阿房宫时,他命令工匠在大门上安装“机关”使得身披铁甲,怀揣利刃的刺客休想进入,你知道聪明的工匠们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吗?问题:你们一定能说出许多关于磁现象的知识吧,那就说说吧。
学生讨论回答后,激励学生探究新内容,磁体上的磁性分布有什么规律?磁体间不接触为什么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呢?二、探究性活动一该探究活动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相应的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1磁现象、磁场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磁现象,知道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磁场的存在,了解磁场的基本特性。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磁场的存在,理解磁场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镍钉、钴钉、地球仪、小铁球、塑料片等。
2. 学具:每人一套磁铁、铁钉、镍钉、钴钉、小铁球、塑料片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故事《磁铁旅行记》引入磁现象的概念,让幼儿对磁铁有直观的认识。
2. 观察与实践: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镍钉、钴钉,观察磁铁的吸引作用。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磁铁的吸引规律,引导他们发现磁铁只能吸引磁性材料。
4. 磁场演示:用地球仪演示地磁场的分布,让幼儿了解磁场的基本特性。
5.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磁铁和小铁球进行实践活动,感知磁场的存在。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磁现象,知道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磁场的存在,理解磁场的基本特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们对磁现象和磁场有了直观的认识,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也有部分幼儿对磁场的基本特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引入的环节二、观察与实践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磁铁、铁钉、镍钉、钴钉等教具,让幼儿亲自体验磁铁的吸引作用。
20.1 磁现象磁场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生活出发,以游戏为载体,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这次我设计的《磁现象磁场》教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引入、游戏体验、探索发现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磁现象,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表现,知道磁场的存在。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现象的观察和理解,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的可视化,磁铁吸引和排斥规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实验台、PPT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套件,包括磁铁、铁屑、小铁块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磁铁钓鱼游戏,让孩子们初步感受磁现象。
2. 实验操作: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探索发现:孩子们分组讨论,发现磁铁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理解磁场的存在。
4. 知识拓展:通过PPT展示,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磁场的概念。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磁现象的观察和理解,磁场的概念。
2. 难点:磁场的可视化,磁铁吸引和排斥规律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磁场的进一步研究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次《磁现象磁场》的教学,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动手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磁现象磁场》的教学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情境引入的方式、实验操作的指导、探索发现的引导、知识拓展的内容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方法。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初步认识: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的定义。
2. 磁场的概念:磁场的定义,磁场线的基本特点。
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性符号。
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理解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磁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场线的基本特点,磁场的表示方法。
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电流表、导线、电池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介绍磁极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
3. 磁场线的画法:利用铁屑和小铁钉,演示磁场线的分布情况,讲解磁场线的基本特点。
4. 磁场表示方法:介绍磁感线和磁性符号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形表示磁场。
5. 磁场对磁铁的作用:让学生用实验观察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6.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 实际应用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磁现象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的定义2. 磁场磁场的定义磁场线的基本特点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磁性符号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磁现象的初步认识。
2. 解释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举例说明磁场对磁铁和电流的作用。
答案:1. 磁现象是指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是磁铁的两个极点,分别是N极和S极。
2. 磁场是存在于磁铁周围的空间区域,磁场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场对磁铁有吸引和排斥作用,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1《磁现象磁场》教案一. 教材分析《磁现象磁场》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磁路、电机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实验现象有较强的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步理解磁场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磁体的性质,能描述磁体的作用。
2.理解磁场的概念,能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3.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解释一些磁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磁场概念的理解。
2.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3.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磁体、铁屑、铁架台、导线等。
3.教学卡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磁现象的实验,如磁铁吸引铁钉、指南针指向南北等,引导学生关注磁体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磁场的概念,解释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并对磁体产生作用。
同时,展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磁场的分布。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尝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卡、磁盘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拓展对磁场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具体内容包括:磁体的性质和分类、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场及其特性、磁感线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磁场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性质和分类,掌握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2. 理解磁场的概念,认识磁感线,了解磁场的特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磁感线的理解。
教学重点: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磁场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铁钉、指南针指向等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背后的原理。
2. 例题讲解讲解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举例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磁场的概念,解释磁感线的形成及特性,展示磁场模型。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讨论磁场的存在及磁感线的方向。
5. 知识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冰箱门、磁性挂钩等。
强调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场的概念,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场磁体的性质和分类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场及其特性磁感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2) 画出一个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标出磁场的方向。
(3) 举例说明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 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 略。
(3) 例如:电冰箱门、磁性挂钩、磁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磁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究磁性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了解磁性材料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