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3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1
司德京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其他行政行为【审理法院】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1.20【案件字号】(2020)云31行终2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王军桂云燕王云【审理法官】王军桂云燕王云【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司德京【当事人】司德京【当事人-个人】司德京【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司德京【本院观点】上诉人司德京起诉所涉陇林证字(2009)第××号林权证是否合法尚待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后进行确认,现上诉人司德京提起诉讼的请求事项尚在审理过程中,上诉人司德京请求构成重复起诉。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其他行政行为合法违法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拘留吊销许可证和执照扣押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不予受理重复起诉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上诉人司德京起诉所涉陇林证字(2009)第××号林权证是否合法尚待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后进行确认,现上诉人司德京提起诉讼的请求事项尚在审理过程中,上诉人司德京请求构成重复起诉。
一审法院裁定对其起诉不予受理并无不当,依法予以维持。
综上所述,上诉人司德京上诉请求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六条之规定,裁定如下:【裁判结果】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更新时间】2022-08-22 22:52:56【二审上诉人诉称】上诉人司德京上诉称,1.请求依法撤销陇川县人民法院(2020)云3124行初7号行政裁定书,指令陇川县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审理陇川县国土资源局违法扣证侵权一案。
2.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由陇川县自然资源局承担。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十七章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第一节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一、行政诉讼判决(一)行政诉讼判决的概念与种类行政诉讼與j决,简称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终结时,根据审理所查清的事实,依据法律规定对行政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结论性处理决定。
行政诉讼判决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法院处理解决争议的基本手段,也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当事人参加诉讼的结果的表现形式。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诉讼判决作出不同的划分。
按照审级标准可将判决分为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和再审判决;按照判决是否发生法律效力可将判决分为生效判决和未生效判决;等等。
(二)行政诉讼第一审判决行政诉讼第一审判决,是人民法院在第一审程序中所作出的判决,是人民法院对案件初次作出的判定,当事人对其不服,有权向上一级民法院提出上诉。
根据行政诉讼判决的性质,行政诉讼一审判决分为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等。
其中,前四种判决形式为行政诉讼法所明确规定,后两种判决形式为《行诉法解释》所增加。
1.维持判决。
指人民法院通过审理,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从而作出否定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指控,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维持判决是人民法院对原告请求的否定和对被告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肯定,是人民法院通过行政诉讼维护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表现。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证据确凿。
即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证据确实可靠,并足以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的存在。
(2)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即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条款正确合理。
(3)符合法定程序。
即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程序。
2.撤销判决。
指人民法院经过对案件的审查,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部分或者全部违法,从而部分或全部撤销被诉行政行为,并可以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第玖拾陆期行政诉讼的裁判与执行——重点知识点2020版通关笔记,伴你过法考!分为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和再审判决。
根据判决内容分为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变更判决六种。
|「行政诉讼一审判决」一审判决的八种方式: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给付判决、确认违法判决、确认无效判决、变更判决和被告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判决。
1.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被告胜诉、原告败诉)(1)被诉行政行为合法。
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针对作为)(2)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
(针对不作为)2.撤销判决:(1)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全部或部分的否定①全部撤销:适用于整个行政行为全部违法或者部分违法但行政行为不可分割的情形。
②部分撤销;适用于行政行为部分违法、部分合法,且行政行为可分割的情形。
③判决撤销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适用于违法的行政行为被撤销后尚需被告对行政行为所涉及事项作出处理的情形。
(撤销判决是主判决,责令重作是附属判决)(2)撤销判决的适用条件:择一即可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明显不当。
(3)撤销判决的适用如果判决撤销违法的被诉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造成损失的,法院在判决撤销的同时,可以分别采取以下方式处理:A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B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C 向被告及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D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建议有权机关进行处理。
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
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撤销被诉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不受此限制。
对于被告重新作出的行为,原告或利害关系人如果不服仍然可以起诉。
(4)撤销判决与复议决定复议决定维持原行为的,原告应当以原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法院应当对原行政行为和复议维持一并审理并作出判决。
司法卷二: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知识学习三1、问答题某乡人民政府根据本县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集资修建村级小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分别向村民李某等10人集资人民币100元。
李某等10人均不服乡政府向自己(江南博哥)收取集资款的行为,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县政府的《决定》违法,因此乡政府向李某等人收取集资款的行为没有根据,判决:(1)撤销县政府的《决定》;(2)被告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返还已收取的集资款。
本案中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
①县政府发布的《决定》是抽象行政行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法院对于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可以不予适用,但无权直接判决撤销。
②虽然乡政府的集资行为缺少必要的法律根据,但本案中原告只是针对被告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并未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根据诉讼"不告不理"的一般规则,法院直接判决被告向原告返还集资款是不恰当的。
2、多选下列哪些行政法律文书,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A.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未提起上诉的一审行政判决书B.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未提起上诉的一审行政裁定书C.经双方当事人签收的行政赔偿调解书D.按照审判监督程序作出的行政判决书正确答案:A, B, C参考解析:考查行政诉讼的执行与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
ABC项,是生效的文书,可以作为执行的依据。
D项,按审判监督程序作出的判决书,如果审判监督程序是按一审审理的,则是可以上诉的,只有在上诉期内没有上诉的,才生效,也才能作为执行的依据。
3、单选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条件?()A.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但是行政机关执行不力的B.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C.被申请人是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D.被申请人在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期限内或者行政机关另行指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查行政诉讼的执行与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
2013年资格考试提纲一、题型:客观题(70%):判断20%、单选30%、多选20%;主观题(30%):案例分析两题各15分,强制法中的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处罚法各一题。
二、分值分布:行政强制法40%、行政许可法20%、行政处罚法20%、行政复议法及实施条例10%、其他10%。
三、法律条文重点(其中*为特别重要的内容):一、行政强制法(结合《强制法》条文P595,F指法条,P指页码,下同)1、界定:P220-222、F22、原则:P223-228、F4-8*P225“(二)2.实施行政强制应当适当…(1)…(2)…(3)…”、*P226“(三)教育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F8。
3、种类与设定:F9-13行政强制措施:P229-236、F9行政强制执行:P239-245、F12行政机关自己可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情形:P246-247、F44、45、46、50、52。
*F9“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与处罚、许可的种类要区分、*F12、*F13、*F50、*F52;*P229“一、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约束醉酒人至酒醒等对人身的保护性约束;…1.紧急强制措施…”(标题、内容要看,可能出判断题)、*P246第三段“在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上,…下列四种情形下行政机关可以自己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一)…(二)…”。
4、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实施主体:P249-251、F17、70一般程序:F18、19具体程序:限制人身自由F20;查封、扣押P259-268、F22-28;冻结F29-33*P249“二、行政强制实施的主体资格”;*F17“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结合书本内容看)、*F18(结合书本内容看,可能考案例题)、*F24、*F25、*F26“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
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一、概述行政案件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特定行为权益发生争议而产生的纠纷。
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的规定旨在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二、行政案件的受理与审理程序1. 受理程序行政案件的受理程序包括:接收与登记、审查与递交申请材料、立案。
(1)接收与登记:行政案件受理机关应当接收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并在接收之日起三日内完成登记。
(2)审查与递交申请材料:受理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若不符合受理条件,应当在接收之日起三日内告知申请人;若符合受理条件,应当将申请材料递交行政案件审判机关。
(3)立案: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应当在接收申请材料之日起五日内根据规定程序立案,并告知申请人。
2. 审理程序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包括:开庭审理、调解、合议、裁判。
(1)开庭审理: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开庭审理,并通知申请人、被申请机关以及其他相关方参加。
(2)调解: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可以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开庭审理过程中组织调解,鼓励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
(3)合议: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对案件进行合议,并形成合议意见。
(4)裁判: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应当根据合议意见,依法作出裁判,并将裁判书送达各方。
三、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1.裁判的执行(1)裁判书送达:裁判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各方,送达方式包括邮寄、传真、送达回证等。
(2)裁判的履行:被申请机关应当在裁判书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履行裁判。
2.执行救济的程序(1)救济申请的受理:被申请机关对于行政案件执行过程中的纠纷,应当受理执行救济申请。
(2)救济程序的行前准备:执行救济程序的申请应当提交书面材料,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
(3)救济程序的审理:执行救济程序的审理应当按照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进行。
(4)执行救济的裁决:执行救济程序的裁决应当作出,并送达各方执行。
行政案件裁量标准
行政案件裁量标准是指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对于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以及对行政行为的裁量和决定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行政案件裁量标准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效力,也是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的重要规范。
首先,行政案件裁量标准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行政执法人员在处理行政案件时,应当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裁量,不得随意扩大或者减轻处罚力度。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执法活动的公正性。
其次,行政案件裁量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具体情况。
在具体裁量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案件的事实、性质、情节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裁量。
不能因为片面的考虑或者主观臆断,而对当事人做出不公正的裁量决定。
此外,行政案件裁量标准应当注重程序的合法性。
在裁量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规定进行,保障当事人的申辩权和听证权,确保裁量决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最后,行政案件裁量标准应当注重效果的合理性。
裁量决定的结果应当符合行政执法的目的,既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又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行政执法的合理性和效力。
综上所述,行政案件裁量标准是行政执法活动中的重要规范,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效力。
行政执法人员在裁量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综合考虑具体情况,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和效果的合理性,确保裁量决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行政执法活动的合理性和效力。
我国⾏政诉讼裁判⽅式有哪些诉讼裁判⽅式是指⼈民法院对案件进⾏审理后所最终作出的法律决定,是司法的最终决定,具有终局性。
我国⾏政诉讼裁判⽅式有哪些?下⾯,店铺⼩编将针对上述问题做出详细解答,希望能够解开⼤家的疑惑,接下来⼤家就跟着⼩编⼀起来看看吧。
我国⾏政诉讼裁判⽅式有哪些根据⾏政诉讼法律条⽂的规定,⾏政诉讼作为⼀种诉讼形式,与民事诉讼、⾏政诉讼⼀样,有裁定和判决两种裁判⽅式。
所不同的是,裁定包括准予撤诉裁定和驳回起诉裁定,判决则分为维持、撤销、确认、履⾏、变更及驳回诉讼请求等⼏种。
⼀、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政诉讼法第六⼗九条规定,⾏政⾏为证据确凿,适⽤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的,⼈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撤销判决⾏政诉讼法第七⼗条规定,⾏政⾏为有下列情形之⼀的,⼈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政⾏为:(⼀)主要证据不⾜的;(⼆)适⽤法律、法规错误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超越职权的;(五)滥⽤职权的;(六)明显不当的。
⼈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政⾏为的,被告不得以同⼀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政⾏为基本相同的⾏政⾏为。
法院判决重做时,⾏政机关不得以同⼀事实理由作出与原⾏为相同的⾏为,除⾮主要事实理由发⽣变化;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撤销原⾏为的。
三、变更判决⾏政诉讼法第七⼗七条规定,⾏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其他⾏政⾏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的,⼈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
⼈民法院判决变更,不得加重原告的义务或者减损原告的权益。
但利害关系⼈同为原告,且诉讼请求相反的除外。
变更判决要注意两点:1、变更判决不得加重原告的义务或者减损原告的权益,但利害关系⼈同为原告,且诉讼请求相反的除外(如加害⼈、受害⼈同时起诉);2、法院不得直接判决除⾮在⾏政程序中未受处罚⼈。
四、确认判决(⼀)确认违法判决1、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政⾏为⾏政⾏为有下列情形之⼀的,⼈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政⾏为:(1)⾏政⾏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损害的;(2)⾏政⾏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实际影响的。
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0年8月,县公安局在审查孙某卖淫案中发现张某曾有嫖娼行为,遂于当年9月对张某作出罚款1000元的决定。
张某不服该处罚决定,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查认定张某的最后一次嫖娼行为发生于1998年5月,张某当时付给孙某500元现金及一些首饰。
根据上述事实,法院应如何处理?( ) A.维持被告处罚决定B.变更被告处罚决定C.撤销被告处罚决定D.裁定驳回原告决定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知识模块: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2.王某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一审期间,被诉行政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
王某没有申请撤诉,法院继续审理案件。
经审理,人民法院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法院应如何处理:( ) A.作出撤销判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B.作出确认判决,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C.若改变后的行政行为合法适当,则应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D.若改变后的行政行为合法适当,则应作出维持判决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问题。
根据《行诉若干解释》第50条第3款的规定: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和裁定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2.02.03•【文号】•【施行日期】2012.02.0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治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和裁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2〕6号2012年2月3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和裁定(以下简称裁判,含其他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少数地方党政机关长期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损害了法律权威,降低了党政机关公信力,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工作,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工作的重要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裁判,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法律权威。
确保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顺利有效执行,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
党政机关参与民事经济活动,是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平等的民事主体,必须严格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
在我国,党政机关参与民事经济活动时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对全社会尊法、守法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少数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存在不尊重和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现象。
有的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妨碍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顺利执行。
有的参与民事经济活动不规范、不遵守协议、不履行相关义务引发诉讼纠纷。
这不仅损害了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信用和交易安全,还损害了社会主义法制权威,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信心,而且容易激化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