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立医药专题研究:开立掌握超声核心技术,S5060代表国内尖端水平
- 格式:pdf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7
+[Table_IndustryInfo] 2021年11月14日强于大市(首次)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医药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报告mRNA 技术迎来快速发展期,未来前景广阔投资要点分析师:杜向阳执业证号:S1250520030002 电话:************邮箱:*************.cn数据来源:聚源数据 基础数据 [T able_BaseData] 股票家数 332 行业总市值(亿元) 68,169.37 流通市值(亿元) 66,363.70行业市盈率TTM42.34 沪深300市盈率TTM13.1相关研究 [T able_Report] 1. 智飞生物(300122):主营增长依然(2021-10-29) 2. 康希诺-U (688185):新冠疫苗持续放量,MCV 疫苗增长可期 (2021-10-29) 3. 康泰生物(300601):新冠疫苗驱动业绩增长,13价获批值得期待 (2021-10-22) 4. 康希诺生物-B (6185.HK ):创新疫苗平台型企业 (2021-04-29)● mRNA 技术优势领先,未来市场规模巨大。
mRNA 技术是指导人体合成生命活动所必需蛋白质的指挥官,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预防性疫苗、肿瘤免疫治疗、蛋白质替代疗法以及再生治疗等。
对比传统技术,mRNA 在上述领域的共性优势包括三方面:1)在不同领域的适应症都较为广泛,由于人体不同疾病机制所涉及的作用蛋白质不同,mRNA 技术可以实现对症下药,让人体成为自身“药房”;2)研发、生产周期短,费用少。
根据Kis 等人的研究,以mRNA 疫苗为例,其平均研发周期为0.8-1.5年,工艺生产建造周期为2-4年,整体的商业化进程较传统路径快10倍。
整体费用是传统路径的1/18。
3)mRNA 技术的治疗效果更好:新冠疫苗保护率最高,肿瘤免疫激发B 、T 细胞强烈免疫。
所以mRNA 技术未来市场规模巨大,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5年可达326亿美元,其中预防性疫苗占比超50%。
[Table_Rank]评级:看好[Table_Authors]王斌首席分析师SAC执证编号:S0110522030002*****************.cn电话:86-10-81152644陈智博研究助理SAC执证编号:******************.cn电话:86-10-81152642[Table_Chart]资料来源:聚源数据相关研究[Table_OtherReport]∙医疗需求复苏专题报告:疫情后诊疗恢复,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用药和大输液需求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首创证券医药行业点评】看好后疫情时代生命科学上游∙医药行业点评报告:感冒药需求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关注受益标的核心观点⚫医药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充足,再次迎来配置良机。
截至2022年3月15日,医药生物(申万)指数PE为24.77倍,目前PE分位处于近10年来较低水平,我们认为目前医药行业估值安全边际充足。
从政策层面分析,我们认为政策制定方在医保控费和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之间积极寻求平衡点。
自2020 年起,医保基金收入增速连续3年超过支出增速,累计结存和当年结存创近年来新高,表明医保基金收支状况良好,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支出结构看,医保基金充分发挥战略性购买作用,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有效支持了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的放量,未来创新药和创新器械销售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压制因素的结束,医药行业“政策底”特征显著,估值收缩已经结束,现阶段医药板块已经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再次迎来配置良机。
从经营趋势角度看,政策对于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型公司,特别是药品行业公司业绩的扰动已经逐步接近尾声,后续即将进入新的盈利增长周期。
⚫医药行业投资主线分析。
现阶段,我们建议关注医药板块中以下投资主线:药品板块中,建议关注(1)疫情后手术量有望迎来快速恢复,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用药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2)商业化阶段创新药、高壁垒仿制药放量和传统药企积极转型带来的投资机会;(3)中医药利好政策频出,随着政策落地,中医药需求有望持续增加,中药创新药、中药OTC相关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癌症早筛行业深度报告:黄金赛道风已来,早筛市场七大问题报告综述癌症早筛定位在“健康人群”,技术逐步成熟,国内外产品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受到政策、资本的关注。
我们对早筛市场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初步梳理,总结为两篇深度观察,前篇主要基于市场关注的早筛市场供需、技术路径、行业壁垒等七大相关问题进行详解,后篇将目前商业化程度较为成熟的肠癌、肝癌早筛进行产品、格局、场景进行对比分析。
传统筛查方法存在医疗资源不足、依从性低、敏感性和特异性不理想、有一定副作用或并发症等不同局限性。
为了解决传统癌症早筛技术存在的临床痛点、打破相应的技术困境,近年来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使得癌症精准早筛成为可能。
当前时点,癌症早筛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商业化之路刚刚启航。
面对这一新兴的前瞻性领域,市场存在诸多疑问。
团队持续跟踪分子诊断应用的发展和动态,2020 年 8 月发布的《国元证券行业研究-分子诊断深度:精准医疗,看 PCR 还是 NGS?》对分子诊断在癌症早筛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本篇报告将重点剖析以下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1)癌症早筛意义何在?潜在市场需求多大?(2)癌症早筛是同质化竞争吗?(3)最具落地潜力的技术路径是什么?(4)什么才是优秀的癌症早筛产品?(5)早筛商业化落地:医院 vs 体检,哪个更优?(6)单癌种 vs 泛癌种:哪个更佳?(7)癌症早筛还有哪些障碍需要攻克?Q1:癌症早筛意义何在?潜在市场需求多大?1.1 肿瘤早筛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防控形势严峻。
中国是癌症大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2015 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 392.9 万人,死亡人数约233.8 万人,相当于平均每分钟约有 7.5 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近 10 多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保持约 3.9%和 2.5%的增幅。
[Table_Rank]评级:看好[Table_Authors]王斌首席分析师SAC执证编号:S0110522030002*****************.cn电话:86-10-81152644周贤珮分析师SAC执证编号:S0110521050004********************.cn电话:86-10-81152641[Table_Chart]资料来源:聚源数据相关研究[Table_OtherReport]∙医药行业2022年中报总结:疫情影响下行业经营具有较强韧性,关注下半年主线行情∙首个国产新冠小分子口服治疗药物获批上市,医药板块业绩预期有望迎来边际改善∙【首创证券医药行业周报】WHO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关注相关防控板块核心观点⚫事件:美国商务部于10月7日发布通知,药明生物无锡子公司(Wuxi Biologics Co.)从UVL清单中被移除。
⚫CXO板块迎来边际改善,具有较高配置价值。
我们认为,CXO行业兼具人力密集型和重资产型行业属性,我国凭借“工程师红利”、上下游产业配套齐全等诸多优势在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被替代难度大。
2022年2月8日,药明生物发布公告称,2家子公司被纳入UVL清单,此后CXO板块的估值/股价均持续承压,我们认为本次药明生物被从UVL清单移除后,CXO板块主要的压制因素得到解除。
从公司、行业多项指标来看,CXO板块业绩确定性强,目前主要CXO公司估值已经回落至近年来低位,具有较高配置价值。
⚫医药行业估值处于低位,有望迎来主线行情。
截至2022年9月30日,SW医药行业估值为21.48倍,处于近年来底部区域,我们认为随着CXO行业迎来边际改善,有望带动医药行业迎来主线行情。
除CXO 行业外,我们建议关注以下领域:(1)受益于新建医院项目对于设备需求的增加和国产替代的推进,医疗设备类公司的业绩在未来2-3年有望保持快速增长;(2)药品领域虽然总量增长空间有限,但我们认为仍存在结构性机遇,包括:1.创新药进入商业化阶段并开始放量,现金流充沛的biopharma型公司;2.部分竞争格局好,潜在市场空间大的特色专科药; 3.存量产品在集采后出清较为彻底,有望迎来“第二曲线”的公司;4.部分经营趋势向好的OTC中药、处方中药和API企业;5.竞争格局好,对下游议价能力强,客户粘性高的药用辅料、药用包材类公司。
2024年超声造影剂市场规模分析1. 引言超声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超声检查效果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超声造影剂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超声造影剂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2. 超声造影剂市场概述超声造影剂市场是指超声造影剂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超声造影剂市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进步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等。
3. 2024年超声造影剂市场规模分析2024年超声造影剂市场规模分析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市场的总体规模和增长趋势。
以下是一些市场规模分析的关键指标:3.1 总体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市场研究数据,超声造影剂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2019年,全球超声造影剂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
3.2 地区市场规模分析超声造影剂市场在不同地区的规模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键市场地区的规模分析:•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超声造影剂市场最大的地区之一,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北美地区超声造影剂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也是超声造影剂市场的重要地区,市场规模较大。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欧洲地区超声造影剂市场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超声造影剂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增长。
预计亚太地区超声造影剂市场规模将继续增加。
3.3 市场增长趋势超声造影剂市场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增长趋势,包括:•技术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造影剂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
这促使了超声造影剂市场的增长。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超声造影剂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超声造影剂市场的发展。
•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随着医疗保健支出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医疗技术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从而促进了超声造影剂市场的增长。
ge超声历史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医学诊断方法,而GE超声作为医疗设备制造商的领导者,其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
20世纪50年代,超声波技术开始在医学领域得到应用。
当时的超声设备体积庞大,功能简单,只能提供单一的图像。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GE超声开始在超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958年,GE超声推出了第一台商用超声设备Model 80A,成为了当时市场上最早的商用超声设备之一。
GE超声的发展离不开不断的技术改进。
1965年,GE推出了更先进的超声仪器Model 80B,它使用了更高频率的超声波,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
这一技术突破为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GE超声不断改进其产品线。
1972年,GE推出了第一台全数字化超声设备,这一技术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此后,GE继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超声设备,包括1982年推出的全新颖的“透视”模式,使医生能够实时观察超声图像。
1990年代,GE超声还引入了彩色多普勒技术,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血流情况。
除了技术的改进,GE超声还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1996年,GE推出了第一台便携式超声设备,极大地方便了医生的诊断工作。
此后,GE超声不断推出各种新型设备,以满足不同医学领域的需求,如心脏超声、肝脏超声和妇科超声等。
GE超声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领域的合作。
为了提高超声图像质量,GE超声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合作,开发了一种新的图像处理算法,使超声图像更加清晰。
此外,GE超声还与其他医疗设备制造商合作,将超声技术应用于手术导航系统中,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如今,GE超声已经成为医学诊断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其产品线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GE超声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GE超声将继续致力于创新,推动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
我们认为,2014 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创新浪潮,医药健康领域投融资额也随之在近年来屡创新高,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加速了数个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将投入到如ADC、双抗、溶瘤病毒、mRNA、多肽、核酸、PROTACS 等分子结构愈发复杂的新技术领域;新技术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驱动下,新药研发CMC(工艺开发和生产)的难度和外包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CDMO 行业的增长引擎,将不仅仅是工程师红利,而更多的是引领创新带来的中长期alpha,行业外包率和龙头公司市占率的天花板有望保持加速和长期提升,未来几年CDMO 行业快速产能扩张也有无需担心订单的紧缩。
综上,我们继续强烈推荐CDMO 赛道,建议积极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九洲药业、普洛药业等。
医药健康领域投融资额+新药获批数量屡创新高,为CDMO 行业高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全球来看,CDMO 属于成长性行业,行业的增长驱动力从核心到表观分别为:“生物医药技术的进步+积极的药监政策”→“活跃的生物医药投融资+中小药企研发管线数量提升”→“行业外包率提升+CXO 公司订单增长,排产紧张”。
从可追溯跟踪的投融资数据来看,这一轮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周期始于2014 年,2018 年以来屡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1Q1 季度,2021Q1全球医药健康领域投融资额达到314.18 亿美元,同比增长60.85%,国内则为81.07 亿美元,同比增长79.27%;投融资趋势继续向好,为行业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而FDA 每年批准的新药数量显著增加——由2001-2005 年的年平均24 个上升到2016-2020 年的年平均45 个——则集中体现了全球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趋势和药监部门的政策支持。
全球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浪潮迭起,将进一步打开CDMO 行业空间天花板。
近年来,以ADC、双抗、mRNA、多肽、核酸、PROTACS、基因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浪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