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发展预测
- 格式:doc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16
重庆市大足区旅游发展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重庆市大足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自古以来就以大足石刻和大足熊猫基地而闻名于世,是重庆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大足区的旅游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大足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宣传推广不够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游客体验有待提升、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政策支持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大足区的旅游业,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需要制定相关的对策和措施,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推动大足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提出重庆市大足区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大足区在宣传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使得很多游客对这个地方的了解不够充分,导致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和住宿条件差也成为游客投诉的热点。
游客在大足区的体验感不佳,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无法吸引更多游客。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未能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需要从宣传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游客体验提升、旅游产品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对策,推动重庆市大足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宣传推广对策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网络营销和社交媒体宣传来提升大足区的曝光率。
借助各大旅游平台和社交平台,发布大足区的旅游攻略、美食介绍、景点推荐等信息,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了解大足区。
可以积极参与各类旅游展会和活动,提升大足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通过展示大足区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旅行社、游客和媒体的关注,从而扩大大足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开展各类优惠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大足区旅游。
可以推出折扣门票、特色旅游线路、限时特惠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大足区的独特魅力。
“网红重庆”文旅发展成因、困境及其对策作者:张伟进来源:《新西部》2021年第09期作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雄俊灵秀、饮食门类丰富多彩的名城,重庆市近年来文旅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重庆市还存在规划建设滞后,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文旅融合仍以资源开发为主,文化价值体现不够;文旅消费仍以外地游客为主,本土游客占比极低;文化旅游融合度有待提高,产品价值偏低;政府推动力度不足,亟需完善文旅发展政策等问题。
管理部门应鼓励和引导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业态发展、技术创新、企业培育、宣传营销、消费促进等方面充分融合,努力营造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重庆有了一个新的城市标签——“网红重庆”,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持续增长。
有媒体根据中国大陆地级以上城市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业比重、交通便利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等五个维度综合衡量后,编制了2020中国旅游城市榜。
在这个榜单上,重庆紧随北京之后成为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第二名。
从城市的吸引力来看,重庆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吸引了6.57亿人次的游客到访。
“网红重庆”的成名原因(一)三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重庆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巴渝文化、开埠文化、抗战陪都文化、码头文化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以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解放碑、史迪威博物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抗战遗址旅游资源,以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磁器口古镇等为代表的巴渝文化旅游资源,以红岩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
目前,重庆不仅拥有55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282处市级文保单位、近百家博物馆、3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条历史文化街区、63处传统村落、44项国家级和511项市级非遗项目、1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等,还有一大批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院团、院校、文化企业、文化传播的平台和载体。
“新特区”背景下重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建设“新特区”的背景下,旅游业成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本文分析了重庆旅游业发展的新特征,以期对重庆的建设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重庆旅游业城乡统筹在200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重庆、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诞生的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俗称“新特区”。
“新特区”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重庆作为我国行政级别最高、涉及范围最广的“特区”,在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和带动作用。
旅游业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特区”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重庆建设“新特区”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旅游业则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旅游业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
乡村和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突出重庆是一个拥有8.2万平方公里土地、3000多万人口的年轻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十分明显。
全市3100多万户籍人口中,至今仍有73.6%在农村,2006年的城市化水平为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其它三个直辖市。
在广大农村,贫困人口之多,贫困面积之大在全国都比较显著。
近几年,乡村旅游在全国开展的红红火火,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带动闲置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重庆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日渐膨胀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特别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和农业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旅游产品来说,其开发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乡村旅游立足农村,取材本土农业资源,开展农风农事活动,最终服务农民群众,是地地道道的“增收型”扶贫旅游,而各种类型的农业资源、农村民俗和古镇建筑就成为了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其次,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一方面是传统旅游形式的继承与延续,另一方面有自己独立的特征。
重庆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重庆旅游业发展中一直面临一定的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分布不均,
交通和承载能力有限,旅游基础设施等级落后,尤其是多山、多水的独特
旅游资源开发成本较高,有限的投资总额和资金流动能力受到限制,产品
创新能力较弱,旅游地理位置的缺失,营商环境改善较弱、旅游政策、法
规制度不完善等短板问题制约了重庆旅游业的发展。
要想解决重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首先,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尤其是大力发展特色旅游资源,拓
展旅游品牌,完善及利用旅游资源布局,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
造旅游定向型特色小镇,振兴特色农业旅游,建立旅游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政策、法规制度,优化市场结构,完善旅游价格市场调节机制等。
以上是关于重庆旅游业发展中问题与对策的总结,希望能为旅游业发
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重庆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作为中国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城市之一,重庆在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度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本文旨在通过对重庆旅游可行性的研究,探讨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重庆旅游业概况(一)自然风光资源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山峦叠嶂、江河交错、气候湿润,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主要自然景点有武隆、巫山、奉节、石柱、黔江等地,以及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的湿地生态资源。
此外,三峡、奉节、石柱等地的峡谷景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二)历史人文资源重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例如,白帝城、瞿塘峡、黄鹤楼、武隆天生三桥等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以及土家、苗、彝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重庆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三)旅游服务设施重庆市的旅游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拥有各类星级酒店、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此外,重庆还有许多独特的特色小吃和特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三、重庆旅游业现状分析(一)旅游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重庆市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旅游业成为了重庆市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业、餐饮业、交通业等。
(二)旅游业增长潜力巨大重庆市的旅游业增长潜力巨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重庆市的旅游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国内旅游市场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重庆市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旅游业存在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市的旅游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基础设施亟需改善、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重庆市的旅游业的发展。
2024年重庆市在线旅游市场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重庆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近年来在线旅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市在线旅游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以及竞争格局,为相关企业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样本涵盖了重庆市的不同人群和年龄层次。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到了以下调查结果。
3. 在线旅游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重庆市的在线旅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19年的市场总金额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较前一年增长了20%。
这一增长趋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上升。
4. 消费者需求分析4.1 目的地选择根据调查结果,消费者在选择在线旅游目的地时最关注以下因素: - 景点丰富多样性(45%) - 文化与历史底蕴(30%) - 交通便利性(15%) - 其他(10%)4.2 旅游产品偏好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更倾向于以下类型的在线旅游产品: - 跟团游(40%) - 自助游(35%) - 主题旅游(15%) - 在线导览(10%)4.3 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在在线旅游市场中更偏向以下行为模式: - 通过旅游平台在线预订(50%) - 在旅游网站浏览与对比(25%) - 通过手机APP预订(15%) -其他(10%)5. 竞争格局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的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目前主要的竞争者包括: - 携程旅行(30%市场份额)- 去哪儿旅行(25%市场份额)- 途牛旅游(20%市场份额)- 美团旅游(15%市场份额) - 其他(10%市场份额)6. 市场机会与挑战根据调查结果,重庆市在线旅游市场存在以下机会和挑战: - 机会:市场规模扩大、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增加、旅游平台的技术创新等。
- 挑战: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政策环境变化等。
7. 市场策略建议基于以上分析,给出以下市场策略建议: - 拓宽与深化旅游产品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重庆南温泉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探讨摘要重庆作为中国温泉之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不少的温泉企业以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和稳健经营,已赢得了市场认可。
景区内温泉的水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属弱酸性、硫磺性水质,水温常年保持41℃,长期泳浴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生理机能,健身美容,治疗皮肤病和关节炎等作用。
南温泉景区抓住市场的需求,在该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基础上,从区域概况、政策方针、经济环境方面综合考虑,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把南温泉景区打造成一个休闲度假区。
可在景区在建造、资源开发和经济定位方面还是存在一部分的问题,没能很好地统筹发展,文章中我分析了景区的现状,根据景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措施。
关键字:南温泉景区问题措施综合考虑Abstract:Chongqing hot spring in China, have a certain visibility and influence. At present, many hot springs enterprise with its unique brand advantages and prudent management, has won the market recognition. Scenic areas within the hot spring water is rich in minerals, is a weak acid, sulfur, water quality, water temperature for 41 ℃, swimming bath are chronically can improve metastasis and enhanc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fitness beauty,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 and arthritis, etc. South hot spring scenic spot grasp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regional situation, policy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tren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syste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general layout, perfect functions, the south hot spring scenic spot into a leisure resort area. Can be located in scenic area in the build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spects are part of the problem, can't well development as a whole, the article I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enic spot, according to the existed in the scenic spot problem,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 The south hot spring scenic spot,issue,measure,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第一章区位概况南泉风景区位于巴南区南泉镇中部,长江之南花溪河畔群山之中,处于巴县山脉和涂山山脉的交汇处。
2021年5月第24卷第10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May,2021Vol.24,No.100 引 言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提升至新高度,文旅产业融合成为丰富旅游内核、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文化自信、推动产业发展、服务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同年,中共中央还做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2003年“成渝经济区”概念的提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当前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标志着成渝经济合作上升为 国家战略。
重庆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
因此,本文以国家大力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融合作为切入点,分析重庆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从而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1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研究现状Douglass C.North(1997)认为文化产业发展是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的,不同的发展路径将导致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这也解释了文化产业发展良性发展和恶性循环的原因。
L.Bebchuk、M.Roe(1999)认为,虽然产业制度和行业技术都存在不断改良革新的情况,但有可能因为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或者高额的公共选择成本,产业无法实现改良革新,只能维持原有的发展态势。
Michela. Addis(2013)则认为文化消费指引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与融合方向,而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以及全社会文旅消费需求的上升可以显著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试论旅游购物产品开发现状与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引言 旅游购物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与旅游相关的商品或服务,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购物产品的开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购物市场的开发和现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将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旅游购物产品的开发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重庆市旅游购物产品的现状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旅游城市,旅游购物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重庆市的旅游购物产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品种类齐全 重庆市的旅游购物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传统特色商品、手工艺品、地方特色农产品、纪念品等多个类别。这些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使得购物成为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购物环境优良 重庆市的购物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特色商业街、购物中心、旅游购物区等购物场所相继开发建设。购物场所的设施、服务水平及消费环境有了明显提升,使游客的购物体验更加愉悦。
1.3 经营模式创新 重庆市的旅游购物行业在经营模式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一些购物场所提供了相应的旅游购物导览服务,通过导览员对游客进行产品介绍和推荐等方式,增加了产品的销售率。同时,一些商家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曝光率和销售额。
2. 重庆市旅游购物产品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重庆市的旅游购物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产品同质化严重 重庆市的旅游购物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许多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只顾盈利而忽视产品的创新和品质提升。导致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过多,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2.2 价格不透明 重庆市的旅游购物行业价格不透明,存在着虚高价格、不合理打折等问题。这给游客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降低了购物体验。
2.3 缺乏文化内涵 一些旅游购物产品缺乏文化内涵,过于商业化。这样的产品无法传承地方文化,无法提高游客对当地的认知和体验。
重庆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1、旅游资源概述重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始于重庆设立为直辖市以后。
1997年,直辖后的重庆市第一届党代会和人代会,做出了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重庆市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这一全新的产业定位,明确了旅游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开始迈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重庆市旅游资源丰富。
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
重庆市总体旅游产品体量庞大,等级较高(下表为截止2004年统计数据)。
位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大、中型水库3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重庆市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2、重庆旅游业发展分析通过对重庆旅游市场的实地考察以及市民访谈,我们对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重庆旅游市场总结出如下几点特征:1)国内外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重庆市旅游总人数为5279.04万人次,比2003年增加23.16%;旅游总收入为259.77亿元,比2003年增加27.39%,相当于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3%。
其中:入境旅游者43.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3亿美元,分别占全年计划的92.43%和87.12%;国内旅游者5235.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2.92亿元人民币。
2000-2004年重庆国际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2005是重庆旅游的“发展年”。
据重庆政府官方网站介绍:2005年1-9月,重庆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645.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29.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4%和14.93%。
重庆黔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重庆市黔江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重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黔江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
本文将对重庆黔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重庆黔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黔江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和旅游业。
在农业方面,特色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成为区域的经济支柱。
同时,在旅游业方面,黔江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些经济活动的推动下,黔江区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为区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重庆黔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政府大力投资于交通运输、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黔江区修建了一系列高速公路和桥梁,方便了人民的出行。
此外,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了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素质,为区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医疗卫生方面,黔江区成立了一批高水平的医院和卫生院,提高了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第三,重庆黔江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力度。
重庆黔江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在保护黔江美丽景观的同时,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区域的生态环境品质,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重庆黔江的发展前景充满着希望。
首先,随着重庆市区的人口密集度越来越高,黔江区作为重庆的后备开发区,将承接更多的人口和产业转移。
这将带来黔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其次,旅游业将成为黔江区未来的发展重点。
黔江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其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区政府应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推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黔江区应该加强创新和科技领域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转型升级,黔江区需要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的投入和支持。
重庆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发展预测重庆工商大学陈慧、何云梅、康喻清摘要:为研究重庆市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未来的前景,本研究以重庆市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到2009年的旅游业主要指标数值和其相关联的产业的GDP为数据来源,采用了描述统计,回归方程及其相关统计模型检验,统计预测的方法.关键词:旅游业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趋势预测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重庆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经济迅速增长,旅游业也飞速发展.作为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年轻的直辖市,凭借其地处东西部经济结合带上的优越的区位条件,已发展成为西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重庆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巴文化、巴文化、三国文化、抗战陪都文化、现代都市文明等为重庆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独特的地理条件又为重庆塑造了集山、水、林、泉、瀑、洞、峡为一体,并以峡谷风光最为突出的奇特的自然旅游资源.重庆市旅游业以其丰富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不断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为条件,凭借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在西南地区特殊的地位而发展迅速,重庆直辖后,不仅地域范围扩大、旅游资源更加丰富,而且更将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纳入重庆旅游范围,给重庆旅游增加了精品名品,从而使重庆旅游业取得了更加迅猛的发展.200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就达到了703.03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8%,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04.8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21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53721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666.34亿元人民币.重庆市旅游业的主要指标有: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海外旅游者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者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其中,入境游客是指来重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等游客(即入境旅游人数).统计时,入境游客按每入境一次统计.旅游外汇收入是指入境旅游者在重庆境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展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1.1997—2009年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1.1 1997—2009年重庆旅游业发展情况的2.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0年重庆市统计年鉴1.2 重庆旅游业发展历程图1 1997—2009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折线图图2 2009年来重庆的入境游客占总游客的比例饼图图3 1997—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折线图图4 1997—2009年平均每人逗留天数折线图从上述四个图表中可以看出,重庆直辖后,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人数都有大幅度提高,1997年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548万美元,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59414人次,这是由于直辖提高了重庆的国内地位和国际知名度.然而,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都有大幅度回落,旅游业遭受重创打击.随后,重庆旅游业又恢复高速增长.2009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4.8万人次.从入境游客的国籍来看,来重庆旅游的人中,最多的是美国人,其次是香港同胞,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3721万美元.其中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0.2%,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9.38%.2. 旅游业总收入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现象是复杂的,通常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总是和许多种现象相联系.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与多种现象相联系的最简单形式,是一个被解释变量与多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在此,我们分析重庆旅游业的总收入情况就结合了餐饮、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总值.得到如下表:注:1.在此考虑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因此没有选取“国内旅游收入”这个指标 2.数据来源2010年重庆市统计年鉴2.1多元回归的模型理论基础 2.1.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计量经济学中,如果总体回归函数描述了一个被解释变量与多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由此而设定的总体回归函数就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类似,所谓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指对各个回归参数而言是线性的,而对于变量则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不是线性的.一般地,包含被解释变量Y 与1-k 个解释变量k 21...,,,X X X的多元总体线性回归函数的形式为+++=i X X Y 33i 221i βββ…+i ki k X μβ+其中,()k j ⋯=,2,1j β为模型参数;i μ为随机扰动项;1-k 为解释变量的个数. 如果对被解释变量Y 及解释变量k X X X ,,,32⋯做了n 次观测,所得的n 组观测值()()n i X X X Y ki i i i ,,2,1,,,,32⋯=⋯ 将满足如下线性关系:+++=i X X Y 33i 221i βββ…+i ki k X μβ+ ()n i ⋯=,2,1为了探讨重庆市旅游业的影响因素,研究近十年来重庆市旅游总收入与重庆市旅游外汇,重庆市交通运输业以及重庆市餐饮业和住宿业总收入等因素的关系,这时的解释变量已不止一个,可建立如下经济模型: i i X X X Y μββββ++++=4433221其中,i Y 为重庆市旅游总收入;2X 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X 为餐饮业和住宿业收入;X 4为交通运输业收入. 2.1.2拟合优度检验为了说明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情况,在Y 的总变差中由多个解释变量作出了解释的那部分变差的比重,即“回归平方和”和“总离差平方和”.多元线性回归中Y 的变差分解式为变差: ()()()222ˆˆˆ∑∑∑-+-=-Y Y Y Y YY iii i TSS = RSS + ESS自由度: (n-1) = (n-k) + (k-1)其中,总离差平方和TSS 反映了被解释变量观测值总变差的大小;回归平方和ESS 反映了被解释变量中变差.回归估计值总变差的大小,残差平方和RSS 反映了被解释变量观测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多重可决系数为:()∑∑--=-=-==22211Y Y e TSS RSS TSS RSS TSS TSS ESS R i i 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解释变量必定使得待估参数的个数增加,从而会损失自由度.为此,可用自由度去修正多重可决系数2R 中的残差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从而引入修正的可决系数2R (adjust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其计算公式为()()∑∑∑∑----=----=222221111Y Y e k n n n Y Y kn eR i iii2.1.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1)F 检验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做出推断.对回归模型整体显著性的检验,所检验假设的形式为:0:320==⋯==k H βββ()k j H j ⋯=,3,2:1β不全为零 可以证明,在0H 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 ()()()k n k F k n RSS k ESS F ----=,1~/1/即统计量F 服从自由度为k-1和n-k 的F 分布.给定显著性水平α,在F 分布表中查处自由度为k-1和n-k 的临界值()k n k F --,1α.若()k n k F F -->,1α,则拒绝原假设0:320==⋯==k H βββ ,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列入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若()k n k F F --<,1α,说明回归方程不显著,即列入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2.1.4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2)t 检验① 提出检验假设()()k j H k j H j j ,,2,10:,,2,10:10 ⋯=≠⋯==ββ② 计算统计量在0H 成立的条件下,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t 统计量的值 jj j c t σβˆˆ*=③ 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查自由度为n-k 的t 分布表,得临界值()k n t -2/α.若()k n t t -≥2/*α,即()k n t t -≥2/*α或()k n t t --≤2/*α,就拒绝0H ,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j X 对被解释变量Y 的影响显著.若()k n t t -≤2/*α,即()k n t t t -<<-2/*2/αα,就不能拒绝0H ,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j X 对被解释变量Y 的影响不显著.[参考文献1] 2.2 利用Eviews 进行分析结果表3 重庆市旅游总收入回归分析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9/11 Time: 13:13Sample: 1 13Included observations: 1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63.41034 17.29933 -3.665479 0.0052 X2 0.003677 0.002278 1.614386 0.1409 X3 3.758810 1.267061 2.966557 0.0158 X40.1361060.3351861.4060630.6942R-squared 0.989282 Mean dependent var 279.2931 Adjusted R-squared 0.985710 S.D. dependent var 190.1286 S.E. of regression 22.72846 Akaike info criterion 9.332772 Sum squared resid 4649.245 Schwarz criterion 9.506603 Log likelihood -56.66302 F-statistic 276.9077 Durbin-Watson stat0.595273 Prob(F-statistic)0.000000根据表3中数据,模型估计的结果为:4321361.07588.30037.04103.63ˆX X X Y i +++-= (17.2993) (0.0023) (1.2671) (0.3352) t= (-3.6655) (1.6144) (2.9666) (1.4061)139077.2769857.09893.022====df F R R2.2 模型检验 2.2.1 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总收入每增长1亿元,平均说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会增长0.0037万美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总收入每增长1亿元,平均说来餐饮业和住宿业GDP 会增长3.7588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总收入每增长1亿元,平均说来交通业GDP 会增长0.1361亿元. 2.2.2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由表3中数据可以得到R 2=0.9893,修正的可决系数为R 2=0.9857,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2)F 检验:由上表与前文F 检验方法可得,由表中得到F=276.9077,由于F=276.9077> F ∂(3,10)=27.2,应该拒绝原假设H 0:2β=3β=4β=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交通业GDP ”,“餐饮业和住宿业GDP ”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旅游总收入”有显著影响.(3)T 检验;由上表与前文t 检验方法可得,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交通业GDP”,“餐饮业和住宿业GDP”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旅游总收入”有显著影响.3. 重庆市旅游外汇收入与重庆市GDP的关系旅游业作为一个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与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重庆市的国际旅游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在1997年直辖之后发展迅速,近年来,旅游业在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该部分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和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构建了重庆旅游外汇收入对重庆市GDP的贡献模型,探索旅游外汇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便于正确估价重庆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2]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本文在对重庆市GDP和旅游外汇收入这两组数据进行计算时,分别用汇率和自然对数进行了转换,对重庆市GDP取对数记为LN(重庆市GDP),同样对旅游外汇收入取对数记为LN(旅游外汇收入),因为对数化变换不仅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关系,反而能够使其显性化,从而方便我们构建模型,以求能够更好的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文中还用到了差分分析,所以分别记一阶差分为DL(重庆市GDP),DL(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在分析的过程中,运用了Excel和Eviews获得了相关分析的图表.为了更好地观察重庆市GDP与国际旅游外汇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序列的描述统计分析,利用Excel绘制了时序图(图5)和一阶差分序列图(图6).图5 时序图图6 一阶差分序列图从图5可以看出LN(重庆市GDP)和LN(旅游外汇收入)在1997—2009年间的变动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表现出水平序列的不平稳性;而从图6的一阶差分序列图显示出变量的一阶差分具有平稳性,说明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利用Eviews 软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表5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9/11 Time: 19:11 Sample: 1997 2009 Included observations: 1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591599 0.274118 20.39852 0.0000 X 0.846011 0.097384 8.687415 0.0000 R-squared 0.872790 Mean dependent var 7.930072Adjusted R-squared 0.861225 S.D. dependent var 0.501341 S.E. of regression 0.186762 Akaike info criterion -0.377326 Sum squared resid 0.383680 Schwarz criterion -0.290411 Log likelihood 4.452621 F-statistic 75.47118 Durbin-Watson stat 1.890983 Prob(F-statistic) 0.000003为了分析重庆市旅游外汇收入与重庆市GDP 的关系,对重庆市GDP 求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 表示),对重庆市旅游外汇收入求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用X 表示),C 为常数,可以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模型:Y=5.591599+0.846011X通过表5可知X 每增加1亿元,即LN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亿元,相当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等于e 亿元,约为2.718亿元,平均说来可导致Y 提高0.846011亿元,即LN (重庆市GDP )增加0.846011亿元,重庆市GDP 等于e 46011.80亿元,约等于2.3303亿元.这表明重庆市的国际旅游收入对重庆市的GDP 起着很大的拉动作用,即随着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由表5中可以看出,例中的可决系数为0.87279, 说明所建的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自然对数”对被解释变量“重庆市GDP 的自然对数”的绝大部分差异做出了解释.研究表明:在一定时期内,重庆市旅游外汇收入是导致重庆市GDP 增长的原因,而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对其旅游外汇收入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所以,作为旅游总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外汇收入在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4.对重庆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预测4.1 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预测我们可以看出,1997年到2009年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具有明显的线性递增趋势.当序列具有趋势时,一次平均数序列总是滞后于实际数据序列,出现了滞后偏差,二次移动平均数序列也与一次平均数序列形成了滞后偏差.二次移动平均正是利用这种滞后偏差的眼百年规律建立线性预测模型的.因此,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来对2010年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3]在此,为了检验预测,将2009年的数据作为测试预测,1997到2008年的数据,作为训练预测数据.二次移动平均线性预测模型为:T F T t t t b a +=+t a =2()1t S -)(2t St b =12-N (()1t S -)(2t S ) 其中()1t S 是第t 期的一次平均数,)(2t S 是第t 期二次移动平均数,N 是计算移动平均数所选定的数据个数,此处N=2=2009F 45140.5*7050.0*(2009-2008)=53190.5与2009年的真实值53721比较,还是比较接近,因此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的效果还差强人意.为此,我们预测2010年的国际旅游收入=-⨯+=)20082010(0.70505.451402010F 59240.5,因此我们预测2010年重庆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大约为59500万美元.4.2 国内旅游收入的预测因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一样都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因此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预测.表7 国内旅游收入线性二次移动平均预测=F523.95+104.22*(2009-2008)=642.172009与2009年的真实值666.34比较,还是比较接近,与真实值的差异在其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的效果还差强人意.为此,我们预测2010年的国内旅游收入:95.104F732.4022523.=)-=⨯+20102008(2010考虑到滞后性,因此我们预测重庆市2010年的国内旅游输入大约为750亿元.5. 结论与建议5.1 结论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在模型一中,由表1.1可看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交通业GDP以及住宿和餐饮业GDP都对旅游总收入有显著影响,并且相比较与其余两者交通业GDP对其影响最大,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总收入每增长1亿元,平均说来餐饮业和住宿业GDP会增长3.7588亿元.由此可知,在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餐饮业和住宿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住宿业方面,2009年,重庆已挂牌的五星级酒店有11家.同时,已有28家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管理公司进驻重庆.高星级酒店业正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在餐饮方面,饮食一条街、美食城以其优越的环境和浓厚的特色,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如南山的泉水鸡一条街、歌乐山的辣子鸡一条街、南北滨江路的饮食一条街、八一路的美食城,都是一些中小型餐饮门面连成一片,美食城(街)都是以食、住、纯自然的环境和休闲、度假集于一身,特别是景区的休闲村、城郊的农家乐融田园风光、特色饮食、自然环境于一体,以较低廉的价格给消费者提供了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优势较强,生命周期长,亲山亲水,形成美食聚集地带.而在外汇方面,2009年7月,重庆市政府组团赴宝岛台湾促销.年内促销团三赴台湾,使渝台两地互往的游客增长迅猛,赴台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3倍.2009年,重庆市政府先后远赴北欧、美国等地促销,与越南国家旅游局、约旦旅游局等签订旅游合作协议.逐渐对外开放,使其在旅游业中占据重要的一位.2009年,渝湘高速公路开通后,渝东南旅游出现了罕见的井喷现象.快速的发展交通业,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重庆市GDP增添重要的一笔.5.2 建议(1)塑造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增强重庆旅游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空间分布、发展条件和海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条件,应重点打造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大足石刻、长江三峡等旅游精品,从而增强重庆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应该大力发展以日韩、西欧等国家为主要客源的入境旅游市场,增加旅游外汇收入,拉动重庆市GDP的增长.(2)具有针对性的开拓海外旅游市场,加强宣传力度当今社会的旅游业竞争激烈,重庆应该根据自身的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各种适合不同国家旅游市场的政策方案.对于信奉佛教的东南亚国家旅客,重庆应该重点推出大足石刻等佛教旅游专项产品;而对于处在欧洲大陆上的一些国家的旅客,由于对以河流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比较感兴趣,所以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利用长江三峡开通游轮旅游;同时在一些国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降低旅游产品直观价格,增强价格竞争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网络预订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3)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层次,加强开发保护力度在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中,多数旅游景区、景点仅具游览观光的功能.即便是长江三峡黄金线,其可参与性、娱乐性、文化性都不强,开发层次仅仅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与“回归大自然”、“参与性游览”、“文化旅游”等深层次旅游的国际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直接反映在旅游活动内容单调,旅游项目少、档次低,难以吸引游客,致使来渝游客停留时间短,所以在开发重庆旅游资源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参与性、娱乐性、文化性的开发挖掘,增加旅游项目数量,提高旅游项目档次.(4)加强和完善交通基础条件重庆旅游的弱项在交通,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没有交通事业的支持,旅游业将难以发展.搞好旅游不能单凭简单的一条路、一辆车、几个景点就能实现得了的,除了要抓好旅游资源开发,扩大产业规模,加强交通基础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等方面工作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提高和完善交通运输服务环境.它一方面包括交通服务场站的建设,另一方面包括交通服务功能的完善.重庆交通状况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基础条件还需要加强和完善.因此,切实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旅游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有机结合,对于繁荣旅游经济和市场,活跃社会经济生活,搞好重庆旅游区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打响餐饮企业品牌战略,加强连锁经营重庆市大型餐饮企业虽有资本运作成功案例,但仅为个案,大部分餐饮企业在市场扩张、规模发展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还缺乏有效手段,在市场化竞争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下,餐饮企业应不断加强连锁经营、网络营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的有效实施和运用,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做强做大,以便加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古扎拉蒂D N. 2000. 计量经济学.3版.林少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庞皓,《计量经济学》(2010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3]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4]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5]David F.Groeboner,Patrick W. Shannon,Phillip C. Fry and Keut D.Smith,Business Stastistics:A Decision-making A pproach,5th.ed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