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475.00 KB
- 文档页数:9
自然资源学第四章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讲义第四章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第一节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一、资源评价的概念1.资源评价:是根据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度对其存在、数量、质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述和估价。
2.自然资源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和估价。
二、资源评价的分类(一)资源评价分类方法1.根据评价对象,自然资源评价可以区分为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和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2.根据评价侧重,自然资源又可以区分为以自然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质量评价和以经济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3.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可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等。
(二)资源评价分类实例1.土地资源评价分类: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1)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利用能力)评价,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方面的潜在生产能力。
它主要是依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对某种持久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力所进行的土地质量等级之评定与划分,故它又被称为土地潜力分级。
由于土地潜在生产能力与光、温、水、土及其他自然因素有关,尤其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有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以及将气候、土壤两者结合的潜力评价等三种。
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则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有不同的层次,高层类型如农业、林业、牧业、工业、交通、国防、城市、旅游等用地,底层类型如小麦、杉木、茶叶、果园、居住与机场等用地。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土地对一定用途适宜与否以及适宜程度高低。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是矿业投资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矿床的勘探、开采技术、市场需求、成本收益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来评估矿床的开发和利用是否可行。
下面将从矿床评估的目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矿床的价值和可行性,为矿业投资提供依据。
通过技术经济评价,我们能够对矿床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矿床的矿化程度、含矿量、成矿条件、开采难度、市场需求、投资成本、收益预测等,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的依据,降低矿业投资的风险。
其次,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矿床地质特征、市场需求、勘探和开发技术、环保要求、政策法规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矿床的可行性和开发成本,所以在评价矿床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例如,一些矿床的地质状况较差,开采难度大,需要采用昂贵的技术手段来开采,这些都会提高投资成本和风险。
再如,某些矿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较高,将使投资回报较高,这也是影响矿床开发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估矿床的价值和可行性。
常用的方法有:预测模型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
其中,预测模型法是通过对矿床地质、供需、物化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矿床开发的收益和成本。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通过确定开发成本和预计收益,计算出矿床的成本效益比,评价矿床的可行性。
决策树分析法是根据问题的多重决策结果,循序渐进地对问题进行分解,得出最优决策的方法。
敏感性分析法是分析矿床开发成本和收益预测因素的变化对矿床价值的影响程度,以考察其影响对矿床开发决策的影响。
总之,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是矿业投资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矿床的价值和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在评价矿床时需要全面考虑矿床的地质特征、市场需求、勘探和开发技术、环保要求、政策法规等因素,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进行分析,为矿业投资提供决策支持。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99-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uranium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人民共和土源部发布华国国资DZ/T 0199—2002目次前 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3.1 目的3.2 任务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工作4.2 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4.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4 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试验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铀矿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划分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工程布置、施工原则和控制程度5.4 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应用6 铀矿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绘工作6.2 地质填图6.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6.4 物探、化探6.5 探矿工程6.6 采样及测试6.7 地质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6.8 计算机及其他新技术、新方法应用7 可行性评价工作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8.1 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 铀矿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 铀矿资源/储量估算9.1 工业指标9.2 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和方法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规范性附录)铀矿一般工业要求B.1 铀矿一般工业要求B.2 矿床规模B.3 矿石品级B.4 矿石工业类型附录C(资料性附录)铀矿床伴生组分综合利用附录D(资料性附录)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D.1 主矿规模D.2 矿化分布均匀程度D.3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D.4 矿体形态和被破坏程度分三类附录E(资料性附录)铀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实例附录F(资料性附录)铀矿床勘查工程间距附录G(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G.1 总论G.2 需要预测和拟建规模G.3 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G.4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G.5 设计方案G.6 环境保护G.7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G.8 实施进度的建议G.9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G.10 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附录H(资料性附录)铀矿山首期建设设计还本付息年限和铀矿冶企业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H.1 铀矿山首期建设设计还本付息年限H.2 铀矿冶企业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要求附录I(资料性附录)铀矿床确定特高品位下限品位变化系数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对EJ/T 702—92《铀矿地质普查规范》、EJ/T 703—92《铀矿地质详查规范》和EJ/T 864—94《铀矿地质勘探规范》等三个标准进行修订的,并合并改为《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总复习第一节铀资源、生产和需求一、铀的发现和应用3个发现、3个阶段:铀元素的发现(1789)、铀放射性的发现(1896)、铀核裂变能的发现(1938)、核能的利用与其它用途的开发(现在)。
二、铀资源勘查、生产和需求介绍了世界上铀勘查、铀资源、铀生产和铀需求的现状。
介绍了中国的铀政策和铀需求。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铀资源勘查的一般概念一、铀矿资源地质勘查概念铀矿资源地质勘查包括铀资源评价和铀资源勘查两部分工作。
二、我国现行铀资源勘查的一些基本规定和指标铀矿一般工业要求、矿床规模、矿石品级、矿石工业类型。
第一章绪论铀矿的一般工业要求(重点掌握P8、P184)?铀矿的边界品位为300×10-6、最低工业品位为500×10-6、最小可采厚度为0.7m、夹石剔除厚度为0.7m 。
地浸砂岩型铀矿的边界品位为100×10-6 ,边界平米铀量为1kg/m2。
第一章绪论第三节我国铀资源勘查状况一、我国铀资源勘查简史二、我国已探明铀资源储量的基本特点?1)资源分布广;2)产出相对集中;3)矿床类型多;4)单个矿床规模较小;5)矿床以中低品位为主,矿体厚度较小;6)共生、伴生的矿产种类多。
(重点掌握P10)我国已查明的铀矿资源主要集中于5个铀成矿省和3个铀成矿区,即华南活动带铀成矿省、扬子陆块东南部铀成矿省、天山铀成矿省、祁连—秦岭铀成矿省、华北陆块北缘铀成矿省,以及鄂尔多斯盆地铀成矿区、二连—侧老庙盆地铀成矿区和滇西铀成矿区。
三、我国国土铀矿地质勘查程度四、我国铀资源潜力和发展战略第二章铀地球化学概论第一节、铀的性质铀的价电子层结构为5f36d17s2,铀具有变价的特征。
铀失去全部价电子后最外层电子为8个,趋于惰性气体型,故属亲氧元素(重点掌握P14)。
铀的化学性质主要有:1、亲氧性,2、变价及价态转换性(在自然界只有四、六两种价态,即铀所处的环境为氧化条件时,四价铀变为六价铀。
由氧化条件转化为还原条件时,六价铀变为四价铀),3、呈络合物出现的特性,4、与某些元素电子层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相似,铀与Th、Zr、REE等有广泛的类质同象置换。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的技术路线与操作流程郭庆银;蔡煜琦;朱鹏飞【摘要】以全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及资料为基础,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技术要求和思路制定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技术路线和操作流程,在规范铀矿资源潜力评价、确保成果的质量和规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ased on the former efforts and data of uranium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in China, the technique idea and operation process was developed for the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uranium resour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que request and guidline of "National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 project, which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the standlization of the evalutiaon work and result quality.【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4页(P327-329,334)【关键词】铀矿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思路;操作流程【作者】郭庆银;蔡煜琦;朱鹏飞【作者单位】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北京100013;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9.14“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下设的47个工作项目之一。
项目研究按照国土资源部“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和统一进度)的要求和原则,采用固体矿产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1-2],完成全国范围内铀矿资源的潜力评价。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1. 引言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是指对某个矿床所使用的技术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对于矿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探讨其在矿床开发中的应用。
2. 矿床技术评价内容矿床技术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矿床技术属性评价矿床技术属性评价是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性质、矿石赋存状态等进行分析,评估矿床的可开发性和开发难度。
这一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矿床储量、品位、产矿能力、开采方式等。
2.2 开发方案评价开发方案评价是通过比较不同的开采技术方案和生产方式,选择最优方案以实现矿床资源的有效开发。
这一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开采工艺、选矿流程、矿石处理方式等。
2.3 技术可行性评价技术可行性评价是对选择的开发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
这一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设备选择、工艺流程设计、技术难点攻关等。
3. 矿床经济评价内容矿床经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经济可行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是对选择的开发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投资回报评估。
这一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投资规模、生产成本、销售收入、投资回收期等。
3.2 社会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是对矿床开发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就业机会、税收贡献、环境保护等方面。
3.3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矿床开发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这一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破坏、水资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4.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式。
4.1 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对矿床技术和经济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动态规划、灰色理论、回归分析等。
4.2 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专家评估和经验判断对矿床技术和经济指标进行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