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信联盟-ITU
- 格式:doc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5
国际电信联盟低轨卫星规则【实用版】目录1.国际电信联盟的作用和重要性2.低轨卫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3.国际电信联盟对低轨卫星的规则和监管4.我国在低轨卫星领域的发展及应对国际电信联盟规则的措施正文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 ITU)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各国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和管理。
在国际卫星通信领域,国际电信联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负责制定和分配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以确保卫星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
近年来,低轨卫星(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简称 LEO 卫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低轨卫星是指距离地球表面 500 公里以下的卫星,相较于地球同步卫星,低轨卫星具有较低的延迟、较高的带宽和更大的网络容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项目逐渐崭露头角,如美国的SpaceX、亚马逊等公司纷纷加入竞争,这预示着低轨卫星通信将成为未来通信领域的新蓝海。
面对低轨卫星的快速发展,国际电信联盟对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的分配和监管也愈发严格。
为了确保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国际电信联盟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包括卫星轨道分配原则、卫星频谱分配原则和卫星通信干扰避免措施等。
此外,国际电信联盟还要求各国在发射卫星前需进行频率协调,以避免卫星通信系统的相互干扰。
我国在低轨卫星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例如,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天链一号”卫星,为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中继服务。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制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以应对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和标准。
总之,随着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电信联盟在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分配、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
中文名称:国际电信联盟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ITU定义:联合国于1865年成立的制定国际电信标准的专门机构。
部组织机构: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电信发展部门(ITU-D)ITU-T官网http://www.itu.int/ITU-T/index.htmlITU-T标准下载http://www.itu.int/rec/T-REC/e中文名称: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英文名称: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IETF定义:成立于1985年底,是全球互联网最具权威的技术标准化组织,主要任务是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当前绝大多数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出自IETF。
组织机构:互联网工程指导小组IESG(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因特网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Internet Society)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ETF官网。
/下载官方RFC的地方/rfc.html/中文名称: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ISO定义:1947年2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
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
组织机构: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COPOLCO)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DEVCO)信息系统和服务委员会(INFCO)特别咨询小组 ISO的组织结构技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TC理事会中央秘书处ISO全体大会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COPOLCO)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DEVCO)信息系统和服务委员会(INFCO)ISO官网/iso/home.htmISO标准下载(要钱的)/iso/iso_catalogue.htm中文名称: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英文名称: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IEEE定义: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于1963年1月1日由AIEE(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和IRE(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合并而成,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会。
itu标准传输速率ITU标准传输速率。
ITU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化规范,涵盖了通信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传输速率的标准。
传输速率是衡量数据传输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各种通信设备和网络系统而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ITU标准中,传输速率通常以每秒比特数(bps)来衡量。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会对传输速率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ITU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情况的传输速率标准,以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ITU标准中关于数字传输速率的规定。
在数字通信领域,ITU制定了一系列的数字传输速率标准,包括常见的2Mbps、34Mbps、155Mbps 等。
这些标准适用于数字通信系统,如数字电路交换网、数字用户线路等,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和容量的通信需求。
另外,ITU还针对光纤通信制定了一系列的光纤传输速率标准。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传输速率也得到了不断提升,ITU标准中包括了常见的光纤传输速率,如1.25Gbps、10Gbps、100Gbps等。
这些标准适用于光纤通信系统,能够满足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需求。
除了数字传输和光纤传输,ITU标准还涵盖了许多其他传输介质和技术的传输速率规定,如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针对不同的传输介质和技术特点,ITU制定了相应的传输速率标准,以确保各种通信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ITU标准的传输速率规定对于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用户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信设备制造商需要根据ITU标准来设计和生产符合规范的设备,以确保其性能和兼容性。
运营商需要根据ITU标准来规划和建设通信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群体的通信需求。
而用户则可以根据ITU标准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通信服务和设备,以获得更好的通信体验。
总的来说,ITU标准对于传输速率的规定是通信领域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它为各种通信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建设和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ITU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需求。
ITU-T与IEEE协议规范ITU-T与IEEE协议规范ITU-T的中⽂名称是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ITU-T for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它是国际电信联盟管理下的专门制定远程通信相关国际标准的组织。
该机构创建于1993年,前⾝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是法语Comité Consultatif International Téléphonique etTélégraphique的缩写, 英⽂是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总部设在瑞⼠⽇内⽡。
ITU-T的各种建议的分类由⼀个⾸字母来代表,称为系列(见下⽂),每个系列的建议除了分类字母以外还有⼀个编号,⽐如说"V.90"。
参见Category:ITU-T建议.重要的ITU-T的系列和建议有:A - ITU-T 各部分⼯作的组织协调B - 语法规定 : 定义, 符号, 分类C - 常规通信统计D - 常规关税原则E - 总体⽹络操作,电话服务,服务操作和⼈的要素E.123 国家和国际电话号码规范E.163 国际电话服务号码分配计划E.164 国际公共远程通信号码分配计划补充 2 - 号码可移动性F - ⾮电话远程通信服务G - 传输系统和媒体,数字系统和⽹络G.711 ⾳频压缩 (mu-law)G.722 ⾳频压缩 (宽带)G.722.1 ⾳频压缩 (宽带, 低码率)G.722.2 语⾳压缩 AMR-WB (宽带, 低码率)G.723.1 语⾳压缩 CELPG.726 ⾳频压缩 ADPCMG.728 语⾳压缩 LD-CELPG.729 语⾳压缩 ACELPH - 视频⾳频以及多媒体系统复合⽅法H.223 低码率多媒体通信复合协议H.225.0 也被称为实时传输协议H.261 视频压缩标准, 约1991年H.262 视频压缩标准(和MPEG-2第⼆部分内容相同), 约1994年H.263 视频压缩标准, 约1995年H.263v2 (也就是 H.263+) 视频压缩标准, 约1998年H.264 视频压缩标准(和MPEG-4第⼗部分内容相同), 约2003年H.323 基于包传输的多媒体通信系统附录 D - 基于H.323系统的实时传真附录 G - ⽂本传输和⽂本集(Text conversation and Text SET)附录 J - H.323 附录 F 的安全性附录 K - 基于HTTP协议服务的H.323传输控制信道附录 M.1 - H.323中的信令协议隧道 (Qsig)附录 M.2 - H.323中的信令协议隧道 (Qsig)H.324 低码率下的多媒体通信终端H.332 基于H.323拓展的宽松双向视频会议在⾼清编码/解码技术产⽣之前,视频会议数据是基于通⽤交换格式 (CIF) 进⾏编码的。
ITU 5G标准1. 介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5G标准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一个专门负责制定全球电信标准的组织,ITU5G标准就是ITU制定的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ITU5G标准的相关内容。
2. 5G技术的发展历程• 2.1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 2.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2.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2.4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2.5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3. ITU5G标准的重要性• 3.1 提高网络速度和容量• 3.2 支持大规模物联网连接• 3.3 强化网络安全性能• 3.4 改进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3.5 促进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4. ITU5G标准的关键技术要点• 4.1 高频谱的利用• 4.2 大规模MIMO技术• 4.3 蜂窝间干扰管理• 4.4 超密集部署技术• 4.5 网络切片技术5. ITU5G标准的国际合作与应用• 5.1 ITU与各国通信标准组织的合作• 5.2 5G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实例1.美国:Verizon的5G家庭宽带2.韩国:SK Telecom的5G智能工厂3.中国:中国移动的5G城市应用实验4.欧洲:爱立信和诺基亚的5G试点项目6. ITU5G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 6.1 6G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6.2 5G+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6.3 5G在垂直产业的广泛应用• 6.4 5G网络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7. 结论ITU5G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网络速度和容量、支持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强化网络安全性能以及改进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ITU5G标准将促进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
未来,ITU5G标准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完善,为全球通信行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卫星通信地球站标准通常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和管理。
ITU是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协调全球通信领域的国际标准和规范。
卫星通信地球站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频率规划:规定卫星通信地球站使用的频率范围,以避免频谱干扰和冲突。
ITU通过《无线电规则》(Radio Regulations)对卫星通信地球站的频率分配进行管理。
2. 技术规范:包括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要求,如天线、调制解调器、功率控制、误码率等。
这些规范确保地球站的性能和互操作性。
3. 安全标准:卫星通信地球站需要符合通信安全的要求,保护通信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4. 网络接口标准:地球站需要与卫星通信网络进行接口对接,因此需要符合相应的接口标准,以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互连性。
除了ITU的标准外,还有其他行业组织和标准制定机构,如
国际电信联盟卫星通信工作组(ITU-R SG4)和国际电信卫星组织(ITSO),也参与制定卫星通信地球站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卫星通信地球站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频段和特定应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遵守所在地区或国家的相关法规和规定,并与相关的卫星通信运营商或供应商进行合作和遵守他们的要求。
itu-t sg17 标准
ITU-T SG17是ITU-T 国际电信联盟通信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安全相关标准的工作组。
ITU-T SG17中与数据安全相关的标准项目可分为以下几类:
- 信息通信技术业务中涉及的个人信息、生物特征信息安全问题。
- 云计算的数据安全。
- 大数据安全。
- 电子商务与金融科技、生物识别、车联网、区块链等特定行业、技术领域的数据安全。
在2019年9月上旬,腾讯主导的“服务访问过程持续保护参考框架”国际标准在ITU-T SG17安全研究组全体会议上成功立项,成为国际上首个零信任安全技术标准。
ITU-R F.1613建议书*,**为了确保对5 250-5 350 MHz频段卫星地球探测业务(有源)和空间研究业务(有源)系统的保护,对在3区固定业务中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操作和部署的要求(ITU-R 113/9和218/7号研究课题)(2003年)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 5 250-5 350 MHz频段是以主要业务划分给用于星载有源遥感器的卫星地球探测业务(EESS)(有源)和空间研究业务(SRS)(有源),以及划分给无线电定位业务;b) WRC-03根据1.5项议程将会复审5 250-5 350 MHz频段的划分,着眼于在3区将此频段以主要业务划分给固定业务。
c) 3区的一些主管部门已经提议将5 250-5 350 MHz频段用于固定业务中的需要核发执照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FWA);d) 这些在户外操作的FWA系统可能会对上述频段的EESS/SRS(有源)产生不可接受的干扰;e) 为了保护星载有源遥感器系统,有必要规定在3区FWA系统的操作和部署要求,*本建议书由无线电通信第7研究组和第9研究组联合制定,将来的任何修订也将联合进行。
**应提请无线电通信第7研究组和第8研究组注意本建议书。
注意到a) 由EESS/SRS(有源)系统对具有附件1中所述特性的FWA系统产生的干扰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认识到a) FWA与其他类型的无线接入系统(包括无线本地局域网(RLAN)在同覆盖区、同频率条件下是很难同时操作的,建议1在EESS/SRS卫星的有源遥感器的覆盖区范围内(见注1、注2和注3)的地球表面,由FWA系统产生的集总干扰(对卫星方向的最大等效辐射功率(e.i.r.p.)的总和)应小于–7.6 dB(W/20 MHz);2应使用附件1所描述的方法来估算FWA系统产生的集总干扰电平;3根据表4所给出的在3区FWA系统的特性,在卫星有源遥感器覆盖区范围内应允许的FWA基站的最大密度为每220 km2内23个。
itu-r 建议书ITU-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门)是联合国下属机构,负责制定和推动无线通信相关标准和指南。
ITU-R的建议书是一种非法律约束性的文件,旨在提供给会员国和其他相关利益方,用于指导无线通信技术和政策的发展。
在本文中,将介绍ITU-R建议书的作用、主要内容以及对无线通信发展的影响。
首先,ITU-R的建议书对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无线通信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估,ITU-R制定出的建议书可以提供关于技术要求、频率规划、系统规划和频谱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这些建议和指导能够帮助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和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从而推动全球无线通信的进步。
其次,ITU-R的建议书对无线通信的国际协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无线通信涉及到无国界的频谱资源利用,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和地区之间进行协商和协调。
ITU-R的建议书提供了在频谱规划和频率协调方面的指导,使得各国和地区能够在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互相协调方面达成共识,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和干扰问题,从而促进全球无线通信的无缝连接和互联互通。
此外,ITU-R的建议书对无线通信市场的发展和竞争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推荐和指导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规范,ITU-R的建议书可以帮助各个市场参与者(如厂商、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进行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业务部署等决策。
这些建议和指导可以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和竞争,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
最后,ITU-R的建议书还对无线通信的政策制定起到了指导作用。
通过对无线通信技术和市场的研究和分析,ITU-R的建议书可以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无线通信的决策支持。
这些建议和指导包括了频谱管理、网络安全、无线电频率的国际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在无线通信领域做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政策选择。
综上所述,ITU-R的建议书在无线通信技术和政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itu-t otn标准体系架构ITU-T OTN标准体系架构,全称光传输网络-革新传送系统(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Next Generation Transport System),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为了满足以太网、存储区域网络(SAN)、视频传输等需求而提出的新一代光传输网络方案。
该标准通过提高带宽利用率、减少成本、提高可靠性等方面的改进来满足新一代网络应用的需求。
ITU-T OTN标准体系架构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四个层次。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层次。
一、物理层物理层是OTN架构的最底层,主要的作用是确保数字光信号可以在光纤中传输。
该层面向指南,定义了数字光连接装置(Digital Optical Connection Device,DOC)之间的物理连接参数和结构,包括稳定的传输速率、光线纤芯数量和光学功率等参数。
该层还包括数字信号传输的光学接口标准,以确保光纤连接的设备具有互通性。
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TN架构中第二层,提供了数字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所必需的功能。
其主要作用是实现光电通信、端对端错误校正等功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数据链路层包括OTU(OTN传输单元)、ODU(OTN数据单元)和OPU(OTN 包装单元)等部分,用于完成OTN数字光信号的分段和层次。
三、网络层网络层是OTN架构的第三层,主要提供了对数据包传输和路由选择的支持。
在网络层,数据原始的应用层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转化,变成网络数据。
该层包括了多种交换技术,以支持大规模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流媒体。
其中包括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以及通过MPLS技术支持的IP、ATM技术等。
四、应用层应用层是OTN架构中的最高层,负责对外交付服务。
该层提供了各种数据端到端的传输服务,其中包括语音、视频、数据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输。
应用层主要包括了IPv4、IPv6、以太网等多种网络协议,以及允许高性能互连的存储协议等。
2009 年目录ITU(国际电信联盟) (5)●ITU的地位和职能 (5)●ITU组织机构 (5)●ITU的历史6●ITU的成员7●ITU主要出版物 (7)●成员权利------专门为成员设置的TIES帐户 (8)什么是TIES? (8)利用TIES帐户可以得到什么? (8)公司申请的公用TIES帐户、自己如何再申请TIES帐户? (8)利用TIES帐户申请研究组的邮件列表(以ITU-T SG13组为例) (9)●如何向ITU提交文稿?(相关链接:itu.int/ITU-T/edh/faqs-docsub) (10)一般准则 (10)文档的提交格式 (10)提交文档的软件 (10)可以通过以下四种电子方式进行提交 (10)●如何参加ITU的会议 (11)在日内瓦开会 (11)位置 (12)注册 (12)会议室 (12)文档 (12)会议室LA N接入(有线LA N、无线LAN、无线卡购买、无线配置参数) (13)电源 (13)咖啡、茶和午餐 (14)旅馆 (14)计算机自助 (14)电话和传真设备 (14)在日内瓦之外开会 (15)文档 (15)●会议文件—研究组或工作组会议的会议文件 (15)成员文稿 (15)--正常文稿Normal contributions (15)--迟到文稿Delayed contributions (15)其它文件 (16)--临时文件Temporary documents (16)--报告Reports (16)●会议文件—报告起草人小组会议的会议文件 (16)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 (17)●ITU和ITU-T (17)●ITU-T的标准化工作------ 技术实体 (17)研究组(Study Group) (18)工作组(Working Party) (18)研究课题(Question) (18)特别项目(Special Project) (18)牵头研究组(Lead Study Group) (18)电信标准化局(TSB) (18)●研究组的工作方法 (19)课题(Question)的立项、批准和撤消 (19)课题的立项 (19)课题的批准 (20)课题的撤消 (20)提交和处理文稿 (21)提交文稿 (21)文稿的处理 (21)研究组和工作组会议 (21)研究组管理 (23)研究组结构和工作分配 (23)联合工作组(Joint Coordination Group) (23)●建议的批准程序(TAP和AAP) (23)TAP传统批准程序 (23)启动TAP的必要条件 (24)征求意见、协商(征求成员国意见) (25)研究组会议批准程序 (25)通知 (26)错误修正 (26)建议书的废止(撤消) (27)AAP加速批准程序 (27)启动AAP的必要条件 (28)最后征求意见(Last call)和重新审查 (28)研究组会议批准程序 (29)通知 (30)错误修正 (30)建议书的废止(撤消) (31)TAP与AAP的比较 (31)适用范围 (31)批准时间 (31)部门成员可以更多参与 (33)●ITU-T的标准化工作------ 技术职位 (33)研究组主席和副主席(Study Group chairmen and vice-chairmen) (33)工作组主席(Working Party Chairmen) (33)报告起草人(Rapporteur) (34)编辑(Editor) (34)●ITU-T的标准化工作------ 行政实体 (34)ITU全会 (34)ITU理事会 (34)ITU-T世界电信标准大会(WTSA) (34)电信标准化顾问组(TSA G) (34)●ITU-T组织结构图 (34)●ITU-T召开的全会 (35)●ITU-T研究组、研究领域及相关建议(2001-2004研究期) (36)●ITU-T建议(标准) (38)ITU-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 (39)●ITU-R的标准化工作 (39)●ITU-R组织结构图 (40)●ITU-R研究组及相关建议 (41)●ITU-R建议(标准) (42)ITU-D(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发展部) (43)ITU(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地位和职能国际电信联盟(ITU)成立于1865年,至今已有138年的历史。
itu-t关于智能运维评测标准
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关于智能运维评测标准
的相关文件包括了一系列的建议书和报告,其中涉及了智能运维的
定义、框架、指标和方法。
在这些文件中,ITU-T提出了智能运维
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了智能运维的目标、范围、关键特征和应
用场景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ITU-T还就智能运维的评测标准提出
了一些具体的指标和方法,以便各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相关
企业能够对智能运维进行评估和监测。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智
能运维的发展,提高网络运维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的标准文件可以在ITU-T的官方网站上找到。
itu-r关于电波传播的描述ITU-R是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门(R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负责制定关于无线电通信的技术标准和频谱管理的相关建议。
对于电波传播的描述,ITU-R提供了一系列的参考内容,帮助业界了解和研究电波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和特性。
一、大气传播1. 简介:大气传播是指电磁波在地球大气中的传播行为,包括地面-空间传播、地面-地面传播和地面-海面传播等。
2. 传播机制: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机制主要包括地波传播、天波传播和空间波传播等。
3. 影响因素:大气传播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频率、天线高度、天线指向、地形、气候条件和时间等。
二、电波路径损耗1. 定义:路径损耗是指电波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的信号强度减弱。
2. 损耗计算:ITU-R建议了一些数学模型和公式,用于计算电波路径损耗,如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二次反射路径损耗模型和多径传播模型等。
3. 损耗因素:路径损耗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由空间损耗、地形阻隔损耗、大气传播损耗和多径传播损耗等。
三、电波干扰1. 干扰类型: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干扰,如共频干扰、邻频干扰、多径干扰和地表反射干扰等。
2. 干扰特性:干扰的强度和频率特性会受到传播路径损耗、传播介质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 抑制方法:ITU-R提供了多种抑制电波干扰的方法,如频谱管理、天线方向性设计、编码技术和分集技术等。
四、电波传播模型1. 简介: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电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ITU-R 提供了多种电波传播模型,如ITU-R P.526、ITU-R P.528和ITU-R P.1801等。
2. 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可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和射频识别(RFID)等领域。
3. 参数确定:这些模型的使用需要确定一些参数,如频率、天线高度、地形、大气条件和距离等,以获得更准确的传播预测结果。
五、频谱管理1. 频谱规划:ITU-R负责制定全球范围内的频谱分配和规划原则,帮助确保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资源合理使用。
ITU-R P.838-2建议书 1
ITU-R P.838-2建议书
预测方法所用的特定雨衰模型
(ITU-R 201/3号研究课题)
(1992-1999-2003年)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a) 有必要用已知的降雨率计算因降雨引起的衰减,
建议
1 采用下列程序。
采用幂律关系由降雨率R(mm/h)得出特定雨衰:
kRR
(1)
线极化(水平:H,垂直:V)水平通路的频率依从系数k和α在表1中给出。
表1中的各值经测试表明,对于最高不超过55 GHz频率的衰减预测具有足够的准确度。
系数k和α作为频率的函数,也可用下列公式确定。这两个公式是通过由散布计算得出的幂律系数的
曲线拟合导出的:
312loglogexplogj
kkjjj
cfmcbfak
(2)
412loglogexpi
i
i
i
cfmcbfa
(3)
式中:
f : 频率(GHz)
k : 或者kH或者k
V
: 或者H或者V。
8-2 1
2 ITU-R P.838-2建议书
表 1
采用公式(4)、(5)和(1)估算特定衰减时所用的频率依从系数
频率
(GHz)
kH kV
H V
1 0.0000387 0.0000352 0.9122 0.8801
1.5 0.0000868 0.0000784 0.9341 0.8905
2 0.0001543 0.0001388 0.9629 0.9230
2.5 0.0002416 0.0002169 0.9873 0.9594
3 0.0003504 0.0003145 1.0185 0.9927
4 0.0006479 0.0005807 1.1212 1.0749
5 0.001103 0.0009829 1.2338 1.1805
6 0.001813 0.001603 1.3068 1.2662
7 0.002915 0.002560 1.3334 1.3086
8 0.004567 0.003996 1.3275 1.3129
9 0.006916 0.006056 1.3044 1.2937
10 0.01006 0.008853 1.2747 1.2636
12 0.01882 0.01680 1.2168 1.1994
15 0.03689 0.03362 1.1549 1.1275
20 0.07504 0.06898 1.0995 1.0663
25 0.1237 0.1125 1.0604 1.0308
30 0.1864 0.1673 1.0202 0.9974
35 0.2632 0.2341 0.9789 0.9630
40 0.3504 0.3104 0.9394 0.9293
45 0.4426 0.3922 0.9040 0.8981
50 0.5346 0.4755 0.8735 0.8705
60 0.7039 0.6347 0.8266 0.8263
70 0.8440 0.7735 0.7943 0.7948
80 0.9552 0.8888 0.7719 0.7723
90 1.0432 0.9832 0.7557 0.7558
100 1.1142 1.0603 0.7434 0.7434
120 1.2218 1.1766 0.7255 0.7257
150 1.3293 1.2886 0.7080 0.7091
200 1.4126 1.3764 0.6930 0.6948
300 1.3737 1.3665 0.6862 0.6869
400 1.3163 1.3059 0.6840 0.6849
2 ITU-R P.838-2建议书
ITU-R P.838-2建议书 3
其他系数在表2和表3中给出。
表 2
公式(2)和(3)用于水平极化时的系数
a b c
mk ck m c
j = 1 0.3364 1.1274 0.2916
1.9925 –4.4123 – – 2 0.7520 1.6644 0.5175
3 –0.9466 2.8496 0.4315
i=1 0.5564 0.7741 0.4011
– – –0.08016 0.8993
2 0.2237 1.4023 0.3475
3 –0.1961 0.5769 0.2372
4 –0.02219 2.2959 0.2801
表 3
公式(2)和(3)用于垂直极化时的系数
a b c
mk ck m c
j=1 0.3023 1.1402 0.2826
1.9710 –4.4535 – – 2 0.7790 1.6723 0.5694
3 –1.0022 2.9400 0.4823
i=1 0.5463 0.8017 0.3657
– – –0.07059 0.8756
2 0.2158 1.4080 0.3636
3 –0.1693 0.6353 0.2155
4 –0.01895 2.3105 0.2938
对于线极化和圆极化以及对于所有通道格式,可用下列公式从表1中的值计算出公式(1)的系数:
2/]2coscos)([2VHVHkkkkk
(4)
kakakakakaVVHHVVHH2/]2coscos–[2
(5)
式中θ为通道仰角,τ为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极化倾角(圆极化τ=45°)。
为方便起见,与表1中的频率不同的k和α值可用图1至4快速估算。
ITU-R P.838-2建议书 3
4 ITU-R P.838-2建议书
图1
水平极化系数k随频率的变化
0838-01
1 10 10 2 10
3
10
–5
10
–4
10
–3
10
–2
10
–1
1
10
频率(GHz)
系
数
k
H
k随频率的变化
图2
水平极化系数随频率的变化
0838-02
1 10 10 2 10
3
α随频率的变化
频率 (GHz)
系
数
H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4
ITU-R P.838-2建议书 5
图3
垂直极化系数k随频率的变化
0838-03
1 10 10 2 10
3
10
–5
10
–4
10
–3
10
–2
10
–1
1
10
频率 (GHz)
系
数
k
v
垂直极化系数k随频率的变化
图4
垂直极化系数随频率的变化
0838-0
1 10 10 2 10
3
α随频率的变化
频率 (GHz)
系
数
v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