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这一问题分别建立识别风险的主要因子、风险的综合评价以及风险的预测这3个模型。
收集数据,建立模型,从而得到结论,针对不同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问题一的模型中,我们找到6个影响水资源的因子,建立这些因子与水资源短缺风险之间的关联。
在模型中,为消除因子的多属性因此对各个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各个因子的关联度。
最后得到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因子为气候环境、工业污染和农业用水的结论。
问题二的模型中,将北京市1978-2008年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行分类:首先把30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与总用水量之差作为水资源短缺指标iW。
再运用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原理,得到的灰色聚类图。
根据灰色聚类图得到一个风险等级划分表。
然后将30年的水资源短缺指标iW对照着风险等级划分表,给出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最后根据结果对主要风险因子进行调控,使得风险降低。
问题三的模型中,根据北京市1999-2008年水资源总量和总用水量原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微分方程建立GM(1,1)模型,得到1999-2008年水资源总量和总用水量预测值,并通过计算级比偏差值判断模型建立的合理性。
从而得水资源总量的预测公式为:1158.199172.419exp(0.8459751*)x e t=-+-;总用水量预测值公式为:22318.642276.93exp(0.1699701*)x e t=---。
并参照问题二中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表从而得到以下结论:2009年水资源短缺风险属于3级;2010年水资源短缺风险属于4级。
对于问题四,主要是根据以上模型得出的结论向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写一份建议报告。
关键字:无量纲化灰色关联分析灰色聚类法 GM(1,1)模型一、问题重述与分析1.1问题的重述水资源短缺风险,泛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条件下,由于来水和用水两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使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可能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
【关键字】情况浅谈北京市水资源再利用情况小组成员:金妲颖、罗曼指导老师高国欣绪论:水资源短缺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北京是重度缺水的城市,淡水资源总量少,并且污染和浪费情况极为严重。
虽然现有南水北调等各项水利工程来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但目前北方缺水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既然淡水总量无法快速增加,那么水资源的再利用就成了重要的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
我小组对北京市水资源再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水资源再利用;雨水回收再利用;污水回收再利用;北京市1 水资源再利用背景1.1北京水资源现状2000年,北京市污水排放的总量为13.55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5.79亿立方米,生活污水7.76亿立方米。
一些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导致水质污染。
2000年监测总河长,其中I-Ⅲ类水体河长,占监测总河长的66.1%;Ⅳ类水体河长,占监测总河长的6.O%;大于V类水体河长,占监测总河长的27.9%。
地下水监测中,40%监测井水质低于Ⅲ类水质。
[1] 目前北京地表水水源主要有密云、官厅、怀柔和海子4座庞大水库,总库容88亿m3 。
但由于1999年后连续干旱,水库来水量锐减。
2000年4座大水库来水量只有7.97亿m3,年末蓄水量20.18亿m3。
[2]北京市目前最大的地表水源——密云水库蓄水量仅为11亿立方米,相对于总库容在43.75亿立方米的水库来说,目前的蓄水量处于较少状态。
[3]况且,北京已连续经历9个干旱年,累计降水量为,和去年同期降水量相比下降了22%,和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相比下降了40%。
[4]目前,北京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世界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的缺水下线,是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5]淡水资源短缺成了北京市所面临的一项严重的问题。
1.2水资源利用方法对于淡水资源短缺这个问题,有许多人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比如:①地下获取大量淡水。
但是这项方案会造成地下水枯竭从而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②淡化海水。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展开讨论。
首先对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政府支持政策和技术创新。
文章强调了政府在推动节水灌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创新的支持。
结尾部分展望了未来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前景,强调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政策支持,以推动农业节水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文章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关注,共同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北京市、现状、问题、对策、政府支持、技术创新、推动发展、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农业节水灌溉显得尤为重要。
在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现状分析显示,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设施相对滞后,主要仍以传统灌溉方式为主,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农业节水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划和监管,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了解不足,普及率低,难以推广应用。
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对策。
加强政府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
注重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节水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通过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和合理管理,才能推动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未来的展望是,通过持续努力,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灌溉方式落后目前,北京市农业灌溉仍主要依靠传统的地面灌溉和滴灌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作物需水需求,但存在着浪费水资源、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
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分析与途径摘要:北京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而骤增,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文章通过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造成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显性原因和深层原因,并对现有的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缓解供需矛盾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论证作者认为只有深刻的认识到水资源本身公有私益的特殊物品属性,切合实际,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并在制度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有效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
关键词: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公共政策分析;政策建议北京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不足300m3 ,仅为世界人均的1/30 ,为全国人均的1/ 8 ,属重度缺水地区。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因此,要保持北京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
1 北京水资源供需状况在20 世纪50 - 60年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不突出,70年代以后,缺水成为北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量骤增。
目前不论是在市区还是在郊区城镇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需水量骤增,用水量大大超过规划指标。
与1949 年相比,北京市常驻人口增加了3 倍,工业用水增加了31 倍,自来水售水增加了85 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北京水资源的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下降。
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近几年每年缺水均在4亿m3 左右。
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预测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将达到53.95亿m3 ,其中工业用水13.49亿m3 ,城市生活用水13. 35m3 ,农业用水21.91亿m3 ,河湖环境补充水3.20亿m3 ,损失量约为2亿m3。
与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相比北京市2010 年将缺水12162亿m3。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激化2 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成因2.1 自然因素造成先天水资源严重缺乏从时间面看,北京处于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演变的过渡台阶台,是季风气候控制下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受地形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间变化悬殊。
2023年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水资源供应情况2023年,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主要依赖于几个渠道:1. 水库蓄水:北京市拥有多个水库,如太坡水库、潮白河水库等。
这些水库通过蓄水和调度,为北京市提供了一部分的水源。
2. 河流引水:北京市通过引水工程,从周边河流如黄河、潮白河等取水。
这部分水源在满足城市用水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水厂取水:北京市的水厂通过水源地取水,进行处理后供应给市区居民和工业企业。
水厂起到了重要的水资源供应作用。
水资源利用情况北京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 居民用水:北京市的居民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用水量也相应增加。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北京市一直在推行节水意识教育和水资源管理政策。
2. 工业用水:北京市的工业企业也是水资源的重要消耗者。
随着工业生产的增加,工业用水需求也在上升。
因此,加强工业用水的节约和管理是必要的。
3. 农业用水:尽管北京市的农业用水量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考虑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和保护水环境,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措施:1. 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包括水价管理、水资源税收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2. 加强水环境保护:北京市加强了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包括水域治理、湿地保护等。
通过提升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 推动节水意识教育:北京市积极推动节水意识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未来的挑战和展望尽管北京市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1. 水资源供应压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压力将继续增大,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解决供需矛盾。
2. 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
北京市需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力度,保障水环境的质量。
北京水资源现状宣传语
北京是我国首都,也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因此水资源的供给和管理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
首先,北京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地下水埋深等原因,北京的水资源储备有限。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
其次,北京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市区内的自然水源非常有限,主要依赖外迁水源的供水。
同时,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迅猛,一些城市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调配和保护,确保每一个地区都能够有足够的用水。
另外,北京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工、农业的大量污染物排放,这对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人们购买的瓶装水数量庞大,增加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因此,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倡导大家喝自来水,减少塑料瓶的使用,保护水资源。
最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们的根本大计。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外部水源,应该加强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开展废水处理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要加大科研力度,探索新的水资源开发技术,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更多的方案和方法。
总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保护好、科学利用好我们的宝贵水资源。
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的价值,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北京市属资源型特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106 m3,南水北调工程引水进京后,按目前的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也仅154 m3,大大低于国际人均1000 m3的标准,属于重度缺水城市[1]。
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北京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的法规,采取了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技术节水等措施,并结合国家农业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建设,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推广喷灌、微灌等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推进北京市农业节水和农业增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底已达到28.6万hm2,占总灌溉面积的88%;二是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不断提高,由2000年0.55提高到目前的0.684,位居全国第二;三是农业用水量持续减少,总量由2001年的17.4亿m3减少到2011年的10.9亿m3,所占全市用水比例由45%减少至30%[2]。
同时,为了进一步节约水资源,巩固节水成效优化发展,2014年9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颁布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同时已开始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5次农业结构调整。
从现在起到2020年,通过结构调整,退出高耗水作物,京郊粮经作物耕地面积消减过半,从2013年的11.3万hm2减到5.3万hm2,重点发展籽种田、旱作农业田、生态景观田。
同时根据“以水定地、以水定业”的方针,调减用水结构,农业用新水从2013年的7亿m3左右降到5亿m3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从0.7提高到0.75;农业农村用水全计量全收费;全市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3.3万hm2,其中籽种田2万hm2,菜田4.7万hm2,观光采摘果园6.7万hm2[3]。
在高耗水作物上做“减法”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第5次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2003年5月小组成员及分工:蔡娜 01044106负责协调分配每人工作细项,核查资料;吴跃翠 01044120负责选定题目,查资料:徐建鹏 01044107提纲草拟,查资料;李森01044109,核查资料,电脑制作;惠斌 01044110,陈磊 01044124主要负责查资料,联合策划等。
课题名称:北京水资源现状与利用课题分析: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和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已演变成世界倍受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本世纪70年代以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水资源出现了短缺,所谓短缺是指相对水资源需求而言,水资源供给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导致生产开工不足,饮用发生危机,造成了巨大社会经济损失,逐渐显现出水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水资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优先发展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的趋势;(2)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污水,它们一方面污染了水源,导致水资源功能下降,使本来就具有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给经济环境带来极大不利影响,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恶化的世界性难题,污水处理回用已迫在眉睫;(3)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它们对环境所造成的冲击,尽可能将其对环境所形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样水利工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也只有这样,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因此,从现实角度来看,水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环境属性,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经济属性。
世界银行负责环境持续发展的副总裁伊斯梅尔·塞诺丁说:对世界上正耗尽的水资源的管理需要有一个全球性政策,水应该被看做是一种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但身处首都北京的我们,却从未体会到这一点。
基于灰色模型的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分析和预测摘要本文并根据问题中提供的和自己找到的可靠数据以及灰色系统模型讨论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情况,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影响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情况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短期预测。
对于问题一,我们先扩充了数据容量,将2000年之后的数据归纳进来,然后计算出每个年份的缺水量,并刨除非缺水年份,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得到影响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情况的主要因素为:总用水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气温和常住人口规模。
对于问题二,我们重点研究了缺水年份的缺水量,然后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进行了风险评价,利用均值和标准差划分了风险等级。
对于问题三,我们分别对总用水量和水资源总量建立了灰色系统模型,并进行了预测,发现在短期内北京市还将缺水。
对此我们根据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最后,我们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合理的评价,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
本文包含大量的图线和表格,清晰合理,较好地完成了题目要求。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风险等级灰色模型1.问题重述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够不断更新的天然水体。
主要包括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成为焦点话题。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属重度缺水地区,附表中所列的数据给出了1979年至2000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
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始终存在。
北京各年的《统计年鉴》及市政统计资料提供了北京市水资源的相关信息(网上可获得)。
利用这些资料和你自己可获得的其他资料,建立数学模型讨论以下问题:1、影响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3、对北京市未来几年的水资源短缺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
针对北京水资源短缺建议报告沈阳药科大学 77K 中药学院中药(二)刘佳杜倩范英一问题分析1.北京市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判定评价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因子。
3.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风险等级划分。
4.调控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因子,降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
5.预测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短缺风险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85mm,年均降水总量98.28亿m3,形成地表径流17.72亿m3,地下水资源25.59亿m3,当地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37.39亿m3.境内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
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06亿m3,出境水量14.52亿m3.北京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属111个特贫水城市之一,是水库存水量全国下降最快的三个城市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量的1/30、全国水资源量的1/8、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瓶颈。
北京处于华北平原,是人口密度极大的生活区。
近年来,上游来水衰减趋势明显,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加重了水危机,人口膨胀和城市化发展加大了生活用水需求,诸多的因素导致了北京水资源短缺。
影响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自然因素:(a)人口规模(b)入境水量(c)水资源总量(d)地下水位埋深(e)气候条件。
(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a)水利工程设施(b)工业污染(c)污水处理率(d)生活用水量(e)农业用水量。
二模型建立与求解针对影响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因素建立模糊模型,对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风险等级划分,制定相应措施。
1评价指标1 风险率根据风险理论,荷载是使系统“失事”的驱动力,而抗力则是对象抵御“失事”的能力。
如果把水资源系统的失事状态记为F∈(λ>ρ)。
关于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建议报告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主要因素,因此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研究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影响因子分析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上游来水衰减趋势十分明显(2)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3)水污染加重了水危机(4)人口膨胀和城市化发展加大了生活用水需求等。
因此,导致北京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等。
影响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自然因素:(a)人口数(b)入境水量(c)水资源总量(d)地下水位埋深。
(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a)污水排放总量(b)污水处理率(c)COD排放总量(d)生活用水量(e)农业用水量。
其中水资源总量、污水排放总量、农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是北京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致险因子,其中生活用水是不可压缩的,随着北京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用水量会进一步加大。
2007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率已达76.2%,2010、2011年的污水处理率会进一步增加,污水排放总量会进一步减少,扩大再生水利用和南水北调工程均扩大了北京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2008年北京农业用水量占北京总用水量的37%左右,节水措施虽然可进一步降低北京农业用水量,但由于受到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政策的制约,进一步大幅度压缩农业用水的可能性不大。
与此同时,再生水回用和南水北调工程可使北京地区2010和2011年各类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短缺均降至低风险水平。
所以,在加快南水北调进京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再生水回用,是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根本措施。
在对人类健康无影响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健康的水源,减少了远距离引水所需的巨大工程投资,减少了排污量,减少了新鲜自来水的用量,相应的减少了城市自来水处理设备的投资。
浅谈北京地区园林绿化的用水现状及解决办法O n A c t u a l i t y a n d S o l u t i o n o f W a t e r U s a g e o fG a r d e n i n g l a n d s c a p i n g i n B e i j i n g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俄1/4,全国一半以上城市缺水,尤其以北方城市情况更加严重。
当前,园林行业已经成为城市中的用水大户,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分配给北京园林的用水就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水量。
因此,园林节水成为了创建“节约型园林”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为城市的一员,同时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如何切实地将节水运用到园林绿化工作中来,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索与改进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作者自身的观察结果和工作经验,从北京城市水资源现状出发,进一步挖掘北京城市园林用水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如绿地现状问题、设计问题、植物配置问题、专业技术问题等等。
同时结合这些问题,找出符合北京城市现状条件、有利于改善园林用水现状的解决方法。
切实地将节水概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改变现在的“耗水型园林”现状,向“节水型园林”转变。
为创建节约、环保、高质的城市园林绿化而作出努力。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节水型绿化,植物群落,土壤入渗率目录摘要 (I)目录 ............................................................................................................................................................ I I 绪论 (1)1.创建节水型园林的必要性 (2)1.1北京城市水资源现状 (2)1.2北京地区园林节水发展的局限性 (2)2. 国际上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3)2.1以色列地区 (3)2.1.1以色列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类型,导致了该国降雨量的稀少和水资源的匮乏 (3)2.1.2水资源的不足还促使以色列开发和实施了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方法 (3)2.2美国地区 (4)2.1.1美国水资源管理情况 (4)2.1.2美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北水南调工程 (4)2.3日本地区 (5)2.3.1防渗漏技术 (5)2.3.2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5)2.3.3海水淡化 (5)2.4其它国家 (6)2.4.1新加坡 (6)2.4.2澳大利亚 (6)2.5小结 (6)3.改善城市园林用水现状的措施 (7)3.1 在园林规划中实现绿地灌溉的设计 (7)3.1.1 目前应用的绿地灌溉方式 (7)3.1.2合理应用绿地灌溉设施 (7)3.2合理应用园林植物品种 (8)3.2.1种植结构应以乔、灌木为主体,草坪为辅,构建复层植物群落结构 (8)3.2.2减少耗水型园林植物的应用 (8)3.2.3适宜的植物选择和栽植方式 (8)3.3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开发节水途径 (8)3.3.1增加土壤水分渗入、减少蒸发 (8)3.3.2保水剂的使用 (9)3.4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源,减少自来水使用 (9)3.4.1拓宽园林水源,开发集水措施 (9)3.4.2大力推广透水型铺装,对不透水的硬质路面和铺装进行逐步改造 (9)3.4.3中水的回收再利用 (9)3.4.4景观用水的合理利用 (9)4.营建节水型绿化 (10)4.1改进养护专业技术措施 (10)4.1.1控制草坪修剪高度 (10)4.1.2增加草坪通透性 (10)4.1.3制定合理的喷灌措施 (10)4.2增强工人技术水平,合理灌溉、杜绝浪费 (10)4.3提高节水意识 (11)结论 (12)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北京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十分短缺。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北京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供给压力愈加严峻。
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保障政策和方案,评估北京市水资源的短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市水资源供需情况、使用状况和污染状况进行分析,
结合当前的水资源保障政策和管理措施,对北京市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评价,从而
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和结构
(2)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和预测
(3)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管理措施
(4)北京市水环境污染状况
(5)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北京市水资源的总量、利用、治理和保障政策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统计分析法:对北京市水资源的供需情况、污染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揭
示问题和短缺之处。
(3)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水资源保障和管理领域的专家进行采访和讨论,收
集各种信息和数据,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文将对北京市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评价,分析短缺原因和危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2)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提出针对性强的保护和利用措施,缓解短缺问题(4)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障打下基础。
北京市区域水影响评价水资源分析与评价1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说明区域内现状水平年供、用水量及结构;现状供水设施(自来水厂和自备井)和再生水厂的能力及服务范围,以及主干管网分布及规模等,并附各类水源和管网布局图等相关图件。
根据现状人口、建筑、产业和用水量,分析现状人均用水量、地均用水量,评价现状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
分析评价现状水源及供水系统的保障能力及存在的问题。
2水资源要求梳理并说明上位规划及涉水专项规划(水资源规划、供水专项规划等)中,与评价区域相关的用水总量上限、节水、再生水利用要求、水源配置与工程等,以及规划自来水厂与再生水厂、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布局、规模占地及实施计划等。
3规划需水分析(1)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型城市建设要求,严格节水,加强用水总量管控,预测区域规划水平年各类用水终端需水量,计算区域终端需水总量、日均需水量和高日需水量。
如果评价区域包含多个街区,应分别计算每个街区的终端需水量。
如果街区内有河湖,应说明河湖用水是由全市或全区水量统一配置,还是由本区域内水源解决;如果河湖用水由本区域内水源解决,应将其纳入本街区总需水量。
(2)预测方法。
规划需水量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
预测方法以定额法为主,其他方法用于对比分析。
定额法:根据各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人口等规划指标和相应的需水定额,预测需水量。
4用水合理性及节水评价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及全市“生活用水控制增长、生产用新水负增长、生态用水适度增长”的用水管控原则和各区用水总量控制要求,分析规划用水的合理性。
(1)分析区域的用水水平,评价选取人均用水量、地均用水量等用水指标是否符合用水效率控制要求。
(2)分析确定区域各种用地类型的用水定额指标。
(3)提出计划用水覆盖率、节水器具普及率等节水指标。
5水资源配置分析评价区域取水与区域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状况的适应性。
根据区域需水量和供水量预测成果,遵循北京市的水资源配置原则,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各分项用水量和各种水源的取水量,并附水资源配置表。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来源: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日期:2006-09-08目录前言第一章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第二章“十一五”时期供水及需水预测第三章指导思想和目标第四章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第五节安全迎汛,雨洪利用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七章水资源配置规划第八章规划实施效果及2020年展望前言第一章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第一节水资源状况及特点一、水资源量北京境内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1956—2000年系列),年均降水总量98亿立方米,形成地表水资源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38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特点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其特点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丰枯交替。
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三个月,占全年的75%。
年际间丰枯连续出现的时间一般为2—3年,最长连丰年6年,连枯年达12年。
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北部郊区和境外,水质水量受上游地区影响,加大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以2005年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水资源量248,立方米,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同时也存在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
第二节“十五”期间供水及用水情况一、供水情况1999年以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持续干旱,1999—2005年7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仅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7%。
北京市主要地表水源密云、官厅水库平均来水分别为2.58和0.9亿立方米,水库蓄水量分别由2001年初的15.4和4.2亿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末的10.36和 1.63亿立方米。
密云、官厅水库近年来水变化情况见图2—1。
图2—1 1999年—2005年密云、官厅水库来水过程为保障北京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十五”期间北京市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和应对水资源紧缺问题。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供水178.4亿立方米(年均供水35.7亿立方米)。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一、北京市水资源
(一)北京市水资源概况
1.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85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及主要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百位之后。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一千立方米的下限。
而且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2.北京的水资源
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为64O毫米左右,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O毫米以下。
北京的湖泊都很小,水量有限;所以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水和人工修建的水库。
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河系,总长27O0公里,同属海河水系。
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47.6亿立方。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3.北京的地下水源
北京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往玉泉山泉水涌流,清河及莲花河一带也有不少自流井。
北京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河谷潜流补给,同时还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
因此,北京一直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硬度升高地面下沉,东郊已出现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近年来,北京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雨洪利用,地下水回灌、调控利用等措施,使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控制,为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北京的城市生活水源
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有7座自来水厂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有2座利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其供水能力约各占50%。
密云、怀柔水厍是供应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密云水库是一座特大型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库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由于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而作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地下水因过量开采,水位逐年下降。
(二)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有计算表明,目前北京水资源储量为18.27亿立方米,外地入境水资源19.15亿立方米,合计北京水资源总量为年37.42亿立方米,人均拥有366.8立方米/
年,仅占全国平均值的13.8%,在世界120个国家的首都中居百位之后。
由于北京地下近似闭合流域,其地下出入境水量为零。
北京地表水出境水量经多年观测约占年降水总量的14.28%,即为14.38亿立方,各种损耗为3.32亿立方米,因此北京水资源为实际可用水量仅为19.72亿立方米。
所以北京是一座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
二、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原因
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水资源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水资源价值增值过程。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目前,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北京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00m3,占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占全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25,在130多个国家首都中名列百位之后。
在五六十年代,北京水资源供需没有多大矛盾,七十年代以后,缺水成为北京严重问题之一。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①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水量增加。
②入境水量减少。
上述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叠加,使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随着时间的推进,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2.地下水严重超采
北京市地下水平均补给量为37.80亿m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约为24.5亿m3年。
由于种种原因,补给水并不能全部作为可利用水量。
当开采量大于可开采量时,会引起一系列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
北京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引起的主要问题是:①地面沉降。
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八里庄--大郊亭一带,沉降幅度最大。
②水井供水衰减或报废。
③水质发生变化,由于地下水资源超采。
加上近年来污水、垃圾处理不能同步于增加量,致使地下水污染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
3.水质污染严重
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水质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水资源量、质的协调统一是水资源充分发挥效益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监测的80条河段中,受污染的河段51条,长度1100km,占监测河流长度的50.8%,其中重度污染11段,占监测长度的10.1%,严重污染21条段,占监测总长度的16.6%。
水质污染主要集中于城郊区。
据有关专家估算,北京市由于水污染所造成的工农业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加上间接损失达3%。
4.污水资源化程度不高
污水是被污染、使用价值不高的水资源,污水资源化是指污水处理后变成可供用水部门使用的合格水源。
实现污水资源化,是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防治水污染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当前水源建设中一项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也是改善首都环
境、建设清洁美丽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污水资源的利用,虽然解决了部分农业用水的紧缺局面,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产品质量下降等。
5.缺乏完善的水资源价格体系
水资源价格,是对水资源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是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调节器。
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才能统筹兼顾,科学有效地配置各种水资源,整体上发挥水资源的效益。
目前,北京尚未健全完善的水资源价格体系,致使水资源经济管理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三、解决北京市水资源问题的建议
水在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生存的首要条件。
目前,北京市的地下、地表水的承受能力已到极限,怎样解决北京的水资源,已是关系到首都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
所以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目前北京市水资源的这些问题。
1.立足自身挖潜,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北京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水资源供需分析,2005年全市将缺水7.94至16.5亿立方米,2010年将缺水11.82至19.96亿立方米。
水资源状况十分严峻。
从根本上解决首都水资源紧缺,需要中央决策南水北调引水进京,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因此,必须立足于当地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以及上游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通过自身挖潜,缓解水资源紧缺。
2.狠抓节约用水,以节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必须把节约用水当作根本性措施来抓,把北京建设成为节水型城市。
一是调整北京的工业结构布局,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主导。
二是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
三是加强城镇生活用水的管理。
四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3.开发新水源,实行水资源联合调度
重点要抓好污水处理回用和深度开发雨洪。
本市目前污水集中处理率仅22%,要多方筹措资金,尽早完成规划中的30多座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同时要搞好配水专用管线和改造使用回水的配套设施。
在调度上,丰水年优先安排利用地表水,后安排使用地下水;优先利用调节能力小的水库水源,后使用调节能力大的水库水源。
在供水方面,首先保证生活用水、菜田用水,其次安排工业用水和城市环境用水,最后安排农业用水和地下水回灌。
4.调整水价,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
必须改革水价,建立具有首都特点的水价体系。
水价改革要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保护水源,防止水污染;有利于供水企业正常发展并进入
市场。
供水价格应按照成本补偿、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
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
5.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
要从根本上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
水务局对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包括防洪、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处理回用等诸多方面,实行城乡统一管理和监督。
水务局要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不直接进行水的经营和水企业的管理,而是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对水企业监督管理。
6. 落实户口,限制外来省市居民过多进入北京市内定居
7. 制定、完善水法规,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要修订和完善《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北京市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北京市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
并且严格依照这些规章制度解决北京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