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心理干预
- 格式:doc
- 大小:29.52 KB
- 文档页数:6
护理干预对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以34 例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率结果护理干预前患者的依从率为64.7%,护理干预后为94.1%,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从认知、心理和行为上给予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护理干预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患者无需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做好饮食和运动治疗即可控制病情。
而对于I 型糖尿病患者和2 型糖尿病病程超过10 年或合并严重疾病的患者以及糖尿病孕妇,则需注射胰岛素治疗,尤其是I 型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更需要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1]。
由于患者认知水平低以及药物价格等方面的影响,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对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依从性变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15 年1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34 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均符合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和胰岛素治疗适应证。
男性24 例,女性10 例。
年龄43~75 岁,平均(56.6±11.9)岁。
病程2~24 年,平均(10.4±2.3)年。
学历:小学及以下27 例,初中5 例,高中级以上2 例。
职业:农民27 例,工人6 例,干部1 例。
1.2 方法一是认知干预。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措施等,让患者了解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
认知干预方式包括集中宣教、个别教育或发放宣传手册;二是心理干预。
胰岛素的安全合理使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宝新副主任药师大家知道,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病,尤其在我们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迅速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大国之一,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正在迅速上升,2008年的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由1980年的0.67%上升为9.7%,糖耐量异常的人群也增加到15.5%。
还有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糖尿病患者中仅有约四分之一的血糖控制是理想状态,也就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小于或等于6.5%,而四分之三的患者血糖控制未能达标,即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的患者更高达28.3%;尽管有众多因素影响血糖达标,但即使是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这些数据使我们感到防控糖尿病的任务是非常重要而艰巨的。
通常糖尿病的防控策略是从五方面入手:宣传教育、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自我监测、药物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的原则。
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疾病,因此应给予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密切医疗关注。
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控制糖尿病,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
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
今天以胰岛素的安全合理使用为主要内容。
一、《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的精髓与要点第二次全球胰岛素注射技术现状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相当大比例的患者没有进行规范注射,这也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医患乃至大众的认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特别设定每年11月7日为“糖尿病规范注射日”,以推广“规范注射、安全达标”的理念。
为了使我国糖尿病药物注射规范有章可依,在2011年CDS 还制定了首部《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一)《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的精髓介绍《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标志着我国在胰岛素应用方面越来越规范化、国际化、细节化,它的出台不仅使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得到正规指导,实现血糖达标,同时也将帮助还未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走出认识误区,消除对胰岛素使用的恐惧,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佚名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3(000)0Z3
【摘要】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而致死或过早死亡,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应用胰岛素治疗部分糖尿病或抢救糖尿病并发症,是当代研究糖尿病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胰岛素问世至今,仍是通过注射途径给药为主,且胰
【总页数】2页(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 [J], 刘昭飞
2.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 [J], 刘昭飞
3.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心理护理 [J], 陈慧;王煜;陈旋
4.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J], 吕桂华;高寒;齐海霞;刘淑荣
5.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J], 吕桂华;高寒;齐海霞;刘淑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岛素注射时的心理调整和应对策略胰岛素注射是许多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因此合理的心理调整和应对策略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注射时的心理调整和应对策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处理这一过程。
1.了解胰岛素注射的重要性在开始讨论调整心态和应对策略之前,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了解胰岛素注射的重要性。
胰岛素是用来调节血糖水平的关键物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注射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必要手段。
意识到胰岛素注射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他们需要每天进行注射。
2.接受情绪的波动注射胰岛素时,糖尿病患者有时可能会感受到一些情绪的波动,例如焦虑、恐惧或沮丧。
这种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但需要患者学会接受并理解这些感受。
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压抑或抵制,而是要容许情绪的波动,同时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3.与医疗团队有效沟通与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可以与医生或护士交流关于胰岛素注射过程中的任何疑问或担忧,让专业人士给予指导和建议。
这不仅可以消除困惑,还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4.培养积极的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面对胰岛素注射。
调整心态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借助呼吸练习、放松技巧或者寻找一些喜欢的活动来分散注意力。
此外,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建立积极心态的重要一环。
5.建立注射胰岛素的习惯将注射胰岛素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建立注射的固定时间和地点,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适应和接受这一过程。
通过培养习惯,胰岛素注射将逐渐成为一种自然且不费力的行为。
6.寻找适合自己的注射技巧注射技巧的选择对于心理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可以与医生合作,尝试不同的注射方法和设备,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式。
例如,使用胰岛素笔或注射器可能会更方便一些,因为它们更容易使用和调节剂量。
7.加入支持群体加入糖尿病支持群组可以帮助病患者共享经验、找到彼此的共鸣并得到支持。
糖尿病健康干预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了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
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导致的高血糖症状的结果。
糖尿病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力受损、肾功能受损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糖尿病进行健康干预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健康干预计划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心理健康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个综合的糖尿病健康干预方案,旨在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1. 饮食控制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血糖水平。
以下是一些建议:- 控制总体热量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日的总体热量摄入量,避免过度摄入热量,导致体重增加和血糖升高。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特别关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适量摄入,避免大量摄入导致血糖飙升。
可以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和豆类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 每餐配平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也需要适当配平,可以选择低脂肪的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并选择健康的脂肪,如坚果、鱼类和橄榄油等。
- 避免高糖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高糖饮食,如糖果、甜点和饮料等,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如水果、蔬菜和无糖饮料等。
2. 运动干预运动对于糖尿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可以增加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能量消耗和血糖调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 抗阻力训练:抗阻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可以进行器械训练或者使用自己的体重进行锻炼,每周进行2-3次。
- 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柔韧性。
可以进行瑜伽、普拉提等灵活性训练,每周进行2-3次。
3. 药物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来辅助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药物的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心理干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糖尿病据统计,全球患糖尿病的人已有1.35亿,已成为世界人群第五大死因。
近十余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十几岁的儿童就可患Ⅰ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已广泛被Ⅱ型糖尿病患者所接受,而胰岛素治疗常常被Ⅰ型糖尿病患者所排斥,这不仅耽误疾病治疗,而且可能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各种并发症。
现对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的96例患者,根据其相关的信息、文化背景以及接受能力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符合应用胰岛素治疗的96例,其中男54例、女42例,小于45岁者85例,大于45岁者11例,平均44.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66例,初中以下30例;Ⅰ型糖尿病4例,Ⅱ型糖尿病92例;病程10年以下41例,10年以上55例;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病变23例,糖尿病肾病32例,脑血管病变1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4例,冠心病7例;曾使用过胰岛素者19例,首次应用77例。
1.2 方法1.2.1 评估收集与病人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一般情况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了解病人是否存在学习上的障碍。
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1)病人的一般生理、心理发育情况;(2)病人的文化程度和一般社会、经济状况;(3)对使用胰岛素的知晓情况。
综合以上3方面的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项目。
1.2.2 教育方法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差异,我们以视觉、听觉和触觉为主分为几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1)形象教育:利用图片、实物模型、手册、黑板报、音像、幻灯片等教育,对患者实施系统的糖尿病和胰岛素相关知识教育;(2)口头讲解:针对患者的知识能力,对患者实施一对一教育,同时鼓励患者参加病区每周一次的专题教育讲课,病友们在一起相互探讨,互相学习,加深彼此交流和沟通,相互间得到支持和鼓励;(3)医学基础知识教育:对有阅读能力的患者,配发糖尿病教育基础知识教材,指导其重点学习与胰岛素治疗有关章节的知识内容;(4)示范教育:由实施糖尿病教育的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方法示范,对胰岛素笔的安装、胰岛素种类识别、注射用具选择及胰岛素注射的步骤给予相应的解释和训练。
糖尿病患者心理胰岛素抵抗调查【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糖尿病患者心理胰岛素抵抗情况。
通过对病人进行调查和心理胰岛素抵抗评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了患者心理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影响心理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
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胰岛素抵抗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研究提出展望,强调了对心理胰岛素抵抗的重视和管理的必要性。
结论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心理胰岛素抵抗,调查,胰岛素抵抗评估,数据分析,影响因素,建议措施,研究意义,未来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通过胰岛素注射或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有研究表明,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心理胰岛素抵抗现象,即他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疗效不佳或血糖控制困难。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胰岛素抵抗程度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他们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调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胰岛素抵抗情况,评估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建议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胰岛素进行治疗。
有研究表明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胰岛素抵抗现象,即患者对自身注射的胰岛素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和担忧心理。
为了更深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胰岛素抵抗现象,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其心理胰岛素抵抗水平,并探讨影响因素,最终提出建议措施,以帮助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糖尿病患者心理胰岛素抵抗的参考,同时也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探讨提供有益的借鉴。
1.3 方法论方法论是研究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糖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评估与干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导致胰岛素不再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评估和干预胰岛素抵抗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一、胰岛素抵抗的评估1. 临床指标评估临床上,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测定可初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其中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血糖水平的情况,从而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2.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评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是一种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指标,通过测定胰岛素和葡萄糖的浓度来计算。
ISI值越低,说明胰岛素敏感性越差,胰岛素抵抗程度越高。
3. 非胰岛素依赖性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估非胰岛素依赖性胰岛素抵抗指数(HIRI)是评估细胞外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标志。
HIRI越高,说明细胞外胰岛素抵抗越强,也就是胰岛素在血液中的生物学活性降低。
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1. 药物干预药物干预是控制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效力,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则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帮助机体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2.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管理胰岛素抵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合理配置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的摄入比例。
此外,分餐、适量进食、定时进餐等也是饮食控制的重要方面。
3. 运动干预运动能够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能够促进血糖的消耗,并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4. 管理心理状态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心理压力较大,而心理压力也可以影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因此,管理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调压措施,如参加心理咨询、进行放松训练等,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干预措施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干预措施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干预措施中,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
非药物干预:1. 饮食干预:饮食干预是糖尿病患者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1)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适当体重。
(2)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限制血糖的升高。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如全谷类、瘦肉、鱼类、豆类等。
(3) 合理分配餐次和饮食结构,建议在一天内分为3餐+2次小零食的餐制,避免长时间进食或过度饥饿。
(4) 避免高糖食品和高脂食品,限制饮酒和饮料摄入。
(5) 控制饮食速度,细嚼慢咽,帮助消化与吸收。
2. 体育运动干预:体育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之一。
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降低。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
具体措施包括:(1) 选择适合个体情况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2) 每周坚持进行至少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
(3) 运动前要进行热身运动,运动后要进行拉伸放松,防止运动损伤。
(4)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和长时间不运动。
3. 心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久治不愈,因此容易造成心理负担和抑郁情绪。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具体措施包括:(1) 提供相关的糖尿病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并接受疾病。
(2)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
(3)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交流和支持。
(4) 建立患者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药物干预:1.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干预方式。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不良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不良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4月-2021年11月接收86例需接受胰岛素治疗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并以此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策,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性。
结果:护理后患者SLC-90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
结论:针对需接受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及时对其进行心理问题了解、分析,并以此指定相应心理护理对策效果显著。
因此,在对需接受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还需加强对其心理状态、情绪表现重视度,并及时对其进行有效调节、改善。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心理问题;护理对策;用药依从性;SLC-90评分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use of insulin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Qionglai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Li Jinli 611530【A 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dver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insulin application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Method:Taking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9 to November 2021 to receive 86 elderly patients who need insulin trea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all patients, and formulate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Post-patient psychological state differences.Result:The SLC-90 score of the patients after nurs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 and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 P<0.05.conclusion:For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who need to receive insulin treatment, it is eff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ime, and then designate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Therefore,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who need insulin treatment,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emotional performance, and to effectively adjust and improve them in time.【Key words】diabetes;insulin;psychological problems;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dication compliance;SCL-90 Score糖尿病是老年群体较为常见病症,对患者日常生活、身体健康、身体活动、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胰岛素是治疗此病症较为有效方式,但通常由于患者对此病症及胰岛素治疗缺乏全面了解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
胰岛素泵使用中的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胰岛素泵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一种常见方式。
胰岛素泵可以更精确地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然而,仅仅使用胰岛素泵还不足以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措施。
一、胰岛素泵使用中的患者教育1.了解胰岛素泵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泵之前,需要了解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医生或糖尿病教育师应向患者提供全面的胰岛素泵教育,包括泵的组成、使用方法和更换胰岛素等。
这有助于患者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胰岛素泵。
2.血糖监测与调整胰岛素泵仅仅是血糖管理的工具,患者需要进行频繁的血糖监测以及根据血糖结果调整泵的设置。
患者需要学会使用血糖仪器,并且根据泵设的基础率、餐后广义等参数进行调整。
因此,患者教育中需要包含血糖监测和调整胰岛素泵设置的内容。
3.餐前与餐后的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泵使用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餐前和餐后血糖水平决定胰岛素泵的设置。
医生或糖尿病教育师需要向患者提供饮食控制方面的建议,以便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情况调整泵的设置,确保胰岛素的使用与进食的匹配。
4.胰岛素泵的保养和维护胰岛素泵需要定期更换胰岛素和输液器,并保持设备的卫生和清洁。
患者需要学会正确使用胰岛素泵的配件,例如更换输液器、卫生棉花等。
医生或糖尿病教育师在教育患者时应重点强调此类维护措施的重要性。
二、胰岛素泵使用中的心理支持1.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时,常常会面临各种新的情况和挑战,这可能导致他们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医生和糖尿病教育师需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恐惧,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2.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我管理血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和糖尿病教育师应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目标,并与他们合作,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泵使用计划,鼓励他们逐渐建立起自我管理的能力。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09.080糖尿病胰岛素心理抵抗患者胰岛素治疗决策药学辅助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许健煌1,邵洁锐2,卢焕好1,张文婷11.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药剂科,广东茂名525200;2.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内科,广东茂名525200[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胰岛素心理抵抗患者胰岛素治疗决策药学辅助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糖尿病胰岛素心理抵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医嘱服药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药学服务辅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值、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现低血糖、胃肠道不适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糖尿病胰岛素心理抵抗患者使用药学辅助方案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依从性;药学服务[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5(a)-0080-04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Pharmacological Assistance Program for Insulin Therapy Decision Making in Patients with Psych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 in Diabetes MellitusXU Jianhuang1, SHAO Jierui2, LU Huanhao1, ZHANG Wenting11.Department of Pharmacy, Maoming Nongken Hospital, Maoming, Guangdong Province, 525200 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Maoming Nongken Hospital, Maoming, Guangdong Province, 525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harmacological assistance scheme for insulin therapy decision making in patients with insulin psychological resistance in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A total of 86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sulin psychological resistance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Maoming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March 2020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edication in⁃tervention as instructed by the doctor,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harmaceutical care assisted intervention. The blood glucose value, therapeutic effect,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hypoglycemia, gastrointestinal discomfort and dizzi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rat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sulin psychological resistanc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using pharmaceutical adjuvant regimen.[作者简介]许健煌(1988-),男,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心理干预【关键词】糖尿病
据统计,全球患糖尿病的人已有1.35亿,已成为世界人群第五大死因。
近十余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十几岁的儿童就可患Ⅰ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已广泛被Ⅱ型糖尿病患者所接受,而胰岛素治疗常常被Ⅰ型糖尿病患者所排斥,这不仅耽误疾病治疗,而且可能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各种并发症。
现对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的96例患者,根据其相关的信息、文化背景以及接受能力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符合应用胰岛素治疗的96例,其中男54例、女42例,小于45岁者85例,大于45岁者11例,平均44.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66例,初中以下30例;Ⅰ型糖尿病4例,Ⅱ型糖尿病92例;病程10年以下41例,10年以上55例;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病变23例,糖尿病肾病32例,脑血管病变1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4例,冠心病7例;曾使用过胰岛素者19例,首次应用77例。
1.2 方法
1.2.1 评估收集与病人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一般情况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了解病人是否存在学习上的障碍。
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1)病人的一般生理、心理发育情况;(2)病人的文化程度和一般社会、经济状况;(3)对使用胰岛素的知晓情况。
综合以上3方面的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项目。
1.2.2 教育方法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差异,我们以视觉、听觉和触觉为主分为几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1)形象教育:利用图片、实物模型、手册、黑板报、音像、幻灯片等教育,对患者实施系统的糖尿病和胰岛素相关知识教育;(2)口头讲解:针对患者的知识能力,对患者实施一对一教育,同时鼓励患者参加病区每周一次的专题教育讲课,病友们在一起相互探讨,互相学习,加深彼此交流和沟通,相互间得到支持和鼓励;(3)医学基础知识教育:对有阅读能力的患者,配发糖尿病教育基础知识教材,指导其重点学习与胰岛素治疗有关章节的知识内容;(4)示范教育:由实施糖尿病教育的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方法示范,对胰岛素笔的安装、胰岛素种类识别、注射用具选择及胰岛素注射的步骤给予相应的解释和训练。
对于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差、视力不好、动作协调能力差者除反复练习外,还对家属进行指导。
1.3 实施教育的具体内容
1.3.1 注射胰岛素的适应人群临床上口服降糖药很长时间,但血糖始终居高不下,甚至出现视力下降、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较重的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浮肿,其次有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合并感染、肺结核、酮症酸中毒、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
口服降糖药失效的Ⅱ型糖尿病病人出现明显消瘦时,医生应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
1.3.2 正确认识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早期的Ⅱ型糖尿病或急性酮症酸中毒患者告知使用胰岛素减轻葡萄糖的毒性,使β细胞得到休息后,β细胞第一时期的胰岛素分泌是可以恢复的[1]。
对于Ⅰ型糖尿病和晚期Ⅱ型糖尿病或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通过教育让患者认识到胰岛素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是改善血糖控制、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让患者了解胰岛素的功能、作用,从而认识到外源胰岛素补充是治疗糖尿病的必要途径,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胰岛素分为多种类型,依据个体化原则,与患者讨论他们正确使用胰岛素类型、起始和达峰及持续的时间,从而理解注射的时间、次数与饮食、运动、血糖的关系。
胰岛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0℃以下胰岛素活性会破坏, 30℃以上胰岛素的活性也会降低。
未开启的胰岛素应存放于2~8℃的冷藏室;已开启的胰岛素在低于25 ℃室温下可保存4周。
装有悬浮型的胰岛素注射笔不可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