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四章市场营销环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1、 A 是向企业及其竞争者提供生产经营所需要资源的企业和个人。
A、供应商B、中间商C、广告商D、经销商2、C主要指协助企业促销、销售和经销其产品给最终购买者的机构。
A、供应商B、制造商C、营销中间商D、广告商3、 B 就是企业的目标市场,是企业服务的对象,也是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A、产品B、顾客C、利润D、市场细分4、影响消费需求变化的最活跃的因素是B。
A、个人可支配收入B、可任意支配收入C、个人收入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恩格尔定律表明,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将A。
A、越来越小B、保持不变C、越来越大D、趋近于零6、 A 主要指一个过件或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水平和语言文字等的总和。
A、社会文化B、政治法律C、科学文化D、自然资源7、C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A、社会习俗B、消费心理C、价值观念D、营销道德8、威胁水平和机会水平都高的业务,被叫做B。
A、理想业务B、冒险业务C、成熟业务D、困难业务9、威胁水平高而机会水平低的业务是 D 。
A、理想业务B、冒险业务C、成熟业务D、困难业务10、出现于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与结合部分的市场机会,被称为C。
A、全面机会B、行业市场机会C、边缘市场机会D、局部机会11、企业的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企业营销活动要主动地去D。
A、控制环境B、征服环境C、改造环境D、适应环境(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正确的答案不少于两个,请准确选出全部正确答案。
)1、市场营销环境BCDE 。
A、是企业能够控制的因素。
B、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
C、可能形成机会也可能造成威胁。
D、是可以了解和预测的。
E、通过企业的营销努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影响的。
2、微观环境资与企业紧密相连,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包括ABCDE。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四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习题】1.精细抓握不包括()1.BA.指尖捏B.约束C.三指捏D.侧捏E.指腹捏2.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约为()2.C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3.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的阶段是( ) 3.DA.2~3岁B.2~4岁C.2~5岁D.2~6岁E.2~7岁4.绘画动作发育阶段不包括( ) 4.DA.乱涂阶段B.组合阶段C.集合阶段D.乱画阶段E.图画阶段5.关于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EA.7个月可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上B.9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葡萄干等)C.10个月可用食指触物D.12个月可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拿出另一个E.24个月搭2块或3块块积木(边长2.5Cm的正方体)6.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大米花、葡萄干等)的时间为()6.D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10个月7.很熟练用拇指与另一手指准确捏起o.6Cm串珠的时间为()7.E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10个月8.能几页几页翻书的时间为 ( )8.B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9.能一页一页翻书的时间为 ( )9.C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10.自发地从瓶中倒出小丸的时间为( ) 10.B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11.向杯中倒水并能控制流量的时间为( ) 11.E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12.精细辨认物体阶段发育在生后( ) 12.BA.6个月以后B.7个月以后C.8个月以后D.9个月以后E.10个月以后13.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 )13.A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10个月14.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 )14.DA.视网膜B.角膜C.焦点D.焦距E.年龄15.出生后视皮层的功能变化存在一个关键期,为( ) 15.CA.2~3年B.3~4年C.4~5年D.5~6年E.6~7年16.小儿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水平的时间为( ) 16.BA.5岁B.6岁C.7岁D.8岁E.9岁17.3个月小儿双眼追视移动物体范围可达( ) 17.EA.100°B.120°C.140°D.160°E.180°18.能判断出利手的年龄约为( ) 18.CA.2~4岁B.3~5岁C.4~6岁D.5~7岁E.6~8岁19.倒手动作出现在生后( ) 19.C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9个月20.开始尝试拿笔在纸上涂画,翻看带画的图书的时间为( ) 20.BA.6~12个月B.12~18个月C.18~24个月D.24~30个月E.30~36个月[B1型题]题21~22共用备选答案A.0~3个月B.4~6个月C.7~9个月D.10~12个月E.15~12个月21.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21.A22.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22.C题23~24共用备选答案A.7个月B.9个月C.15个月D.24个月E.30个月23.开始在大人鼓励下出现翻书动作()23.B24.能将纸叠成方块,边角基本整齐()24.E题25~26共用备选答案A.主要是获得绘画所必需的手眼协调能力B.主要是图形的出现与混合C.将几个图形、图像组合D.混合的图形数量增多,内容更为复杂E.出现最初无目的的涂抹动作25.绘画动作发育的集合阶段()25.D26.绘画动作发育的图画阶段()26.B【X型题】32.抓握动作分为()32.ABA.力性抓握B.精细抓握C.压D.触E.勾状抓握33.连续的抓握动作动作过程包括() 33.ABCEA.视觉搜索物体B.接近物体C.抓住物体D.操作物体E.放开物体34.关于抓握动作发育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4.ABCDEA.尺侧手掌抓握(3个月)B.全手掌抓握(5个月)C.桡侧手掌抓握(6~7个月)D.桡侧手指抓握(8个月)E.拇、食指对指抓握(9~10个月)35.视觉发育过程包括()35.ABCDA.视觉定位B.注视C.追视D.视线转移E.远视36.视觉功能评定方法包括()36.ABCDEA.单眼遮盖试验B.光觉反应C.注视和追视D.眨眼反射E.双眼同视功能37.关于生活自理动作发育时间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37.ABEA.稳稳地拿住茶杯18个月B.穿鞋24个月C.解开能够到的纽扣36个月D.穿上衣和外套24个月E.独立进餐,几乎没有食物外溢24个月38.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特点包括()38.ABCDEA.周边视力比中央视力好B.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6个月C.8个月到3岁发育最快D.3~6岁时基本完成视觉功能的发育E.通常焦距的稳定大约在3~4岁左右39.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姿势异常包括()39.ABCDEA.拇指内收B.手握拳C.前臂旋前D.手指关节掌屈E.肩关节内收40.常见的婴幼儿精细运动异常发育包括()40.ABCDEA.精神发育迟滞B.脑性瘫痪C.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学习障碍E.发育性协调障碍41.15个月小儿精细运动包括()41.BCDEA.搭3~4块积木(边长2.5Cm的正方体)B.可用匙取物C.全手握笔,自发乱画D.会打开盒盖(不是螺纹的)E.能倾斜瓶子倒出小物体,然后用手去捏42.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评定方法包括()42.ABCDA.Gesell发育量表B.Bayley婴儿发育量表C.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Peabody量表E.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2型题]题27~31共用备选答案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27.能用拇指与食指捏较小的物体() 27.C28.几页几页翻书,用小线绳穿进大珠子或大扣子孔()28.C29.全手握笔,自发乱画() 29.E30.能临摹“○”和十字;会穿珠子、系纽扣、向杯中倒水()30.C31.模仿画水平线和交叉线,会穿裤子、短袜和便鞋,解开衣扣()31.D(二)名词解释1.精细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5、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7、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职业首先素养B、能力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心理素养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B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9、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10、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13、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二、判断题1、从狭义来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题目:木兰科果实为( )。
选项A:蒴果
选项B:瓠果
选项C:浆果
选项D:蓇葖果
答案:蓇葖果
题目:罂粟科果实为( )。
选项A:坚果
选项B:瘦果
选项C:蒴果
选项D:肉果
答案:蒴果
题目:杨柳科的花序为( )花序。
选项A:管状
选项B:有限
选项C:舌状
选项D:柔荑
答案:柔荑
题目:壳斗科的果实为( )。
选项A:坚果
选项B:蓇葖果
选项C:肉果
选项D:蒴果
答案:坚果
题目:十字形花科的果实为( )。
选项A:坚果
选项B:角果
选项C:蒴果
选项D:蓇葖果
答案:角果
题目:蔷薇科花多为子房( )。
选项A:中位
选项B:上位
选项C:中下位
选项D:下位
答案:上位
题目:豆科植物果实为()。
(时间:30分钟)考查点一关于原电池的叙述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可以用金属电极与非金属,如碳作电极,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与电子流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答案 B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解析②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③不能实现;④碳棒可以作原电池的正极。
答案 A3.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由KCl 饱和溶液制得的琼胶C.因为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作负极,铜作正极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被设计成原电池解析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项错;B项中会发生反应:KCl+AgNO3===AgCl↓+KNO3,生成的AgCl会使盐桥的导电性减弱,所以盐桥中不能使用KCl,可换成KNO3,B项错;由于铁遇到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而铜可与之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失电子被氧化,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C项错。
答案 D考查点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下列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6、“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培尔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12、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第四章执行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作用是通过()完成的。
2.电动执行器具有(),便于集中控制等优点。
3.选用不同的()和装配形式,可以改善阀门流量特性和正反作用形式。
4.气开、气关的选择与()有关,其原则是一旦信号中断,调节阀的状态能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
5.一般的蒸气锅炉阀选择()阀,一旦控制信号中断,阀处于全开状态,保证供水,不至于烧坏锅炉。
6.用来控制加热炉的燃料油的控制阀,一般选用()阀,当控制信号中断后,阀就处于关闭状态,保证燃料供应中断,燃烧停止。
7.调节阀从信号的控制作用来看,可分为()和()两种形式。
二、判断题
1.阀门定位器是气动执行机构的辅助装置,按输入信号来分,可分为气动阀门定位器和电—气阀门定位器。
()
2.直通双座阀不宜用在高黏度、含悬浮颗粒和含纤维的场合。
()
3.隔膜阀泄漏量大,不能用于腐蚀性的场合。
()
4.按所用能源形式不同,执行器可分为电动、液动、手动三类。
三、选择题
1.气动执行器由()和控制机构两部分组成。
A.气动调节机构B.气动执行机构
C.电气转换机构D.阀门定位器
2.气开气关的选择与()有关。
A.控制器形式B.管道的位置
C.生产安全D.工艺要求
3.阀门定位器的作用不包括()。
A.改善静特性B.改善动特性
C.实现串级控制D.改变正反作用形式
4.下列调节阀的作用形式为正作用、气开阀的是()。
第4章练习题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A.异众比率B.离散系数C.平均差D.标准差6、四分位差是()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B.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A.平均差B.标准差C.极差D.四分位差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A.极差B.平均差C.方差D.标准差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A.标准分数B.离散系数C.方差D.标准差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2,表明该数据()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C.等于2倍的平均数D.等于2倍的标准差1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A.68%的数据B.95%的数据C.99%的数据D.100%的数据12、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13、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14、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15、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
第四章数据特征与统计描述练习题一、最佳选择题1. 编制频数表时,分组数目一般取()。
A. 5~10组B. 8~15组C. 10~30组D. 15~20组E. 越多越好2. 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以()指标较好。
A. 极差B. 离均差C. 标准差D. 离均差平方和E. 变异系数3. 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程度,以()指标较好。
A. 算术均数B. 几何均数C. 中位数D. 四分位数E. 百分位数4. 对成倍增长的计量资料描绘其集中趋势,宜用()。
A. 算术均数B. 几何均数C.中位数D.方差E.百分位数5. 若比较身高、身体质量资料的变异度,宜用()。
A. 标准差B. 离均差C. 四分位数间距D. 变异系数E. 极差6. 调查某地中学生的近视情况,若描述近视学生的年龄分布可用A. 普通线图B.直方图C.半对数线图D.圆图E.条图7. 比较某地区解放以来三种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发展速度,宜绘制()。
A. 普通线图B.百分条图C.半对数线图D.圆图E. 条图8. 欲表示某地区2003年SARS病人的职业构成,可绘制()。
A. 单式条图B.圆图C. 直方图D.线图E. 散点图二、问答题1.统计描述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发现和描述数据特征?2.频数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3.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各有什么适用条件?4.标准差有何用途?5.变异系数与标准差有何异同?6.应用相对数应注意些什么?7.简述统计表的主要结构。
8.简述统计图的主要结构。
三、计算题1.某市110名健康女大学生血清总蛋白(g/L)测量资料如下:110名健康女大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g/L)(1)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简述其分布特征。
(2)计算均数与中位数。
(3)计算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某防疫站对30名麻疹易感儿童经气溶胶免疫一个月后,测得其血凝抑制抗体滴度资料如下,试计算其平均滴度。
抗体滴度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合计例数 2 6 5 10 4 2 1 30 3.50例链球菌咽峡炎患者的潜伏期如下,试计算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并说明何者的代表性较好。
会计基础第4章练习1一、单选题2、某企业购买材料一批,买价3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510元,运杂费200元,开出商业汇票支付,但材料尚未收到,应贷记()科目。
A、材料采购B、原材料C、应付票据D、银行存款正确答案:C9、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转入()科目。
A、其他应付款B、资本公积C、其他业务收入D、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D12、计提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记入()的贷方。
A、应付职工薪酬B、生产成本C、管理费用D、制造费用正确答案:A14、某企业生产车间主任出差归来,报销会议费等差旅费1560元,应借记()科目。
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C、制造费用D、销售费用正确答案:C15、下列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项目是()。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B、营业外支出C、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D、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C 22、下列应列入其他业务收入核算的有()。
A、材料销售收入B、固定资产出售收入C、商品销售收入D、无形资产出售收入正确答案:A30、年终结账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余额()。
A、在借方B、无余额C、既有可能在贷方又有可能在借方D、在贷方正确答案:C32、下列票据中,应通过“应收票据”科目核算的是()。
A、银行本票B、商业汇票C、现金支票D、银行汇票正确答案:B38、下列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的是()。
A、离退休工资B、固定资产处置净损失C、材料销售损失D、借款费用正确答案:B40、通常,长期借款在构建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费用,应作为()列支。
A、固定资产B、财务费用C、在建工程D、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B42、下列期末应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方的是()。
A、所得税费用B、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C、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D、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正确答案:A45、需要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坏账核算方法是()。
A、直接转销法B、净价法C、备抵法D、总价法正确答案:C51、年终结账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
【例】 ×年月日,某银行通江支行以“折价”方式向茂盛公
司发放一笔年期贷款 元(实际发放给茂盛公司的款项为
元),合同年利率为,贷款每年收取利息 元。该银行将其划
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初始确认此笔贷款时实际利率为。
×年月日,有客观证据表明茂盛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通江支行据此认定对茂盛公司的贷款发生了减值,并预期×年
月日将收到利息 元,×年月日将收到本金 元。
×年月日,通江支行对茂盛公司应确认的减值损失按该日
确认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
确定。(小数点后数据四舍五入)
()×年月日未确认减值损失前,通江支行对茂盛公司贷
款的摊余成本计算如下:
×年月日,对茂盛公司贷款的摊余成本 (元)
×年月日,对茂盛公司贷款的摊余成本 ×() (元)
×年月日,对茂盛公司贷款的摊余成本 ×() ≈ (元)
×年月日,对茂盛公司贷款(确认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
本 ×() ≈ (元)
()×年月日,通江支行预计对江从茂盛公司收到的现金
流量的现值计算如下:
×() ×()≈ (元)。
()×年月日,通江支行应确认的贷款减值损失 (元)
【例】×年月日,某银行顺至支行向瑞恒公司发放了一笔贷款
元。贷款合同年利率为,期限年,借款人到期一次偿还本金。假定该
贷款的实际利率为,利息按年收取。其他有关资料及账务处理如下(小
数点后数据四舍五入):
()×年,某银行顺至支行及时从瑞恒公司收到贷款利息:
×年月日,发放贷款:
借:贷款——本金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瑞恒公司
×年月日,确认并收到贷款利息:
借: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瑞恒公司
贷:应收利息
()×年月日,因瑞恒公司经营出现异常,顺至支行预计难以及
时收到利息。同时,顺至支行根据当前掌握的资料,对贷款合同现金
流量重新作了估计。
具体如表—、表—所示:
表— 贷款合同现金流量 金额单位:元
时 间 未折现金 折现系数 现值
×7.12.31
×
×
×
小 计 ——
表— 新预计的现金流量 金额单位:元
时 间 未折现金额 折现系数 现值
×
×
×
×
小 计 ——
×年月日,确认贷款利息:
借: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
×年月日,顺至支行应确认的贷款减值损失=未确认减值损失前
的摊余成本-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贷款本金+应收未收利息)
-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 = (元)。
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应收利息
×年月日摊余成本= - = (元)
()×年月日,顺至支行预期原先的现金流量估计不会改变:确
认利息收入= ×= (元)。
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
据此,×年月日贷款的摊余成本= + = (元)。
()×年月日,顺至支行预期原先的现金流量估计不会改变,但
×年当年实际收到的现金却为 元。
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瑞恒公司
贷:贷款——已减值
×年月日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前,贷款的摊余成本= + - =
元。由于顺至行对×年及×年的现金流入预期不变,因此,应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