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指导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生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与实践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与实践,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概念与原理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发现和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传统的直接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 引导思考:教师要善于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多元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4.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小学生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1. 设计启发性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至于过于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提供情境和案例: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实际情境和案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通过购物、旅行等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4. 鼓励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数学教育的改革,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索其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启发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通过给学生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案例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赋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1 提供真实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的数学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校园中各个区域,并让学生测量、计算相应的面积和周长,从而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2 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能发现一个既是矩形又是正方形的图形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2.3 鼓励学生合作合作学习是启发式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相互交流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研究3.1 教学设计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创新教学设计,将启发式教学法与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过程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启发式教育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顺势做出调整。
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更是教师们不断思考的重点问题。
如何调整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眼下,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近几年来,启发式教育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
作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启发式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育引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他需要学生具备比较灵活的思维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比较刻板、不是很灵活。
为了顺应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有必要随之做出调整。
小学数学教学迫切地需要一种比较生动的、比较灵活的、更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专注,也可以满足时代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很多新式的教学方法被发明、创造了出来。
近几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要属启发式教育了。
启发式教育,是指在由教师通过设问、提问等方法,把学生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由教师照本宣科,一板一眼的讲述书本上的内容。
笔者对启发式教育有一些看法,下文将具体阐述。
一、为小学数学引入启发式教育的必要性为小学数学教学引入启发式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启发式教育本身,具有很多特点。
它可以赋予学生更大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
启发式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要求教师通过为学生准备一些情景或问题,在课堂上让这些问题作为先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考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内容。
在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再由教师开始进一步的深入讲解和总结。
启发式教育,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不在把学生视为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个体,而是把学生视为主动探索知识的探索者。
启发式教育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素质教育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育应当学生培养学生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而启发式教育,正是通过让学生接受思维上的锻炼,养成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正可以适应新课改对教学、以及素质教育对学生所提出的各项新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探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本文将从启发式教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定义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育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相比,启发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1. 强调问题引导: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融入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注重学生合作: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
4. 强调经验总结: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经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1. 设计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情境模拟: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让学生举一反三: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的效果评价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评价方面也需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仅仅关注结果。
1. 笔试评价: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还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小学数学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口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促进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及其研究进展。
2. 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和原理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扮演的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3.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1)创设情景:通过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通过游戏、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2)开展探究活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并引导他们从实践中总结与数学相关的规律。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与启发。
(4)多元评价:启发式教学强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4.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3)促进思维发展: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归纳、类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者们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
而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找到判断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
而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运算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其次,启发式教学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往往需要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这就限制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最后,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启发式教学导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基础。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进行启发式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观察和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练习册,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软件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学习网站,参与数学游戏和竞赛,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四、注重数学的应用性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的应用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通过数学的方法解决。
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和定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启发式教育发布时间:2021-01-19T02:31:49.719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35期作者:李永利[导读] 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四川省荣县河口镇学校 643107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学会运用数学,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引言:启发式教学就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语言或者具体例题帮助学生对数学形成一个更深层的理解,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自主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大多数同学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对数学的理解不够深刻,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模式,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之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运用在数学中的优点(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都会出现因为题目较难就排斥数学的一种心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只有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真正有效的内容。
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教师成为了课堂中的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的主要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对问题的独到的看法,学生也会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帮助学生提高智力启发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渐形成成熟的数学观点,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育法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的头脑更加的灵活,因为这种课堂模式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只有质疑才能让学生更上一层楼,也只有质疑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数学中存在的弱点,然后再通过教师的讲解,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对智力开发的过程,解除疑惑的过程就是提升智力的过程。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引言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关键阶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许多教育者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定义和特点定义启发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探索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特点•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策略以问题为起点,通过让学生面临和解决真实、复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探索性学习:启发式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索、实验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技能。
•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策略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精神。
启发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情境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真实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食谱计算、货币交换等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分数的运算和应用。
启发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问题的深层意义。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我们把直角的两条边叫做‘直’角?”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产生原因和属性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启发式教学中的核心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面对和解决。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研究
【摘 要】当前,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已深入到小学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将新课改的思想作为小学
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此,教师指出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
学方式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
发和创新,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启发式教学 指导研究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
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
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学氛
围,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
并将课堂材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
学生是平等的,能够开展平等的学习对话。启发式教学应为学生创
造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成
功感受。因此,小学数学应重视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研究,积极采
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打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
学生全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塑造自身的特性,
健全自己的心智。
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指导方面,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
力入手,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
从而在他们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
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
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
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
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
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
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
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
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
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
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
×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
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
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
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
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
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
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
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
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小学的数学有较强的系统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原有
知识的复习,提高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
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
握数学问题的关键,实现对小学生有效启发和精准的点拨。教师应
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独立思考新知识,形成
数学知识的系统结构。在小学生思考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要发挥
点拨作用,使小学生的思路打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能化成有限
小数的分数特征”,教师可通过指导”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的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
分母中”,让小学生自己通过验证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
点拨小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
规律?”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进程,适当巧妙地点拨,可以使
小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和顺畅,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活跃的思维。教
师在课堂上不断设置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然后通过
师生的讨论让小学生不断获得启发,最后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到正确
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成为小学生
的学习引导者,积极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小学生要进行创
新思考,勇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使他们都能够得到学习能力的
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有效把握启发
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和特点,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小
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
到进一步提高。而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在新课改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指
导下,在数学教师的正确运用下,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
效性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