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模铸造作业指导书DOC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17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作人员进行铸造工艺操作而编写的一份详细指南。
本指导书旨在确保铸造作业的安全、高效和质量,提供全面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要点,匡助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铸造工艺,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作业环境和安全要求1. 作业环境:铸造作业应在洁净、通风良好的车间内进行,确保作业区域干燥、无杂物,并配备必要的工艺设备和工具。
2. 安全要求:铸造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三、铸造工艺流程1. 原材料准备:a. 确认所需铸造材料的种类和规格,并进行材料检验。
b.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合适的砂型材料、熔炼金属和添加剂。
2. 砂型制备:a. 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合的砂型制备方法,如湿型、干型等。
b. 按照砂型制备工艺要求,进行砂型制备,包括砂型料配比、砂型捣实、模具制作等。
3. 熔炼和浇注:a.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熔炼设备和工艺参数。
b. 将铸造材料加热至熔化温度,并进行熔炼处理,如脱气、除杂等。
c. 按照浇注工艺要求,将熔融金属倒入砂型中,确保浇注过程的稳定和均匀。
4. 冷却和清理:a. 铸件冷却时间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控制,保证铸件的组织和性能。
b. 铸件冷却后,进行清理和修整工作,如去除砂壳、切割余料等。
5. 检验和质量控制:a. 进行铸件外观质量检验,如表面光洁度、尺寸偏差等。
b. 进行金相组织检验,确保铸件的组织结构符合要求。
c. 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如抗拉强度、硬度等。
d. 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如返工、修正工艺参数等。
四、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1. 操作要点:a. 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b. 根据产品要求,合理控制砂型湿度和熔炼温度,避免砂芯破裂和铸件缺陷。
c. 在浇注过程中,保持浇注速度和压力的稳定,避免气孔和夹杂物的产生。
铸造作业指导书1. 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铸造作业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作业的安全和效率。
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从事铸造作业的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 作业准备在进行铸造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要使用的铸造材料和设备;- 了解铸造工艺和操作步骤;- 确保作业场所清洁、整齐,并具备必要的安全措施;- 准备所需的安全装备和工具。
3. 作业程序进行铸造作业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准备原材料和设备:-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
2. 安装和调整设备:- 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和调整;- 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3. 准备铸造模具:- 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清洁模具并涂抹防粘剂。
4. 准备熔炉:- 按照操作规程点火和预热熔炉;- 加入所需的铸造材料。
5. 进行铸造:- 控制熔炉温度和铸造速度;- 确保铸造材料充满模具并均匀分布。
6. 冷却和固化:- 将铸造件置于适当的冷却设备中;- 等待铸造件完全冷却和固化。
7. 拆卸和清洁:- 将铸造件从模具中取出;- 清洁铸造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铸造作业时,务必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火服、安全眼镜和手套;- 避免操作过程中的火源和明火;- 注意熔炉和模具的高温,避免烫伤;- 根据操作规程正确操作设备;- 遵守作业现场的安全规定和指示。
5. 总结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铸造作业的指导和帮助,包括作业准备、作业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铸造作业时,务必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作业的安全和质量。
注意:本指导书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决策。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铸造作业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编写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相关要求,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铸造作业。
二、作业环境和设备要求1. 作业环境要求:a. 温度:在铸造作业过程中,环境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铸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b. 通风:作业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能够及时排除,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c. 照明:作业场所应提供充足的照明设施,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操作铸造设备。
2. 设备要求:a. 熔炉:选择适当的熔炉进行铸造,熔炉应具备稳定的温度控制和熔炼能力。
b. 模具: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进行铸造,确保模具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c. 浇注设备:选择合适的浇注设备,确保铸造过程中熔融金属能够顺利地注入模具中。
d. 冷却设备:根据铸造材料和产品要求,选择适当的冷却设备,确保铸件能够快速冷却并保持合适的温度。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好所需的铸造材料和配件。
b. 检查熔炉、模具、浇注设备和冷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c. 配置合适的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熔炼铸造材料:a. 将所需的铸造材料按照比例加入熔炉中,控制好熔炉的温度和熔炼时间,确保铸造材料能够完全熔化和混合均匀。
b. 在熔炉中加入合适的脱气剂,去除熔融金属中的气体和杂质。
3. 准备模具:a. 检查模具是否完整无损,清除模具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物。
b. 在模具中涂抹隔离剂,以防止铸造材料与模具粘连。
4. 浇注铸造材料:a. 将熔融金属从熔炉中倒入浇注设备中。
b. 控制好浇注速度和浇注压力,确保熔融金属能够顺利地注入模具中,并填充整个模腔。
5. 冷却和固化:a. 将浇注后的模具放置在冷却设备中,控制好冷却时间和温度,确保铸件能够快速冷却并保持合适的温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是一种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以确保铸造工艺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二、作业准备1. 准备工具和设备:包括熔炉、铸造模具、熔化金属的容器、金属浇注杆、浇注系统、冷却设备等。
2. 检查模具:确保模具完整、干净,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维护。
3.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清除杂物和危险品。
三、熔炼金属1. 将所需金属或合金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并将其放入熔炉中。
2. 打开熔炉并调节温度,使金属完全熔化并达到所需的浇注温度。
3. 检查金属液的温度和成分,确保其符合要求。
四、模具准备1. 涂抹模具表面:使用适当的涂料或涂层,确保模具表面光滑且易于脱模。
2. 安装浇注系统:将金属浇注杆和浇注系统安装到模具上,确保其位置准确并牢固。
五、浇注过程1. 准备浇注: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浇注杆,确保金属流动顺畅且无气泡。
2. 浇注金属:将金属缓慢而均匀地倒入模具中,避免喷溅和溅射。
3. 控制浇注速度:根据模具的形状和尺寸,控制金属的浇注速度,以确保充分填充模具。
4. 冷却和凝固:等待金属冷却和凝固,确保模具中的金属完全固化。
六、脱模和清理1. 脱模:待金属完全凝固后,小心地从模具中取出铸件,确保不损坏铸件和模具。
2. 清理:清除铸件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可以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清洁。
七、质量检验1. 检查尺寸和形状:使用测量工具检查铸件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表面质量:检查铸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3. 材料分析:对铸件进行材料分析,确保其成分符合要求。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热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南。
3. 防火措施:确保熔炉周围没有易燃物品,及时处理熔炉中的金属溅射和溅出物。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是一种重要的创造工艺,用于生产各种金属制品。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匡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铸造作业,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作业准备1.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了解铸造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2. 检查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3. 准备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耳塞、手套和防护服。
三、作业流程1. 准备模具a.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并进行加工和调整。
b. 清洁模具表面,确保无杂质和污垢。
c. 涂抹模具表面润滑剂,以便于后续的铸造操作。
2. 准备熔炉a. 检查熔炉的燃料供应和温度控制系统,确保正常工作。
b. 将所需的金属原料放入熔炉中,并根据需要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
c. 等待金属熔化,并保持熔池温度稳定。
3. 铸造操作a. 将预热的模具放置在铸造台上,确保稳定和水平。
b. 使用合适的工具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注意避免气泡和杂质的产生。
c. 等待金属冷却凝固,可以使用冷却剂加快冷却速度。
d. 打开模具,取出铸件,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如修整、清洁和热处理。
四、质量控制1. 检查铸件的尺寸和外观,确保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2. 进行必要的材料化学成份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以验证产品质量。
3. 记录和跟踪每一个铸件的质量数据,以便于追溯和改进。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程。
2. 注意熔炉和铸造台的高温,避免烫伤和火灾。
3. 避免金属溅射和飞溅,确保周围工作区域的安全。
4. 注意金属熔化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确保通风良好。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金属熔化不充分或者不均匀:检查熔炉温度和搅拌方式,调整熔炉操作。
2. 模具填充不完整或者产生气孔:检查模具设计和润滑剂使用,调整铸造操作。
3. 铸件尺寸不许确:检查模具和铸造台的精度,调整模具创造和铸造操作。
七、作业总结铸造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艺,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铸造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以确保铸造作业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作业准备1. 设备准备1.1 确保铸造设备完好无损,如铸造炉、模具、浇注设备等。
1.2 检查设备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熔炉温度控制装置、熔炉排气装置等。
1.3 确保设备的操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应的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材料准备2.1 根据产品要求,准备合适的铸造材料,如金属合金、砂型材料等。
2.2 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材料符合要求,如金属合金的成份、砂型材料的湿度等。
3. 工艺准备3.1 根据产品要求和设计图纸,制定合适的铸造工艺路线。
3.2 设计合适的模具结构和尺寸,确保产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3 制定合适的熔炼工艺,如熔炼温度、熔炼时间、熔炼材料比例等。
三、作业流程1. 模具准备1.1 清洁模具,确保模具表面光滑无杂质。
1.2 涂抹模具脱模剂,以便于产品脱模。
2. 熔炼材料准备2.1 准备合适的熔炼炉,根据熔炼工艺要求加入合适的熔炼材料。
2.2 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确保熔炼材料充分熔化。
3. 浇注3.1 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确保金属充满整个模具腔体。
3.2 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以避免产生气泡和缺陷。
4. 冷却4.1 等待铸件冷却至合适的温度,以便于脱模和后续处理。
4.2 控制冷却时间,确保铸件的结构和性能稳定。
5. 脱模5.1 将冷却后的铸件从模具中取出。
5.2 检查铸件的表面和尺寸,确保符合产品要求。
6. 后续处理6.1 进行必要的修磨和打磨,以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精度。
6.2 进行热处理或者其他特殊处理,以改善产品的性能。
四、作业安全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热手套、防护眼镜等。
2. 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以排除有害气体和烟尘。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铸造是一种创造工艺,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或者合金注入到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零件或者产品。
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创造等领域。
为了确保铸造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认所需铸造材料和合金的种类和比例。
b. 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c. 准备所需工具和设备,如熔炉、浇注设备、模具清理工具等。
2. 熔炼金属a. 将所需金属或者合金按照比例放入熔炉中。
b. 控制熔炉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确保金属彻底熔化。
c. 检查熔炉内的金属液体的温度和成份,确保符合要求。
3. 准备模具a. 清洁模具,确保表面光滑无杂质。
b. 涂抹模具表面的防粘剂,以便顺利脱模。
c. 安装模具,并确保模具的位置和方向正确。
4. 浇注金属a. 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浇注设备中。
b. 控制浇注设备的速度和角度,确保金属顺利注入模具中。
c. 观察金属的流动情况,确保模具内部彻底填充。
5. 冷却和凝固a. 等待金属冷却和凝固,时间根据金属种类和产品要求而定。
b. 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加快冷却速度。
c. 检查冷却后的铸件外观和尺寸,确保符合要求。
6. 脱模和清理a. 将冷却凝固的铸件从模具中取出。
b. 清理铸件表面的余渣和砂粒,确保表面光滑。
c. 对铸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加工,以满足产品要求。
7. 检验和质量控制a. 对铸件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缺陷、尺寸偏差等。
b. 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和化学成份检测,确保材料质量。
c. 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如拉伸强度、硬度等。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者省略步骤。
3. 清洁模具:定期清洁模具,避免杂质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4. 控制温度:严格控制熔炉和冷却环境的温度,以确保铸件质量稳定。
5. 质量检验:对每批铸件进行必要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作业概述铸造是一种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中,待冷却凝固后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以确保铸造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材料准备1. 熔化金属: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2. 模具: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作或者选择合适的模具,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3. 辅助材料:包括浇注材料、涂料、脱模剂等,根据需要准备并确保其质量和适合性。
三、设备准备1. 熔炉: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熔炉,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浇注设备:包括浇注杯、浇注杆等,准备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3. 辅助设备:如振动台、压力机等,根据需要准备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四、工艺流程1. 准备工作:清理和检查模具,确保其无损坏和污染;检查熔炉和浇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2. 熔化金属:将金属材料放入熔炉中,根据材料特性和要求,控制熔炉温度和熔化时间,使金属彻底熔化。
3. 准备模具:根据产品要求,涂抹脱模剂或者其他涂料,并将模具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4. 浇注: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浇注杯中,根据产品要求和模具结构,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确保金属充满整个模具。
5. 冷却凝固:待金属在模具中冷却凝固,根据材料和产品要求,控制冷却时间和速度,确保产品质量。
6. 脱模:待金属彻底冷却后,轻轻敲击模具,使产品从模具中脱落,注意避免损坏产品。
7. 后处理:根据产品要求,进行修磨、清理、抛光等后处理工作,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精度。
五、质量控制1. 原材料检验:对金属材料进行化学成份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确保其符合产品要求。
2. 模具检验:对模具进行尺寸检查、外观检查等,确保其完整无损。
3. 工艺控制: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控制熔炉温度、浇注速度、冷却时间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4. 产品检验:对铸造产品进行尺寸检查、外观检查、材质分析等,确保其符合产品要求。
5. 记录和反馈:及时记录工艺参数、产品质量数据等,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提高铸造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铸造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铸造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创造工艺,它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或者合金倒入模具中,经过凝固和冷却过程,最终得到所需的零件或者产品。
铸造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编写一本准确且详细的铸造作业指导书对于提高铸造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铸造材料: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铸造材料,包括金属或者合金的种类和成份。
1.2 设计模具: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适的模具,包括芯盒、型腔、浇口和冷却系统等。
1.3 准备设备和工具:准备好所需的铸造设备,如熔炉、浇注设备和冷却设备等,同时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如夹具和测量工具等。
二、模具制备2.1 制备芯盒:根据模具设计要求,制备芯盒,包括芯盒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尺寸控制等。
2.2 制备型腔:根据模具设计要求,制备型腔,包括型腔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尺寸控制等。
2.3 安装冷却系统:根据模具设计要求,安装冷却系统,确保冷却水能够有效地冷却模具,以保证铸件的质量。
三、熔化和浇注3.1 熔炼金属或者合金:根据铸造材料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熔炼设备,将金属或者合金熔化并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3.2 准备浇注系统:根据模具设计要求,准备好浇注系统,包括浇口、浇注道和冒口等,确保熔化的金属或者合金能够顺利地流入模具中。
3.3 控制浇注过程:在浇注过程中,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温度,确保金属或者合金能够充分填充型腔,并避免产生缺陷,如气孔和夹杂等。
四、冷却和固化4.1 控制冷却速率:根据铸造材料的特性,控制冷却速率,以确保铸件能够均匀冷却,避免产生应力和变形等问题。
4.2 确保固化质量:根据铸造材料的特性,控制固化时间和温度,确保铸件能够彻底固化,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4.3 模具拆卸和清理:在铸件彻底固化后,拆卸模具,并对模具进行清理和维护,以便下一次的铸造作业。
五、后续处理5.1 修整和加工:对铸件进行修整和加工,包括去除浇口和冒口、修整表面和尺寸等,以满足产品的要求。
XXXX公司 消失模铸造作业指导书
2022-04-27 1. 白模制造作业指导书 铸技—001 白模制造作业包括:制模材料,切割操作,粘结,涂料及干燥。
1.1制模材料 1.铸造用泡沫塑料不同于包装及建筑材料,应密度小、发气量小、热解残留物小、含碳量小、颗粒小、刚性好、加工性能好、无夹杂物。比重在18—22㎏/立方米范围。常规件用小密度摸样,要求较高的铸件采用高密度。 2.EPS板制模前应经过干燥处理。 3.模样粘结用胶应无毒,不能腐蚀、溶化模样材料,快干性能好,并来得及操作,粘结强度好,粘结牢固。 4.胶易于气化、分解、发气量小、残渣少、干燥后不脆,有一定的柔韧性。常用的冷胶为WPH—1胶。 5.制模样板必须符合工艺规定,尺寸、形、位精确,牢固可靠。模板材料要有一定的耐磨、耐热性能。样板必须方便、有利于制模操作。 6.样板需经检验后才能使用。反复使用的样板在每一次使用前均需经过质检。
1.2 切割操作 1.无论是使用切割平台还是手工切割操作,均应根据所切材料大小、薄厚、选择合适的切割丝,调定好合适的切割温度,检查样板、标尺无误后,相关人员密切配合才能进行。 2.EPS板开坯时,首先要找好平面,作出基准平面,找出直角,按制作需要,画出中心线,认真对正样板与坯料各位置线,并将样板用钉固定,确认无误,才能切割。 3.切割丝切割时,必须紧贴样板,平行,均速动作。温度过高、过低 、运作过快、过慢、都会对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4.为实现正确的操作,保证切割面平整、一致。切割时对主要点位要进行应答操作,切割过程不能沉默进行。 1.3 粘结 1.模样粘结应少用胶,粘结时双面抹胶,待胶面稍干,不粘手时,再进行粘合操作。并注意压紧,挤出多于的胶液。 2.粘结处可以插钉固定,但一定少用。特殊材质铸件,不可插钉。 3.粘结处不能有缝隙存在,缝隙无法消除时,必须用纸认真封闭,以免形成铸造缺陷。 4.模样工作面必须光洁,形状、尺寸、位置精确。不平处需用细砂布打磨平整,有缺陷必须认真妥善处理。
1.4 涂料及干燥 1. 模样上涂料前,应经适当的干燥处理,去除表面水分,已利涂料干燥,并防止模样变形,或产生其他铸造缺陷。 2.应根据产品不同材质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涂料,(涂料的制配另有规定) 3.模样一般应涂三遍涂料,干燥后的涂料厚度不少于1.5㎜,并有足够的强度。 4涂料的涂挂方法,主要有浸涂、刷涂、淋涂等。使用最多的是浸涂。其操作简便,节约涂料,涂层均匀。 5.在上涂料的操作过程中,应经常用手对涂料进行搅拌。 6.涂料必须均匀的覆盖模样,没有缺涂,流淌,或者夹杂气泡的现象存在。 7.模样上涂料后,可适当抖动,以便涂层均匀并去除多余的涂料。 8.上涂料后的模样,从容器取出运送、干燥、放置时均应防止变形。 9.EPS板的软点在70℃左右,因此上涂料后模样的干燥温度不能大于60℃。为达到最佳干燥条件,还应控制干燥室湿度。一般要求相对湿度不应大于30﹪。 10.为防止模样干燥中变形,可制作适宜的支撑工具,主要的是注意合理的摆放。 11.干燥后的模样应作一次全面的修补,特别注意挂钩孔内的污物要彻底去除,并用泡沫充填,对于模样表面涂料缺失及裂纹,应用较稠的涂料进行补刷处理及干燥。 12.干燥后的模样可以搁置待用,但组箱前要再烘干一下,去除潮气。 13.消失摸铸造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干燥,模样更是如此:EPS板、模样上涂料前应适当干燥,上涂料时上一遍干透,才能进行下一遍涂料的施涂,三遍涂料必须全部干透。组箱前模样不能返潮。 14.一般情况下,干透后的涂料难于从模样上剥离,敲击时声音清脆,手感有足够的强度。
2.合金熔炼作业指导书 铸技—002 熔炼作业包括:材料准备、熔炼作业和熔炼工艺。
2.1 材料准备 1.原料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原料,一般要确定原料的具体化学成分。 2.炉料 炉料应清洁、无污染、尺寸合适。 3.造渣剂 1) 碎玻璃:采用无色干燥碎玻璃。 2) 石英砂:采用10/20目干燥石英砂。 3) 石灰:采用无氧化块度在20mm左右石灰。 4) 萤石:采用干燥块度在20mm左右萤石
4.集渣剂 1) 珍珠岩粉:应保持干燥。 2) 稻草灰:炉前采用热稻草灰。
2.2 熔炼作业内容 1. 熔炼作业有炉长统一指挥。 2. 熔炼工检查炉料备料情况。 3. 熔炼工检查熔炼炉及其电器情况。 4. 熔炼工检查浇包烘烤和工具准备情况。 5. 炉长监督各岗位人员认真做好工作。 2.3 熔炼工艺 1. 按实际入炉的炉料过磅计重,误差不超过20Kg。 2. 按照顺序加料,易熔料加在炉底,大小料搭配,尽可能提高炉料密度。 3. 选择适当供、配电制度,合理供电,节约能源。 4. 按照工艺和材质要求做好造渣、除渣、脱氧、去气等有利提高冶金质量的操作。 5. 降低送电功率,并保温几分钟,测量温度、调整温度,准备浇注。
3. 浇注工艺作业指导书 铸技—003 消失模铸造成型工艺作业包括:组箱用砂、组箱(造型)、浇注。
3.1组箱用砂 1.对于铸铁,常规铸钢件来说,选用二氧化硅含量95﹪,性能稳定的石英砂即可。但对于壁厚大于100㎜,浇注温度高,热容量大的合金钢件,则应选择耐火度高的特种砂,如宝珠砂。 2.为防止组箱振实过程中,尖角人造砂划破模样较薄涂料层,并有利于泡沫塑料气化的产物,透过涂料,通过干砂层排除,应选用砂粒均匀,圆粒形的天然擦洗砂作为造型用砂。
3.原砂水分应小于1﹪,灰份应小于2﹪。 3.2组箱(造型) 1.组箱用砂温度不应超过30℃,箱底砂层不小于150㎜。 2.模样与浇道,浇道与浇道的连接,必须紧密,牢固,必须选用合理的连接方法,必要时进行插钉固定,缝隙用涂料膏,水玻璃砂等封闭,以免形成白色缺陷或浇注崩溃。 3.干砂应分批填入,每次填砂厚度200㎜左右。均匀快速的雨淋加砂,不能冲歪、冲坏模样。特别是模样棱角处的涂料,很容易被冲掉,必须进行适当的保护。 4.必须保证干砂能均匀的填满模样各部位并紧实,对难于填满和紧实的部位应进行人工辅助填充与紧实。否则就意味着铸造失败。 5.必须保证小的孔隙,如衬板、格子板孔,悬平面部位下的填充与紧实,一般要应人工打芯,即要先用水玻璃砂填满这些部位,并硬化处理,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否则将意味着铸造失败。对于填入水玻璃砂量较大的模样,除CO2气硬化外,还应干燥脱水。 6.每次加砂后的振动时间为60—90秒。20-30即可 7.铸件最高部位(含冒口)吃砂量不应小于200㎜,必要时可压重。 8.必须处理好直浇道与外浇口的结合处,这个部位不需要真空度,但却是干砂最容易进入铸型,造成白色缺陷的部位,一般用水玻璃砂封闭。 9.造型砂表面的塑料布一定要覆盖整个砂箱上口,充分起到封闭的作用,未防止浇注将其烫坏,塑料布上面再用一定厚度的干砂盖严。
3.3浇注 1.消失模铸造必须在负压条件下封闭式浇注,一旦出现正压,不能立即纠正,就会发生塌箱,浇注即告失败。 2.消失模浇注前必须根据铸件情况,选择适宜的负压值,在浇注初期,可能会出现负压下降的情况,这时在保证充型的同时,可调整阀门保证所需的真空度。一般情况下负压值不能于0.02MP 3.消失模浇注在对正浇口,金属液进入外浇口后,要全流快速进行,在整个充型过程中, 必须保证金属液封闭直浇口充满外浇口,作到流股必须连续,切勿停歇,中断。 4.因泡沫模样气化,分解吸热,铸铁件的浇注温度可提高40℃-50℃,钢件浇注温度提高20℃—30℃。 5.整个浇注过程必须认真、严格挡渣,一旦残渣入型,既出现大面积渣孔缺陷。 6.为保证铸件质量,必须根据铸件材质,铸件情况,选择合适的浇注温度、负压值。浇温与负压值,过高、过低,配合不当,均不利于铸件质量。 7.浇注后,应有一段适宜的负压保持时间,确定原则就是待金属液凝固,铸件形成一个固体层后,才能停泵,泄压。 8.必须经常检查真空系统是否正常,负压抽气管是否堵塞,防止出现真空表负压值与砂箱内部负压值不符的情况。
4. 清理检验作业指导书 铸技—004 清理作业包括铸件表面及内腔清理,铸件焊补与矫正等内容。
4.1 铸件清理内容 切割浇冒口,打磨浇冒口余根,抛丸处理,焊补、矫正。 4.1 清理方法 1.常用打断浇冒口方法: 1)冷清除法: (1) 锤击敲断法; (2) 机械切割法; (3) 机械折断法。 2)热清除法: (1) 氧炔焰切割; (2) 电弧切割; (3) 离子切割。 3)其它方法: (1) 导电切割; (2) 新型的超声波切割; (3) 水砂流切割。
2.打磨 可通过打磨对铸件做更进一步处理。 常用打磨浇口余根工具:手工砂轮机、固定式砂带机和角向磨光机。 3.抛丸处理 铸件上的锈皮和附着物可以使用喷、抛丸处理。一般选择钢丸直径为0.4-0.8mm。清理效率取决于弹丸的喷射速度和单位时间喷射到铸件表面的弹丸量。
4.铸件焊补与矫正 铸件的缺陷不可避免,可以采用焊补的方法使铸件满足技术要求。 1)修补质量必须进行严格检验: (1) 检验焊补前缺陷处是否清理干净; (2) 待焊表面是否清洁; (3) 焊接角度是否合理。 2)采用焊补工具:铸造缺陷修补冷焊机、金属缺陷修复机。
5. 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铸技—005 热处理作业包括:退火、淬火、回火、正火。
5.1退火 把铸件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叫做退火。在退火的过程中固溶体发生分解,第二相质点发生集聚。 退火的目的:消除铸件的内应力;改善机械加工性能。
5.2淬火 通常把铸件加热到铸件所能允许的高温,并在此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操作叫做淬火。在淬火中发生第二相(强化组元或相应组元所形成的强化相)的溶解以及合金的高温状态被固定保存到室温的过程。 淬火的目的在于:提高铸件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铸件的耐腐蚀性能。
5.3回火 将淬火后的铸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