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常识
- 格式:pdf
- 大小:221.28 KB
- 文档页数:17
铅粉防爆安全常识1. 引言铅粉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铅酸电池、建筑材料、化妆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易燃性和爆炸性,必须正确使用和安全储存铅粉,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有关铅粉防爆安全常识。
2. 铅粉的易燃性和爆炸性铅粉是一种易燃物质,当暴露于火源或热源时,容易引发火灾。
此外,铅粉也具有爆炸性,当其遇到可燃物质、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时,会发生严重爆炸。
3. 铅粉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为了确保铅粉的安全使用和储存,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3.1 使用方法- 在使用铅粉时,应避免与任何火源或高温物质接触。
- 使用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和防尘口罩。
3.2 储存方法- 铅粉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点。
- 应将铅粉存放在密封中,以防止热源和氧气的侵入。
- 铅粉上应标明清晰的警示标识,以提醒人们注意其易燃性和爆炸性。
4. 铅粉事故的应急措施在铅粉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4.1 火灾- 如果铅粉发生火灾,应立即拉响警报并通知消防部门。
- 尽量用沙土、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但不得使用水,以免引发爆炸。
4.2 气体泄漏- 如果发生铅粉气体泄漏,应立即撤离人员,并避免与泄漏源接触。
- 通风设施应立即启动,以尽快清除泄漏气体。
4.3 人员伤害- 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并根据需要提供急救措施。
5. 结论了解和遵守铅粉防爆安全常识对保护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正确使用和储存铅粉,以及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希望本文提供的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铅粉的安全使用和保护措施。
以上是一份关于铅粉防爆安全常识的文档,共计超过800字。
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工业防火防爆常识模版一、引言工业防火防爆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工业防火防爆常识,包括概念、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等。
二、概念工业防火防爆是指在工业生产中防范火灾和防爆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工业防火防爆的目的是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生产事故,确保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原因1. 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工业生产中常常涉及到易燃易爆物质,如煤炭、石油、气体等。
这些物质一旦泄露或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2. 电气设备问题:工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果电气设备维护不当、老化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电气火灾。
3. 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工业生产中,如果员工操作不规范,如吸烟、乱丢烟蒂、违规使用明火等,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四、预防措施1. 安全生产意识培养: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防火防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减少易燃易爆物质使用:企业应尽量减少或替代使用易燃易爆物质,选择更安全的物质和工艺,降低火灾和爆炸风险。
3. 安全用电:企业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员工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禁止擅自改变、接线或拆卸电气设备。
4. 明火管理:企业应禁止在易燃易爆物质周围使用明火,并进行严格管理。
同时,在生产现场设置灭火器材,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扑灭。
5. 设备密闭和通风管理:企业应对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进行密闭和通风管理,避免泄露和积聚。
设备通风系统应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正常运行。
五、处理措施1.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扑救。
首先,组织人员疏散,并报警求援。
然后,使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确保火势得到控制。
2. 爆炸事故应急处理: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应立即疏散人员,确保人员人身安全。
同时,关闭气阀和电源,切断爆炸源,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
商场防爆恐安全小常识商场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购物者和员工的安全,商场需要采取一些防爆恐安全措施。
以下是一些商场防爆恐安全的小常识:1. 加强安检措施:商场应设立明显的安检通道,并配备安检设备,如金属探测器和行李箱检查器。
购物者和员工进入商场时,需要接受安全检查,以防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
加强安检措施:商场应设立明显的安检通道,并配备安检设备,如金属探测器和行李箱检查器。
购物者和员工进入商场时,需要接受安全检查,以防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
2. 设置应急出口:商场应规划合理的应急出口,并保持畅通无阻。
应急出口应标示明确,方便购物者和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
设置应急出口:商场应规划合理的应急出口,并保持畅通无阻。
应急出口应标示明确,方便购物者和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
3. 培训员工:商场应定期组织防爆恐安全培训,教育员工识别可疑人物、可疑包裹等。
员工应掌握相关应急处理技能,并了解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和求救方法。
培训员工:商场应定期组织防爆恐安全培训,教育员工识别可疑人物、可疑包裹等。
员工应掌握相关应急处理技能,并了解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和求救方法。
4. 加强监控措施:商场应安装监控摄像头,并设置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测。
监控区域应包括商场入口、出口、主要通道和停车场等重要区域。
监控录像应备份保存,以备查证和调查分析。
加强监控措施:商场应安装监控摄像头,并设置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测。
监控区域应包括商场入口、出口、主要通道和停车场等重要区域。
监控录像应备份保存,以备查证和调查分析。
5. 提供安全提示:商场应张贴安全提示标语和海报,提醒购物者和员工注意安全。
内容可包括发现可疑物品或行为时应立即报警,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保持冷静等。
提供安全提示:商场应张贴安全提示标语和海报,提醒购物者和员工注意安全。
内容可包括发现可疑物品或行为时应立即报警,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保持冷静等。
6. 加强合作与沟通:商场应与当地警方、消防部门以及其他安全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进行定期沟通和协调。
防爆常识1、防爆的基本物理原理与定义当易燃物体在突然遇到高温时与氧气发生化学作用,爆炸就发生了。
易燃物体种类很多,包括气体、蒸汽、雾气及尘埃。
导致火烧或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是:a 达可燃烧浓度的易燃物b 氧气(空气中)c 引燃源2、防爆电器的防爆形式隔爆型(防爆形式的一种,用字母“d”表示)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的电气设备外壳。
增安型(防爆形式的一种,用字母“e”表示)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设备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认可的过载条件下出现这些现象的电气设备。
本安型(防爆形式的一种,用字母“i”表示)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或短路时,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设备。
正压型(防爆形式的一种,用字母“p”表示)具有正压外壳的电气设备,保持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阻止外部混合物进入的外壳。
充油型(防爆形式的一种,用字母“o”表示)全部或部分部件浸在油内,使设备不能点燃油面以上的或外壳以外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充砂型(防爆形式的一种,用字母“q”表示)外壳内冲填砂粒材料,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壳内产生的电弧、传播的火焰、外壳壁或砂粒材料表面的过热均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无火花型(防爆形式的一种,用字母“n”表示)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电气设备。
浇封型 (防爆形式的一种,用字母“m”表示)其中可能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弧、火花或高温的部分浇封在浇封剂中,使他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
气密型 (防爆形式的一种,用字母“h”表示)用熔化、挤压、或胶粘的方法进行密封的外壳,这种外壳能防止壳外部分气体进入壳内。
3、温度组别、表面温度和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电气设备的温度组别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T1 450℃>450℃T2 300℃>300℃T3 200℃>200℃T4 135℃>135℃T5 100℃>100℃T6 85℃>85℃电气设备和最高表面温度指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且该温度须低于该危险场所出现的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
防爆电气线路常识防爆电气线路是一种特殊的电力系统,用于在容易发生爆炸的环境中,保证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以下是一些关于防爆电气线路的常识:1. 防爆电气线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石油、化工、煤矿、船舶等爆炸危险场所。
2. 防爆电气线路的设计主要考虑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外壳材料的防爆性能、接线方式的防爆性能等。
3. 防爆电气线路的电气设备应具备防爆性能,这包括防爆型电机、防爆型开关、防爆型插头插座等。
这些设备的防爆性能指标包括防爆等级、防爆标志、防爆参数等。
4. 防爆电气线路的外壳材料应具备防爆性能,常用的外壳材料有铸铝合金、不锈钢、耐酸碱塑料等。
外壳的防爆性能指标包括防爆等级、防爆标志、耐爆特性等。
5. 防爆电气线路的接线方式应具备防爆性能,常用的接线方式有耐爆型电缆接头、防爆型电缆接头、耐爆型插座等。
接线方式的防爆性能指标包括防爆等级、防爆标志、耐爆特性等。
6. 防爆电气线路的安装和维护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包括防爆电器设备的选型、安装位置的选择、线缆的敷设方式等。
7. 防爆电气线路的使用需遵循操作规程,包括定期维护检查、避免过负荷运行、正确使用防爆设备等。
8. 防爆电气线路出现故障时,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维修和处理,不能随意拆卸或更换设备。
9. 防爆电气线路的故障排除和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必要时可寻求专业防爆电气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10. 防爆电气线路的安全运行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定期进行巡检、维护、保养和管理,以确保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防爆电气线路是在易发生爆炸的环境中使用的专用电力系统,正确的使用和维护防爆电气线路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酒店防爆恐安全小常识
在如今的社会,恐怖袭击和爆炸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作为一家酒店,确保客人和员工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酒店防爆恐安全小常识,供参考:
1. 安全检查
- 每天对酒店进行安全巡查,确保所有公共区域和客房的安全状态。
- 安装安全摄像头和警报系统,以便能够监控和响应任何安全威胁。
2. 培训员工
- 每位员工都应接受防爆恐安全培训,研究如何识别可疑行为和物品,并知道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 培训员工在接待过程中如何处理可疑客人,确保他们遵循酒店的安全流程。
3. 出入管理
- 安装门禁系统,限制非住客和未经授权人员进入酒店。
- 对进入酒店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确保他们具备合法身份和目的。
4. 应急计划
- 制定酒店的应急计划,并确保员工知道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客人。
- 进行定期演练,以确保员工熟悉应急程序并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5. 提供安全提示
- 在客房和公共区域内张贴安全提示,提醒客人保持警惕,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或接触可疑物品。
6. 与当地执法机构合作
- 与当地警察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当前的安全形势和风险情况。
- 在必要时与当地执法机构合作,加强酒店的安全措施和监控能力。
这些酒店防爆恐安全小常识可以帮助酒店提高安全性,保护客人和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酒店管理团队应不断关注最新的安全威胁和技术进展,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的酒店环境!。
干货!一分钟了解粉尘防爆安全常识以及解决方案
粉尘防爆安全常识以及解决方案是:
1.进行风险辨识和控制。
辨识所存在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确定粉尘爆炸危险性以及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数量、位置、范围、作业人员数量等基本情况,评估粉尘爆炸风险等级,制定有效风险控制措施。
2.完善制度文件。
完善粉尘防爆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涉爆粉尘作业相关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粉尘防爆相关安全管理制作和岗位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结合自身工艺、设备、粉尘爆炸特性、爆炸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定粉尘防爆安全检查表,并定期开展粉尘防爆安全检查。
4.加强教育培训。
开展粉尘防爆安全教育及培训,普及粉尘防爆安全知识和有关法规、标准,使员工了解本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
5.加强应急管理。
编制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6.加强安全警示。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出入口、生产区域及重点危险设备设施等部位,应设置显著的安全警示标识标志。
7.加强动火作业管理。
需要进行动火作业时:由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批准并取得动火证。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有何安全要求?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建筑物内,电气设备应为防爆的。
电气装置、电热设备、电线、保险装置等都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这类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要向外开。
2.车间、实验室内存放易燃物品的量不得超过一昼夜的用量,不得放在过道上,也不得靠近热源及受日光暴晒。
3.制造和使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时,禁止使用明火蒸馏或加热,应使用水浴或蒸汽浴。
使用油浴时,不得用玻璃器皿作浴锅;操作中应经常测量油的温度,不得让油温接近闪点。
4.各种易燃、可燃气体、液体的管道,不得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检查漏气时使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试验。
气体钢瓶不得放在热源附近,或在日光下暴晒,使用氧气时禁止与油脂接触。
5.强氧化剂能分解放出氧,加热、摩擦、捣碎这类物质时,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
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妥善处理。
粘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生产或实验结束后,要将工作场所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8.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车间、化验室,应为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向外开。
在建筑物内外适宜的地方放置灭火工具,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和沙箱。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运原则是什么?1.爆炸性物品:必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不能同起爆药品、器材混储混运。
搬运过程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摔、滚、翻、撞和摩擦。
避免存放在高温场所。
2.氧化剂:除惰性不燃气体外,不得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混运。
避免摩擦、日晒、雨淋、漏撒。
3.压缩气体和液态气体,不能混储混运,即使都是瓶装的气体或物质也不能混储混运。
防爆的基本原理一、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 2 )氧气:空气。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如图所示:为什么要防爆易爆物质: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二、仪表防爆的原理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危险场所危险性的划分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防爆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 爆炸性危险气体分类爆炸性危险气体危险性分类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 如下表 :美国和加拿大首先将散布在空气中的爆炸性物体分成三个 CLASS( 类别 ):CLASS Ⅰ 气体和蒸气 ; CLASS Ⅱ 尘埃 ; CLASS Ⅲ 纤维 . 然后再将气体和尘埃分成 Group( 组 ) :气体温度组别划分气体温度组别划分防爆标志仪表的防爆标志 Ex(ia)ⅡC T6 的含义 :Ex(ia)ⅡC 的含义:注: 该标志中无温度组别项, 说明该仪表不与爆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爆术语有关防爆术语及标准安全栅安全参数定义:∙安全栅最高允许电压:Um保证安全栅本安端的本安性能,允许非本安端可能输入的最高电压∙安全栅最高开路电压:Uoc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开路时电压最大值∙安全栅最大短路电流:Isc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短路时的电流最大值∙安全栅允许分布电容:Ca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容安全栅允许分布电感:La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感防爆标志格式说明:将工厂或矿区的爆炸危险介质,按其引燃能量,最小点燃温度以及现场爆炸性危险气体存在的时间周期进行科学分类分级,以确定现场防爆设备的防爆标志和防爆形式。
物业防爆培训内容怎么写
在当今社会,物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爆炸事故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
为了提高物业管理人员对防爆措施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进行物业防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物业防爆培训内容的设计和重点方向。
1. 防爆基础知识
•什么是爆炸?
•爆炸的分类和危害
•常见的爆炸原因
•爆炸事故的防范重要性
2. 防爆设备与装备
•掌握各类防爆设备的使用方法
•认识不同情况下的防爆装备选择
•学习防爆装备的维护和检修常识
3. 防爆工作流程
•事前防范措施
–定期对可能引发爆炸的设备、物品进行检查
–制定应急预案、紧急疏散路线
•事中应对措施
–各种爆炸信号的辨别和处理
–疏散逃生和施救伤员的程序
•事后处理方法
–整理现场,保护现场证据
–审查事故原因,总结教训,做好复查工作
4. 知识普及和案例分享
•分享国内外物业防爆事故案例
•利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反思和学习
•提供实际操作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5. 专家指导和实战演练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物业防爆知识讲解
•进行实战演练,模拟爆炸事故场景
•指导学员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爆炸事故
结语
通过全面系统的物业防爆培训,能够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减少爆炸事故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希望物业管理单位能够重视这方面的培训工作,确保物业安全及安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上是物业防爆培训内容的设计方向和主要内容,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和
帮助。
防爆常识 一、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 1. 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 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 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 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 :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 ;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 量。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 产生燃烧和爆炸。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 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 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 2.基本防爆型式 (1) 隔爆型“d” 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 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 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GB 3836 2标准)。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 周围的环境隔开。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 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 结 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 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 隔爆型“d”按其允许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种类分为I类和IIA、IIB、IIC类。 该防爆型式设备适用于1、2区场所。 (2) 增安型“e” 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 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 爆型式。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参见GB 3836 3标准)。 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结构上,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 工作温度、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绝缘效果以及提高外壳防护等级,以减少由于污 垢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和潮气进入等措施,减少出现可能引起点燃故障的可能性,提高设备 正常运行和规定故障(例如:电动机转子堵转)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JP〗 该类型设备主要用于2区危险场所,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例如具有合适保护装置的增安型 低压异步电动机、接线盒等。 (3) 本质安全型“i” 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是在设备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 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 安全电路。〖HTH〗“iɑ”等级电气设备〖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和任意组合的 两个故障条件下,均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HTH〗“ib”等级电气设备 〖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参见GB 38 36 4标准)。 本质安全型是从限制电路中的能量入手,通过可靠的控制电路参数将潜在的火花能量降低到 可点燃规定的气体混合物能量以下,导线及元件表面发热温度限制在规定的气体混合物的点 燃温度之下。 该防爆型式只能应用于弱电设备中,该类型设备适用于0、1、2区(Ex iɑ)或1、2区(E x ib)。
(4) 正压型“p” 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它是一种通过保持设备外壳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 环境压力的措施来达到安全的电气设备(参见GB 3836 5标准)。 正压设备保护型式可利用不同方法。一种方法是在系统内部保护静态正压,而另一种方法是 保持持续的空气或惰性气体流动,以限制可燃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两种方法都需要在设 备起动前用保护气体对外壳进行冲洗,带走设备内部非正压状态时进入外壳内的可燃性气体 ,防止在外壳内形成可燃性混合物。这些方法的要点是监测系统,并且进行定时换气,以保 证系统的可靠性。 该类设备按照保护方法可以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5) 油浸型“o” 油浸型防爆型式是将整个设备或设备的部件浸在油内(保护液),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 壳外面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参见GB 3836 6标准)。 这是一个主要用于开关设备的老的防爆技术方法。形成的电弧、火花浸在油下。 该类型设备适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6) 充砂型“q” 充砂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在外壳内充填砂粒或其他规定特性的粉末材料,使之在规定的使用 条件下,壳内产生的电弧或高温均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设备保护型式(参见G B 3836 7标准)。 该防爆型式将可点燃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导电部件固定并且完全埋入充砂材料中,从而阻止了 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传播,使之不能点燃外部爆炸性气体环境。通常它用于Ex“e” 或Ex“n”设备内的元件和重载牵引电池组。 该类型设备适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7) “n”型防爆电气设备 该类型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能够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也不大可能发生引起点 燃的故障(参见GB 3836 8标准)。 “n”型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即指设备在电气和机械上符合设计规范并在制造厂规定的范 围内使用,不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 该类型电气设备仅适用于2区危险场所。 (8) 浇封型“m” 浇封型防爆型式是将可能产生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部分的电气部 件,浇封在浇封剂(复合物)中,使它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参见GB 3836 9标准)。 采用浇封措施,可防止电气元件短路、固化电气绝缘,避免了电路上的火花以及电弧和危险 温度等引燃源的产生,防止了爆炸性混合物的侵入,控制正常和故障状况下的表面温度。 该类设备适用于1、2区危险场所。 (9) 气密型“h” 该类防爆设备型式采用气密外壳。即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进入设备外壳内部。气 密外壳采用熔化、挤压或胶粘的方法进行密封,这种外壳多半是不可拆卸的,以保证永久气 密性(参见GB 3836 11标准)。 该防爆措施属于“n”型防爆措施范畴,GB 3836 11已被GB 3836 8—2003代替。 (10) 特殊型防爆电气设备“s” 指国家标准未包括的防爆类型式,该型式可暂由主管部门制定暂行规定,并经指定的防爆检 验单位检验认可能够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设备。 该类设备是根据实际使用开发研制,可适用于相应的危险场所。 (11)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设备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是采用限制外壳最高表面温度和采用“尘密”或“防尘”外壳来限制粉尘 进入,以防止可燃性粉尘点燃(参见GB 12476 1标准)。 该类设备将带电部件安装在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外壳中,从而限制了粉尘进入,使引燃源与粉 尘隔离来防止爆炸的产生。按设备采用外壳防尘结构的差别将设备分为A型设备或B型设备。 按设备外壳的防尘等级的高低将设备分为20、21和22级,例如DIP A20、DIP A21、DIP B20 和DIP B21等。 该类型设备按照等级适用于20、21或22区粉尘危险场所。 在平常实际使用中可能很容易的看到,许多防爆电气产品在一个产品中就采用了多种防爆保 护方法。例如,照明装置可能采用了增安型保护(外壳和接线端盒)、隔爆型保护(开关)和浇 封型保护(镇流器)。这样能够使制造商采用最适用的复合防爆保护方法。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产品铭牌上列出采取的防爆方法的顺序将往往告诉用户产品的结构,如一个产品被标识为 Ex de,则极可能为隔爆型而其中带有增安型部件。另一个产品被标识为Ex ed, 则极可能不是隔爆型外壳(例如不锈钢或强化聚脂玻璃),而带有隔爆开关或部件安装其中。 两种产品可能均适用于1区,但他们是使用不同的防爆保护措施达到同样的目的。用户可根 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所了解信息,来选择可提供在费用、性能和安全方面达到最佳平衡的防 爆型式的产品。 二、危险场所的划分 ----众所周知,在危险场所中安全地使用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的前题条件是合理的选择、正确 的安装和必要的维护。合理的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必然涉及到与其所在的危险场所要相适 应。因此,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危险场所?它又是如何划分的? 危险场所就是由于存在着易燃易爆性气体、蒸气、液体、可燃性粉尘或者可燃性纤维而具 有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的场所。典型的危险场所,如石油化工行业中爆炸性物质的生产、 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煤矿井下(由于煤层中不断渗透出的甲烷气体而形成的工 作环境)等等。 按照GB 3836.14—2000(GB 3836.14标准等同于IEC 60079-10)要求,可用类别、区域 和组别三层概念来说明危险场所的划分。 ----1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标准将爆炸性物质分为III类: I类:矿井甲烷;II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III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 絮物)。 既首先要确定环境中存在着何类爆炸性物质,然后才按气体或粉尘的不同对危险场 所进行划分。 ----2 危险场所的界定 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 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 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对爆 炸性气体环境,为0区、1区和2区;对可燃性粉尘环境,为20区、21区和22区。 ----(1) 爆炸性气体环境 ----GB 3836.14—2000标准中规定: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 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在此,“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 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2) 可燃性粉尘环境 ----GB 12476.1—2000标准中规定: ----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 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