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57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墨子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定军山之战D. 夷陵之战A. 岳飞B. 韩世忠C. 文天祥D. 陆游A. 路制B. 府制C. 省制D. 道制A. 东厂B. 西厂C. 锦衣卫D. 都察院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院试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
()2. 汉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3. 唐朝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
()4. 宋朝时期,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5. 明朝时期,实行了“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
()6. 清朝时期,实行了“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
()7.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秋时期,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的思想家是______。
2. 汉朝时期,创立了“太学”的皇帝是______。
3. 唐朝时期,实行了“均田制”的皇帝是______。
4. 宋朝时期,实行了“交子”的皇帝是______。
5. 明朝时期,实行了“八股取士”的皇帝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1. 请列举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统一,并简要说明每次大统一的背景和影响。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包括其起源、发展过程和影响。
3.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其起源、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4.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包括其起源、发展和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8. 春秋时期,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______。
9. 汉朝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的皇帝是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迄今为止,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
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在不同地方生存、发展。
据此可知()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2.下面是甲骨文中可以见到的农作物品种。
材料可证实我国()(黍)现在仍旧称为黍,去皮之后称为大黄米(禾)现在称为谷子,去皮之后称为小米(来)现在称为小麦(麦)麦在商代可能专指大麦()在商代已经有稻,有人说“”字就应读“稻”A.远古人类的产生B.原始农业的兴起C.盘古传说的真实D.早期国家的建立3.“曩(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下列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与这段话的描述最契合的是() A.北京人、山顶洞人B.元谋人、大汶口人C.河姆渡人、半坡人D.蓝田人、良渚居民4.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稻晚稻组合“叁优一号”测产,双季亩产达到1603.9公斤。
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域位于我国的()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5.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
能够修建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城市,说明当时良渚社会()A.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主B.统治者组织调动能力强C.具有原始的宗教信仰D.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6.有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具有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海纳百川,它吸收了山东龙山、山西陶寺、湖北石家河等不同区域的文化因素。
二是强势辐射,其作为“核心文化”又输出、影响到甘肃、四川、内蒙古等地。
该学者试图论证该文物()A.反映出夏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C.标志我国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D.折射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7.二里头遗址被称为“最早的中国”(指地处“天下之中”的最早都城及其中心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历史学家要精确掌握中华大地上远古人类发展进步的情况,下列材料中最为可靠的是()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B.北京人头部复原像C.《史记》D.原始人狩猎想象图2.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半坡人制作陶器D.相传黄帝造船只3.有这样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被尊奉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①盘古②黄帝③大禹④炎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A.女娲补天B.炎黄二帝战蚩尤C.大禹治水D.尧舜禅让5.河南安阳“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出土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
据此推测合理的是()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6.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耳、齐昭公称齐潘等。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7.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
它属于()A.酒器B.食器C.乐器D.礼器8.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9.生产工具的革新与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标志,春秋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标志性生产工具和技术是()A.石器和刀耕火种B.青铜工具和耒耜耕种C.石器和耒耜耕种D.铁制农具和牛耕10.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A.改革户籍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11.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初一年级历史期中测试题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1、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2、下列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B、会人工取火C、过着群居生活D、能制造和使用工具4、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居民⑤半坡居民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②D、②③④⑤5、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A、夏-商-东周-西周B、夏-西周-东周-商C、夏-商-西周-东周D、商-夏-西周-东周6.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禹7.武王伐纣中的“纣王”指的是哪一王朝的君主: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夏8.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了有扈氏9.商朝灭亡的原因是:A纣王的残暴 B桀的残暴 C犬戎入侵 D奴隶起义10.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A禹 B周武王 C纣王 D汤11.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12.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诸侯,主要是因为:A.诸侯的强大B.周天子不喜欢管理国家C.周天子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D.周天子喜欢依附诸侯13.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14.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A齐楚秦 B赵魏韩 C赵魏秦 D楚齐韩15.经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A楚 B秦 C齐 D魏16.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是: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变法 D商鞅变法17.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器的使用 B用牛耕作 C大兴水利 D青铜器的使用18.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奖励耕战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19.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A用刀刻 B用毛笔写 C用铅笔写 D用碳笔写20.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21.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大的是A孔子的学说 B老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韩非子的学说2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相接近的是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2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语出自A孙武 B孙膑 C韩非子 D孟子24.李冰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①造旅游景点②防洪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④灌溉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5.都江堰位于今天的A广东省 B广西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26.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A刀币 B铲形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钱27.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修建长城28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起止是:A辽东----临洮 B辽东----陇西 C南海----陇西 D山东----临洮29灵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A长江和黄河 B珠江和钱塘江 C长江和珠江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 历史学是以哪些内容为研究对象的?A. 工业革命B. 勾结和起义C. 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D. 宗教和思想2. 周秦时期,中国出现了哪些影响深远的制度?A. 分封制B. 除四害C. 部落制D. 科举制3. 阅读下面的史料,回答问题。
①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②毛泽东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人民游行队伍致敬。
根据史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A. 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人民游行的地方。
B. 毛泽东主席参加了50周年庆典。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99年10月1日。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持续了一整天。
4. 中国古代画家师旷擅长画什么?A. 戏曲B. 风景C. 动物D. 人物5. 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措施?A. 治理黄河B. 打击腐败C. 进行政府改革D.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标准二、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2分)6. 在周秦时期,出现了重文轻武的倾向。
()7. 永远拥护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8. 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经常伴随着制度的变化。
()9.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0. 唐伯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
()三、简答题(共4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其发展的变化。
12. 《三字经》是我国千年经典,你知道它的内容吗?简要叙述。
13. 中国古代哪个历史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请列举并简要说明。
14.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作用。
15. 你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请描述其中一项,并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
四、应用题(共20分)16. 图中展示了汉代秦浮山汉墓的剪纸图案。
根据图中的内容,简要描述汉剪纸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面哪个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A. 火药B. 军事C. 学问D. 文章答案:A2.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A. 古代B. 现代C. 社会主义D. 民主主义答案:A3. 古代中国最早的朝代是?A. 商B. 周C. 秦D. 汉答案:A4. 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文明起源于哪个河流流域?A. 黄河B. 长江C. 尼罗河D. 库页岛答案:C5.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于哪个朝代?A. 唐B. 宋C. 明D. 近现代答案:A6.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主要是建立在哪个基础上?A. 共产主义B. 人口基础C. 军队基础D. 地主基础答案:B7. 下面哪个发明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8. 金字塔是哪个古国的标志性建筑?A. 中国B. 埃及C. 美国D. 日本答案:B9. 刻写金文的主要材料是什么?A. 金属B. 纸张C. 陶器D. 石块答案:D10.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属于哪个社会形态?A. 社会主义B. 资本主义C. 封建主义D. 共产主义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僚人才的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以文化程度来选拔才能和廉洁的官僚,培养合格的政治人才。
2. 请简要介绍商朝的主要特点。
答案: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主要特点有:以都城为中心,建立了中央政权;奴隶制是其特征之一;社会分工明确,农业是基础,手工业也发展;有完整的商代文字,发展了礼制文化等。
3. 请简要说明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
答案: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以及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论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
答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长、农业生产发展、战争和统一战局的形成等。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下面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A.《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传说B.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C.《韩非子》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D.历史研究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李华同学在参观某博物馆文物展时,看到了下面的一组陈列文物。
据此可知,这次文物展的主题是()A.早期人类的演进B.原始人群审美意识萌发C.原始农业的兴起D.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3.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发掘出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
这表明中国()A.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B.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C.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4.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年代尺,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5.“周初的分封……将中央王朝的统治伸展到了中原各地,也将周人的文化传播到了中原地区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序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的()A.目的B.内容C.分封对象D.作用6.历史文物能多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水平、文化艺术及社会生活。
下列文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是()A.早期采集渔猎经济B.推动社会生产进步C.具有朴素艺术审美D.反映农耕经济发展7.张明同学进入山西博物院网站“晋魂”基本陈列展示栏,看到曾入选《国家宝藏》节目的“侯马盟书”,并对该文物的信息作了如下整理。
下面对此文物解读正确的是()侯马盟书1965—1966年出土于山西侯马的晋国遗址。
它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A. 尧舜禅让B. 商汤灭夏C. 武王伐纣D. 秦始皇统一六国2.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改革税制4.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举孝廉D. 推恩令5.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它起源于哪个朝代?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6. 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三省六部制B. 府兵制C. 科举制D. 均田制7. 唐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8.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9.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世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10.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11.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清太祖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府兵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均田制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1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14.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 五四运动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1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土地改革C. 社会主义改造D. 改革开放16.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邓小平南巡讲话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举办北京奥运会17.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4.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A. 党的十九大B. 新中国成立70周年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doc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目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暑假里,小明在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仔细观察下图,那么他应该去( )2.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已经能直立行走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④过着群居生活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3.班上有两位同学针对原始人使用火的情况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但不会管理火B.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C.原始人用火来取暖、照明、烧烤食物D.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
距今约6000多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是( )A.山顶洞人B. 半坡人C. 河姆渡人D. 元谋人5.一个河姆渡原始人猎获了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他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A B C D6.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班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讨论正确的是( )A.右图人物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开辟市集,号称轩辕氏B.传说都是不可靠的,完全是古人的想象,没有任何依据C.这些传说说明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文明曙光D.相传黄帝在阪泉之野打败炎帝,炎黄走向联合,他们被称为人类始祖7.民主就是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等级制8.在原始社会,人们获取食物后必须公平分配,根本原因是( )A.大家相互团结,相亲相爱B.原始人生产能力极其低下C.人人都能吃饱,不在乎分得多与少D.当时人们道德水准高,没有必要计较什么9.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
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B.禹建立夏朝,从此分封制取代了禅让制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10.将夏桀、商纣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C.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11.学完西周的相关历史,请你猜一猜,周武王姬发的王位由谁来继承( )A.长子姬诵B.大功臣姜尚C.长女大姬D.四弟姬旦12.在西周,受封的诸侯对周王负有的义务有( )①交纳贡品②交纳赋税③派兵作战④服从命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终于成为霸主。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战国时期 D. 唐朝2.下列哪个国家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A. 英国 B. 中国 C. 日本D. 俄罗斯3.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什么? A. 《孙子兵法》 B. 《辞海》 C. 《史记》 D. 《资治通鉴》4.以下哪个朝代实行科举制度?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朝 C. 唐朝 D. 宋朝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醒梦? A. 北京奥运会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甲午战争 D. 南京大屠杀6.下列哪个事件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支援朝鲜战争 D. 文化大革命7.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A. 孔子 B. 韩信 C. 李世民 D. 朱元璋8.下列哪个城市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A. 广州 B. 长沙 C. 西安 D. 成都9.以下哪位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政治家? A. 李白 B. 孙中山 C. 杜甫 D. 白居易10.以下哪个国家在19世纪末入侵了中国? A. 英国 B. 韩国 C. 法国 D. 德国…第二部分:简答题(共20分)1.简述夏朝的特点和贡献。
2.请对比商朝和周朝的政治制度,并指出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3.解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5.解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九品官人”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答案1. A2. B3. C4. D5. C6. A7. A8. C9. B10. A…第二部分:简答题答案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以夏禹为首的夏氏部落在黄河流域创建的。
夏朝的特点是建立了封建制度,实行世袭制,有明确的君主和臣民的身份区分。
夏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卷Ⅰ(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B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2.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居民⑤半坡居民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②D、②③④⑤3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D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4.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
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天子之下等级最高的是( B )A、士B、诸侯C、平民D、卿大夫5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指(B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6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B )A、楚B、齐C、秦D燕7.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是在()A春秋B战国C夏朝D商朝8.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②位于岷江中游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9、黄帝被后人尊称为()A、龙的传人B、人文初祖C、炎黄子孙D、兵家鼻祖10关于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16.“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人们按母系血缘确定亲属关系B.氏族家长制大家庭的出现C.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
其发生的根源是西周的( )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13..商鞅规定: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对这一措施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鞅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B.商鞅鼓励人们勤劳工作C.商鞅把整个家庭作为惩罚单位D.商鞅对工商业一视同仁14.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的器具包括( )①青铜器②玉器③陶瓷器④铁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各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 )A.用仁政治理天下B.进行改革,以法治国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16.老师让欣欣做组长。
她却推荐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禅让制的再现啊!关于禅让制,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联盟会议推举C、全体氏族成员选举产生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17.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C.小麦和粟D.水稻和玉米18.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
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B.水利事业的发展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耕作技术的提高19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A.项羽和刘邦B.陈胜和吴广C.韩信和张良D.刘秀和朱元璋20.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21. 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A.四羊方尊B.编钟C.青铜立人像D.司母戊鼎2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23.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象尊D.牛尊24.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25.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26.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A.葵丘会盟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27.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28.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A.开明的奴隶主B.新兴的地主阶级C.新兴的奴隶主D.广大的农民29.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D.它出现于商朝30.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荀子31.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创办私学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D.提出“仁”的学说33.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A.孔子B.董仲舒C.老子D.韩非子34.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B.修筑万里长城C.焚书坑儒D.把全国划分为36郡35.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民族矛盾尖锐C.秦统治者的暴政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3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B.法家和道家C.道家和兵家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3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B.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C.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D.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象尊D.牛尊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卷Ⅱ(50分)(开卷型)班级:姓名:分数: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三大题50分。
26题16分,27题22分,28题12分)26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8分)(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项内容对当时的“守旧群臣”打击最大?(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4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2分)27.阅读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仁不让于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
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8分)他创立的常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2分)(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6)28、(1)列举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6分)(2)列举夏、商、西周(上古三代)三朝建立的起止时间、三位建立者和三个暴君。
(9分)(3) 列举诸子百家关于战争、治理国家、环保的代表人物及主张17、了解圣人孔子(9分)“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2分)(1)春秋晚期(2分);儒家学派(2分);《论语》(2分)(2)“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请列举他的教育名言三句(3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任选三句,一句1分,共3分26.(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8分)(2)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就贵族的特权(2分)(3)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或者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分)对改革的看法:改革是强国之路,动力之源等等,酌情给分(1分)27.(1)孔子(2分)仁(2分)(2)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③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8分)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分)(1)劳动:法家班长:儒家生活:道家(6分)2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