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3
sbar标准沟通模式下文是关于sbar标准沟通模式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sbar标准沟通模式(一)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方案XXXXXX“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方案为减少医疗纠纷甚至医疗差错的发生,加强医护沟通;改善病人生活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和谐医护团队,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特制订如下方案:一、组织架构(一)院级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小组职责:1.负责SBAR培训、指导工作2.督导检查各科室SBAR运行情况3.负责SBAR相关活动的组织与评价(二)科级领导小组组长:护士长科主任副组长:责任护士(科室SBAR 策划、培训人)组员:护士小组职责:1.制定科室SBAR运行方案2.培训、指导科室相关人员3.负责相关人员考核工作4.督查科室工作进度,及时制定改进意见5.确保SBAR顺利实施二、活动宗旨护理人员运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三、实施科室临床科室(供应室除外)四、实施时间自2016年3月1日开始长期执行五、SBAR临床使用范围【sbar标准沟通模式】(一)晨会交接班(二)床边交接班(三)护理查房(四)转交接病人(五)医护病情汇报六、实施方法(一)逐级培训1.院级培训(2016年3-4月)护理部培训科室护士长、责任组组长,培训内容包括:在医护沟通中使用SBAR工具的原因、SBAR工具的优势、SBAR的含义、SBAR报告模型的内容和意义、SBAR报告表的使用方法等。
培训方式包括讲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等。
2.科室培训(2016年3-4月)科室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组成培训小组,负责对护理人员的SBAR培训项目进行策划和实施。
培训时实行组长责任制,每名责任组长负责评价组内成员对培训的掌握情况,根据查检反馈,强化培训。
让每名护士都理解SBAR的内涵,认识到SBAR能够提高【sbar标准沟通模式】自己的沟通能力及效果,与护理安全息息相关。
使用过程中的人为故障㊂③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㊁保养,确保设备性能完好㊂管理效果是反映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㊂实施数字化护理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及麻醉仪器操作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㊂一方面实施数字化护理管理,规范了科室麻醉仪器使用㊁流转相关管理制度,并及时标注损坏情况,能及时㊁准确地查询相关信息,提高临床护理效率;另一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并发放相关视频资料,能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㊂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麻醉仪器零部件遗失发生率及术前麻醉仪器准备出错率均低于实施前(P<0.01)㊂说明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仪器设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㊂首先,实施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后,规范了麻醉科仪器设备管理章程,提升了科室设备管理水平,仪器设备运行㊁流转状态更加清晰㊂其次,通过相关培训,医护人员均具有相关操作技能,可有效减少因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各种不良事件㊂再次,采用卡片对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标注,能时刻提醒医护人员相关注意事项,并作一定的指导㊂而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管理,通过品质管理,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均能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㊂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施数字化护理管理后,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㊂反映出数字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㊂出现这一结果猜测主要由于实施数字化护理管理后,医护人员能及时查找相关仪器设备,了解其流通㊁养护㊁维修情况,提高术前准备效率㊂参考文献[1]㊀戴世斌,崔蕾,孙忠根.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131-134.[2]雷瑞霞,张秀芹.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8):87-88.[3]朱波,张秀华,马爽,等.围术期手术麻醉安全高效质量管理平台的构建与运转[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40-42.[4]王砾,田力,王美琴.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6):731-732.[5]冯巧荣,王献伟,王雷,等.浅谈手术室护理人员与麻醉医师配合心得[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4):472-474.[6]刘敏,敬洁,张平.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麻醉科护士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6):65-71.[7]刘竹韵,沙晓妍,高玲玲.我国麻醉专科护理发展现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4):402-404.[8]段娜,李婵,李小妹.陕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护士人力资源情况及任职资格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报,2016,23(5):54-57.[9]郝艳妮,姚瑶,李琳.电子追踪系统在麻醉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9):34-35.[10]包黎刚,易利华,徐海波,等.基于JCI标准的高值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6):134-138.[11]余丽清,胡珍雯.基于JCI评审标准的麻醉科仪器设备风险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10):757-759.[12]李晓艳,刘革婷,李洁琼.某院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认知与态度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5):363-365.本文编辑:董永阳㊀㊀2020-08-13收稿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卢妙娟,石宏英,陈丽君(东莞市人民医院㊀广东东莞523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 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急诊抢救㊁留观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交接班模式交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交接;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㊁交接时间㊁交接班缺陷率㊁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㊂结果:观察组交接班信息质量㊁行为规范及互动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㊂结论: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中应用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护士交接班的质量和效率,还能降低交接班的缺陷率及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㊂ʌ关键词ɔ思维导图;SBAR标准沟通模式;护士交接班;护理缺陷中图分类号:R192.6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5.061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5-0165-03㊀㊀护士交接班被认为是护士之间信息传递㊁获取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认为护理差错的产生是由该工作不完善所导致的,如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遗漏患者的信息及工作不连续性等,均会影响患者后续的正确护理[1]㊂因此,认为护士交接过程的精准性有助于保证患者护理的安全性[2]㊂目前,传统护士交接班通常采取集体口头或床旁方式进行交接,其中夜班561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3月第27卷第5期护士可能会更多采取集体口头方式进行交接,该方式只是根据交班报告进行机械的宣读,因而对整个交班内容的逻辑性缺少一定把控,而床旁交接班有时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在护士交接班过程中采取有效干预对提高交接质量具有一定意义[3]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工具,最大优势在于可用图表将复杂㊁无序的思维过程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利于理解和记忆[4]㊂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欧美国家已将SBAR标准沟通模式广泛应用于医疗体系中,将该沟通模式作为交接班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方式,不仅有利于医护间信息交流,还对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安全的保障均具有重要意义[5]㊂本研究探讨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士交接班工作质量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选取2019年6月1日 2020年6月30日我科收治的急诊抢救㊁留观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①年龄18 70岁者;②对本研究具有知情权且主动参与者;③病情较稳定者㊂排除标准:①病情恶化需要转院或转科者;②意识不清或交流不畅者;③伴有严重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④患有精神类疾病者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㊂将所选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男65例㊁女40例,年龄18 68(41.85ʃ6.24)岁;对照组男58例㊁女37例,年龄19 70(42.17ʃ6.13)岁㊂两组性别㊁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参与本次研究的护士共计20名,女16名㊁男4名,年龄19 37(29.31ʃ4.22)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本科16名,中专4名;工作年限:<5年4名,5 10年10名,>10年6名㊂将所选护士分为水平基本一致,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实验组,其中每组10名㊂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1.2方法㊀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交接班,该组护士按传统床旁交接班流程进行交接,其中交班内容主要包括书面材料㊁病情信息㊁环境仪器㊁物品药品和全面查体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交接㊂其中思维导图是依据关键词 护士交接班 进行设计,主要分为以下3个分支:患者情况㊁病区仪器设备情况和药品管理情况㊂①设计思维导图,具体思维设计如下㊂患者情况:主要记录患者例数㊁用药情况㊁病情监测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㊂患者例数:主要分为抢救区和留观区收治的总人数㊁病情各级别人数㊁入院和离院人数及死亡人数等;用药情况:需要注意患者用药情况,尤其是高危药物等情况;病情监测情况:主要包括个体生命体征㊁疾病诊断情况㊁辅助检查㊁目前治疗和护理的主要问题㊁饮食和睡眠等情况㊁相关注意事项和是否有安全隐患等;心理状况:主要关注患者是否有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以防不良情绪导致患者产生轻生念头,保证其安全㊂病区仪器设备情况:需要具体了解病区仪器数量,同时还需要注意仪器是否安置在合理位置㊁是否进行消毒㊁是否有损坏及是否有充足备用电源等进行检查㊂药品管理情况:主要需要注意麻醉用药㊁高危药品及抢救药品的存放情况㊁基数和有效期㊂②成立思维导图应用培训考核小组㊂其中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急诊科护士长㊁护理组长㊁教学组长以及观察组护士,护士长和护理组长负责对观察组护士进行理论和情景模拟培训,教学组长负责组织安排考核㊂③思维导图理论知识及实践培训㊂具体内容包括:思维导图简介㊁护士交接班内容㊁本科室实施思维导图的背景以及思维导图的实践步骤㊂具体实践培训以夜班过程中有突发病情变化者为例:对有突发病情发生的交接班,则可根据思维导图患者情况中的病情监测进行相关分析,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主要指标有:生命体征㊁面色㊁肢体感觉㊁语言功能㊁饮食和排泄等一般情况及皮肤㊁伤口和引流情况,吸氧及心电监护情况,目前主要治疗㊁护理和注意事项和有无安全隐患(跌倒㊁坠床风险)等情况㊂④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㊂观察组护士通过学习思维导图理论知识和参加实践培训后,然后对每名护士发放交接班思维导图示意图,通过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进行对应的交接,且每次交接班均依据思维导图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依次完成各模块的交接内容㊂观察组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进行交接班的同时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该沟通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㊂①制定交接单:通过学习SBAR标准沟通模式,然后在原来交接班的前提下,依据各个病区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交接单,同时在交接班的内容中将SBAR步骤进行详细分解㊂②SBAR培训:在对护士进行SBAR培训时,以护士长为核心,引导该组护士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模拟情境训练,最后对每名护士进行考核,使每名护士能够深刻认识和掌握护理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㊂③交班流程:在交班前,护士需规范填写姓名,交班时,护士需要将交班内容详细交代清楚,交接结束后,需要反复确认交接内容是否有误,若存在问题需要给予备注说明㊂1.3㊀观察指标㊀①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采用自制交接班质量评定表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维度:信息质量㊁行为规范及互动支持,其中每个维度分值均设为25分,分值越高即代表交接班时该项工作完成质量越好,其中该量表标准差<均值的1/2,呈正态分布,信度为92%,效度为90%㊂②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时间,记录两组护士交接每个患者所用时间㊂③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主要包括交接内容不全面㊁管道留置情况不清楚㊁交接班记录表不完整等情况㊂④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其中不良事件主要指由于交接错误所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㊂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㊂计数资料以例㊁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两组交接班质量比较㊀见表1㊂表1㊀两组交接班质量比较(分,xʃs)组别㊀n信息质量行为规范互动支持观察组㊀10523.71ʃ1.2423.15ʃ1.7923.24ʃ1.25对照组㊀9520.18ʃ2.6419.24ʃ2.5619.37ʃ1.67t值12.28712.61118.662P值<0.001<0.001<0.0012.2㊀两组交接班时间比较㊀观察组护士交接班时间为(2.04ʃ0.41)min/人,对照组护士交接班时间(3.12ʃ0.87)min/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00,P<0.001)㊂2.3㊀两组交接班缺陷情况比较㊀见表2㊂661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3月第27卷第5期表2㊀两组交接班缺陷情况比较组别n交接内容不全面例%管道留置情况不清楚例%交接记录表不完整例%缺陷率(%)观察组10565.7132.8654.7613.33对照组951515.791010.531313.6840.00χ2值18.433P值<0.0012.4㊀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㊀见表3㊂表3㊀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组别n护理不良事件例%投诉事件例%观察组10521.9010.95对照组9599.4777.30χ2值5.4975.347P值0.0190.0203㊀讨论在临床上,虽然传统的交接班流程是通过多次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内容系统也较全面,但是由于需要交接的内容多,且各个内容之间关系分布较散,因而会导致记忆出现混淆以及不全等问题[6]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表工具,通过将无序和复杂的思维展现在图表中,有利于理解和记忆㊂另外,由于SBAR沟通模式具有标准化和结构化的特点,因此,使护士交接过程中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另外还能够确保信息的即时性[7-8]㊂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交接班交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进行交接㊂结果显示,观察组交接班信息质量㊁行为规范以及互动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有利于提升护士交接班质量㊂由于观察组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交接,使护士交接过程的程序及要点更加突出,从而更有利于帮助交接班护士理清工作流程[9]㊂另外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思维导图对于人的评判性思维有积极作用[10]㊂而在观察组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交接班或可挖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促使护士在交班过程中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保证交接流程的科学规范,因而有利于提升护士交接班质量㊂观察组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有利于提升护士交接班效率㊂因为观察组中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进行交接,使交班的内容以及流程更加规范化,同时在交班过程中要求交班者对患者的病情能够充分掌握,规范填写交接单,有利于接班护士在短时间内重点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要点,而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交接时间的缩短[11]㊂观察组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有利于降低交接班缺陷率㊂因为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脑海中将分类组别信息进行关联,然后采用评判性思维对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网状整合以及信息进行判断㊁分析㊁加工,使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深层清晰掌握,因而有利于降低交接班缺陷率[12]㊂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㊂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患者不良事件的出现,通常是由医护之间的不良沟通造成的,其不良沟通主要包括信息传递不及时㊁信息不明确以及交流障碍等㊂因为SBAR沟通模式具有标准化和结构化的特点,能够将信息在医护之间进行准确和完整的传递,因而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也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㊂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因为本研究所选样本均来源于急诊病区,对于是否可以应用于其他专科领域以及具体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㊂参考文献[1]㊀SpoonerAJ,AitkenLM,CorleyA,etal.NursingTeamLead⁃erhandoverintheintensivecareunitcontainsdiverseandinconsistentcontentAnobservationalstudy[J].IntJNursStud,2016,61:165-172.[2]张苗,王玉玲,范军臣,等.思维导图在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6):2060-2064.[3]WainwrightC,WrightKM.Nursingclinicalhandoverim⁃provementpracticesamongacuteinpatientsinatertiaryhospitalinSydney[J].JBIDatabaseSystemRevImplementRep,2016,14(10):263-275.[4]BuzanT.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5-61.[5]MartinHA,CiurzynskiSM.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andRecommendation⁃GuidedHuddlesImproveCom⁃municationandTeamworkintheEmergencyDepartment[J].JEmergNurs,2015,41(6):484-488.[6]孙颖,黄冬枚,季琴花,等.改变交接班方式对提升急诊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7,30(4):124-126.[7]宋秀婵,黄萍英,徐红,等.运用SBAR沟通模式降低ICU护士交接班缺陷率[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5):413-415.[8]施银,罗彩凤,杨丽萍,等.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观察室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31):2470-2476.[9]仇海燕,武曌.思维导图及情景模拟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J].护理学杂志,2017,32(23):19-22.[10]LeeW,ChiangCH,LiaoIC,etal.Thelongitudinaleffectofconceptmapteachingoncriticalthinkingofnursingstudents[J].NurseEducToday,2012,33(10):1219-1223.[11]王莹,黄彩芬.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636-637.[12]张茜,卢文博,乔雨晨,等.思维导图在规范化培训护士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24-26.本文编辑:王海燕㊀㊀2020-12-15收稿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3月第27卷第5期。
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针对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效果及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针对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效果及心理应激反应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患者。
对照组:应用常规沟通模式。
观察组:应用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应激反应、遵医嘱行为与依从性,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总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应激指标水平及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嘱行为与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作为一种沟通模式,最突出的就是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对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缓解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改善负面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心理应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目前,微创技术以成为医疗领域研究应用主要内容之一,其中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创面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常见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临床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但女性患者身体结构区别于男性,同时心理更为感性脆弱,尽管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更多优势,面对手术带来的未知恐惧与自身疾病的焦虑抑郁,极其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这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都将造成不良影响[1-2]。
因此,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予以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展开研究。
多种沟通模式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介绍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AIDET沟通模式和CICARE沟通模式的内涵和应用现状,总结多种沟通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探索门诊分诊服务有效的沟通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SBAR;AIDET;CICARE;沟通模式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1]在护理工作中,各项工作几乎都涉及沟通,有效的沟通对于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率、减少医疗纠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沟通工具,称为个体化(现况-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3],是以证据为基础、标准化的沟通模式,能够有效避免交接、沟通中重要信息的疏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4]。
“问候-介绍-过程-解释-致谢”(AIDET)沟通模式是由美国Studer团队首先总结设计提出的规范化沟通模式[5]。
AIDET模式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提供了标准程序与内容,通过规范护士与患者的沟通用语,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关心、同情和专业能力,从而赢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6]。
CICARE沟通沟通模式是美国医疗机构推行的一种以流程为导向的沟通方式,用来指导护士利用治疗、护理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7-8]。
现就多种沟通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1.1 SBAR 标准化沟通模式内涵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situation(现状):患者发生了什么,即患者的一般情况(床号、姓名、年龄、诊断、目前的病情状况等);background(背景):患者的临床背景是什么,即与患者病情相关的病史(患者的主诉、疾病史、过敏史、饮食情况等);assessment(评估):你认为问题是什么,即对患者病情的评估;recommendation (建议):我应该做什么,即对于患者当下情况处置的建议或你认为所需要的帮助[9-11]。
SBAR沟通方式在ICU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探讨SBAR沟通方式在ICU医护沟通中的应用。
通过6个月的实践,效果显著,不但能加强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减少医疗不良事件,还能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标签:SBAR沟通模式;医护关系“严格执行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卫生部编制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提出的十大安全管理目标之一,其将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有研究表明,医护间的沟通不良是对患者造成无意伤害的主要原因。
ICU是专门收治危重病患者的医疗科室,患者病情变化快,人员流动大,做好医护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SBAR是一种普遍的交接模式,SBAR模式最初应用于军队管理中[1],后来经发展之后很快被用于ICU 交接班时护士间面对面的报告。
S(situation),表示状况,沟通的重点是告知患者的姓名、床号和目前的状况,交班者对想要传达的情况给出一个清晰、简洁的概述;B(Background),表示背景,即患者的基本资料,交接重点是患者住院日期和病史、诊断和当前的治疗情形或最近的检查数据;A(Assessment),表示对患者目前的资料做出评估,重点在于交接时沟通评估患者最近的检查数据或最近的生命体征及改变;R(Recommendation),建议后继接班过程中的处理方向或措施。
这种结构化、标准化交接班模式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正确、即时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混乱的出现,利于团队效率的进一步提升[2]。
我科从2013年11月起医护沟通采用SBAR沟通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实施方法1.1建立SBAR报告模式根据SBAR的标准沟通方式并结合我科的疾病特点和医护人员的行为标准,将医护之间的沟通流程设置为:即S:患者的床号和姓名、患者现在出现的问题;B:患者的主诉、问题的依据及分析;A:患者的异常反应、异常报告值、给氧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对问题的评估、观察要点;R:已经采取的护理措施、对问题处理的建议。
应用SBAR沟通模式提高外科护士交接班能力的体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外科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在交接班时能够清晰、准确地传递患者信息和手术情况。
为了提高外科护士的交接班能力,我们引入了SBAR沟通模式,通过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一下我对于SBAR沟通模式在提高外科护士交接班能力的体会。
SBAR沟通模式的介绍。
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专业的医务沟通模式,它的英文全称是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中文翻译为“情况、背景、评估、建议”。
这种沟通模式最初是在美国海军用于潜艇舰艇上的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后来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医疗环境中。
SBAR模式强调在交接班和传递患者信息时,保持简洁、明了、结构化、系统化,以便快速传递重要信息,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我们的外科手术科,交接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
在应用SBAR模式之前,护士们在交接班时经常会出现信息传递不清晰、遗漏重要信息、浪费时间等问题。
为此,我们组织了培训课程,对护士进行了SBAR沟通模式的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提高了他们的沟通态度和技巧。
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护士们在交接班时能够更加条理清晰地传递患者信息和手术情况,极大地减少了交接班时间,也减少了信息传递上的误差和遗漏。
SBAR沟通模式为提高外科护士的交接班能力带来了一些挑战。
虽然SBAR沟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交接班效率和准确性,但也出现了一些挑战,比如在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护士们可能会出现过分追求标准化而忽视了信息的完整性和细节性,这对于外科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要保持一种平衡,既要注重SBAR模式的标准化,又要确保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中国医学伦理学Chinese Medical Ethics㊀2016年8月Aug.2016㊀第29卷第4期Vol.29No.4网址与投稿:http:ʊdoi:10.12026/j.issn.1001-8565.2016.04.10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黎巧玲,辛爱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陕西㊀西安㊀710061,QL203@)摘要 目的㊀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㊀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我院10个临床护理单元的96名护理人员及49名医生㊂对护理人员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培训,制作书面沟通引导及利用电子化医护交互系统等实施标准化沟通㊂实施1年后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并调查护理人员对应用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态度㊂结果㊀实施后医生对护理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护士对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工作中的应用认可度较高㊂结论㊀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尤其在护士病情了解㊁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及与医生的配合度方面满意程度有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㊂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医护沟通;护理教育;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052㊀㊀㊀㊀ 文献标识码 A㊀㊀㊀㊀ 文章编号 1001-8565(2016)04-0583-03㊀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 in Doctor-nurse CommunicationLI Qiaoling,XIN Aili(Nursing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ᶄan Jiaotong University,Xiᶄan710061,China,E-mail:QL203@)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 in doctor-nurse communication.Methods: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96nurses and49doctors from10nursing unit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The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 training was carried out for nurses,which was implemented by communication guide and electronic medical interaction system.The doctorsᶄsatisfaction to nursesᶄjob was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and the nursing staffsᶄattitude toward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 was investigated.Results:After1year,doctorsᶄsatisfaction to nursesᶄjo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Nursing staffsᶄacceptance toward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 presented a high level.Conclusions:The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doctorᶄs satisfaction to the nursesᶄwork,especially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condition,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doctors.This communication mode is worthy popularizing in the clinical situation.Key words: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Doctor-nurse Communication;Nursing Education;Degree of Satisfaction㊀㊀标准化沟通模式(简称为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㊁标准的沟通方式,最先被用于美国海军核潜艇和航空业,在紧急情况下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㊂美国医疗机构将这种沟通方式应用于医护沟通,通过现状(Situation)㊁背景(Background)㊁评估(Assess-ment)㊁建议(Recommendation)四个部分的标准化沟通语言,促使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全面㊁系统的传递,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混乱[1]㊂国内有医院引入这一方法,报道将这一模式应用于护士与医生的病情沟通㊁护理人员交接班及新护士培训等[2-4],取得较好的效果㊂我院于2014年起在10个临床科室试行这种医护沟通模式,取得较好的临床工作效果,现汇报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我院内外科护理单元10个,其中内科5个㊁外科5个㊂将这10个护理单元的护士排除护士长㊁工作不满1年的培训护士及未连续分管床位的护士,共计102名护士纳入研究,5名护士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最终获得有效参与护士96名㊂采取抽签的方式抽取每个护理单元的主管及以上职称医生各5名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0385网址与投稿:http:ʊ中国医学伦理学Chinese Medical Ethics㊀2016年8月Aug.2016㊀第29卷第4期Vol.29No.4名医生参与研究,最终获得有效参与医生49人㊂1.2㊀实施方法1.2.1㊀实施前准备㊂实施前充分调研可行性,邀请香港资深护理专家来我院进行标准化沟通模式授课,选派3名护理骨干到香港实地学习负责全院培训工作;同时进行临床调研,与试点科室主任㊁医生㊁护士长及护士进行沟通㊂1.2.2㊀制定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指引㊂主要包括3部分:①沟通前准备㊂要求护士沟通前进行充分准备,简要评估患者目前症状和体征;梳理患者相关信息,包括知晓入院诊断㊁查阅最近的医疗护理记录㊁了解沟通可能需要的过敏史㊁药物治疗㊁静滴液体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㊂②沟通中要点㊂按照现状㊁背景㊁评估及建议4个程序进行汇报,其中 现状 (S)汇报患者的床号和姓名㊁患者的主要问题等; 背景 (B)汇报患者的现病史㊁既往史,最近监测数据等;评估 (A) 汇报患者最新生命体征㊁异常反应㊁异常报告值㊁患者的心理状态㊁对问题的评估㊁观察要点等;建议 (R) 汇报已采取的护理措施㊁对问题处理的建议等㊂③沟通后跟进㊂沟通后护士需继续跟进沟通事项,包括对沟通过程的记录㊁沟通后医生的处理意见及护士的配合工作㊁处理后患者的情况等㊂另外沟通后还需密切关注沟通后医生有无及时反应,如果发现反应不及时或病人病情持续恶化,这时需进一步升级处理㊂1.2.3㊀实施前培训㊂按照实施指引的内容采取护士长-护士的两级培训方式对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培训㊂首先,由培训的3名护理骨干对全体护士长进行培训,再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培训㊂护理部抽查护士掌握情况,保证护士对培训内容掌握到位㊂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两部分,理论培训由讲述和观看案例视频组成;实践培训以病区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护士长选取病情发生变化的病人,指定护士应用该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演练,根据护士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帮助护士熟练掌握这一病情汇报方法㊂1.2.4㊀临床实施应用㊂将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医护及护护病情沟通㊂医护沟通主要应用于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士向医生进行病情汇报㊂护护沟通主要应用于晨交班及晚交班时,护士与护士之间对重病人的病情交接㊂1.2.5㊀应用辅助㊂改变传统的 流水账式 护理记录方法,将标准化沟通模式的现状㊁背景㊁评估及建议以表格形式嵌入抢救护理记录单及交班报告表,指引护士对患者情况全面掌握并方便医生快速了解病情;同时,利用便捷的医护电子交互系统,将沟通内容显示在电子屏幕上,以口头汇报与电子屏显示的听觉和视觉双重信息传达,保证信息转达及接收的准确性㊂1.3㊀效果确认1.3.1㊀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㊂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共有20个项目,项目内容包括病情掌握㊁与医生工作配合㊁专科理论㊁专科技能㊁爱伤观念㊁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㊁工作主动性㊁团队协作㊁病房秩序管理及仪表态度等㊂每个项目以非常满意㊁满意㊁一般㊁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赋予5㊁4㊁3㊁2㊁1的分值㊂满意度以每一个项目的平均得分表示㊂量表使用前进行内容效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测定,内容效度为0.859,Cronb-achs α值为0.883㊂分别在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前及实施1年后对试点科室抽取的49名医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比较㊂1.3.2㊀护士对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态度认知㊂在实施标准化沟通后,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护士对这一沟通模式的认知情况㊂共设问题8项,以 是 或 否 进行判定㊂1.3.3㊀数据处理㊂采用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㊁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实施标准化沟通前及实施1年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总满意度实施后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㊂其中,在护士熟悉病情㊁与医生的配合及专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三个分项目实施后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P=0.000,P=0.001)㊂具体见表1㊂表1㊀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xʃs)实施前实施后t P 总满意度 4.18ʃ0.65 4.49ʃ0.58-2.490.007熟悉病情 4.25ʃ0.73 4.58ʃ0.55-2.530.007与医生配合 4.08ʃ0.51 4.53ʃ0.46-4.590.000专科理论知识 3.86ʃ0.64 4.27ʃ0.59-3.300.001㊀㊀实施标准化沟通1年后,护士对这一沟通模式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对这一沟通模式的认可度较高㊂其中,对提供标准化病情汇报指引㊁促使掌握病人全面信息及帮助理顺与医生的沟通信息方面,认485项目是百分比提供了标准化病情汇报的指引9396.88%能促使我掌握病人全面信息9093.75%能帮助理顺与医生的沟通信息8790.63%能提高处理紧急情况的效率8588.54%能促使我主动学习疾病知识8285.41%能促使我密切关注病人病情8184.38%能促使我增加与医生治疗性沟通的频率8184.38%对我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提升有帮助7679.17% 3㊀讨论有研究者认为,临床医生是护士工作中最密切也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有着很强的参考性,对于完善护理服务㊁提升护理质量㊁促进医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5]㊂本研究着重从医生的角度对护理人员使用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总体满意度实施后高于实施前,比较客观地展现了该模式在促进护士了解病情㊁提升相关理论知识及加强与医生的配合度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作用㊂同时,从护士对使用该模式的态度调查中也能得出一致的结论㊂3.1㊀促进护士熟悉和了解病情本研究发现实施标准化沟通后医生对护士在熟悉病情方面的满意程度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且对护士的调查发现93.75%的护士认为能促使其掌握病人全面信息,84.38%的护士认为能促使其密切关注病人病情,两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㊂另外,96.88%的护士认为这一方法提供了标准化病情汇报的指引,对其在提供病情把握的系统性上认可度较高㊂我国护理教育未涉及关于标准化沟通的课程内容,传统病情汇报局限于当前患者发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虽然也注重在病情汇报方面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没有形成既定的框架,由于个人理解不同而有很大差异㊂实施标准化沟通有利于护士根据既定的内容准备病情汇报,其中背景的把握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病史㊁治疗和护理情况㊁相关检查结果等资料,也要求对患者的情况有准确的评估和判定㊂因此,护士在向医生作病情汇报时能够更为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帮助医生快速做出反应㊂3.2㊀提高护士与医生配合度本研究发现实施标准化沟通后医生对护士在配合方面的满意程度优于实施前,且90.63%的护士认为标准化沟通模式能帮助理顺与医生的沟通信息, 84.38%的护士认为标准化沟通模式能够促使其增加与医生治疗性沟通的频率㊂有研究显示,在医疗机构的高风险科室,如手术室㊁ICU㊁急诊室中,标准化沟通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6]㊂该模式能促使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标准化和结构化,使整个信息交流过程条理清晰㊁内容完整,有效减少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缺陷㊂从护士的结构式汇报中了解必要的相关资料,及时判定患者病情变化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尤其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争取宝贵的时间㊂3.3㊀提升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后医生对护士专科理论知识的满意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㊂且调查护士发现,85.41%的护士认为标准化沟通模式能促使其主动学习疾病知识,79.17%认为对其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提升有帮助㊂标准化沟通模式固有的项目要求护士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诊断和评估能力,能够准确描述病情变化现状及相关的评估指标;其次需要了解其背景资料,找到与现有病情变化的相关联系;最后还需要综合全部信息,结合具备的理论基础提出自己的处理见解㊂整个过程促使护士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反复与病人的实际病情相结合,以求获得准确的信息和判断㊂标准化沟通模式有效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快速提升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㊂综上所述,标准化沟通模式在临床的应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㊂对于提升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尤其在提升护理人员病情掌握水平㊁理论知识和加深与医生的沟通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㊀Arizona Hospital and Health Association.SBAR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in Arizona[EB/OL].(2010-05-19)[2015-05-08].ht-tp:///patient_safety/docu-ments/SBARtoolkit_001.pdf.[2]㊀刘霞,韩雅琴,王怡.SBAR沟通模式在CCU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7):55-56.[3]㊀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4]㊀徐华丽,赵志芳,傅亚飞,等.SBAR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2):63-64.[5]㊀储静,杜萍.3所军队医院医师对护理人员的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5):492-493.[6]㊀Velji K,Baker GR,Fancott c,et a1.Effectivenessof an adapted SBAR communication tool for a reha-bilitation setting[J].Healthc Q,2008,11(3):72-79.收稿日期㊀2016-05-12修回日期㊀2016-07-14编㊀㊀辑㊀商㊀丹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