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上语文第1单元单元备课
- 格式:docx
- 大小:18.08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备课时间:2020.9.7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材分别以《草原》《丁香结》为例,说明了如何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编排这部分内容,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课文时所习得的“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对这一方法进行巩固和强化,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运用。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
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习排比句,体会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教材中呈现的三个排比句,结构整齐、节奏和谐、层次清晰,值得学生体会。
第二项内容是了解分号的用法。
分号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能表示多种关系,用法较为复杂。
教材通过呈现两组带有分号的句子,让学生了解分号最常用的表示并列的用法。
第三项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留意街上的路牌,关注汉语拼音在生活中的使用,其中,绿色的是高速公路上的路牌,蓝色的是街道上的路牌;教材中的两个泡泡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另一方面继续引向生活,让学生留意姓名的拼写规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律《过故人庄》。
这首诗写诗人应邀到乡村老朋友家做客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乡村绿树行行相合,青山依依相伴,屋舍俨俨,农田齐齐的美丽风光,以及老朋友宰鸡烧酒,主客举杯欢饮、对谈农事的画面,表现了朋友情谊的真摯深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
插图生动再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景色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情形。
学情分析:本次学习的内容是交流平台,由于学生在前面四课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从所写的内容想开去,所以这节课中我讲了方法以后,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想开去。
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3.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展开想象的翅膀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学习。
(一)预习课文,把握基础。
1.朗读课文。
(1)通读本单元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把不认识的字词多读两次。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古诗。
2.梳理预习,基础达标(1) 字词检测关,听写必须掌握的词绿毯草原线条柔美境界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飞驰姓陈马蹄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稍微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摔跤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愁怨顺心平淡模糊花蕾衣襟恍然花苞对()错()个。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语运用关,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shang(),扎着彩色腰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一声令下,只听见马tí()声响,一群人jīn()飘带舞,如一道彩hóng()一般从绿tǎn()上飞向远方。
射箭、摔jiāo()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的蒙古族姑娘羞sè()的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3)字音辨析关,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 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ù 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yǐn 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jǐn 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小学语文六上第1单元备课模板(修订)
六年级上册备课总第( 5 )课时
小学语文学科备课模板(修订)
六年级上册备课总第( 6 )课时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2小题。
2.活学活用,根据提示填诗词。
(1)看到课件出示的图片,我想到本课学的诗句:
“,。
”
(2)走在乡间小路上,我闻着稻花香,听着阵阵蛙鸣,
不禁吟诵起
“,”。
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3)踏着乡村湿滑的小路,词人走过一座座弯弯的小桥,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条潺潺的小溪和一座低矮的茅店,这一切是多么熟悉啊!他欣然吟诵道:
“,。
”
(四)拓展练习。
1.背诵《水调歌头》。
2.再读三首古诗词,选择其中一首,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尝试成一篇短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一天的变化》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2.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集体备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重点培养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一天的变化》。
2. 相关课件、图片或实物,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练册、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 教师复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 教师呈现今天的教学目标,并与学生讨论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引入《一天的变化》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 教师呈现课文标题和短小的段落,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 教授课文- 教师逐段教授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重要词语。
-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4. 拓展活动-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 学生分成小组,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事物的变化例子,并在小组内分享。
5. 小结与巩固-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 学生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题,并进行批改和讨论。
6.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事物,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变化过程。
-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扩大对事物变化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册和写作作业,评价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评价,鼓励互相研究和帮助。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小结《草原》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丁香结》作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写丁香结的部分,巧妙融入了联想。
《花之歌》全文无一“花”字,却句句在写花。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自述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目录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2)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重点知识总结复习 (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测试(一)及答案 (1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测试(二)及答案 (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三)及答案 (28)第1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裳(shɑnɡ) 拙(zhuō) 缀(zhuì)(2)...难写的字....毯:半包围结构,“毛”要托住“炎”。
雅:左右结构,右边不要写成“住”。
德:左右结构,不要少写了“心”上的一横。
稻:左窄右宽,“臼”里边是两笔短横,不要写成一笔长横。
2.词(1)...必须掌握的词......草原线条柔美境界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飞驰马蹄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摔跤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愁怨顺心平淡(2)...近义词...清鲜~清新惊叹~惊讶回味~体味洒脱~潇洒迂回~迂曲静寂~安静亲热~热情拘束~拘谨幽雅~文雅浑浊~污浊笨拙~愚笨参差~杂乱眼帘~眼眶单薄~瘦弱照耀~照射梦想~理想文思~才思迷蒙~迷茫愁怨~忧愁顺心~遂心平淡~平凡泊~停愁~忧低~矮书~写鸣~叫孕育~培育赠予~赠送摇曳~摇摆旖旎~柔美馥郁~浓郁凝视~注视察看~查看硕大无朋~硕大无比婆娑起舞~翩翩起舞心驰神往~梦寐以求顾影自怜~顾影弄姿孤芳自赏~自命清高(3)...反义词...明朗→昏暗愉快→悲痛热闹→寂静团结→分裂拘束→洒脱羞涩→大方幽雅→粗俗浑浊→清澈笨拙→灵活参差→整齐单薄→结实梦想→妄想迷蒙→清晰顺心→烦心平淡→精彩移→停暮→晨低→高近→远散→聚夜→昼坠落→上升开放→封闭赠予→索取光明→黑暗仰望→俯视硕大无朋→微乎其微顾影自怜→妄自尊大孤芳自赏→自惭形秽(4)...词语归类....①ABB式词语:热乎乎亮晶晶类似的词语:笑哈哈笑眯眯笑嘻嘻笑盈盈②AABB式词语:熙熙攘攘忽忽悠悠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③描写绿色的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类似的词语:苍翠欲滴万古长青花红柳绿④描写高大的词语:庞然大物硕大无朋类似的词语:硕大无比高大威武巍峨耸立⑤描写花香的词语:芬芳馥郁类似的词语:香远益清芬芳扑鼻沁人心脾⑥描写清高的词语: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类似的词语:自命清高自命不凡顾影弄姿⑦跟想象有关的词语:黄粱美梦痴心妄想异想天开浮想联翩痴人说梦漫无边际不切实际胡思乱想⑧量词:一首奇丽的小诗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三棵白丁香一柄花蕾⑨动词:流入云际到达目的地表演舞蹈迎接远归者⑩修饰词:尖尖的帽子茂盛的森林紫红的小果实亮晶晶的眼睛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有朋自远方来》【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从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言语能力培养和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的角度让学生均有所获,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考虑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根据这一特点,我认真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育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学生应该“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这为我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指明了目标与方法。
通过认真研读课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活动目标是:第一,积累、展示有关交友的诗词、名言等,培养搜集材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第二,理解“朋友”的内涵,初探交友之道;第三,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学会广交益友。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综合性学习安排有两次,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和《遨游汉字王国》,二者都同属传统文化专题活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言语能力的熏陶提升,同时围绕活动主题,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并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精髓。
《有朋自远方来》是初中阶段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更是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朋友充满着好奇和期待。
如何结交朋友,是摆在孩子们面前的第一道考题。
因此,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认识交友之道,学会广交益友显得尤为重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目录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4)第三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7)第四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0)第五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3)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1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
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
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
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 揣摩优美语句的 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
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过程与方法:
2. 指导加深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自然美。
3. 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
新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练习写一写。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
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
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
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
受。
学情分析
经过五年多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
和独立阅读课外书的能力,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态度逐步
端正,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多数学生勤学好问,善
于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这是他们学好语文的有利因素。由
于孩子们都是来自农村,家长多数从事农业劳动或外出打工,
生活条件不富裕,舍不得买课外书,学生家长的文化底蕴较浅,
在家庭辅导和家庭教育方面跟不上。这是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
不利因素。
2
教学思路
及建议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
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
然的奇妙与美丽; 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
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
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时划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7课时,略读课
文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