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风险防范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网络金融行业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案设计第1章引言 (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4)第2章网络金融行业概述 (5)2.1 网络金融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5)2.2 网络金融的业务模式与特点 (5)2.2.1 业务模式 (5)2.2.2 特点 (6)2.3 网络金融面临的安全风险 (6)第3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6)3.1 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6)3.1.1 问卷调查法 (6)3.1.2 安全检查表法 (6)3.1.3 威胁建模法 (7)3.1.4 安全审计法 (7)3.2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7)3.2.1 定性评估法 (7)3.2.2 定量评估法 (7)3.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7)3.2.4 风险矩阵法 (7)3.3 网络金融行业安全风险案例分析 (7)3.3.1 数据泄露风险 (7)3.3.2 网络攻击风险 (8)3.3.3 合规风险 (8)第4章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与框架 (8)4.1 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制定 (8)4.1.1 风险识别与评估 (8)4.1.2 风险分类与归档 (8)4.1.3 风险应对策略制定 (8)4.2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8)4.2.1 组织架构 (8)4.2.2 政策与制度 (8)4.2.3 风险管理流程 (9)4.2.4 培训与宣传 (9)4.3 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实施 (9)4.3.1 技术措施 (9)4.3.2 管理措施 (9)4.3.3 法律合规 (9)4.3.5 应急响应 (9)第5章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 (9)5.1 加密技术及其应用 (9)5.1.1 对称加密技术 (9)5.1.2 非对称加密技术 (9)5.1.3 混合加密技术 (10)5.2 认证技术及其应用 (10)5.2.1 数字签名技术 (10)5.2.2 身份认证技术 (10)5.2.3 双因素认证技术 (10)5.3 安全协议与防护措施 (10)5.3.1 安全传输协议 (10)5.3.2 安全认证协议 (10)5.3.3 安全防护措施 (10)第6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1)6.1 防火墙技术原理与应用 (11)6.1.1 技术原理 (11)6.1.2 应用实践 (11)6.2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与应用 (11)6.2.1 技术原理 (11)6.2.2 应用实践 (11)6.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机制 (11)6.3.1 联动原理 (11)6.3.2 联动应用 (12)第7章安全审计与监控 (12)7.1 安全审计策略与实施 (12)7.1.1 安全审计策略 (12)7.1.1.1 审计目标 (12)7.1.1.2 审计范围 (12)7.1.1.3 审计方法 (12)7.1.1.4 审计周期 (12)7.1.2 安全审计实施 (12)7.1.2.1 审计计划 (12)7.1.2.2 审计执行 (13)7.1.2.3 审计报告 (13)7.1.2.4 审计改进 (13)7.2 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13)7.2.1 安全监控目标 (13)7.2.2 安全监控架构 (13)7.2.3 安全监控功能 (13)7.2.3.1 数据采集 (13)7.2.3.2 数据传输 (13)7.2.3.3 数据处理 (13)7.2.3.5 数据展示 (13)7.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 (13)7.3.1 应急响应组织 (13)7.3.2 应急预案 (14)7.3.3 应急响应流程 (14)7.3.4 安全事件处理 (14)7.3.5 应急响应演练 (14)第8章数据保护与隐私管理 (14)8.1 数据保护策略与法规遵循 (14)8.1.1 策略制定 (14)8.1.2 法规遵循 (14)8.2 数据加密与脱敏技术 (14)8.2.1 数据加密 (14)8.2.2 数据脱敏 (14)8.3 用户隐私保护与合规管理 (15)8.3.1 用户隐私保护 (15)8.3.2 合规管理 (15)第9章用户教育与安全意识提升 (15)9.1 用户安全教育策略制定 (15)9.1.1 安全教育目标 (15)9.1.2 安全教育内容 (15)9.1.3 安全教育方式 (16)9.2 用户安全培训与宣传 (16)9.2.1 安全培训 (16)9.2.2 安全宣传 (16)9.3 安全意识评估与持续改进 (17)9.3.1 安全意识评估 (17)9.3.2 持续改进 (17)第10章持续改进与未来展望 (17)10.1 安全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17)10.1.1 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准确性:分析已识别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匹配度,评估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时代金融76时代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摘要: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快了普惠金融向弱势群体的渗透和普及。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及双循环背景下,如何促进低收入群体进一步提高金融可得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进一步被大家认识和接受。
不管是正规金融机构还是网上借贷机构,都非常重视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延伸金融触角、拓展业务。
为此,笔者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金融加快普惠金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难点 建议● 方悦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是针对传统金融存在的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现象提出的金融服务定位。
其目的是希望长尾客户能够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参与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和谐发展。
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对弱势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该规划的制定,极大地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金融服务逐渐覆盖县域、农村等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较好地带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优势(一)覆盖范围广一是无需金融网点和自助设备即可获得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突破了地域限制,即使地理位置偏僻,只要有了网络,即能获得正规金融服务及阿里巴巴和京东等金融服务。
老百姓只要下载了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app,即能获得转账、还款等相关服务,获取最新的金融信息等,也可借助支付宝、微信等获得支付、转账、理财等,弱势群体的金融获得感不断增强。
二是金融产品多。
互联网金融不仅方便地为客户提供了收款、支付、贷款等传统服务,也方便客户购买各类保险、理财等金融产品。
如有需要还可获得证券相关服务,如网上开户、买卖股票、国债等。
互联网金融的这些优点无疑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DOI:10.19995/10-1617/F7.2024.02.128普惠金融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张翔 谭乐平(通讯作者)(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 广西南宁 530028)摘 要:普惠金融作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关键,承担着共同富裕的角色。
普惠金融风险管理是确保普惠金融机构有效管理与其业务相关的各种风险,以维护金融稳定性、保护客户权益和实现可持续性的关键过程,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虽无法跳脱普惠金融,但其中的风险管理是实现金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梳理了普惠金融的内涵和特点,将其与传统金融进行对比,同时剖析了普惠金融面临的服务对象与面临的风险种类,并进一步通过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Grameen Bank、MPesa 等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普惠金融;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共同富裕本文索引:张翔,谭乐平.普惠金融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商展经济,2024(02):128-131.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角色,在金融体制深化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排斥等体现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为了解决金融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企业和家庭经济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解决贫困和不平等、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供广泛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会于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指出发展中国家要建立一个可获得、可负担、全面可持续、能为人们供应合适产品与服务的金融体系,其重点服务对象包括老弱病残群体、农村及偏远地区居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等。
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方式是增加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等,整体发展态势缓慢向前[1]。
普惠金融的全球发展情况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普惠金融全球发展的主要趋势和亮点:(1)金融包容性的提高: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措施,以提高金融包容性,包括推广金融教育、提供金融服务、降低金融门槛、扩大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等;(2)微型金融机构的崛起: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微型金融机构(如村级合作社和小额信贷机构)已经兴起,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3)数字金融的普及:数字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机会。
金融天地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徐小茗 北京工商大学摘要:本文借鉴传统金融机构经验,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置以及管后评价等四大节点构建互联网金融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
同时,提出构建完善的金融信息数据库,加快金融科技技术的发展,完善互联网金融信贷的监管制度和出台互联网金融信贷法律法规等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关键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识别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0-0239-02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在我国兴起,并有效地解决金融发展中成本高、风险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原本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的客户享受到了金融服务。
2015年更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产品创新以及业务范围,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是,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不仅如此,现代网络空间的多维开放性和多向互动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波及面、扩散速度、外溢效应等影响都远超出传统金融。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信贷平台和支付平台接连发生提现困难、失联、卷款跑路、非法集资等风险事件,使整个行业的形象和消费者信心受到了较大冲击。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客观上已成为当前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国家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个薄弱环节。
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与技术风险的叠加效应,引导互联网金融走入“依法合规、趋利避害、风险可控、规范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文献综述目前,关于互联网信贷风险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识别研究:冯乾和王海军(2017)首次将金融业“不当行为风险”的讨论延伸到互联网金融领域,认为我国互联网机构常见的不当行为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当宣传推介和产品销售;二是泄漏客户个人信息;三是绑架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誉;四是提现困难、失联、卷款跑路、非法集资等。
摘要在我国,小微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却一度陷入融资难的困境。
然而,我国传统的金融机构将小微企业排除在贷款范围之外,现行的金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构建普惠金融,发展小额信贷势在必行。
为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但在近两年下行的宏观经济中难以为继。
在普惠金融背景下,研究小额信贷风险,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推出为我国电商企业进军金融领域带来了发展契机,电商小额信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生事物,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服务,拓宽融资渠道。
本文就选择我国电商小额信贷中最具代表性的阿里金融作为案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首先阐述了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开展小额信贷的实践,对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风险种类进行了概述;其次,通过概述阿里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阿里金融小额信贷的业务特征,利用普惠金融的分析框架,对阿里金融的信贷风险作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阿里金融的风险管理模式;再次,通过与京东金融进行对比,总结线上小额信贷在风险控制上的经验;最后,在风险管理的角度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额信贷风险管理ABSTRACTIn our country,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hold the lifeblood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ut once trapped in financing difficulties.However,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xclud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from the scope of loans, and the existing financial system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ir financing needs. It is imperative to build Inclusive Finance and develop micro credit.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small loan companies came into being and developed rapidly, but it’s very hard to survive under the descending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past two years.In the context of Inclusive Finance, the study of micro credit ris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mall loan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prevent risk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brings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he E-commerce enterprises entering financial field, electric commercial microcredit as a newborn thing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devotes to provide microfinance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This paper select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li finance in China's electricity supplier microfinance as a case, and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cro credit compan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management.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micro credit and the practice of micro credi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risk faced by micro credit companies.Secondly, through an overview of Ali Finance’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he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Inclusive Finance, Ali finance credit risk has been deeply studied, and summarizes 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of Ali finance.Thirdly, by comparing with Jingdong financ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online micro credit in risk control.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from the angle of risk management, which can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loan companies in china. Keywords: inclusive finance microcredit risk manage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点 (7)2 小额信贷理论基础与发展实践2.1 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9)2.2 国外发展小额信贷践行普惠金融的实践及启示 (12)2.3 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实践 (18)3 案例介绍3.1 阿里金融简介 (24)3.2 阿里金融小额信贷业务特征 (24)3.3 从普惠金融视角看阿里金融小额信贷风险问题 (29)3.4 与线上小额贷款风控机制对比 (38)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 (42)4.2 建议 (43)致谢 (46)参考文献 (47)1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近年来,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活跃度不断攀升。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经验借鉴与创新治理建议丁军刘薇何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北京100101)互联网金融作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风险和隐患。
随着监管规则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逐渐转入规范发展阶段,行业发展环境向好,尽管互联网金融行业占金融总量的比重较低,但无论是投资端还是借款端,业务涉众面都非常广。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业务形态,不断在理念、技术和模式方面实现突破,带动了我国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
2019年初,互金整治办、网贷整治办相继发布“175号文”“1号文”,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向公众开放项目信息查询功能,减少了此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并强化了网贷机构信息披露的社会监督机制。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分析,截止到2018年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降至1798家,相比2017年底减少了442家。
2018年行业成交额达1.92万亿元,环比下降21.19%。
打破成交额连续5年上涨,网贷行业交易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
一、国内重点城市和地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典型经验与借鉴(一)深圳1.首创海豚指数监管24.4万家类金融企业。
2017年,深圳市金融办正式发布“深圳市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该平台包括7个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涵盖非法集资核心建模系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线下数据采集系统、舆情信息采集系统、举报线索管理系统、非法集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
而平台的核心则是“海豚指数”。
作者简介:丁军(1962-),男,山东省莱州市人,硕士,副研究员,供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刘薇(1981-),女,河北迁安人,理学博士,副研究员,供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何砚(1980-),男,河北唐山人,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供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2023年信贷员风险管控经验总结与分享2023年信贷员风险管控经验总结与分享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深入的改革,信贷员作为金融机构中的重要角色,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金融业务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信贷员风险管控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本文总结了2023年信贷员在风险管控方面的经验与技巧,以期为广大信贷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在信贷经营过程中,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尤为重要。
这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各种流程、方法和工具等方面。
首先,信贷员应该建立客户身份、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细节的信息档案,并进行实时更新和调整。
其次,信贷员应该利用各种风险评估模型,例如信用评分模型、抵押贷款评估模型等,对客户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从而有效地减少贷款违约的风险。
同时,信贷员还应该建立灰名单、黑名单等档案,对高风险客户进行监管和管理,对于已经进入违约状态的客户必须进行严格的追回和处理。
二、加强信贷审查和管理信贷员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的贷款审批流程。
这包括了从申请人选择、审查材料、评估风险,到批准贷款等各个环节。
一般来说,审批流程应该经过多环节、多人审批,并确保审批记录的真实、可靠、完整、准确。
同时,信贷员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设置必要的贷前条件,例如资产凭证、担保等,以加强控制风险。
同时,也要在贷后过程中加强管理,例如定期检查客户情况和财务状况,对贷款用途进行监管以及及时要求客户偿还贷款本息等等。
三、控制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影响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
为了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信贷员应该积极收集和分析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情况和趋势,从而及时调整贷款业务方向和策略。
此外,也要严格控制信用风险,即监控贷款违约率、逾期率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提高贷款利率、限制贷款额度等。
四、支持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2023年,普惠金融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重点之一。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正在为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和完善。
在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一些发展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1. 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导致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不足,难以选择合适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也难以获取到充分的农村客户信息,无法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2. 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布局不足,导致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
而互联网金融虽然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便利的金融服务,但是仍然存在产品种类不足的问题。
3. 风险管理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的风险较大,传统金融机构往往难以有效管理风险,导致信贷资金难以进入农村地区。
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亏损。
1.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金融服务的渠道和方式。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更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
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农村居民的精准定制金融服务,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
除传统的存贷款、保险外,还要提供农业保障、小额信贷、农产品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
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1. 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政府应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保障农村金融业风险可控。
2.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政府应增加对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
Finance金融视线0342018年6月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17.034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问题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李爱婧摘 要:“普惠金融”自提出以来就得到我国政府的极大重视,特别是2017年提出要求各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从此“普惠金融”不仅是商业银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业务。
与此同时,诸多学者认为小额信贷不仅是普惠金融理论的基础,更是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小额信贷业务入手,分析在普惠金融政策指导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普惠金融 小额信贷 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 道德风险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b)-034-02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是指在可负担的成本内,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群体提供合理有效的金融服务,其重点服务对象是农民、小微企业等缺乏生产或创业资金的群体,旨在解决他们“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在国内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随后我国各大中型商业银行纷纷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积极开展普惠金融业务。
很多学者认为,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与小额信贷业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杜晓山(2007)认为,小额信贷实际上是对普惠金融理念的实践。
吴晓灵(2010)认为,由于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基层的贫困人口、小微企业,小额信贷必然是其服务的主要形式。
虽然普惠金融的概念非常广泛,并不仅仅限于小额信贷,但是小额信贷业务却是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本文将以小额信贷业务为切入点,分析在普惠金融政策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并且提出若干务实、有效的建议,以期在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能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王云鹤摘要:普惠金融业务是指银行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面向不同层次和经济状况的客户群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然而,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更高的信用风险。
因此,有效管理普惠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通过普惠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旨在帮助银行更加有效地管理普惠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提升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引言在当前金融环境下,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蓬勃而复杂,信用风险也相应增加。
从信用风险评估的角度,我们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AI技术、数据挖掘等方法的信用评分模型,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我们本人强调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普惠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各方面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1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
信用风险管理对于银行普惠金融业务至关重要,因为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维护其稳健运营。
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通常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相对高风险的群体,如果金融机构未能妥善管理信用风险,可能面临不良资产快速增加的风险。
大额不良贷款会直接冲击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盈利水平,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了确保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健经营,必须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
1.2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普惠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管理还扮演着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角色。
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客户时,需要确保借款人身份真实性和还款能力,以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
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可靠的信贷体系,有效识别潜在风险客户,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强借款人的还款意愿,确保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研究王晶刚摘㊀要:近几年来ꎬ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ꎬ我国的网络技术也在迅速发展ꎬ带动了网络金融的发展ꎮ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ꎬ使得人们可以自由㊁平等地㊁信息对称地获得金融服务ꎬ从而推定了金融发展的普惠性ꎬ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ꎬ促进了人们金融意识的形成ꎬ使人们的金融行为规范化ꎮ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ꎻ普惠金融发展ꎻ研究一㊁引言自2015年以来ꎬ在发展过程中制订了许多相关政策ꎬ互联网金融是 互联网+ 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ꎬ也是新时代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形式ꎬ具有便利㊁开放㊁包容等诸多优点ꎬ同时又能极大地拓展惠普金融的平台ꎮ文章主要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ꎬ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ꎬ以期推动惠普金融在我国的发展ꎮ二㊁普惠金融概述因特网金融依赖诸如因特网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开放平台来建立高效的金融格式和服务系统ꎬ包括在线金融平台㊁金融服务㊁金融组织和因特网金融监控系统(如区分包容性融资㊁平台融资和信息融资)等ꎬ其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系统不同ꎮ网上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ꎮ该项目推动了人的创业和创新ꎬ有利于扩大金融开放和发展的空间ꎬ有利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ꎬ有利于金融业的健康稳定运行ꎮ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普惠金融ꎮ它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所有社会团体对组织财务服务的平等要求ꎬ并向所有组织提供财务服务ꎮ从具体微观层面分析ꎬ普惠金融是借助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ꎬ为部分低收入普通人群扩大网络金融服务渠道ꎮ三㊁互联网金融对惠普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实现金融服务群体的扩大惠普金融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扩大现有的金融服务群体ꎬ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收入较低的弱势群体ꎬ因为在过去的相关调查数据中发现ꎬ惠普金融主要服务于高端客户群体ꎮ近年来ꎬ我们可以发现惠普金融业务的门槛越来越低ꎬ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对产品起始点金额的限制ꎬ这对低收入弱势群体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现象ꎬ使他们能够公平地享受惠普金融业务ꎮ(二)加速拓宽了企业融资的渠道无网络金融之前ꎬ企业想要融资一般都是通过银行贷款ꎬ这种融资方式比较传统ꎬ而且成本相对较低ꎬ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ꎬ操作手续十分复杂ꎬ审批时间也较长ꎬ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不便ꎮ上述问题相对于一些小型企业而言更为明显ꎬ其主要原因是信用记录较少㊁抵押品不足等ꎬ但应用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ꎬ相对来说ꎬ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审批的时间和程序都有明显减少ꎬ可以使企业及时获得所需资金ꎬ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ꎮ(三)降低金融成本减少财务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ꎬ互联网金融可以帮助企业更容易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ꎬ在一般情况下ꎬ有效利用相关技术可以使大多数互联网公司获得金融商品的促销工作ꎬ而客户可以在网上操作服务ꎬ这大大节省了时间ꎮ第二ꎬ降低了运营成本ꎬ我国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网上开展网店运营的模式ꎬ但在具体操作上ꎬ网点越多运营成本越高ꎬ利用因特网就能有效解决问题ꎬ因特网的在线支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ꎬ进而为金融机构减少了很多现金收付ꎮ四㊁现阶段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不足(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网络金融下的科技发展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市场机遇ꎮ不同机构在包容性融资领域使用的信用调查机制不同ꎬ因此ꎬ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存在一定差异ꎬ导致查询结果不一致或模糊不清ꎬ而包容性融资发展的各机构逐步采用统一的信用报告机制ꎬ以消除以往信用报告查询中的漏洞ꎬ准确避免信用报告风险ꎬ并为包容性融资建立了信用查询机制ꎮ利用网络金融服务模式ꎬ可构建App移动广告平台ꎬ让人们通过简单的手机操作完成金融服务ꎬ简化烦琐的传统处理程序ꎬ减少获取包容性金融服务的困难ꎬ让更多的人满意开放的金融服务ꎮ惠普金融的开发结果已经被金融服务需求所优化ꎮ另外ꎬ利用手机应用软件来推广互联网金融相关平台ꎬ使其能够直接获取产品ꎬ加深对包容性金融的了解ꎬ积极参与金融活动ꎬ鼓励其发展ꎮ普惠金融不仅能更充分地利用市场中的闲置资源ꎬ更能通过开放的网络信息ꎬ有效地利用信息披露机制和全面的客户信息ꎬ提高金融服务的精确性ꎬ从而安全地引导市场内资产向诸如小企业等特殊群体倾斜ꎬ促进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ꎮ就网络金融而言ꎬ综合金融继续改进与监管机制相关的披露机制ꎮ与此同时ꎬ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削弱了收集信息的障碍ꎬ使监管者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理解ꎮ综合性金融发展状况和市场运行现状将促使监管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ꎬ使之能逐步跟上金融产品变化的发展ꎬ并加强监管工作ꎮ(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1.普及率相对较低因特网金融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ꎬ总体普及率较低ꎮ这有两个原因:第一ꎬInternet开发中存在安全问题ꎮ因特网的发展有很多网络漏洞ꎮ特别是近几年来ꎬ网络诈骗频发ꎬ各种信息盗用㊁病毒感染㊁金钱盗用等屡禁不止ꎮ这样ꎬ人们就不安全了ꎬ因为他们担心失去账户和资金ꎬ尤其是对普通人86金融观察Һ㊀来说ꎮ第二ꎬ中低收入者是包容性金融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ꎮ这一群体主要是那些低收入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人ꎬ他们对网上融资还比较陌生ꎬ不愿意尝试ꎮ2.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伴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ꎬ包容性金融迅速发展起来ꎬ但网络金融监管仍然远远落后于网络金融ꎬ导致网络金融监管相对滞后ꎬ监管制度不完善ꎮ特别是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过程中ꎬ原有金融监管漏洞更加明显ꎬ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来保障ꎬ目前ꎬ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机制不健全ꎬ目前ꎬ我国金融监管主要由中央银行主导ꎬ虽然分工明确ꎬ但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ꎬ出现了监管内容模糊的问题ꎮ二是监管滞后ꎬ网络金融受到网络的冲击ꎮ3.缺乏高效的信用评估体系在网络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ꎬ信用评分机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ꎬ金融行业也越来越依赖于信用ꎮ网上理财主要是通过收集客户的网络信息ꎬ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ꎬ从而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ꎮ但由于在不同的金融服务平台上收集客户信息的方式和方法不同ꎬ客户信息也会被保留ꎬ而客户资源不会被共享ꎮ这样ꎬ就很容易做出不明确的客户信贷决策ꎬ并在多个平台上重复信贷ꎬ从而增加金融平台的风险ꎮ目前ꎬ要想在金融平台上实现客户信息的交换ꎬ建立完善的网上信用评价机制还存在诸多困难ꎮ而且ꎬ在线基金仍有许多不足和缺陷ꎮ有些客户利用这些漏洞 划掉 信用等级ꎬ从而影响客户信用等级的真实性ꎬ它体现了完全相信信用评分系统ꎬ容易给网络带来金融风险ꎮ五㊁互联网金融下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措施(一)为普惠金融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1.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目前ꎬ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ꎬ投资者很难获得有效的投资信息ꎬ从而限制了其投资决策ꎬ影响了其投资行为ꎬ阻碍了包容性金融的有效推广ꎮ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息交流机制ꎮ第一ꎬ规范平台信息披露内容ꎮ举例来说ꎬ可以建立信息评级机制对信息进行评级和评价ꎬ从而使投资者能够根据这些信息的评价做出投资决定ꎮ第二ꎬ强化信息披露监管ꎮ第三ꎬ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ꎮ2.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经济发展的政治功能十分明显ꎬ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原则ꎮ当前ꎬ我国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力度相对较大ꎬ但发展包容性金融仍需寻求更多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ꎮ建立宽松的发展环境ꎬ鼓励发展包容性金融ꎬ健全监管机制ꎬ规范市场行为ꎮ(二)提高普惠产品的可得性要大力发展包容性金融ꎬ就必须改善对公众的服务ꎮ这种可能性是指直接㊁全面地与产品相关ꎬ并对其感兴趣和积极参与ꎮ第一ꎬ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ꎬ能够大力发展相关的移动用户ꎬ并且能够使用App开发包容性金融ꎬ这为包容性金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ꎮ其次ꎬ产品类型的创新和个性化设计ꎬ包括为大众筹资ꎬ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还应该考虑个人的特性ꎬ以满足多样化人群的不同需求ꎬ从而能够有所普及和推广ꎮ(三)增强普惠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普惠性金融客户群较广ꎬ人员参差不齐ꎬ信用等级高低不一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风险ꎬ无论是内部风险ꎬ还是外部风险ꎬ都有损于全面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ꎮ所以ꎬ加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尤为重要ꎮ第一ꎬ把审核做好ꎮ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时ꎬ首先要对客户的资质进行审核ꎬ然后根据审核结果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ꎮ所以贷款前的检查尤其重要ꎮ比如ꎬ在审核过程中ꎬ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家信用调查体系的内容ꎬ还要关注能证明客户信用的内容ꎬ比如:客户的芝麻信用ꎮ二是及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ꎬ在金融企业交易成功后ꎬ跟踪客户经营情况ꎬ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ꎬ了解客户还款情况ꎬ一旦客户出现还款风险ꎬ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ꎮ三是搞好后期管理ꎮ财务交易结束后ꎬ对客户的情况进行汇总ꎬ并将其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ꎬ可作为该客户开展财务业务的重要依据ꎮ六㊁总结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ꎬ网络金融在中国迅速发展ꎮ为加快网络与金融的整合ꎬ必须改善现有金融服务平台ꎬ推动惠普金融与网络技术的深度整合ꎮ另外ꎬ应根据普惠金融的特点和因特网的特点ꎬ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ꎮ根据自己的特点ꎬ不断改进管理方法ꎬ加强对银行风险的防范ꎬ提高整体服务水平ꎬ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ꎮ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金融机构的全面转型ꎮ在互联网背景下ꎬ普惠金融业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ꎬ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ꎮ文章对互联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ꎬ并提出了应对措施ꎮ普惠性金融的发展需要打破传统金融的某些经营理念ꎬ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金融需求ꎬ实现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双赢ꎮ参考文献:[1]李东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分析与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ꎬ2017(34).[2]宋伟伟.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金融经济ꎬ2017(20).[3]刘尚雯.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J].当代经济ꎬ2017(22).[4]吴阳芬.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体系路径与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ꎬ2016(6).[5]崔秀妹. 互联网+ 背景下辽宁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ꎬ2016(24):493.[6]赵妍. 互联网+ 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ꎬ2019.作者简介:王晶刚ꎬ常熟农商银行ꎮ96。
互联网金融如何助推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金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金融行业的格局,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普惠金融旨在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有效、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特别是那些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为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互联网金融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传统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设实体网点、进行风险评估和客户管理等,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客户身上,导致金融服务价格较高。
而互联网金融则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线上化和自动化,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例如,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从而减少了人工审核的环节和成本。
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客户获取和服务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无需建设大量的实体网点,降低了房租、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开支。
这些成本的降低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惠的利率和手续费,降低了客户的融资成本和金融服务费用,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二、互联网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往往需要到实体网点排队等待,手续繁琐,耗时较长。
而互联网金融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办理各种金融业务,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即时性和便捷性。
比如,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或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几分钟内完成贷款申请、审批和放款,无需多次往返银行网点提交资料。
此外,互联网金融还能够实现资金的快速流转和结算,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对于其生产经营至关重要,互联网金融的高效服务能够帮助它们及时抓住商机,促进业务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拓展金融服务覆盖范围传统金融机构由于受到网点布局和服务成本的限制,往往难以覆盖到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客户。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作者:王伟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9年第04期摘要:普惠金融是一项实现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享受适当、有效金融服务的重要战略。
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但是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积聚了许多风险。
文章对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额信贷;金融服务0 引言2005年联合国推出普惠金融概念后,国际社会开始对其广泛关注。
欠发达国家、地区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许多国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不断发文大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旨在让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享受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在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服务覆盖面达到一定水平,移动互联网支付得到一定普及。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13.39万亿元人民币。
但相较于其庞大的服务对象和资金需求,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如何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议题。
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暴露的问题1.1 普惠金融顶层设计不到位近年来,我国的国家层面对普惠金融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文件来推动其发展。
这些文件在宏观层面上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但是没有进行细化,对普惠金融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布局,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时缺乏主观能动性。
另外,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方面顶层设计也存在问题。
首先,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没有健全,导致普惠金融的发展缺乏清晰的法律规范。
其次,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缓慢,由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导致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困难重重。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区别与联系一、前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成为了金融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两者被经常拿来做对比。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区别与联系。
二、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基本概念1.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运用信息网络所产生的新型金融交易、服务模式,它同时涵盖了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风险评估、金融消费者保护等多个方面。
互联网金融最明显的特点是虚拟化、去中心化、创新性和高效性。
它可以带来融资更加方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务,而且通常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投资和融资者。
2. 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指为普通大众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灵活、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将排除金融体系以外的个人、家庭、企业等纳入到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内,让其能充分参与经济活动。
普惠金融强调兼顾“普惠”和“可持续”两个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长期性、可持续性为目标,解决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不完全性问题,实现更公平、更有效、更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差异1. 服务对象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是相对宽泛的,主要以个人理财和企业融资为主。
而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则更为特定,主要是曾经受到影响,现在受益于金融体系拓展的非城市居民、中小微企业等。
2. 服务方式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手机APP、网站等渠道实现各种金融交易和服务。
虽然互联网金融也有自己的风险,但其快速、方便、低成本的特点使得其在某些方面更优于传统金融。
而普惠金融则主要依靠传统金融渠道和地面上的实体网点,尤其是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
3. 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
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来自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等,尤其是P2P网贷平台。
然而普惠金融的主要风险则是主体风险、信息不对称、地域风险等。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及其防控策略探讨1.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概述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随着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将对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概述,分析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表现为信用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参与,包括供应商、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信用状况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信用风险的传导。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虚假信息的传播,进一步加大信用风险的隐患。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表现为操作风险,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涉及到的交易环节和参与方数量不断增加,操作风险也随之上升。
信息安全问题、技术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表现为市场风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在追求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可能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不规范性也可能加大市场风险。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表现为法律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企业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纠纷和监管压力。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加强与合作方的沟通与协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积极关注政策动态,合规经营;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1.1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金融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普惠金融信贷的风险防范
作者:李乐俊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4期
摘要:本文从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建立互联网金融个人信用信息库、加强行业自律、建
立互联网金融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防范、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
教育和保护等方面加强互联网金融信贷的风险防范。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实现普惠
金融的目标,但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需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风险防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信贷;风险防范
一、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
现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尚处于低门槛、低标准且监管真空状态。致使一些互
联网金融产品打着“普惠金融”的名头,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真空地带,一些互联网金融产
品甚至很容易触及“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存款”的红线。如湖北省出现的“天力贷”互联网金融产
品,由于被认为存在非法集资嫌疑,停止运转,面临被挤兑,最终被公安部门立案调查。因
此,由于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国内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处于真空地带,使不法分子有机可
趁。应尽快出台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保障广大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应
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专门办法,合理合规对其进行引导及监管。
二、建立互联网金融个人信用信息库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优势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轻而易举就可获得个人、企业的信用信
息,且以这些信息作为其进行信用评级的依据。这就存在几方面的风险:首先,互联网金融企
业获取这些个人、企业信用信息是否合理合法,互联网金融企业员工有可能存在将这些信用信
息卖给第三方从而非法获利的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企业仅靠这些“线上信息”对个人、企业
进行信用评级是否合理存在信用评级风险。因此,建议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线上”信用信息
库,并逐步将这个“线上”信用信息库与中国人民银行的“线下信用信息库”对接,充分共享“线
上线下”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线上线下”信用信息库的合体,完善我国个人、企业征信信息
库,进一步降低信用风险。
三、加强行业自律
面对现行互联网金融行业企业准入门槛低、缺乏监管等问题。建议尽快成立互联网金融自
律协会(简称协会)。由协会负责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行业准入、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上线审查等
工作。由行业自律协会管理来替代政府审批,加强行业自律协会的作用,这样有助于规范行业
的发展,并避免政府的过度介入。目前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互联网千人会等,都
是行业自律协会的一种有益尝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设立互联网金融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
现行互联网金融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仍缺失,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重大安全
隐患。就以P2P网贷平台为例,在行业发展的早期,网贷平台借贷双方的资金要么在企业老板
的银行账户进出,要么在平台的第三方支付账号进出。甚至有的网贷平台先用其老板的资金放
贷,然后再把债券拆分出售给投资人,整个过程的资金流转都要通过平台老板的银行账户才能
完成,有可能出现企业老板携款逃跑的现象,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存在极大隐患。一些网络平台
也曾试图寻找银行作为其资金监管(托管)平台,但国内目前鲜有银行愿意成为网贷平台的资
金托管方,大部分银行都有顾虑,担心声誉风险,真正愿意合作的少之又少。建议由政府与前
述行业自律协会、银行一起组成第三方,以特定的形式如政府成立专门办公室协助协会完成资
金使用审批,政府盖章,协会审批,银行走账只认政府有专门办公室盖章的协会审批单,从而
对互联网金融资金进行监管。融入政府、行业(市场)、银行三要素,共同监管,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杜绝互联网金融负债人携款逃跑现象。
五、防范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通信网络与传统商业银行独立性很强的内部通信网络有较大区别,互联网金
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而且当前及时商
业银行安全性极高的独立通信网络都存在安全性风险,如病毒、黑客等攻击。更不用说处于开
放式通信网络中的互联网金融。比如目前最容易爆发的就是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这就让
许多人不敢参与互联网金融,这其中还包含专业的金融及IT人士。因此,安全性同样式互联
网金融应首先考虑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对自身的金融交易系统、数据系统应持续加大
人力、物力的投入研发以策安全。但这又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如前所述的
互联网金融低成本优势。建议政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支持,如研发补贴,研发奖金的支
持,一定程度上给予互联网金融研发成本补贴。
六、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和投资者的教育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投资者稍有
不慎,就容易掉入“非法集资”陷阱,损失惨重,从而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强化互联网金融
消费者保护是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许多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首先,需引导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厘清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别,促进广大消费者深入了解互联
网金融产品的性质,特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切实维护放贷人、借款人、支付人、投
资人等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目前,首要任务是要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加大对对侵
害金融消费者各类权益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例如,针对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面临的交易欺
诈、资金被盗、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提示,及时采取强制性监
管措施。
总而言之,现行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产品等鱼龙混
杂,参差不齐。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巨大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险。但有风险并不意味着要限制其发展,相反,互联网金融因其具有普惠性特征,成为新时期
发展普惠性金融的重要途径,应大力鼓励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应将风险
控制放在首位,可以这么说,“风险控制是互联网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