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发展趋势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848.65 KB
- 文档页数:2
Open Journal of Legal Science 法学, 2023, 11(4), 2505-251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ojls https://doi.org/10.12677/ojls.2023.114358
文章引用: 徐锦民. 我国跨境电子数据取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 法学, 2023, 11(4): 2505-2510. DOI: 10.12677/ojls.2023.114358
我国跨境电子数据取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徐锦民 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3年5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17日
摘 要 在数字时代,跨境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威胁,而打击跨境网络犯罪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高效地获取电子数据证据。随着世界各国对打击跨境网络犯罪的强烈关注,各国维护数据主权与网络安全的意识也愈发强烈,跨境电子数据取证制度在此背景下不断发展。我国目前规定了刑事司法协助与单边跨境取证两种跨境电子数据取证方式,但是数据服务商披露模式并没有制度性发展。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当前跨境电子数据取证制度的发展现状,提出完善的合理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数据话语权。
关键词 电子数据,跨境取证,数据主权,网络犯罪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Our Cross-Border Electronic Data Forensics System
Jinmin Xu School of Law,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May 6th, 2023; accepted: May 17th, 2023; published: Jul. 17th, 2023
浅谈大数据下的电子数据取证摘要;电子数据是指在计算机应用、通信、现代管理技术和其他电子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形成的客观信息,包括文字、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活动和许多其他人际关系大量涌现。
电子文件已成为传递信息和记录事实的重要载体。
在这些领域,一旦发生纠纷或事件,相关电子文件将成为重要证据。
收集电子数据证据。
这是一个法庭认可的过程,完全可靠、有说服力,并在法庭上确定、收集、保护、分析、存储和呈现计算机和相关外围设备中的电子数据。
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过去20年里发展迅速。
可以说,电子数据采集构成了一个新的科学和司法领域。
关键词;电子数据;电子取证;检察;取证方法前言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大数据的基本方法是数据挖掘,其主要价值在于预测。
在大数据时代,出现了新的电子证据收集方法,大数据挖掘技术也为电子证据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大数据时代,最需要的不仅仅是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努力使电子证据收集发挥更大的作用,更要关注大数据的基本价值对电子证据的影响,及时完善电子证据收集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当事人公平获取证据的制度。
1.大数据时代背景当你访问搜索网站时,有些搜索引擎公司会记录下搜索习惯,并根据这些信息自动为你推荐广告。
在电商网站购物时,一些电商公司会根据你的购物偏好,自动推荐相关产品;开车出发时,电子导航系统会自动定位并指示方向。
这些功能有助于计算机存储、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
现在,大数据可以用来实现远程无法想象的梦想。
21世纪是数据信息大发展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大大拓展了互联网的边界和应用范围。
同时,物联网、车联网、GPS、医学影像、安全监控、金融、电信都在疯狂地产生数据,各种数据迅速膨胀、壮大。
大数据引发了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变革。
2电子数据取证的概述2.1电子数据取证的涵义按照现行通用的学理上的分析,电子数据取证的含义可以表述为:“对能够为法庭接受的、足够可靠和有说服性的,存在于计算机和相关外设中的电子证据的确认、保存、提取和归档的过程,这一概念的表述将电子数据取证的范围不仅涵盖对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的取证,也包括了对其他信息设备进行取证。
数字档案的电子证据与取证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档案的电子证据与取证技术也逐渐成为了法律界和刑侦部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数字档案的电子证据及其在取证过程中的应用。
数字档案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文件和数据,它们可以包括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信息、照片、视频等。
这些数字档案在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数字档案的电子证据在法庭上的可信度一直备受争议。
因此,取证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首先,数字档案的电子证据需要具备可信度。
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包括两个方面:完整性和真实性。
完整性意味着证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或损坏。
为了确保完整性,数字档案需要进行数字签名或加密。
数字签名可以验证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加密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此外,数字档案的时间戳也是确保证据完整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时间戳可以证明文件在特定时间内存在,防止后期伪造。
其次,数字档案的电子证据需要通过合法的取证技术采集。
取证技术是指在法律程序中收集、保护和分析电子证据的方法和工具。
合法的取证技术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证据的可靠性。
例如,在手机取证中,可以使用数据恢复软件来提取被删除的短信和通话记录。
在计算机取证中,可以使用位流复制或镜像技术来获取电脑硬盘的完整副本。
这些取证技术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确保取证过程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此外,数字档案的电子证据还需要专业的分析和解读。
电子证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揭示案件的真相和关键证据。
例如,在犯罪调查中,可以通过分析被告人的手机通话记录和社交媒体信息来还原案发现场和作案经过。
数字取证专家需要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和方法,如数据恢复、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来提取、还原和解读电子证据。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及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数字档案的电子证据在法庭上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法律和伦理问题。
例如,在隐私保护方面,电子证据的获取和使用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电子证据的数字取证技术研究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和网络,以及社会对数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证据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变得不可忽视。
作为一种权威有效的证据形式,电子证据越来越得到了司法机关和公众的认可。
但是,电子证据的获取和呈现相对传统证据要复杂得多,如何确保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成为取证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而数字取证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出现的。
首先,什么是数字取证技术?数字取证技术(Digital Forensics)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一些数字化的证据物进行寻找、收集、分析和保护的一系列操作。
数字取证技术主要针对的是数字化设备和储存媒介,如计算机、手机、存储卡等。
数字取证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收集、保护和分析储存在这些设备和媒介中的证据信息,以便为司法机构和其他调查机构提供证据支持。
数字取证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网络取证、计算机取证、移动设备取证、存储设备取证等。
这些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刑事案件中查明罪犯的违法证据、在公司调查中找出泄密者,或者在金融案件中检查数据错误等。
而电子证据是指一些通过电子形式储存的、可供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或资料,例如电子邮件、通话记录、短信、照片、视频、声音等。
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具备信息量大、准确性高、时效性好等特点。
因此,随着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子证据在诉讼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是,由于电子证据的数字化特点,其取证和呈现过程要比传统证据复杂得多。
比如,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假、被篡改、遗漏部分信息或文件完整性被破坏等。
因此,在电子证据调查中应用数字取证技术来确保取证过程的可追溯性、可重现性、可证据性等非常重要。
数字取证技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数据采集:数字取证技术通过各种手段将储存在设备或媒介中的证据数据获取出来,包括通过软件获取数据、通过硬件设备获取数据等。
2. 数据处理:数字取证技术将采集来的证据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还原,使其更符合电子证据呈现的要求。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中国电子数据取证行业正在开启新未来早在1984年,美国FBI的实验室就开始对计算机取证进行研发。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子证据取证已经广泛运用于刑侦人员破案当中,电子数据取证成为侦破案件至关重要的途径。
而在中国,电子数据取证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比国外发展缓慢许多。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所谓的网络、软件、数据、传输、验证、取证等概念,更像是一个黑匣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电子数据搜集和审查判断已经成为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基础性、普遍性工作。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规定”是我国电子数据取证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
生活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网络犯罪行为也逐渐从终端设备向云端迁移。
鉴于云计算模式下网络犯罪更趋复杂,当务之急是落实运营商主体责任。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和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从大数据时代到智能时代,云取证领域运用涉及的越来越广泛。
电子数据取证机构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一些人会困惑,为什么公安局侦察案情的事情会需要社会机构的协助并出具鉴定报告,因为公安机关无法自己给自己提供证据,“自证清白”被推翻,从而会遭到质疑,伴随着市场的需求第三方鉴定机构应运而生,并在政府允许范围内共同参与维护网络安全,茁壮成长中。
云电取证1、手机取证2、手机镜像提取3、多媒体恢复取证4、现场快速取证5、介质分析取证6、密码破解7、云取证8、网站渗透电子取证一般分为以下六个流程: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即调查机构在受理案件时充分收集案件现场详情,全面了解可能与案件相关的电子证据材料,并且根据掌握的现场电子证据相关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电子证据进行证据固定或现场数据提取工作制订方案,准备可能用到的电子取证设备。
电子数据取证知识点总结1. 电子数据取证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监管的提高,电子数据在法律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电子数据取证能够帮助法庭和调查机构获取真实、可信的数字证据,并且可以帮助律师更好地了解案件的情况,帮助调查人员找到调查线索。
2. 电子数据取证的对象电子数据取证可以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例如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电脑、U盘、硬盘等等。
此外,还可以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文件格式,例如文档、电子邮件、照片、视频、音频等等。
3. 电子数据取证的流程电子数据取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取证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取证的设备和介质,明确需要取证的时间段等等。
第二步,准备取证工具和设备,例如数据恢复软件、硬件取证设备、数据线等等。
第三步,进行实际的数据提取工作,根据取证的目标,使用相应的取证工具和设备提取数据。
第四步,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解密加密文件、查找隐藏文件等等。
第五步,制作和提交取证报告,将取证结果整理好,保存为报告形式,并提交给相关的法庭或调查机构。
4. 电子数据取证的法律依据电子数据取证涉及到众多的法律和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电子签名法》、《网络安全法》等等。
在进行取证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可能会导致取证结果的无效。
5. 电子数据取证的技术挑战电子数据取证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例如设备兼容性、数据恢复困难、加密文件的解密等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具备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严密的工作流程。
6. 电子数据取证的风险电子数据取证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其中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风险。
例如数据的篡改、证据的丢失、取证程序的不合规等等。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取证流程和标准。
7. 电子数据取证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数据取证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例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改变取证的方式和方法。
总之,电子数据取证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涉及到。
网络犯罪电子数据取证的实践困境及其突破路径1. 网络犯罪电子数据取证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犯罪形式,其涉及的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对电子数据取证提出了新的挑战。
电子数据取证是指在网络犯罪案件调查和审理过程中,收集、保存、分析和鉴定与犯罪相关的电子数据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网络犯罪电子数据取证面临着诸多困境。
电子数据的易损性使得取证工作困难重重,网络犯罪行为人往往会对涉案数据进行处理或删除,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电子数据存储介质的多样性(如硬盘、内存、移动存储设备等)也增加了取证的难度。
电子数据的隐蔽性也给取证工作带来了挑战,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利用技术手段隐藏或伪装数据,使得取证人员难以发现证据的痕迹。
电子数据取证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取证人员需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电子数据取证在法律和标准方面也存在不足,我国在网络犯罪电子数据取证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给取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1.1 网络犯罪的定义与特点网络犯罪不受地域限制,犯罪分子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施。
这使得网络犯罪的侦查和打击难度加大,给司法机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网络犯罪往往采用匿名、隐身的方式进行,犯罪分子可以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实施犯罪行为。
这使得网络犯罪的追踪和取证变得更加困难。
网络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病毒传播、数据窃取等。
这使得网络犯罪的侦查和取证工作变得异常复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呈现出跨国性的特点。
这使得网络犯罪的打击和防范需要国际合作和协调。
1.2 电子数据取证的重要性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步向信息化社会转变。
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通过电子方式存储和传输,这使得网络成为犯罪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2016年第2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
1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发展概况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刑诉法中,新增了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类型,电子数据取证技术体系在我国司法领域逐渐获得了极高的认知度,我国公安、检察等多个部门先后组建了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取证技术电子物证保障体系,对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以司法机关一线实战部门的相关工作作为分析对象,调阅查看了从2013年到2015年近三年以来有关电子数据取证的装备发展、案件受理、检材检验的文档300余份,实地走访了公安、检察和取证技术公司的相关部门,深入访问了从事电子数据取证工作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取得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并在这些客观资料基础上开展研究分析,梳理工作脉络,分析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工作方向提供参考。电子数据取证技术主要是2003年开始发展起来,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2009年):实验摸索阶段。这一阶段电子数据取证工作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主要学习参考国外一些取证技术和模式,没有专门的技术区域,配置的装备也主要是ENCASE等国外取证工具,开展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硬盘数据的提取、固定和分析。第二阶段(2009年-2010年):硬件设施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建立起了专门的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实验室,采购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取证工具和设备,按照标准完成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实验室规范化流程。第三阶段(2010年-2013年):技术能力提升阶段。这一阶段通过实战运用消化技术理论,熟练掌握装备运用,培养取证人员队伍,进行实验室能力验证,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并有重点的开发破解密、程序功能检测等取证特长。第四阶段(2013年-2015年):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电子数据取证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以“云计算”的概念,打
造“云取证”技术平台,实现技术协助、资源共享共用。在传统硬盘、手机、移动存储介质取证之外,还积极推动视频图像鉴别、海量数据挖掘、远程取证分析等技术能力的建设。
2 电子数据取证工作特点2.1 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快电子信息技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引发技术革命以来,其发展速度一直处于爆发式状态,各类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频繁,以苹果手机为例,从2007年出现第一代IPHONE手机,到2015年八年间已经发展到第六代IPHONE 6S,对应的IOS系统从最初的iPhone runs OS X到IOS 9.0升级了二百多次,平均20天就有一次升级,针对这些电子产品每次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换代,取证工具和技术也必然要跟进。2.2 技术性难题不断涌现
就目前看,电子数据取证的技术性难题有:一是被填充覆盖的电子数据不可恢复,如视频监控硬盘、数据机房硬盘等都有大量数据反复读写、覆盖,使用专门数据擦除工具的也会用其他数据进行填充,这些都难以进行数据恢复;二是特殊产品的加密数据难以被提取,主要是新版本新系统的加密苹果手机、个人保密U盘和移动硬盘等产品,由于生产厂家采用封闭系统和特殊加密算法,使得要提取这些设备上的电子数据变得困难,加上产品硬件软件更新换代频繁,让取证技术始终处于追赶的被动地位,短期内还难以改变;三是强加密数据破解有难度,如多位数多组合密码、专业加密容器等,不管使用暴力破解还是字典破解都要耗费大量物力和时间。相信随着技术应用不断多元化发展,相应的难题还会不断出现。2.3 工作涵盖范围广,专业知识不断细化
电子数据取证的对象类型很多,从移动硬盘到存储阵列,从光盘软体到平板电脑,有几百家主流厂商、上万种设备型号,涉及Android、IOS、WINDOWS、Linux等十几种操作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发展趋势浅析傅俊博(重庆市公安局网监总队,重庆 401121)
摘 要:电子数据取证是电子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前提
条件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达,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各类传统犯罪案件中,不断出现计算机和网络的身影,包括经济诈骗、网络赌博、传播淫秽色情物品、信用盗窃等,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电子数据。关键词:电子数据;取证技术;移动智能终端
中图分类号:TP399-C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6)02-068-02
作者简介:傅俊博(1982-),男,重庆人,硕士,中级计算机工程师,重庆公安局电子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研究方位:
电子数据的提取、恢复与固定,电子数据司法运用等。
— 68 —
2016年信息与电脑1下-正文(晓京返).indd682016/2/2018:36:442016年第2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
系统和延伸应用程序,对取证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广且精,在一些具体案件上,还需要对HTTP、SQL等传输协议和脚本语言有深入的了解,而随着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深化,取证技术也呈现出类别细化的趋势。2.4 环境条件限制多
电子数据取证工作受到的环境条件制约较多,如电子产品硬软件的损坏、老化和换代升级、加密擦除等反取证技术的使用及电磁、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取证结果。随着我国新刑诉法将电子数据纳入证据类型,司法实践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出台也可预见,对取证方法、手段、规程的要求会越发严苛。
3 取证技术的发展趋势从电子数据取证工作的四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取证技术的发展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化、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也必然引导取证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近三年实验室取证工作的统计中,我们也可以分析得出几个趋势。3.1 针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取证成为主流
随着半导体向集成系统方向的发展以及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子产品向着集成化、多样化和移动化发展。例如智能手机就是集成多种功能的典型产品,它可集成通信、游戏、照相、MP3、视频等多种功能,一些极具个性化的设置和应用也促使其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与用户个人捆绑紧密,日常传输、储存着大量公共的或个人的数据信息,是电子数据取证工作的重要对象。从2013年至2015年统计的检材类型来看,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数量占检材总量的比重从15%上升到28%,平均每年增加4%以上,可见移动智能终端取证会成为取证工作最主要的组成部分。3.2 海量信息数据取证日渐普遍
目前,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使主干网传输速度每3至4个月翻一番,互联网无线接入技术日臻成熟,第四代移动电话通信技术正在市场上全面铺开,固网和无线传输的电子数据信息量已远不能用G级来计量。另一方面,随着大容量存储介质的开发和商用,T级硬盘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很多机房的存储容量已达到P级。从实验室取证工作的情况看,从2013年以来的送检检材中,硬盘容量绝大多数都在300G以
上,进入2014年后,1T容量的硬盘逐渐取代500G硬盘成为主流。在涉及计算机机房的取证工作中,海量信息数据的提取、固定和分析更是不可避免。3.3 电子数据取证涉及领域愈发广泛
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带动了现代信息服务内容的诞生、发展,逐步形成了当今以网络通信、数字消费、现代电子信息服务等为主的新产业格局,在为产业发展开拓
了更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将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纳入了电子信息化的范畴。比如网购服务,从网上订单、在线支付到物流跟踪,电子信息化的程度已相当高,而取证得到的数据几乎能够完整反映出每个操作环节。在三年来实验室受检的案件类型中,除了网络入侵和网络色情、赌博类案件外,涉及金融、运输、出版等行业的诈骗、盗窃、伪造案件也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近期还出现了涉及无线通信行业的伪基站等案件,可以预见电子数据取证今后涉及的领域会愈发广泛。
4 电子数据取证工作建议4.1 要持续加强硬件、软件投入电子数据取证工作是立足于技术能力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过程,一是要持续更新先进装备,二是要跟进前沿技术,三是要培养专精人才。4.2 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电子数据取证工作既要重视技术的发展,也要强调程序规范,这是取证效力的根本保证,从英国警官协会提出的“电子取证四大原则”到“电子数据”进入我国刑诉法和民诉法,取证工作的规范化进程一直在推进,所以取证技术和流程模块化、信息管理规范化加大力度发展。4.3 科学有效的制定取证规则
目前,电子数据作为新的证据类型,法律层面的标准和解释还不具体,很多规则还不完善,也缺乏大量司法实践,立法部门应积极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就电子数据提取、固定的方法、流程及司法运用的规则等进行协商沟通,科学有效的开展相关细则和解释的制定,为电子数据取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5 结 语由于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已将电子数据纳入证据类型,关于电子数据的取证也自然成为司法实践活动的热门,但电子数据取证由于涵盖范围广、技术更新快等原因,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研究却难以较为准确地把握。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一线电子数据取证工作人员,从切身的体会出发,严谨客观的收集原始资料,虚心听取领域内专家、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探寻,总结归纳了电子数据取证的一些特点以及近期发展趋势,希望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1]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陶文昭,詹英.网络教育[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 69 —2016年信息与电脑1下-正文(晓京返).indd692016/2/2018: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