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背景下基于灰色模型甘肃省节能形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05.78 KB
- 文档页数:2
2009年第22期总第60期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No.22,2009 Serial No.60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协整关系分析刘喜娟(ff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兰州730070摘要:从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两个指标入手,分析能源消费与甘肃经济增长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或长期的均衡关系;而能源消费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呈负相关,能源消费强度降低l%,经济会相应增长约1.5%。
甘肃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能源的利用效率在逐年提高,但总体的消耗强度仍旧较高。
随着未来经济的增长,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能源消费必然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推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关键词: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增长;协整分析;甘肃中图分类号:砣2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2_ol lO-02能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高效地利用能源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过去,中国能源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近年来能源消费快速增长。
要满足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消费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能源消费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
在国内的研究中对于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状况关注不足。
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落后省份,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经济体制等原因,其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能源高耗”等明显特征。
为确保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对于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现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甘肃能源消费状况1.指标选择。
本文分别采用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两个统计评价指标,结合经济增长,对甘肃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
用总量来分析能源的消费,可以就一个地区能源消耗状况从整体上做出评价;单位GDP 的能源消费总量,即能源消费强度,可以从能源的利用效率上来评价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状况。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分析闫颖慧;薛庭宇;段文彬;李春燕【摘要】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关联度大,耦合作用极强.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约束的主要因素,以及2个系统间功能相互耦合的主要关系,最后说明了关联度和影响作用较大的主要因子.%Using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Gansu,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lement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was very complicated,the correlation and the coupling effect was very stronger.The main factors from the str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trai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ystems were studied.Finally the correlation an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were analyze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8【总页数】3页(P230-231,236)【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灰色关联法;甘肃省【作者】闫颖慧;薛庭宇;段文彬;李春燕【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甘肃合作 747000;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山西阳泉 045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甘肃合作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甘肃合作 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3]。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节约能源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2•【字号】•【施行日期】2012.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节约能源规划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二五”节约能源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2月12日甘肃省“十二五”节约能源规划第一章节能基础和节能形势一、能源生产和消费状况(一)能源生产。
甘肃能源资源种类多样,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传统能源比较丰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十一五”期间,随着一大批能源生产项目加快建设,全省能源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01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4640.88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加1035.76万吨标准煤,增长28.73%,年均增长5.18%;原煤产量4688.25万吨,比2005年增长29.51%,年均增长5.31%;原油产量382.14万吨,比2005年增长25.48%,年均增长4.64%;水、风电发电量为283.16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70.1%,年均增长11.21%,其中:风电产量20.84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22倍,水、风电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15.64%上升为19.79%,提高4.15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
“十一五”期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由2005年的4367.67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5923.1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28%,高于一次能源生产量增长速度,呈现从省外调入量上升的趋势,原油和洗精煤出现结构性短缺。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期间的0.72,下降到“十一五”时期的0.56,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较高的经济增速。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甘肃畜牧业碳排放测度作者:范娟娟余文静张婷高亚良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年第02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都认识到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二氧化碳是形成气候变暖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要相对应优化和约束这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虽然还有不少人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已经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生活原则和追求健康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低碳生活”是一个人人重视的新概念,这个概念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可以反映出人们因为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而对未来生活产生的担忧,这个问题在世界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共识。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气候已经是人们不得不面临和考虑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生活;全球变暖;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x71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2-0219-02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让世界举世瞩目的成就。
肉类、禽蛋总产量连续多年排世界第一位,彻底改变了我国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
畜产品能够快速增长,与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但伴随着越来越规模的养殖不断扩大,与相对应的配套设施等跟不上,造成了养殖环境的恶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动物疾病等问题,为了保持“原始”和“生态”的美好,减少养殖过程中碳排放,生产有机、无公害畜产品,因此采用灰色预测模型的方法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进行研究。
1.1 研究背景国际背景,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已经全面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区域背景,畜牧业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为保障主要畜牧饲养的能耗和排放需求,必须着手研究畜牧饲养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研究方法背景,调研过程中采用的是灰色预测模型的方法,灰色预测模型是通过一些少量的、不完全的调查的数据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做出预测的一种预测方法。
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分析作者:孔里波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利用2003年-2010年甘肃省GDP、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情况数据,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经济、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GDP;能源消费;环境污染;煤炭消费;可持续发展引言“十一五”期间,甘肃省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严重。
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上高度依赖煤炭,整个“十一五”期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近70%来自消耗煤炭。
同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有很多缺点。
生态环境方面,开采煤炭会造成地表塌、陷温室效应等;利用效率方面,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要较其他能源低;环境影响方面,由燃烧煤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要比其他能源严重得多。
环境主要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粉尘、烟尘、温室气体等,其主要来源均为煤炭的燃烧和利用。
所以,甘肃省经济的增长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代价。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那种肆意开采和消耗,片面谋求经济增长发展道路的弊端。
因此,如何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成为甘肃经济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以及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诸多研究。
本文重点研究甘肃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协调好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依据。
一、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近70%来自煤炭。
由于燃烧煤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对甘肃省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尽管近年来能源消费的结构有所调整,但效果不显著,能源消费总量中来自煤炭的仍有三分之二。
且由于所使用的煤炭质量较差,使得甘肃省环境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表1给出了甘肃省近几年能源消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单位GDP能源消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新型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下我国产业能源强度预测随着我国产业发展的迅速增长,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预测产业能源强度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并应用于我国产业能源强度的预测。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产业能源强度。
产业能源强度是指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一般以吨标准煤/万元GDP为单位。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降低产业能源强度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预测方法通常只考虑单一因素对产业能源强度的影响,例如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等,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导致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不高。
而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是一种综合了灰色预测和多变量分析的方法。
它首先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每个因素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利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最终的预测结果。
在我国产业能源强度的预测中,我们可以选取多个因素作为预测指标,例如GDP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人口增长率、能源价格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得出未来产业能源强度的趋势。
为了验证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的训练和测试。
通过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际数据,可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
通过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我们可以对我国产业能源强度进行有效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能耗降低视角的甘肃主导产业确定
王秋红;陈幼明
【期刊名称】《开发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了国家及各地区能源消耗降低的目标.地区主导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要降低各地区能源消耗,应该从主导产业的选择入手.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符合能耗降低目标的主导产业测度指标体系,并以甘肃省为例进行了测算,确定出了甘肃符合能耗降低目标的主导产业.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王秋红;陈幼明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7.2
【相关文献】
1.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甘肃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2.费率降低背景下失业保险保障水平的确定——基于基金平衡的视角
3.战后中日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政策比较——基于产业政策史的视角
4.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理论及其应用——基于SSM确定深圳主导产业的实证研究
5.国家确定各地区能耗降低指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下我国产业能源强度预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背景和意义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能源强度则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发展能耗水平的重要指标。
预测我国产业能源强度对于能源规划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有效地制定能源政策和规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的预测模型往往面临数据缺乏、非线性关系难以揭示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预测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型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的提出,有望为产业能源强度预测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预测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在我国产业能源强度预测中的应用,为我国能源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更为科学的预测工具。
二、新型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简介新型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是在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增加了多变量情况下的建模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灰色预测模型面临的数据不完备、非线性关系难以揭示等问题。
该模型通过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分析,构建模型并进行预测,可以更好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我国产业能源强度预测的现状我国产业能源强度在过去几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和技术改进有关。
产业能源强度预测仍然面临着数据不完备、非线性关系难以揭示等问题,传统的预测模型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急需引入新型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提高产业能源强度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应用新型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进行产业能源强度预测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与处理相关数据。
产业能源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政策影响等。
需要充分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产业结构数据、能源消耗数据、政策变化数据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模型构建与分析在数据处理完毕后,可以利用新型灰色多变量预测模型进行模型构建与分析。
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揭示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关系。
基于灰色关联度及相关分析的甘肃省农业机械作业量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基于1990—2006年的《甘肃统计年鉴》和《甘肃农村年鉴》,统计得到甘肃省农机作业量的17个影响因素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各因素影响程度上的差异,结合相关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与农机作业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农机作业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甘肃省AnalysisonInfluencingFactorsofGansuOperatingAmountofAgriculturalMachiner yBasedonGreyRelation andCorrelationAnalysisMethodDAILi-xun(College of Engineering,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农机作业量受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在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时,需要了解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
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多采用定性的比较分析,也有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都难以精确量化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农机化的影响程度[3]。
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相关分析可以量化分析各种因素对农机作业量影响程度的差异,其结果对有针对性地做好农业机械化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以及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甘肃省农机作业量影响因素的选取农机作业大体上受农业自然资源及农业生产规模、农业劳动力、农机购买及农机使用环节、农民收入、动力机具数量及机具结构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甘肃农机作业量的主要影响方面,结合现有统计资料,选取以下17个因素作为主要影响方面的具体影响因子。
(1)农业劳动力因素方面。
选取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农村非农业劳动力人数2项因素;农业劳动力素质方面,选取农村从业人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来反映。
(2)农业自然资源及农业生产规模方面。
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研究——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模型闫楷若【摘要】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龙头区域,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优化甘肃省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以甘肃省2006-2012年的能源消费实际数据为基础,构建甘肃省能源消费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Shift-share对各行业的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大幅度增加.最后提出提高能源技术创新水平、推行结构性节能和制定配套的能源规划措施的建议来促进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甘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5(027)004【总页数】4页(P114-117)【关键词】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作者】闫楷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能源消费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议题之一。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支持和保障。
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研究,文献[1-3]中运用ARDL协整分析、CD生产函数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模型对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文献[4,5]中运用脱钩模型与耦合模型等相关经济模型对我国或某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
偏离份额模型与以上提及的经济模型不同,它能更明确的反映出不同行业能源消费的竞争力和优劣势,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领域。
张锦[6]和刘绍丽[7]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分别对上海市和新疆省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
但上述研究均停留在时间节点上,并未从一个研究期限内进行动态的研究,为了刻画甘肃省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化,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其进行研究,并用Shift-share图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灰色关联分析摘要:能源的使用在有效地支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与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度是显著的。
为了今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运用节能技术。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能源消费;环境污染能源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久动力的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带来了负效应,这就是环境污染。
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消费也急剧增长。
1978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57 144万吨标准煤,到2008年这一数据已经变为285 000万吨标准煤,增长了近6倍。
同时,中国开始不断地从国外进口能源,这其中包括煤炭。
煤炭的进口量从2000年的212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3810万吨,这一数字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会增长。
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这就是2007年从多个渠道勾勒出的我国环境形势。
世界银行、中科院和原环保总局测算表明,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
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
一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国际学术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经济增长与能源供应之间有着固定的联系。
比如,在发展中国家,能源供给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可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调整经济结构等手段控制对能源的需求,经济增长并不一定需要能源供给的同步增长,因此能源供给和经济增长不一定存在显著相关性。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7.28•【字号】甘政办发〔2016〕115号•【施行日期】2016.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应对气候变化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11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28日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我省围绕完成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约束性指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控制各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以能源消费年均5.23%的增速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0.55%的增长,促进了全省经济提质增效,提高了工业、农林等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十二五”节能降碳目标超额完成。
201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1.1吨标煤/万元,5年累计下降21.82%,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的目标任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20%以上,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的目标任务。
“双碳”目标视域下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分析张巨峰;王睿云;余岚;杨峰峰;杨日丽;王斯扬【期刊名称】《煤》【年(卷),期】2024(33)4【摘要】为了有效应对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我国率先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为各省区经济增长和生态治理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在“双碳”目标视域下,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2009年—202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能源消耗情况等统计数据,运用碳排放估算公式对甘肃省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三次产业碳排放特征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甘肃省碳排放量整体仍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却呈下降趋势,人均碳排放量也呈缓慢增长趋势的结论。
在产业碳排放方面,工业和制造业的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明显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
而产业碳排放强度在2013年出现了1个分水岭,2013年之前,第三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大于第一和第二产业,2013年之后,第二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大于第一和第三产业。
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会持续,在“双碳”目标视域下,甘肃省的碳减排重点和措施应关注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总页数】6页(P1-5)【作者】张巨峰;王睿云;余岚;杨峰峰;杨日丽;王斯扬【作者单位】陇东学院新能源学院;陇东学院招生就业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1【相关文献】1.基于碳达峰目标下甘肃省碳排放历史趋势与现状特征分析2.“双碳”背景下长江经济带耕地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3.“双碳”目标下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沙市碳排放为例4.“双碳”视域下金融支持与碳排放关联效应研究5.“双碳”背景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背景下基于灰色模型甘肃省节能形势分析杜旺兵1,巨晓莉2(1.兰州金石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本文通过灰色理论模型预测2020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进一步研究分析甘肃省完成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中规定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可达性。
研究表明:预计2020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132.95万t 标准煤;预计2020年甘肃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92t 标准煤/万元,“十三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为18.84%。
通过分析研究甘肃省能够完成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中规定甘肃省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关键词】节能目标;甘肃县;政府考核;灰色理论模型【中图分类号】F4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9)07-0020-021背景“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根据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甘政发〔2017〕54号)、《甘肃省“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节能目标属于约束性指标,在政府综合考核内容中属“一票否决”事项。
现阶段距离“十三五”节能目标考核将至,通过分析甘肃省近几年能源消费总量,预测未来两年能源消费总量,进一步分析甘肃省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可达性具有重要意义。
2预测模型选择本次能源消费预测是基于甘肃省2005-2018年能源消费量的基础上预测2020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
通过比选分析,本文采用灰色Verhulst 模型进行研究,灰色Verhulst 模型主要用来描述具有饱和状态的过程,即S 型过程,适用于能源消费量预测。
3预测数据收集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数据2005-2017年来源于《甘肃发展年鉴2018》,2018年来源于《2018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如表1所示。
4预测结果与分析通过灰色模型计算,模型结果如下:X (1)(k+1)=-732.079822/(-0.083245-0.086971e (-0.170216k ))通过灰色模型计算,预测到2019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021.02万t 标准煤,2020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132.95万t 标准煤。
5甘肃“十三五”末能源消耗余量分析根据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甘肃省“十三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目标为14.00%;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8953万t 标准煤。
由于“双控”目标受GDP 和能源消费总量双重因素影响,且强度目标严于能耗总量目标,故直接对比“双控”目标不合理。
故需分析在未来两年GDP 一定的情景下,求得实际要完成“双控”目标,具体如下:根据《甘肃发展年鉴2018》,甘肃省2015年GDP 为6621.98亿元(当年价格),2016年GDP 增速为7.69%,2017年GDP 增速为3.56%,2018年GDP 增速为6.30%;根据《201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预计甘肃省2019年GDP 增速为6%;总体分析国内、甘肃省政府最新政策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2020年GDP 增速也按照6%测算。
经测算2020年甘肃省GDP 预计达到8820.64亿元。
在GDP 一定的情况下,完成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中甘肃省“十三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目标14.00%的目标,测算能源消费总量最大应控制在8618万t 标准煤。
综合分析,在同时完成“双控”目标的前提下,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应为8618万t 标准煤,该值与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规定甘肃省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8953万t 标准煤相差335万t 标准煤,此部分为无效能源消费权限,如表2所示。
6结论通过灰色理论模型预测2020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132.95万t 标准煤;甘肃省2019年和2020年GDP 增速按照6%测算,预测2020年甘肃省GDP 预计达到8820.64亿元。
甘肃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2015年为1.14t 标准煤/万元,2020年为0.92t 标准煤/万元,“十三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为18.84%,能够完成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中甘肃省“十三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14.00%目标。
2020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132.95万t 标准煤,小于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到8618万t 标准煤目标要求。
综合分析,甘肃省2019年和2020年GDP 增速在6%的情境下,甘肃省能够完成国务院《“十三五”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数值4300.884670.335031.355264.853985829.856393.69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数值6893.767286.727521.457522.857333.627538.337862.48表1基础数据表(单位院万t 标准煤)名称2015年2020年“十三五”总速度年均速度能源消费总量(万t 标准煤)75238132.958.11% 1.57%GDP (亿元)6621.988820.6433%5.9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t 标准煤/万元)1.140.9218.84% 4.09%表2能源消耗余量分析表20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中规定甘肃省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参考文献[1]《“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Z].北京, 2016.[2]《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甘政发〔2017〕54号) [Z].兰州,2017.[3]《甘肃省“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体系实施方案》[Z].兰州,2017.[4]《甘肃发展年鉴201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5]《2018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兰州,2019.[6]《201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Z].兰州,2019.收稿日期:2019-6-20浅谈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方长云(东莞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广东东莞523000)【摘要】随着现在世界的经济发展的趋势,工业化的程度变得越来越高,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非常高质量,这些发展都离不开对水资源使用,因此这就对污水的处理造成了十分大的压力。
目前对污水的处理采取的是分散式处理,而何为分散式处理,它又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所以我们在此对它展开研究。
【关键词】污水处理;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9)07-0021-0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虽然疆域辽阔,水资源虽然说看起来也很多,但是实际上却是时空分布不均匀,再加上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从而就造成了水资源污染特别的严重,尤其是最近这十年内的工业迅速发展,排放的污水更加的多了,这就使得我国不得不面临着污水处理这个世纪难题。
如果可以妥善地处理好这个艰难的问题,那么小到全国大到全世界都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所以,我们应该用尽全力的去研究发明相关领域,着实解决污水处理难的问题。
1研究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积极意义在此之前,人们对水资源的匮乏没有一点点感觉,总是觉得水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人们肆意浪费,并且对于污水的处理方式也不够精通,以前的处理方法都是人们通过在地下埋藏污水管道,建成一张污水管道网,最终汇集到一个地方,有污水的话就把污水通过管道全部输送到一个超级大的池子里,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等把能够净化的净化,不能够净化的再经过其他特殊的处理,最终达标排放。
不过现在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一点一点的发展,很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专门处理厂也是越建越大,所有产生的这些个废水污水的处理厂,在那个时候的情境下也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比如成本费用低、机器设备管理维修方便等优点。
说到缺点,那不得不说污水收集的事情了,要想把污水全部集中到一起,就得在地下铺设污水管道网,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而且还会对地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而且其后期的管理维修费用更是昂贵至极。
与此同时,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一天一天地告诫着人们废水资源净化的重复性利用和必须性。
但是如果日复一日长久地使用上述所讲的方法去对污染的废水进行治理的话,我想在费用高的同时,其技术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伍,跟不上时代的速度,从而必将会被淘汰,如图1所示。
除此之外,这种管道铺设形成的网在大量使用的同时,肯定会随着时间不断地老化掉,最后造成管道开裂也说不准。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露出来的泔水,污水,废水会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量化工厂所排出的带有腐蚀性,辐射性等的水源,这就不光是对管道的损害了,更重要的是会使得环境受到极大的污染,这种情况是非常不符合现如今世界生态建设的要求的。
但是,并非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在这个时候,若可以把不同种类的污水采取不同的办法处理,也就是说用分散式处理就可以将现存的问题完美解决了。
2我国目前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现状2.1国家在污水处理这方面力度不够大我国科研人员在该方面已经取得了破天荒的成就,但是客观的来说,还是处于在艰难中探索的阶段。
与此同时,每个地区的发展状况,经济水平都不尽相同,所处海拔高度,经度纬度不同而造成的气候差异,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难能够去设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此,到现在为止,全国只有一小部分地区颁布了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标准。
2.2国家在立法方面不够完善我国现如今不但没有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立法研究,更没图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