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效应机制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43
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与调控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必要反应。
其分子机制主要包括免疫系统内外的分子互作,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免疫细胞、信息分子、抗原表位等。
免疫应答的调控则是在这些分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对免疫应答进行调整,以达到最适化的效果。
一、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1. 抗原表位抗原表位是指病原体表面的一段化学结构,能够被免疫系统中相应的抗原受体所识别。
这些抗原受体通常是由B细胞和T细胞上的受体序列所编码的。
如果抗原表位能够和这些受体匹配,就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
2.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
其中,B细胞主要负责抗体的产生,而T细胞则有多种功能,如杀伤改变自身状态的细胞、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辅助其他T细胞等。
此外,真核细胞还有一类能够表达MHC分子的专门细胞,这些分子能够给T细胞提供信号,引导其完成应答过程。
3. 信息分子信息分子是介导免疫应答的分子,其类型包括激素和细胞因子等。
它们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表面分子,引发一连串的递归信号,推动免疫应答的进行。
4. 其他分子除了上述主要的分子机制,还有其他一些分子可以参与到免疫应答中。
例如,(1)凝集素可以介导细胞黏附和屏障损伤修复;(2)镰刀状细胞负责捕捉病原体并将其送往淋巴结;(3)MHC 分子可以呈递抗原,从而引导T细胞的产生。
二、免疫应答的调控1. 免疫记忆在第一次抗原遇到时,免疫系统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应答过程。
但是,一旦遇到相同的抗原,系统就会快速地启动一个记忆性应答。
这种免疫记忆可以为机体提供较快速、更强大的应答,从而提升机体对付病原体的能力。
2. 免疫抑制免疫抑制主要是指一组细胞或分子,能够抑制免疫应答或某些细胞的功能。
其中,Treg细胞是最重要的抑制性细胞类型之一,主要负责在适当的时机限制T细胞的活动。
IgG等抗体也可以起到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从而控制自身免疫反应过度。
3.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指在免疫应答中调节免疫细胞、信息分子和抗原表位等多种因素的过程。
1.概述免疫应答的分类和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基本过程:病原体入侵,固有免疫启动,通过APC激活适应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过程主要分为: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发挥效应清除抗原。
2.固有免疫有哪些识别方式?何谓PRR?何谓PAMP?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方式;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方式;对丧失自我的识别方式。
PRR: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机体经过长期进化和选择后锁定的PAMP。
PAMP:病原体相关分子识别模式,识别的配体是许多病原体共有的、进化上保守的分子结构,在正常的宿主细胞表面不表达。
3.何谓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加工递呈有几条途径?它们有何异同?具有抗原加工与递呈作用的细胞即为抗原呈递细胞,包括APC,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和靶细胞。
2条途径:内源性抗原加工递呈的MHCⅠ类途径;外源性抗原加工递呈的MHCⅡ类途径。
MHCⅠ:细胞中的蛋白质,在泛素帮助下,通过蛋白酶体降解成短肽,通过TAP选择性转运到内质网,MHCⅠ与抗原肽结合,高尔基体胞吐空泡,表达于细胞表面。
MHCⅡ:通过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摄入外源性抗原,在内体中降解。
MHCⅡ在粗面内质网装配,在CLIP的帮助下通过高尔基系统融入内体,在HLA-DM的帮助下荷肽,通过胞吐空泡形式与细胞膜结合,表达于细胞膜表面。
4.T、B淋巴细胞需要哪两个信号?由哪些细胞上的哪些分子提供?T细胞:第一信号,识别抗原肽-MHC复合体后产生,通过CD3传入;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APC表面B7与T细胞表面CD28,以及黏附分子参与第二信号。
B细胞: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第二信号,Th提供,主要是Th2。
B细胞表面CD40与活化Th表面CD40L结合,提供第二信号。
一些黏附分子参与第二信号。
5.简述Th细胞的分化和免疫效应。
CD4+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为Th0,在IL-12下为Th1,在IL-4下为Th2。
免疫学基础-免疫论文题目抗原进入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学院专业护理学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王艳2012 年 5 月抗原进入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摘要】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即产生免疫应答,其中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以及免疫淋巴细胞认别抗原后的自身活化、增值、分化、成熟,进而产生免疫效应清除抗原的过程,而当以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原来致敏的抗原时,即发生过强的并大多能致病的应答反应,出现局限性的炎症,包括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或出现累及全身的休克状态;这种致病性免疫反应的发病机制与一般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机制基本相同。
【关键词】免疫应答细胞因子青霉素(抗原)过敏反应【正文】针对本篇论文的主题,以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为例子,叙述抗原进入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解说:青霉素能引起免疫应答的原因、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免疫应答的过程、过敏性休克的免疫效应的形成。
一、青霉素能引起免疫应答的原因青霉素对于人体而言,属于抗原,而抗原即可以引起抗体形成的物质,此种物质如经由胃肠外途径接触或进入机体,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antibody)并与之发生反应(抗原抗体反应)。
由此可见,抗原实为一切免疫反应的始动因子,故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从化学性质上看,抗原为具有特异性的高分子物质,其分子量通常在10000以上,且大都为生物源性异体蛋白质,但也可为大分子多糖、脂蛋白、蛋白多糖或脂多糖。
非结合核酸及纯脂质则一般不具有抗原性。
一个自然抗原具有两种结构成分,即高分子的载体(具抗原性)和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由于其物理-化学特性,抗原被机体识别为“异己”或“非我”,故机体乃对其发生特异性的防御反应,即免疫反应。
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抗原物质能激活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的抗体(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广泛分布与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即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抗原物质也可特异性地致敏免疫细胞,对之发生免疫反应,即所谓的细胞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