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白粉病田间防控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872.87 KB
- 文档页数:2
月季花长白霜咋办
月季花长白霜可能是感染了白粉病,需要及时剪去发病的枝叶,避免病害蔓延,然后喷洒高脂膜200倍液进行防治,再将月季花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并在植株周围喷洒多菌灵。
月季花白粉病会导致植株叶片枯萎、枯焦,植株无法正常开花。
一,月季花白粉病处理方法
1,及时修剪
月季花长白霜就是感染了白粉病,这个时候必须要对植株进行修剪,及时剪去发病的枝叶,避免病害的蔓延,修剪的时候要做好消毒处理,避免伤口二次感染。
2,药物防治
修剪过后需要喷洒药物进行防治,建议喷洒高脂膜200倍液进行治疗,高脂膜既能预防白粉病也能治疗白粉病,在月季花生长季节可以喷洒高脂膜进行预防。
还可以喷洒稀释过后的书打水,每星期喷洒两次,连续喷洒一个月即可。
3,后期养护
这段时间要将月季花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这样既有利于植株恢复生长,也能够有效减少植株的发病率。
还需要在月季花周围喷洒多菌灵进行杀菌,避免病害滋生。
二,月季花白粉病症状表现
白粉病是月季花常见的病害,植株感染白粉病后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粉末,后期会出现霉点以及白粉层。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叶片卷曲、枯焦、干瘪等现象,导致植株无法正常的生长、开花。
有什么特效药可以防治作物白粉病?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我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和青瓜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白粉病首要为害作物的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自麦苗到抽穗均可发病,在叶片上开端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开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由麦类白粉菌引起,首要为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吧!黄瓜白粉病特效药发病期间用控白可湿性粉剂50克每亩,或控白水乳可用5%百菌清粉尘,或进步硫磺粉喷粉。
特别应提及的是用0.1~0.2%的小苏打溶液喷雾防治效果杰出,小苏打为弱碱性物质,可抑制多种真菌的成长延伸。
喷洒后可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尚有促进光合作用之效,并且价廉、安全、无污染。
月季白粉病特效药发芽前喷施5硫合剂,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也可喷施0.02~0.03%高锰酸钾溶液。
甜瓜白粉病特效药1、每20~30毫升乙嘧酚醚菌酯晋级精准复配(控白)加水15公斤。
每7天喷药一次,喷药2~3次。
该药在白粉病单独发作地块或同时细微发作霜霉病的地块选用。
注意在配药时不能和其它任何农药和化肥混配,配药要用清水,渠水要通过沉积后才可配药。
2、80%硫磺400倍加72%苯噻霜脲氰600倍喷雾,150克硫磺加100克苯噻霜脲氰加水60公斤,也可以用三唑类杀菌剂,如腈菌唑、氟菌唑等。
葡萄白粉病特效药1、在葡萄芽膨大而未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6月开端每15天喷1次波尔多液,接连喷2~3次进行防止。
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喷雾,10%氟硅唑1500倍喷雾、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乙嘧酚控白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醚菌酯控白8000~1000倍液,200/0三唑酮硫三唑酮·硫磺悬浮剂20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
如何防治月季白粉病月季、蔷薇、黄刺玫、玫瑰、十姐妹等等蔷薇科的园林植物,都是些十分著名的观赏植物。
它们有着花期长,观赏价值高的特点,所以一直以来深受着各地园林的喜爱,并广泛的应用在各地的花坛、花境和庭院之中。
但近年来,月季白粉病的发生正变得越来越频繁,且其对月季等,蔷薇科花卉植物所造成的危害也正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并要积极的采取防治措施。
月季白粉病是是月季的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能危害蔷薇属的多种花卉植物。
其是由外寄性真菌引起。
病原菌为蔷薇单丝壳菌。
菌丝体会在寄主表面发育,并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
该病原菌会在植物的病组织内,以及病株的休眠芽内越冬。
次年早春,越冬的菌丝就会随着休眠芽的萌动,展叶,开始逐步的活动起来,并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危害。
翌年的5月中下旬,被侵染的月季、蔷薇、黄刺玫、玫瑰、十姐妹等等蔷薇科花卉植物,芽一展开,便布满了白粉。
通常该病菌孢子在初侵染时,会在寄主的体内进行扩展。
且该病菌分生孢子还可通过借助风、飞溅的水滴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危害。
因此,在温暖、多雾、多露、潮湿的适宜环境条件下,是便于其萌发,便于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害的。
所以,在生长的季节里,月季等植物可遭受到多次的再侵染。
故该病害也是有可能大面积发生的。
一般,20℃至28℃,是该病菌适宜的温度。
26℃,又是其最适合的温度。
故,在江苏,每年的4月中旬时,或者8月中旬月至10月,该病害的病原菌就会生长快速,月季白粉病的发病也会有所的加重。
故5月底,或9月底时,就会进入到该病害发病的盛期了。
但当到7月至8月,又会因为天气的炎热,而使得该病原菌的生长、扩展,有所稍微的缓慢。
但总的说来,该病害在月季等植株衰弱时,是最容易感病,和发病的。
月季白粉病主要会侵害植物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
其明显的特征是整个受害部位的表面上布满白色粉层。
在发病的初期,受到侵害的叶片等受害部位上面,就会出现白色的小白粉斑。
简述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白粉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
我们应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在购买种子时,要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并且要看清楚产品标签上的抗病性指标。
2. 改善生长环境
白粉病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我们需要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
首先要保持土壤透气性良好,避免过度湿润。
其次,要保持植物之间的距离,增加通风。
最后,要注意施肥和浇水的方法,避免土壤过湿。
3. 喷洒防治药剂
当植物出现白粉病时,我们可以喷洒防治药剂进行治疗。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防治药剂,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害选择不同的药剂。
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并且要注意药剂的剂量,以免造成过度使用的问题。
4. 清除病害部分
如果植物出现了白粉病,我们需要及时清除病害部分,避免病害继续扩散。
在清除病害部分时,要注意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以防止病菌传播。
5. 加强防治意识
我们需要加强防治意识,定期检查植物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同时,要注意植物的日常管理,避免过度施肥和浇水等不良习惯。
白粉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
只有加强防治意识,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才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和丰富产量。
月季病虫害防治月季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被广泛栽培于庭院、公园等地。
然而,月季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价值。
因此,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月季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月季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黑斑病黑斑病是月季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特征是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深褐色斑点,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凋落。
为了预防和控制黑斑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健康的月季品种,抵抗力强的品种较不容易感染黑斑病。
2.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沃,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定期修剪和摘除病叶,及时清理掉落叶片,避免病菌滋生。
4.使用药剂进行喷洒,如50%敌草快或75%多菌灵等,按照说明进行药剂的正确使用和浓度控制。
二、蚜虫蚜虫是月季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植物汁液为食,会使叶片变黄、弯曲或畸形。
为了防治蚜虫的侵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提高室外环境卫生,清除植物周围的积水和杂草,减少蚜虫滋生的环境。
2.使用无毒的杀虫剂,如纯天然油或肥皂溶液,喷洒在受虫害的叶片上。
3.引入天敌,如瓢虫等捕食性昆虫,增加生态平衡,控制蚜虫数量。
三、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可导致月季的叶片和花蕾出现白色粉末状斑点。
为了防治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通风,保持植物周围的空气流通,减少潮湿环境,防止病菌滋生。
2.定期修剪植株,促进光线透入植物内部,减少湿润和阴暗的环境,有利于防治白粉病。
3.使用防治白粉病的药剂,如硫酸铜溶液或浸泡桑叶粥,根据药剂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四、蜘蛛螨蜘蛛螨是一种微小的害虫,常常隐藏在月季叶片的背面,在叶片上结网并吸取植物汁液。
为了防治蜘蛛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及时清理落叶和掉落的花瓣,减少蜘蛛螨滋生的环境。
2.提高室外通风条件,增加空气流通,减少湿润和阴暗的环境,不利于蜘蛛螨滋生。
3.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如40%乙醚甲基氧嘧啶等,根据药剂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通过选择合适品种、合理施肥、清洁卫生、使用药剂等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月季的病虫害,保证月季的健康生长和观赏价值。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编辑:商蓉(shangrong@)
一、症状识别和病原菌特征
1.症状 月季白粉病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受害部位表面布满白色粉层,这是白粉病的典型特征。
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表面上出现白色霉点,并逐渐扩展为霉斑,在适宜条件下,迅速扩大连成一片,使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发病后期会在白色霉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颗粒。
嫩叶染病后,叶片皱缩、卷曲呈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老叶染病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的黄斑,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叶背病斑处有白色状物,严重受害时,叶片枯萎脱落;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花蕾受侵染后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放,花朵小而少,花姿畸形,花瓣也随之变色,大大降低了切花产量和观赏价值,连续多年发生则会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
2.病原菌形态特征 引起月季白粉病的病原菌为蔷薇单丝壳菌月季变种。
病菌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利用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
其分生孢子梗短,直立生长在菌丝上,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桶形,5~10个串生。
二、病害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
1.侵染循环 月季白粉病病菌越冬主要有闭囊壳和菌丝体两种形式。
病原菌越冬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温暖的外界环境和雨雪多的冬季有利于病原菌的越冬。
露地栽培月季上的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内越冬,同时也有极少数以闭囊壳在枝刺的周围越冬;而温室栽培月季全部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越冬,次年春季,病菌随病芽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或闭囊壳中形成的子囊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源。
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初侵染源随芽的萌动而开始活动,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侵入表
月季白粉病田间防控技术·植物医生·
342019.16绿色植保新理念,庄稼安全有保障。
减少农药依赖,创新绿色植保。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
编辑:商蓉(shangrong@)
皮细胞,随后在表皮细胞内形成初生吸器,从寄主摄取营养。
2.发病规律 温度和湿度对月季白粉病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月季白粉病病菌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氮肥施加过多,土壤缺少钙肥或钾肥时易发生该病;植株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土壤过干等,使寄主细胞膨压降低,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灌水方式、时间均影响发病,滴灌和白天浇水能抑制病害的发生。
露地栽培月季每年5~6月和9~10月为发病严重期,温室栽培可周年发生。
三、防治方案
1.农业防治 冬季、早春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枝、病芽、病叶和病梢,集中烧毁,防止病菌的传播与蔓延;初期病叶应及早摘除;同时加强栽培管理,适度进行修剪,合理密植,并与抗病性月季交替轮作,改善环境条件。
温室栽培切花月季时,种植不宜过密,加强通风透光,棚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一定的湿度,氮肥适量,同时增施磷、钾肥。
发病期间应少浇水,若要浇水应避免大水漫灌及喷灌,最好采用滴灌,并且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雨后及时排水透风,防止湿气滞留棚内。
目前在生产上,低温时采用白炽灯补光增温和大棚保暖,高温时采用通风换气、降温等措施,并通过加温、通风和利用先进灌溉技术来控制湿度,从而防止白粉病的发生与发展。
2.化学防治 (1)防治适期。
根据温度回升、雨量等天气情况,一般应选择在月季白粉病始病期即开始进行第一次预防用药,间隔期10天左右。
(2)药剂选择。
为经济有效地防治月季白粉病,减少用药成本与防治次数,必须考虑兼治黑斑病。
因此,需要选用广谱、内吸、高效、持效期长的农药。
供选择的药剂及其施药浓度:40%氟硅唑3000~4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850~11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1000~1500倍液、50%醚菌酯2000~3000倍液。
(3)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法,每亩喷药液量要达到40升,以保证月季植株上、下部叶片都能喷到药剂。
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应注意不同药剂的交替使用。
江苏省农药检定所(210036)沈迎春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