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分泌物病理生理及“祛痰药”新用途
- 格式:pptx
- 大小:8.56 MB
- 文档页数:46
祛痰药的临床应用应用祛痰药的主要目的是使痰的粘稠度降低,或能加速粘液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痰的主要成份是粘液,它的粘稠度与其中所含的酸性糖蛋白含量、DNA含量、钙离子浓度的增高及pH值的下降有关。
一、祛痰作用机制大致可归纳为五方面:1、增加稀液层厚度,以减轻纤毛摆动的阻力。
如超声雾化吸入2%Natrium sodium。
2、降低痰液的粘稠度和痰在气道表面上的吸附力。
如超声雾化吸入碱性液(2%SB)。
3、加强纤毛运动。
如用β受体激动剂、茶碱制剂;口服2%碘化钾或3%-10% Natrium sodium溶液,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
4、促使粘蛋白和DNA解聚。
如应用酶类粘液溶解剂α-糜蛋白酶、乙酰半胱胺酸。
5、抗炎症,以减少气道内粘液中DNA的产生,主要指兼有消炎、抗菌或提高抗菌药渗透力的部分祛痰药。
二、祛痰药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类:1、痰液稀释药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加痰液中的水份含量,包括:⑴恶心性祛痰药代表药:氯化铵刺激胃黏膜,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同时少量药物可分泌至呼吸道,提高管腔内渗透压,保留水分稀释痰液。
⑵刺激性祛痰药刺激支气管分泌。
代表药:愈创木酚甘油醚。
多作为止咳合剂的成分之一。
⑶渗透性祛痰药:2%Natrium sodium2、粘痰溶解药⑴粘痰溶解药①α-糜蛋白酶:能分解氨基酸羟基的肽键,对脓性和非脓性痰液均有效。
伴有严重肝病及凝血功能减退者忌用。
②乙酰半胱氨酸、美司钠:破坏粘蛋白中的二硫键。
③脱氧核糖核酸酶:将DNA水解成数个片段。
(雾化吸入后可有咽部疼痛,每次雾化后应立即簌口)⑵粘液调节药代表药:氨溴索(ambroxol)①调节浆液和黏液的分泌:可促进支气管粘液腺分泌中性粘多糖,减少酸性粘多糖的合成,使痰液中的粘多糖纤维分化和裂解;使浆液性分泌增加,纤毛黏液毡的溶胶层厚度增加,有利于纤毛的功能发挥。
②促进纤毛运动。
③恶性性祛痰作用。
(溃疡病患者慎用)④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可增加某些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气道分泌物中的浓度。
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防御系统及其功能以及与祛痰药武汉市儿童医院董宗祈人们通过机械拦阻与纤毛清除作用保持呼吸道对有害颗粒的防御作用当颗粒直径者可在鼻腔被清除直径—的颗粒沉落于气管直径的颗粒大部进入肺泡借重力与布朗氏运动而沉落于肺泡直径者吸入后大部分被呼出。
一、粘液纤毛清除防御系统粘液纤毛清除防御系统以下简称粘液纤毛系统位于传导性气道上皮它分布于鼻腔的后部分鼻窦鼻咽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
粘液纤毛系统中的粘液 它来源于杯状细胞、黏液腺、浆液腺和唧细胞。
杯状细胞顶部胞质中有许多较大的分泌颗粒聚集以出胞方式顶浆分泌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
粘液主要由杯状细胞和粘膜下浆液腺合成、分泌的粘蛋白及上皮分泌的水、电解质组成称粘液 。
每天约分泌。
分为两层下层为水样层浆液、溶胶层较稀薄便于纤毛自由运动。
其成分为水尚有粘蛋白、粘多糖、磷脂和无机物等。
上层为黏液层或凝胶层较黏稠位于纤毛顶部便于吸附外来的颗粒含有酸性糖蛋白主要成分为唾液酸糖蛋白和硫酸糖蛋白具有粘着性。
酸性糖蛋白含量越高痰的粘稠度越大。
许多酸性糖蛋白分子由二硫键及电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凝胶网其中的蛋白质即粘蛋白 。
粘蛋白具有标准的粘附性和弹性能捕获气道中的外来物质并通过粘液纤毛系统将其排除。
纤毛功能不良时粘蛋白就会滞留在气道内。
粘蛋白的粘附性与弹性由多种粘蛋白基因调控气道纤毛上皮细胞表达的基因有 黏膜下浆液腺细胞表达黏液细胞表达和 杯状细胞表达 等。
不同的疾病基因的表达会有不同如哮喘时表达增加时表达增加急性加重时 表达增加。
粘液纤毛系统中的纤毛细胞每个纤毛细胞有根纤毛其直径为长度为—平均截面有个微管。
纤毛动力蛋白在酶的催化下能带动九对纤丝与纤毛杆起协调与滑动作用。
鼻和鼻窦的纤毛向下摆动气道的纤毛向上摆动。
纤毛的摆动频率为次秒次分摆动呈周期节律性的麦浪式、同步协调地摆动其摆动速度约为—分—时清除的时效为完全清除颗粒约需小时的颗粒可在小时清除完毕。
二、粘液纤毛系统的功能通过一定频率的纤毛摆动和粘液毯的更新侵入气道的颗粒被转运和清除阻止了病原菌在气道的粘附、生长与繁殖防止了感染的发生。
祛痰剂引言:祛痰剂是一类常见的药物,用于缓解由痰液积聚引起的症状。
痰液是由呼吸道分泌的一种黏液状物质,其作用是保护呼吸道免受外界物质的侵害。
然而,当痰液过多或黏稠度增加时,会导致咳嗽、喉咙痛、咳痰等不适症状。
祛痰剂通过改变痰液的黏度和促进痰液的排出,帮助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本文将介绍祛痰剂的工作原理、常见成分和使用方法。
一、祛痰剂的工作原理祛痰剂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1. 改变痰液黏度:祛痰剂中常含有一些成分,如盐水、麻黄碱等,它们可以改变痰液的黏度,使之变得更加稀薄。
这样一来,痰液就更容易被排出体外,减轻了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
2. 促进痰液排出:某些祛痰剂中还含有一些刺激性成分,如氨溴索等,它们可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从而促进痰液的运动和排出。
此外,一些祛痰剂还可以通过刺激咳嗽反射而促进痰液的咳出。
3. 抗炎作用:某些祛痰剂还含有一定的抗炎成分,如双氯芬酸钠等,它们可缓解呼吸道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痰液的分泌。
二、常见祛痰剂成分1. 盐水:盐水是一种常见的祛痰剂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改变痰液的黏度,使之稀薄,便于排除。
将适量的食盐溶解在温水中,可制成盐水,每日多次用盐水漱口或喷洒在咽喉部位,有助于舒缓喉咙痛和咳嗽。
2. 氨溴索:氨溴索是一种促进痰液排出的祛痰剂成分,它具有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和刺激咳嗽反射的作用,从而促进痰液的咳出。
通常以口服药物的形式使用。
3. 麻黄碱:麻黄碱是一种祛痰剂成分,它可改善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减轻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
麻黄碱通常以口服药物或口服液的形式使用。
4. 双氯芬酸钠: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祛痰剂成分,它可以减轻呼吸道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痰液的分泌。
双氯芬酸钠常以口服药物形式使用。
三、祛痰剂的使用方法使用祛痰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和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注意药物选择: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适合的祛痰剂药物。
如果痰液黏稠度较高,可以选择改变痰液黏度的药物;如果需要促进痰液排出,可以选择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
【药学基础知识】祛痰药的应用祛痰药是一类能使痰液变稀、黏稠度降低而易于咳出,或者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改善痰液转运功能的药物。
祛痰药促进呼吸道管腔内积痰的排出,检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间接起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也有利于控制继发感染。
祛痰药物从下述诸方面发挥促痰外排作用:(1)改善痰液理化特性,降低黏滞度。
(2)恢复气道上皮黏液层正常结构及纤毛清除功能。
(3)抑制黏蛋白产生及分泌,减少高黏度黏液的生成。
(4)促使脓痰中的DNA解聚。
(5)抗炎症,减少DNA的产生。
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使祛痰药物分为黏液分泌促进药(恶心性祛痰药和刺激性祛痰药)、黏液溶解药。
下面简单介绍。
1.恶心性祛痰药刺激胃黏膜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产生冲动传入中枢,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兴奋支配气管支气管黏膜腺体的迷走神经传出神经纤维,使气管支气管黏膜的腺体分泌增加,由于气管和支气管的腺体中主要是浆液腺,分泌较稀的液体,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常见的有氯化铵、碘化钾、愈创木酚甘油醚等。
大剂量可引起明显的恶心和呕吐,有肺出血和胃肠疾病者慎用。
吐根、远志、桔梗及竹沥也属于以恶心反射作用为主的祛痰药。
2.刺激性祛痰药呼吸道黏膜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黏膜轻度充血,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能湿润呼吸道,使痰液黏稠度降低而容易咳出。
常见的有按叶油、安息香酊、松节油、愈创木酚等。
3.黏液溶解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腺体,调节其功能,促使黏液分泌细胞的溶解酶体酶释出,使黏液中的黏多糖解聚,并抑制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从而使痰的黏稠度降低。
代表药是溴己新、安溴索、羧甲司坦、乙酰半胧氨酸、美司钠、脱氧核糖核酸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泰洛沙泊。
祛痰药注意事项:(1)祛痰药仅为对症治疗,应注意重因治疗。
(2)应用祛痰药时应注意痰的排出。
结合湿化气道、体位引流,鼓励患者排痰。
特别是在应用反射性引起呼吸道分泌增多的稀释性祛痰药时,更应注意有效的咳嗽以排出痰液。
术后病人要注意止痛,防止因伤口疼痛而不敢咳嗽影响排痰。
祛痰药的临床应用祛痰药是一类常用于治疗痰多、咳嗽等症状的药物,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祛痰药可以通过调节痰液分泌、促进痰液排出以及改善呼吸道通畅性等方式来发挥疗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祛痰药的临床应用。
一、祛痰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祛痰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分泌性祛痰药和排泄性祛痰药两大类。
分泌性祛痰药通过调节痰液的分泌,帮助恢复正常的呼吸道黏液分泌功能。
这类药物常见的有川贝母、百部等。
川贝母是一种中药,可刺激气道上皮细胞产生痰液,有助于改善干燥咳嗽等症状。
百部则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
排泄性祛痰药则能够促进痰液的排出,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常用的排泄性祛痰药有氨溴索、溴己新等。
氨溴索是一种黏液溶解剂,能够改善气道粘液的流动性,促进痰液的排出。
溴己新则是一种抗胆碱药,可通过阻断气道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反应,缓解气道痉挛,促进痰液的排除。
二、祛痰药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伴随着黏液过多和痰液排出障碍。
在COPD的治疗中,祛痰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祛痰药可以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减轻咳嗽和气促等症状。
同时,通过控制痰液的分泌,还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阻塞性限制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祛痰药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祛痰药可以帮助清除痰液,减轻气道阻塞,同时通过抑制痰液的分泌,减少气道的狭窄。
3.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呼吸道慢性炎症和痰液过多为主要特点的疾病。
祛痰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可以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减轻咳嗽和胸闷的症状。
同时,通过控制痰液的分泌,还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祛痰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尽管祛痰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口干等,长期过量使用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大全在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对呼吸系统进行干预,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平喘药及其作用机理及应用情况的介绍。
1. 止咳药物止咳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咳嗽中枢、镇静或抗过敏作用来缓解咳嗽症状。
常用的止咳药物包括右美沙芬、可待因等。
右美沙芬主要通过抗过敏作用抑制咳嗽反射,适用于呼吸道过敏性咳嗽,如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
可待因则通过中枢镇咳作用来缓解咳嗽,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咳嗽。
2. 化痰药物化痰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呼吸道黏液的特性,促进黏液的排出来缓解咳嗽。
常用的化痰药物包括溴己新、氨溴索等。
溴己新通过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液体,促进黏液的稀释和排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咳嗽。
氨溴索则通过抑制胆碱能神经传递,减少黏液分泌和黏液的粘稠度,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咳嗽。
3. 平喘药物平喘药物主要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提高气道通畅性。
常用的平喘药物包括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激活肾上腺素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适用于哮喘等疾病。
抗胆碱能药物则通过阻断胆碱能神经传递,减少支气管收缩,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4. 复合药物复合药物即包含多种止咳化痰平喘药物成分的药物,可以同时发挥不同的作用机制,提高疗效。
常用的复合药物包括氨溴索舒喘片、复方甘草口服液等。
氨溴索舒喘片含有氨溴索和麦角新碱,可同时发挥化痰和平喘作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的患者。
复方甘草口服液则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可以同时发挥抗炎、平喘、化痰作用,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总结: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呼吸系统进行干预,缓解咳嗽、化痰、平喘等症状。
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症状、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疗效。
临床常用祛痰药物合理应用祛痰药物在临床上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可以有效帮助痰液排除,缓解呼吸道疾病症状。
然而,不同类型的痰液需要选择不同的祛痰药物,合理应用祛痰药物对于治疗和预防呼吸道疾病非常重要。
一、祛痰药物的分类祛痰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分泌物溶解剂和排痰剂。
分泌物溶解剂主要是通过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加速痰液的分泌和排出;排痰剂主要是通过改变痰液的性状,使其容易咳出。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痰液性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祛痰药物非常重要。
二、粘痰型痰液对于粘稠、难以咳出的粘痰型痰液,可以选择分泌物溶解剂。
常见的祛痰药物有溴己新、溴化铰等,通过刺激呼吸道上皮分泌水液,使痰液变得更加稀薄,容易排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刺激和干燥等不良反应。
三、粘液型痰液对于稀薄、易咳出的粘液型痰液,可选择排痰剂来帮助痰液更好地排出。
常见的祛痰药物有盐酸氨溴索和对乙酰氨基酚等,通过促进气道平滑肌收缩和刺激呼吸中枢,增加痰液的排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排痰剂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四、祛痰药物的合理应用在选择和使用祛痰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痰液性质选择合适的祛痰药物,不同痰液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2. 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来使用祛痰药物,不可随意增加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3.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处理;4. 不同年龄段、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慎重使用祛痰药物。
合理应用祛痰药物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痰液性质的药物,严格遵守医嘱使用,可以帮助痰液更好地排出,减轻症状,加快康复。
希望患者在使用祛痰药物时能够根据自身病情合理选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祛痰药氯化铵作用1.祛痰:口服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呼吸道腺体分泌,使痰液变稀。
2.利尿:氯化铵→NH4+、Cl-。
降低机体的碱贮;渗透性利尿。
3.酸化尿液及体液。
应用1.呼吸道的急性炎症,尤其适用于不易咳出的粘痰。
2.利尿:心性水肿或肝性水肿3.尿液酸化剂:排出结石,提高某些抗微生物药物对泌尿感染的治疗,排除碱性毒物。
注意1.肾脏功能异常的患畜禁用。
2.用量过大易引起酸中毒。
3.禁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忌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配合使用。
碘化钾药理作用及应用1.祛痰: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反射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
吸收后碘离子从呼吸道腺体排出,亦对腺体产生刺激作用,分泌增加,痰液稀释。
刺激性较强,不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对亚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2.溶解病变组织,用于角膜炎、放线菌病等治疗。
3.配制碘制剂原料。
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易咳净,呼吸道黏液分解剂。
药理作用结构中的巯基(-SH)使痰液中连接粘蛋白的-S-S键断裂,变成小分子肽链,降低痰液的粘滞性,使痰易于咳出。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粘痰阻塞气道、咳嗽困难的患畜(喷雾法给药)。
注意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可致支气管哮喘,需加用异丙肾上腺素。
要及时排痰。
盐酸溴己新药理作用与应用1.溶解黏稠痰液,使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多糖纤维素断裂,黏度降低。
2.抑制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痰蛋白的合成,使唾液酸含量减少。
3.对黏性脓痰效果较差,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黏稠痰液不易咳出症。
祛痰药是指能使痰液变稀,粘稠度降低,易于咳出,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
祛痰药的种类按照作用机制,可将祛痰药分为3类:(1)恶心性袪痰药:口服后能刺激胃黏膜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兴奋支配支气管、支气管黏膜腺体的迷走神经传出支,促进腺体分泌,使痰液稀释,改善黏液清除功能。
腺体分泌的黏液可覆盖于气道黏膜外表,使黏膜下咳嗽感受器及神经末梢所受刺激减少,缓解咳嗽。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氯化铉、碘化钾等。
(2)剌激性袪痰药大多具有挥发性,对呼吸道黏膜具有温和刺激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能湿化气道,使痰液粘稠度降低。
挥发性药物还有微弱的抗菌消炎作用。
常用药物包括核油、安息香酊、等。
(3)黏液溶解剂痰液黏稠度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酸性糖蛋白起主要作用,其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痰液的黏稠度。
常用的黏液溶解剂按其机制可分为3类a蛋白分解酶:使糖蛋白的蛋白质局部裂解,直接使痰液黏稠度降低。
目前临床应用少。
A酸性糖蛋白溶解剂:使痰液中的酸性糖蛋白的纤维裂解,从而降低痰液黏稠度。
常用药物包括链激酶、漠己新及氨漠索等。
A二硫键裂解剂:药物结构中具有含蔬基的氨基酸,通过蔬基与黏蛋白的二蔬键互换作用,使黏蛋白分子裂解,同时对脱氧核糖核酸纤维有一定裂解作用,从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
常用药物乙酰半胱氨酸、舞甲基半胱氨酸等。
常用祛痰药使用注意1.愈创木酚甘油醒为刺激性祛痰药,能刺激胃黏膜,反射地引起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从而产生祛痰作用。
用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多痰。
肺出血、肾炎和急性胃肠炎、妊娠3个月内妇女禁用。
2.乙酰半胱氨酸为黏痰溶解剂,具有较强的粘液溶解作用。
其分子中所含的蔬基(-SH )能使痰中糖蛋白多肽链的二硫键(-S-S-)断裂,从而降低痰的粘滞性,并使痰液化而易咳出。
用于治疗浓稠黏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病情恶化者、肺气肿、黏稠物阻塞症以及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举例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多为感染或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所致。
因此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平喘药可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化痰止咳平喘药: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
一、镇咳药镇咳药可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或抑制发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可促进痰液和异物排出,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可使病人痛苦及引起并发症。
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1)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
(2)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
(3)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吸中枢。
(4)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神经和脑神经。
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①中枢性镇咳药,②外周性镇咳药,也有部分药物兼具上述两种抑制作用。
(一)中枢性镇咳药可直接抑制位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
长期剧烈咳,痰量不多且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患者,可用中枢性镇咳药。
①、麻醉性:有阿片、可待因、吗啡等,其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同时具有镇痛作用。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特别是由于咳嗽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在胸膜炎伴胸痛的剧烈干咳时,用其既可止痛又有镇咳的作用。
因为这类药物有些副作用,如轻微的抑制呼吸中枢、欣快症和成瘾性及部分胃肠道反应(久用易成瘾,使痰难以咯出和抑制呼吸中枢等)缺点。
建议慎用,必须使用时应限制用量。
②、非麻醉性:有右美沙芬、咳必清等。
对麻醉性镇痛药进行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中枢性镇咳药药物,几无镇痛和成瘾作用,对痰多、痰液黏稠、老人、小儿患者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可发生嗜睡现象,驾驶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止痰药的功能主治有哪些痰液的形成痰液是由呼吸道黏膜上的腺体分泌而成,其主要成分是水、细胞碎片、黏液蛋白和矿物质等。
正常情况下,痰液起到保护和清洁呼吸道的作用,但当痰液分泌过多或过粘稠时,就会引发咳嗽和呼吸不畅的问题。
止痰药的作用机制止痰药是一类能够改善黏液异常分泌并减少痰液黏稠度的药物。
它们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1.减少痰液分泌:止痰药可以抑制呼吸道黏膜上的腺体分泌,从而减少痰液的产生。
2.促进痰液排出:止痰药能够刺激呼吸道纤毛运动,加快痰液从呼吸道向外排出的速度。
3.改善痰液黏稠度:某些止痰药可以改变痰液的化学性质,降低其黏稠度,从而使痰液更易于排出。
止痰药的主要功能主治止痰药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症状:1.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止痰药可以减少痰液分泌,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OPD是一组以气道阻塞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止痰药能够改善呼吸道痰液的黏稠度,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3.肺炎: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常伴有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止痰药可以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和咳痰的症状。
4.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为特征的疾病。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止痰药可以缓解痰液黏稠度,减少咳嗽和胸闷的程度。
5.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以气道扩张和痰液潴留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
止痰药可以帮助病人清除痰液,减少气道阻塞的发生。
注意事项在使用止痰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主观增减剂量或使用时间。
2.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使用止痰药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3.长期使用止痰药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腹泻等。
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4.在使用止痰药的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定期锻炼等。
结论止痰药是一类能够改善痰液分泌和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