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粤曲——《荔枝颂》3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4
客家之歌教案【篇一:花城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音乐教案】第二单元珠江两岸的歌1、云南歌曲《小河淌水》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发音发声技巧,运用正确的发声位臵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2.掌握该曲的重点部分,投入情感去演唱。
3.要求:气息通畅,声音松弛,明亮。
教学内容:一、发声练习1、 1 = d — g 4/45 3 4 2 3 1 2 7 │ 1 - - - ‖ma me mi mo mu.要求:用缓吸缓呼的方法,是气息自然,平缓,一口气唱完全曲。
用软起声,连音练唱,声音匀称,连贯,统一,有渐强到渐弱的力度变化。
字头m用双唇音,字腹韵母a,e,o用合口呼,i用齐齿呼,要强调保持好口型。
先用慢板练唱,要用行板、中板的速度。
2、1 = c — g 4/413 56 56 53 │ 13 56 56 53│ 1 - - - ‖mi yama mo要求:用缓吸缓呼的方法,气息输送均匀,出声自然,声音要唱得连贯,圆润。
字头声母发音快而短,m音用双唇,i用齐齿,韵母则要保持足够的时间,须认真注意保持正确的口型。
二、歌曲教唱: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演唱提示:歌曲歌词很富有口语化,非常具有云南地区的民歌特点,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音色圆润甜美。
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哎”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仿佛从天边飘来,把人带到了美妙的意境中去。
【摘 要】本文以粤剧《荔枝颂》为例,论述咏物诗鉴赏方式在戏曲唱词赏析中应用,提出把握咏物诗特点、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等措施,对粤剧《荔枝颂》的唱词进行鉴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唱词。
【关键词】咏物诗 戏曲唱词 鉴赏 粤剧《荔枝颂》【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121-02戏曲是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艺术,“唱”指唱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卓越的戏曲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情绪。
因此,一个戏曲演员不仅要注意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讲究唱出韵味,还要注重情感的渲染,唱出内心的情感,而能否准确地理解唱词,是能不能唱出感情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唱词都是诗词体,文学性较强,要想正确地理解唱词,从文学角度对唱词进行鉴赏非常重要。
类似《红豆小曲》《荔枝颂》等戏曲小曲的唱词属于咏物诗一类,可以借鉴咏物诗的鉴赏方法对此类的唱词进行赏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唱词,在演唱时抒发情感。
一、咏物诗鉴赏方法(一)把握咏物诗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具体特点,追求贴切逼真,但又在其中有所寄寓,势必注意由“形”似体现“神”似。
形似主要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神似”主要指思想情感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咏物抒怀,写出所寄托的情感,追求“神似”。
一首咏物诗,既要有形,又要有神,也就是说创作咏物类诗歌,既要注意描其形,求形似,又要融入情,求神似。
在鉴赏时也是一样,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二)体悟作者所寄托的情感一些咏物诗,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不明显,讲究含蓄美,在抒情言志往往含而不露,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细加领悟。
结合作者的生平、处境、遭遇、写作背景、创作动机甚至作品的社会影响等,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八年级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之二)》教学设计教材: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八年级下册年级:初二年级课时:5课时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岭南音乐文化尤其是民歌的特点,并对广东优秀的民歌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部分广东民歌的演唱学习,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准确的音调并富有表情地进行相关歌曲的演唱,了解广东地区语言与不同类型的广东民歌的联系。
3、通过演唱、欣赏,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相同题材的民歌和相关创作作品进行对比,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教学对象分析:做为90后的新新人类,学生们都比较热衷流行音乐。
对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知之甚少,而且比较难以体会民歌的意境。
尽管我区处于比较偏远地段,但通过小学及初中的努力,初二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素养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歌曲视唱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长。
本单元内容广东民歌地域风格明显,学生们从小耳濡目染有一定的欣赏基础。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设计上,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视、听、唱、作等多种体验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广东民歌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做为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内容安排以广东传统民歌为主,延续了七年级上册的特色。
为学生们接触了解进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尤其是广东音乐这一广东学生的音乐“母语”提供了承载的平台。
同时在内容的选取上不仅包罗了山歌、渔歌、小调等不同类别独具特色的广东民歌在内,而且也兼顾着选取了不少作曲家根据广东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
两相对比欣赏、学唱,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体会“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这句话的内涵。
广东民歌多为口头传唱流传下来的民间歌曲或民谣,曲式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大多数为上、下乐句或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便于群众口头传唱。
旋律由多种不同调是音阶组成,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特色。
课时课题曲目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儿歌牧歌《月光光》《牧童谣》《唱春牛》东山少爷版本《月光光》做为导入;学唱歌曲《牧童谣》《唱春牛》;了解童谣、舞歌、牧歌。
中学粤曲演唱教学作者:黄卫红来源:《师道·教研》2011年第04期一、中学课堂粤曲演唱教学的依据广东花城版《初中音乐》教材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之二)中的粤曲《荔枝颂》一文根据教学参考书的建议,此课为欣赏课,但考虑在广州市荔湾区正开展系列岭南文化特色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荔湾文化特色,我们将它定为以歌唱教学为重点的唱歌课。
《荔枝颂》是最知名的红腔粤曲之一。
由著名粤剧编剧家、作曲家陈冠卿创作,经久传唱的粤曲《荔枝颂》荣获1957年莫斯科第6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作品奖,作品表现了新生的新中国一派生机勃勃和表达了与世界人民发展友谊的美好愿望。
始唱者粤剧艺术家红线女在联欢节的“东方古典歌曲比赛”中,凭借这首作品为广东粤剧界捧回第一枚金质奖章。
她的音色丰富、清脆,徐疾有致,科学地借鉴多种歌唱艺术的演唱方法表现粤曲作品,凸显了粤曲艺术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善于吸纳的特点。
根据《荔枝颂》的特点,对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制定了针对初中生演唱教学要求:能主动参与演唱活动,学习演唱方法;能够比较有表情地演唱作品;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逐步学习表现音乐情绪和意境等,将主要目标确定为初步学习粤曲演唱作品,主要通过唱诵理解歌词、歌唱体验、感梧风格等方式来学习演唱作品,始终围绕演唱方法(韵味)、唱词、音色、旋律、重点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演唱实践活动。
二、教学过程与研究1. 课题的切入传统的、市井的生活风俗在广州荔湾区是比较突出的,教师以充斥着大街小巷的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作为课程切入口,学生学习用粤语唱诵“王老吉,王老吉,四时感冒最使得”(卖凉茶)、“飞机榄,飞上你天棚”(卖青榄)、“卖荔枝”,初步体会岭南生活习俗;接下来由学生扮演小商贩,唱诵“卖荔枝”,体会小贩面对面向顾客介绍、推销货品和高声叫卖货品时因距离的不同而引起的不同发声方式,思考小贩在向远处高声叫卖时应该如何安排呼吸、口腔发声的状态、面部表情以及声音释放的要求。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简要的⾃我分析。
⽆忧考⼩编整理了花城版⼋年级上册⾳乐教案⼤全【1-4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第⼀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东民歌⼀、教学⽬标 (⼀)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初步感知⼴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热爱地⽅⽂化的情感。
(⼆)引导学⽣亲⾝感受和体验⼴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尝试⽤客家⽅⾔演唱客家⼭歌。
⼆、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歌、渔歌、咸⽔歌、⼩调、舞歌、牧歌、⼉歌。
3、欣赏交响诗篇《⼟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乐的是⼈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乐中吸取素养进⾏创作的,从⽽达到启迪学⽣创造性思维的⽬的。
2、难点:激发学⽣学习民歌的兴趣,⿎励学⽣⽤⽅⾔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东、港澳、珠江三⾓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带⼈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义上粤曲是指⼴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鱼、龙⾈、南⾳、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东曲艺。
粤曲是⼴州⽅⾔区流⾏最⼴的⼀⼤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地区扩及两⼴。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唱腔属于⽪黄系统的板腔体,梆⼦、⼆黄、牌⼦曲、⼩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喉、⼤喉三种喉腔。
红线⼥,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东开平⼈。
红线⼥在艺术上勇于⾰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帜的“⼥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的唱腔流派。
1、八星贺喜
2、荔枝颂(红线女)
3、新帝女花(词)
4、百花公主
5、禅院钟声
6、凤阁恩仇未了情(词)
7、万恶淫为首(音乐)8、粤曲小调9、王宝钏
10、游园惊梦、文千岁、李宝莹11、昭君出塞(红线女)12、粤曲比赛(佛山)
13、柳毅传书14、琵琶壮烈歌15、榕树情、梁玉嵘
16、唐伯虎点秋香(词17、紫钗记之剑合钗园18、粤曲琵琶弹唱1小时
19、碧海狂僧20、彩云追月21、胡不归之慰妻
22、化蝶23、孔雀东南飞之惜别24、李后主私会
25、楼台会26、牡丹亭27、凌波仙子
28、沙煲曲29、赛龙夺锦30、抡伞
31、风流天子32、董小宛33、分飞燕(2)
34、分飞燕35、卖菜歌36、芙奴传
37、帝女花雪中燕38、帝女花之庵遇39、帝女花之香夭40、草亭结拜(梁祝)41、沉醉东风42、帝女花之相认43、红烛泪(词)44、百花亭之恋45、火网梵宫46、马司曾之关汉卿47、风雪山神庙(一)48、风雪山神庙(二)
49、招魂50、花木兰51、沙家浜智斗(词)52、山伯临终(词53、十二栏杆十二钗54、双仙拜月亭55、搜书院之初遇诉情56、唐伯虎赌秋香57、啼笑姻缘
58、铁嘴鸡乔装59、喜结良缘60、万恶淫为首之乞食
61、投荔曲62、新禅院钟声(词)63、游园惊梦(词)
64、游龙戏凤65、玉钏进羹66、玉女香车67、愿为蝴蝶绕孤(词)68、朱弃回朝招魂(词69、再折长亭柳(词)
70、紫钗记之拾钗71、祭王河(词)72、赌仔自叹
73、平湖秋月74、祭玉河[罗家宝] (词)75、碧血写春秋之惊变。
高中音乐荔枝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高中音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荔枝颂是一首广西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地方音乐风格而闻名。
通过学习和演唱荔枝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地方音乐的魅力以及多声部合唱的基本技巧。
本文将为教师提供一份高中音乐荔枝颂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荔枝颂的起源和特点,掌握荔枝颂的歌词、旋律和基本演唱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听觉辨别和音乐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1)了解荔枝颂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其起源和代表性特点。
(2)学习荔枝颂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3)学习荔枝颂的旋律,通过演唱和跟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4)学习荔枝颂的合唱编排和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唱表演能力。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荔枝颂的音频和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讲解荔枝颂的背景知识和代表性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
(3)歌词学习:分发歌词给学生,逐句解读歌词的意义,并与学生共同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4)旋律学习:先带领学生跟着音频进行反复听辨,然后逐句教学歌曲的旋律,进行跟唱练习。
(5)合唱编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编排,教师给予合唱技巧指导。
(6)合唱练习: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合唱效果。
(7)评价总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总结合唱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导入法、讲授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评价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歌曲欣赏、歌词解读、分组合唱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音乐初二上花城版第一单元岭南春早教案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观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观赏粤曲《荔枝颂》2、观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观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观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舞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要紧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能够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荔枝颂(粤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背景介绍荔枝颂是粤曲中的经典曲目之一,被誉为“巧妙玲珑、艺术高尚的绝妙佳作”。
此首曲目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表达了广东省珠海市的一个小镇——斗门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之美,歌颂了荔枝的美好,以及镇上居民和游客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
本文将针对这一经典曲目进行音乐鉴赏教案的介绍。
二、曲目结构荔枝颂是一首由三个乐章组成的曲目,乐章之间通过转调连接。
具体乐章结构如下:1. 前奏前奏部分是这首曲目的开头,它主要呈现了这首曲目的基调和气质,让人感觉到这是一首悠扬华丽、富有当地特色的乐曲。
前奏部分旋律较短,节奏缓慢,突出了主旋律的优美和韵律感。
这一乐章的主旋律在后面的演奏中还会不断发展和丰富。
2. 正奏正奏是荔枝颂的主要部分,由两个小节组成。
在这个乐章里,主旋律开始逐渐展开,情感逐步加强,让听众感到舒适和愉悦。
如此美妙的旋律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尤其是在演奏到第二个小节时,整个曲目达到了高潮,让听众感到热血沸腾,情感高涨。
3. 后奏后奏是这首曲目的结束部分,旋律较前面的两个乐章简单,但和谐清新,音响乐曲的效果十分出色。
在这个乐章里,乐曲逐渐减少了音符,情感也随之收尾,将整首曲目引向了完美的结尾。
三、乐曲特点荔枝颂的表现手法独具一格,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曲调婉转荔枝颂的曲调非常婉转,节奏较为缓慢,音符之间的跨度较小,音调和谐优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和自然的美好氛围。
2. 缺乏重复节该曲目的主旋律缺乏重复节,音符穿插着休止符和不同的速度变化。
这种非线性的旋律设计让听众不会感到疲劳和无聊。
3. 强调节奏感荔枝颂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尤其是在演奏到高潮部分时,速度明显加快,让人感到节奏的逐步加强和音符的推动感。
四、教学建议针对荔枝颂的音乐鉴赏,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听力训练在学习荔枝颂的时候,可以通过不断反复听唱这首曲子,并且聆听不同版本的演绎,比较它们的差异,找到不同版本之间的联系。
粤剧经典曲目粤剧经典曲目《昭君出塞》、《荔枝颂》、《红烛泪》、《梦断香消四十年》、《紫玉钗》《分飞燕》、《游园惊梦》帝女花《寒宫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再重光》、《双国缘》、《动天庭》《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花田八喜》《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红楼梦》《三笑姻缘》《白兔会》《桂枝告状》《窦娥冤》。
张学友01 吻别02 心如刀割03 你最珍贵04 每次都想呼喊...05 相思风雨中06 我等到花儿也...07 定风波08 一路上有你09 忘记你我做不到《忘记你我...》10 如果这都不算爱刘德华一起走过的日子假装真我的风采谢谢你的爱练习忘情水刘德华孤星泪刘德华来生缘刘德华天意刘德华爱你一万年刘德华今天刘德华如果你是我的传说刘德华我不够爱你刘德华笨小孩刘德华冰雨刘德华男人哭吧不是罪刘德华缠绵刘德华相思成灾刘德华鸽子情缘刘德华当我遇上你刘德华你是我的女人刘德华黑蝙蝠中队刘德华独自去偷欢刘德华你是我一生最大的骄傲刘德华夏日Fiesta 刘德华情感的禁区刘德华我恨我痴心刘德华心蓝刘德华中国人刘德华开心的马骝刘德华情深的一句刘德华无间道刘德华狠心的一课刘德华再说一次我爱你刘德华常言道刘德华谁人知刘德华情是那么笨刘德华你说他是你想嫁的人刘德华肉麻情歌刘德华天马行空刘德华分开不要在雨天刘德华痴心错付刘德华秋意中等我刘德华爱不完刘德华仍唱我的歌刘德华暗里着迷刘德华真情难收刘德华上海滩刘德华为爱瘦一次刘德华鱼尾纹刘德华月老刘德华张国荣《当爱已成往事》《风继续吹》尤其推荐《风再起时》(最好看他跨越97演唱会,开场就是这首歌,很震撼)《我未惊过》《当年情》《monica》《沉默是金》《倩女幽魂》《路过蜻蜓》《暧昧》。
林子祥01 选择02 长路漫漫任我闯03 男儿当自强04 真的汉子05 敢爱敢做06 成吉思汗07 长路漫漫伴你闯08 分分钟需要你09 十分十二寸10 谁能明白我许冠杰01 沧海一声笑02 沉默是金03 催眠曲04 浪子心声05 半斤八两06 天才白痴梦07 世事如棋08 小李飞刀09 双星情歌10 阿郎恋曲中国经典民歌大全1. 茉莉花2. 青藏高原3. 东方红4. 南泥湾5. 在那遥远的地方6. 成都印象7. 走西口8. 草原之夜9. 康定情歌 10. 你的眼神 11. 赞歌 12. 好日子 13. 摇篮曲 14. 十送红军 15. 敖包相会 16. 掀起你的盖头来 17. 阿里山的姑娘 18.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9. 乌苏里船歌 20. 月光下的凤尾竹 21. 牧歌 22.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3.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24. 出塞曲 25. 阿拉木汗 26. 北京的金山上 27. 北国之春 28. 蒙古人 29. 小河淌水30.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31. 洪湖水浪打浪32. 半个月亮爬上来33. 新疆好34. 北风吹35. 浏阳河36. 珠穆朗玛39. 蝴蝶泉边40. 美丽的姑娘41.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42. 边疆处处赛江南43. 三十里铺44. 九九艳阳天45. 紫竹调46. 谁不说俺家乡好47. 长城谣48.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49. 兰花花50. 草原夜色美51. 月亮走我也走52. 龙船调53. 想亲亲54. 星星索55. 在银色的月光下56. 深深的海洋57. 小白菜58. 回娘家59. 毕业歌60. 凤阳花鼓61. 黄土高坡62. 乡恋63. 走进西藏64. 对花65. 请到天涯海角来66. 花儿与少年67. 八月桂花遍地开68. 采槟榔69. 采红菱70. 沂蒙山小调71. 渔光曲72. 小背篓73. 太阳岛上74. 毛主席的光辉76. 高天上流云 77. 森吉德玛 78. 孟姜女 79. 二月里来 80. 牡丹之歌 84. 辣妹子 85. 冰山上的雪莲 86.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87. 青春舞曲88. 草原恋 89. 达坂城的姑娘 90. 天涯歌女91. 下四川92. 红豆词93. 马儿啊你慢些走94.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95. 月牙五更96.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97. 小放牛99. 人说山西好风光100. 桃花红杏花白101. 亲疙蛋下河洗衣裳102. 大红公鸡毛腿腿。
红线女:一曲绝响《荔枝颂》作者:成萌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4年第10期2013年12月8日夜,我接到了红线女学生杏子的微信:“红老师走了。
”“走了?去哪了?”我实在是不愿意往那方面想,但是事实却如此无情,红线女已经去往天国的艺术之宫了!无语凝噎,只有悲痛!可就在半年前我还拜见了她老人家的,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红线女有着怎样的传奇?也许对于北方人来说不是那么熟悉,但在岭南地区,她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
红线女本名叫邝健廉,因少时对唐代侠盗故事《红线盗盒》深深着迷,改艺名为“红线女”。
她在粤剧界以“红腔”独树一帜,是红派艺术的开创者。
粤剧因红线女而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南国红豆”。
人们常说,红线女得天独厚却刻苦努力,对于艺术创作肯动心思。
她潜心学习、研究粤剧老前辈的表演艺术,又善于从国内多个剧种如京剧、昆曲等优秀艺术传统中吸取营养,更敢于参考西洋歌唱技巧中的可用优点,以我为主,来丰富发展自己的粤剧表演。
红线女从艺70多年来,拍过90多部电影,演过近百个粤剧剧目,她所塑造的角色,惟妙惟肖,各具个性,从动作、表情到声腔,都根据人物的发展、变化而富于不同的风貌。
如《搜书院》中敢于追求的婢女翠莲;《关汉卿》中敢于对抗权贵的色艺双全、侠肝义胆的珠帘秀;《三娘教子》中的贤淑女子三娘;《蔡文姬》中饱经风霜、深有卓见的蔡文姬……这些女子的年龄、出身、性格、遭遇各不相同,红线女深埋角色之中,投情特深。
许多“红腔”名曲,《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被视为经典,广为传唱。
我尤爱她的《荔枝颂》,因其将岭南文化与时代旋律巧妙融合,可谓是与时俱进了。
荔枝是古今中外驰名的岭南佳果,以粤曲去颂唱“南国荔枝”,寓意新中国建设得如火如荼,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我最初知道红线女还是在中国戏曲学院上学时,那时她首创用卡通形式演绎粤剧传统剧目《刁蛮公主戆驸马》,以后数年,在编剧班遇到了杏子,他是红线女的学生,曾在红线女艺术中心工作,从他的只言片语里了解一点红线女的传奇。
I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一浅谈粤曲与民族唱法中的演唱技巧结合—以《荔枝颂》为例张洁蕾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摘要:《荔枝颂》是一首岭南风情的歌曲,由于其音乐风格鲜明,成为广东及海外粤籍华人广泛传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粤曲小调。
粤曲是广府地区代表性曲艺曲种,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相较于传统粤剧唱腔有些许出入,不过在经过民族唱法的融合后就形成了一种极具韵味的独特风格。
因此有许多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会去演绎唱《荔枝颂》,即便这些专业性演绎者能够表现出曲子的核心思想,演唱动人,可是粤曲韵味、发音等却不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
本文将以《荔枝颂》这首粤曲为例子从其创作背景、粤曲与民族唱法的结合及演唱分析等方面深入探究,从而挖掘出融入民族演唱技巧后的粤曲的独特价值,主张发扬传统文化,展示粤曲魅力。
关键词:粤曲民族唱法演唱技巧荔枝颂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2-0055-04目前,身处广东的民歌学习者与粤曲碰撞的频率极高。
不管是商业性演出,还是具有专业性的音乐会,粤剧都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声乐孕育了现代民族声乐,在此基础上,再吸收国外声乐中的“精华”内容,进而形成独树一帜的声乐风格。
这是一种目前已经发展得较成熟的演唱方式。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地方戏曲及民间艺术逐渐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方向与内容。
粤剧是粤曲的发展源头,粤曲主要是通过“清唱”①来演绎曲子,为了重点衬托唱腔及旋律,往往对锣鼓及说白进行了大量的简化。
“传统古腔八大曲”②就是典型的粤曲作品。
“八音班”③作为清唱粤曲的专业组织,最早出现于清道光时期,发展于同治时期。
粤曲主要由失明的“师娘”④来传承,并且同治时期的粤曲开始有了较为成熟的表演体系。
到了建国时期,粤曲文化在“双百方针”的推动下愈发繁荣兴盛起来。
发展到当代,粤曲私伙局⑤则成为岭南广府地区的标志性文化,受众范围极广,浓缩了岭南文化的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