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量的确定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12.13 KB
- 文档页数:3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开发技术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得到开发,由于低渗透油田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和节制变形的缺点,为了改变这些缺点,借鉴国外油田的开发技术研究出超前注水技术,并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有指导性的效果。
标签: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开发超前注水技术是提高地层压力的一种方法,在油田投入生产之前先将油井关掉,再通过超前注水方法提高地层压力,当地层压力达到一定标准以后油井才开始生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注采比控来控制油田的地层压力。
这种方法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是一种有效地方法。
对同类油田开发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1低渗透油田存在的问题低渗透油田可以说是我国的油田开发的主战场,规模已经占到总量的70%以上,但是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低渗透油田的压力低,对于浅井来说压力低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井越浅钻井液的压力就小,一旦地层的压力发生不平衡现象,尤其就会上窜,由于井的深度不够,所以尤其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冲到井口,没有处理的时间,如果井没有技术套管,就会出现井喷现象,就算关上井也很容易在上部憋漏。
低渗透油田的孔道狭窄,所以当油水在孔缝中渗流时在流经孔喉时阻力就会变大,就会导致部分留在孔喉处,这样就会使孔喉处的直径变小,也就导致了油的渗透率降低,就会出现水锁现象。
这些现象都会造成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危险,低渗透油田还因为其自身问题,导致开发难度大的现象,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才能达到高产出、低成本的目的。
2 超前注水技术的开发原理超前注水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使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注水后,就会使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降低油井初始含水率,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超前注水技术的开发应用对解决低渗透油田有显著的效果,超前注水技术能够提高地层压力减少对地层的伤害,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在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之后油层孔隙就会减小,就会导致裂缝的闭合,渗透率的降低,实验研究表明,当地曾压力下降以后再恢复到原来的压力是不可能的只能达到原来的60%左右,这样就会导致储层渗透率的变差,而超前注水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保持地层的压力,避免渗透率的变差。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一般小于1mD。
由于油藏的渗透率较低,油井单井产能有限,且采油开发比较困难。
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采油方法,通过注入高压注水进行增压,从而提高油井产能。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进行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主要包括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方面。
注水压力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关键参数之一。
注水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油井渗流能力的提高和产出油的速度。
一般来说,注水压力越大,对应的增油效果越好。
但是过大的注水压力也会导致油藏中的渗透率变大,从而影响后期的注采均衡。
在选择注水压力时要综合考虑油藏的渗透率、排水半径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
注水方式也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连续注水、断续注水和压裂注水等方式。
连续注水是指连续注入一定量的水,维持油井周围注采均衡,提高产能。
断续注水是指间歇性的注入水,根据油井的产能和注水效果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
压裂注水是指在注水过程中,通过压裂作用,增加储层的渗透性,提高产能。
不同的注水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油藏的特点和开采要求来选择。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在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联性。
合理选择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参数,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实现有效的采油。
对注水过程中的地层压力变化、渗透率改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注水采油技术,提高开采效果。
超前注水技术在低渗透油井的应用摘要: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采油技术。
其中,超前注水是一种常用的采油技术,其机理是通过在油藏中注入高压水,将岩石中的原油推出来,从而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超前注水;低渗透油井;机理;应用;1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概述1.1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如下:(1)渗透性差:低渗透油藏的岩石孔隙度和裂缝发育程度较低,导致原油流动阻力大,天然驱动力弱。
(2)启动压力梯度较高:由于地层孔隙度低,原油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增大,从而使得启动压力梯度较高。
(3)注水开发效果不佳: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性,采用传统注水开发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1.2超前注水的目的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超前注水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地层压力:通过注入水分子,增加地层压力,降低原油流动阻力,提高原油产量。
(2)促进原油流动:超前注水有助于形成有效的驱动压力,促使原油向井口流动,提高采收率。
(3)减缓地层压力的下降:随着开发的进行,地层压力会逐渐下降,超前注水有助于减缓这种趋势,保持地层压力在合理范围内。
(4)防止井底压力下降:井底压力下降会导致原油流动性变差,超前注水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1.3超前注水机理(1)增加油藏压力:通过注入高压水,可以增加油藏的压力,从而减小原油的黏度,提高流动性。
(2)驱动作用:超前注水形成的压力差驱动原油向井口流动,提高采收率。
(3)促进裂缝扩展:注入水分子可以促进地层裂缝的扩展,增加原油流动通道,提高原油产量。
(4)提高驱油效率:超前注水有助于提高水驱油效率,减少水的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
2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技术要点分析2.1注水量的控制注水量是超前注水技术的关键之一。
过大或过小的注水量都会影响采收率和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根据油藏的特点和生产情况,合理控制注水量。
一般来说,注水量应该控制在油藏孔隙度的50%左右,以保证能够充分地扩大孔隙度,提高饱和度,推动原油流动。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理论研究摘要:低渗透油藏由于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单井产量低、压力传导能力差等因素,导致油井的自然产能极低且产量递减速度快,必须通过外界补充能量来稳定甚至提高低渗透油藏产能。
而传统的三次采油技术并不能适应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征,针对低渗储层弹塑性突出、应力敏感性强等特点,超前注水技术能够弥补常规注水技术的不足,有效保护低渗储层、提高单井产量。
一、超前注水技术的提出我国目前已发现和投入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大部分都伴生着裂缝。
这些裂缝在原始的地层条件下绝大多数为隐性裂缝,不能成为油气渗流通道。
但是经过人工压裂措施改造后,原始的与主应力方向一致的隐性裂缝将成为具备渗流能力的显性裂缝,能够增大储层的有效渗流面积,提高渗流能力。
但是当压裂强度过大或者常规注水压力过高时这些裂缝就会引起水窜。
所以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在注水过程中具有双重影响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储层的吸水能力,而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水窜,引起过早见水和水淹。
此外低渗透储层强应力敏感也对常规的注水开发技术提出了挑战。
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在低渗透储层投入开发生产后如果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地层压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引起油井产量和采油指数迅速减小。
而低渗储层强应力敏感性使得即使在后期通过常规注水提高了地层压力后油井的产量和采油指数也难以恢复,这就是造成常规注水开发不能适用于低渗透油气藏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常规注水开发对低渗透储层造成伤害的问题,超前注水技术已经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之前投注,并且要求地层压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建立起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一种注采方式。
二、超前注水对低渗透储层的影响利用超前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可以合理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引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伤害,使生产井在开井生产后能够建立较大的生产压差,以克服启动压力梯度,从而使油井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较高产量生产。
同时通过超前注水防止原油物性变差,有效地保证原油渗流通道的畅通,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并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开发中超前注水技术及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9T15:27:40.32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月(上)1期作者:王艳丽[导读]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石油开发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王艳丽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 300280摘要: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石油开发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超前注水技术就是一项能够获得高效、稳产的措施。
这项技术主要就是在油田开采之前,应用超前注水的方式来加大地层的压力,当地层压力达到要求之后再进行开发,同时在开采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
具有一定优势的超前注水技术在我国石油领域里被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使得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能够卓有成效的进行下去。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超前注水技术;应用分析低渗透油田存在自然产能低、吸水能力差、压裂投产后递减快等特征,由于低渗透油田目前在国内产量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国内关于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越来越多,并总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系列,能够实现低渗透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
大量油田现场开发实践表明,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技术关键是如何解决有效注入的问题。
1.低渗透油田分类目前世界对于低渗透油田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油藏特点自主进行低渗透油田的分类。
在我国,低渗透油田按照其渗透率分为三类。
第一类,低渗透油田。
这类油田的油层平均渗透率在0.01到0.05之间。
这种油田中开采的石油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但是由于其产油量较低,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油田的开采价值。
第二类,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在0.001到0.01之间。
这种油田有着高束缚的水饱和度,需要采取大型压裂措施使其产油量增加。
第三类,超低渗透油田。
油层平均渗透率在0.0001到0.001之间。
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探讨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0 ×10^-3μm²的油田,由于渗透率低,油田开发难度大,产能低,效益低。
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率的方法。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田特点、精细分层注水技术原理、方法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低渗透油田特点1.渗透率低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一般在10 ×10^-3μm²以下,甚至更低。
这种渗透率的低下导致了油田开发难度大,油井产能低。
2.油层厚度大低渗透油田在一般情况下,油层比较厚,单井产量低。
3.水驱能力差低渗透油层中的残余油饱和度大,使得水驱能力差,难以实现大面积的驱油效果。
二、精细分层注水技术原理低渗透油田采用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油层进行深入了解,对油层进行细致划分,选择合适的层位进行注水,以提高采油效率。
三、精细分层注水技术方法1.测井技术利用测井技术进行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测定,通过岩石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划分油层的层位,选择具有较高渗透率的层进行注水。
2.水驱动力优化通过水驱动力优化,对注水井井距、井网密度进行合理规划,以提高水驱效果。
3.强化压裂技术对低渗透油层进行强化压裂处理,以提高油层的渗透率,增加油层对水的吸收能力,提高注水效果。
4.水质调整根据油层特性,对注入水质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注入水质,减少对油层的污染,提高注水效果。
四、精细分层注水技术应用效果通过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油效率,增加油田的产量。
实际应用中,精细分层注水技术可以使低渗透油田的采油率提高10%~20%,从而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针对特殊情况下的油藏,由于油藏岩石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导致油藏采收率低,开采难度大,需要采用注水采油技术来改善开采效果。
注水采油技术是将水或其他液体注入油藏中,增加地层压力,促进油的移动和采集,提高油藏采收率,是一种经济、高效、环保的采油方法。
但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水前准备。
低渗透油藏首先需要进行勘探和评价,了解油藏特征。
然后根据油藏流动特性,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
此外需要根据地质情况进行井位确定、井型设计和装备选型。
第二、注水剂选择。
对于低渗透的油藏,选择适宜的注水剂是非常重要的。
注水剂不但能改变地层物性,还能影响油的流动性。
常用的注水剂有:地下水、淡水、海水、循环泵送水等。
选择注水剂时需考虑其水质、盐度、温度等因素。
第三、注水压力控制。
注水压力是注水采油的重要参数。
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需要精确控制,因为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注水效果。
根据油藏渗透率和油水性质,制定合理的注水压力计划。
第四、注水量控制。
低渗透油藏的井口石头孔隙度小,注水量需要严格控制,否则会导致地层水短路,从而影响采油效果。
应根据油藏性质、地质条件和操作经验,制定合理的注水量,同时考虑井口水封装置的合理布置。
第五、合理排产。
低渗透油藏开采中,要根据油藏特性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排产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注水采油,以保证油藏的最大经济效益。
总之,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技术来说,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选择适宜的注水剂、严格控制注水压力和注水量、合理排产等都非常关键。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取得最佳采油效果。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的油藏,其地层条件使得油井对储层的采集能力很弱。
这种油藏常常面临着产能低、水驱效果差、埋藏深等问题,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技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注水井和采油井位置。
注水井应该选择在具有较高渗透率的区域,以实现水平有效的注水效果。
采油井应该选择在处于高含水层段的位置,以提高采油效率。
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技术应该采用适当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孔隙度小、渗透率低,注水压力需要适当提高,以保证注水液能够有效渗透进储层,并推动原油流动。
注水量也要注意控制,避免过量注水导致水驱效果差,同时也要避免造成储层损害。
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技术中还应该考虑使用适当的驱油剂。
由于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流动能力较差,通过注水来推动原油的流动是一种常见的采油方法。
由于原油粘度高、储层渗透率低,注水效果有限。
在注水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驱油剂,如聚合物、界面活性剂等,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油效果。
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技术还要注重考虑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注水采油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需要通过对储层的高精度地质评价,确定地层参数,为注水采油技术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注水采油技术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井位、控制注水压力和注水量、使用适当的驱油剂以及考虑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效果,实现高效率的开发。
关于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的分析关键词: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原理实施技术优势分析石油作为能源行业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国家对其的开发极为重视。
由于石油开发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且各个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均有所区别,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低渗透油田成为较为典型的一种。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超前注水技术即为一项重要的稳产、增产措施。
该技术主要是加大地层压力,即在油田进行开采之前,通过超前注水的方式提高其地层压力,直至地层压力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实施开发。
在开采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油田的情况及注水和产液量的调整,控制油田的地层压力,该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当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在我国石油行业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一、低渗透油田存在的问题及开采原则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已经十分普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类油田的开采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地层压力小,启动压力高。
其对于油井的产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该类油田的性质较为特殊,孔道较为狭窄,油水在孔缝中的渗流过程受到较大阻力,不能顺畅的渗流,部分原油会停滞与孔隙处,堵塞孔道,使得油田的渗透率变低,产量降低。
上述问题会加大油田的开采难度,因而需要引进或者完善技术,在控制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油井产量[1]。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特殊性及开采难点,在进行开发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技术性低渗透油田开发存在较大的难度及困难,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持,有效的投入生产,才能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②经济型在开采时需要对于油藏有深刻的认识,准确计算出石油的储量,合理注水,准确把握油井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③适应性不同的油田均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样是低渗透油田也会由于各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性,需要开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调整,找出适应于实际情况的配套技术;④整体性在进行注水工艺时需要把握油田的整体,进行战略性的开发[2]。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量的确定方法黄小亮1,唐 海1,余贝贝1,吕栋梁1,吕渐江1,李 亮2,刘莉莉2(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2.长庆油田,陕西西安710021)摘 要:基于等注入量二源渗流场分析结果,获得地层压力提升水平表达式,并根据油藏工程的物质平衡法,可得出注水井的最大超前注水量的确定方法。
通过油田实际应用及数值模拟研究论证方法的实用性,说明该方法对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开发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最大注水量;方法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09)01—0094—03 低渗透油田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一般天然能量不足、油井自然产能低。
仅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油井投产后,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大,一次采收率很低,且难以恢复。
因此,为了提高开发效果,必须采取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实行早期注水。
通过实施早期能有效防止原油物性变差、保证原油渗流通道的畅通、提高注入水波及范围[123]。
在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中,唐建东、王瑞飞等结合单井产能计算和油藏物质守恒原理,从简单经济分析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种合理的超前注水时间的方法,分析了超前注水合理时机的变化规律[425]。
但对超前注水量的确定并没有明确的说明。
本文基于等注入量二源渗流场分析理论和油藏工程的物质平衡法研究,建立了注水井最大超前注水量的确定方法。
1 等注入量二源渗流场分析设在无限大地层中,存在着等注入量的两口注水井A 和B ,两井相距2δ,如图1所示。
2口注水井单位厚度注入量均为-q ,根据平面上势的迭加原理,地层任一点M 的势差为:Фe -ФM =q 2πln R e r 1-q 2πln R e r 2=q2πln R 2e r 1r 2(1)地层中任一点M 的势为:ФM =Фe +q2πln R 2e r 1r 2(2)式中:r 1———M 点到注水井A 的距离;r 2———M 点到注水井B 的距离。
从(2)式可以看出:凡是r 1r 2乘积相等的点其势值也相同。
故等势线的方程为:r 1・r 2=C 0(3) 若用直角坐标代替极坐标,由于:r 21=y 2+(δ-x )2图1 等注入量两源r 22=y 2+(δ+x )2式中:C 0———等势线参数(为常数);δ———井距(两井之间距离的1/2)。
将以上两式代入(3)式中,则得到以直角坐标表示的等势线方程:(x 2+y 2)+2(y 2-x 2)δ2+δ4-C 20=0(4)这是一个四次曲线族方程,其几何图形如图2所示。
图中S 1、S 2、S 3、S 4、S 5相应于参数C o 等于1/2δ2,δ2,3/2δ2,2δ2,3δ2的结果。
与等势线族正交的流线族是一个双曲线族,其方程为:x 2-y 2-2C 1xy -δ2=0(5)式中:C 1———曲线族的参数。
当C 1=∞时,式(5)可以转化为x 轴和y 轴的方程式,可知x 轴和y 轴都是流线。
等注入量两源的渗流场图如图2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y 轴具有分流性质,它将其两侧的液流分开,液流不会穿过分流线而流动。
压力梯度等值线具有从井底附近的圆形向过原点的8字形、哑铃形、鹅蛋形逐渐过渡的特点。
当注采条件一定时,能够使压力梯度等值线达到过原点的8字形时,储层渗透率会得到改善,地层整体压力提升水平将提高,注水井的注入水有效波及范49 西部探矿工程 2009年第1期围将增大。
图2 等注入量两源的流线和等压线2 最大超前注水量的确定方法分析通过低渗透存在启动压力时二源注入水渗流分析,不同注水井井底流压和井网类型条件下,对应有实际井距的注入水影响边界。
该边界处的地层压力经超前注水提升后,将达到一新的最大值P M 。
将式(2)中的势用Ф=Kμp (势在渗流理论中的定义)代入,就可得到确定P M 值的表达式如下:P M =P e +qμ2πK lnR 2e r 1r 2(6)其中:r 1=δ-x 1r 2=δ+x 1x 1是注入水有效影响范围边界曲线与x 轴相交的两个交点中距原点较近的交点坐标(计算时取绝对值)。
当地层压力随着超前注水得到抬升时,在注水井井底流压P H 和注入水有效影响边界处压力P M 间存在一压力场分布,此时地层压力的提升水平可以用平均地层压力值 P -P e 来体现。
P 可由下式确定:P =∫δ-x 10(P M +q μ2πK lnR 2e (δ-x 1)(δ+x 1))dx δ-x 1(7)式中:P m ———超前注水后的地层压力,M Pa ;P e ———超前注水前的地层压力,M Pa ;P H ———注水井井底流压,M Pa ; p ———超前注水压力提升最大值,M Pa 。
根据油藏工程的物质平衡法,可得到不同注水井井底流压下的最大超前注水量计算公式:V 超前=A ×h ×C 3×( P -P e )(8)式中:A ———单井注入水动用面积,m 2;h ———平均有效厚度,m ;C 3———综合弹性压缩系数,M Pa -1。
单井注入水动用面积A 和综合弹性压缩系数C 3[6]分别由下面两式确定:A =π(δ-x 1)2(9)C 3=C f +Ф(C 0S 0+C w S w )(10)式中:C f ———岩石压缩系数,M Pa -1;C 0———地层原油压缩系数,M Pa -1;C w ———地层水压缩系数,MPa -1;S 0———原始含油饱和度,小数;S w ———束缚水饱和度,小数;Ф———平均孔隙度,小数。
3 实际应用及数值模拟论证某油藏地层中部深度为1859m ,原始地层压力为13.66M Pa ,地层渗透率为0.679×10-3μm 2,油层有效厚度为18.1m ,综合弹性压缩系数为13.342×10-4/M Pa ,地层原油粘度为1.455mPa ・s ,地层原油密度为0.7345g/cm 3,储层孔隙度为11.9%。
该油藏采用井距520m 、排距150m 的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根据二源渗流理论得该油藏单井控制面积为0.08km 2/口,注入水有效波及半径为159.58m ;从油藏工程理论可以计算出单井合理产能为4.5t/d ;随着超前注水的进行,储层渗透率会得到改善,地层整体压力提升水平将提高,再根据(7)式计算出提升最大油藏压力水平 P 为18.55M Pa ;从前人研究的合理超前注水时间[425]计算出该油藏合理超前注水时间为180d ;最后据(8)式可以计算出最大超前注水量为52.913m 3/d 。
利用数值模拟开发20年的压力曲线如(图3、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超前注水量提高的压力水平为18.51M Pa 与理论计算的 P 为18.55M Pa 几乎一致,说明所用的确定超前注水量的方法是符合油藏开发实际的,能有效的提高压力水平;图中还可以看出超前注水开发能有效的减缓油藏的压力下降趋势,保持油藏长期稳定的开采,是低渗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
图3 油藏注采同步开发模拟压力曲线4 结论与建议(下转第98页)592009年第1期 西部探矿工程 -0.5°的仰角钻进,钻进中严格按照K1孔的施工工艺不变,尽量做到钻头是在同样条件下成孔,钻孔长度达72.4m 未见水仓,再停钻开始K3孔施工,施工中各孔的孔位和成孔情况见图3和表1。
图3 疏水工程钻孔孔位立面示意图表1疏水工程钻孔成孔一览表孔号仰角孔长(m )结果K1-1.5°76.0未击中K2-0.5°72.4未击中K30.5°67.3未击中K4 1.5°66.5未击中K52.5°60.2击中水仓 经过K1、K2、K3、K4连续4个孔钻进中没有见到水仓后,第五个钻孔在钻进到60.2m 时击中水仓,并在进一步钻透水仓混凝土墙壁后将钻窝与水仓打通,完成了疏水孔工程的钻孔任务。
本方法类似于利用标准曲线法时变角法,所不同的是使用变角法时已经有一条可供利用的标准曲线,而本工程实施前没有没有任何可供参考利用的钻孔轨迹曲线和资料,于是先按直线轨迹打一个参照孔,然后逐步变角试钻。
3 结论通过本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孔距较短、靶区为横向条带、地层条件较好且缺乏钻孔参考资料的近水平定向钻孔,可使用如下简易施工方法:首先采用既有的钻机钻具并保持钻探工艺不变,其次根据靶区的范围,在保证钻孔方位角的情况下,先按照钻孔轨迹为直线确定第一个钻孔的仰角并开钻,不击中目标则根据靶区高度和钻孔距离换算出需要增加的仰角角度,重新调整仰角并再次试钻,若不击中再调高角度,如此循环作业,不断提高钻孔轨迹的落点,可以击中靶区完成钻进任务。
参考文献:[1] 吴翔,等.定向钻进原理与应用[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2] 孙新胜,等.定向钻进技术在煤矿井下探放水孔施工中的应用[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增刊):1012103.(上接第95页)图4 油藏超前注水提升最大压力水平后开发的模拟压力曲线 (1)超前注水在低渗透油藏,特别是异常低压油藏开发中,能有效提高地层能量,保持油田长期稳定开采,因此该方法是有效开发低渗油藏(特别是异常低压油藏)的方法之一。
(2)随着超前注水的进行,储层渗透率会得到改善,地层整体压力提升水平将提高,注水井的注入水有效波及范围将增大。
(3)论文建立的超前注水量的确定方法,能有效的指导实际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即可用于新油田的开发设计,也可用于老油田的开发方案调整,达到经济开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1] 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 王建华.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研究[J ].断块油气田,2005,12(3):53254.[3] 车起君,雷均安,冉玉霞,等.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1):20222.[4] 王瑞飞,李小罗,李彪,等.计算超前注水中合理注水时间与极限注水时间的一种方法[J ].河南石油,2003,17(6):22223.[5] 唐建东,刘同敬,姜汉桥,等.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合理时机理论研究[J ].新疆地质,2007,25(2):1922195.[6] 何更生.油层物理[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4225.89 西部探矿工程 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