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诊疗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脑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疗方案

2012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诊断标准。

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②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④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行头颅CT检查。

⑤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 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l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11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1Ⅱ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I级;中度:Il、Ⅲ级;重度:Ⅳ、V级。

(二)证候诊断

1、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

2、痰浊中阻: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

3、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

4、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二、诊疗方案

1、风阳上扰: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牛膝、杜仲、桑寄生、茯神、夜交藤。

2、痰浊中阻: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生姜、大枣、甘草。

3、气血亏虚: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

4、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方药:左归丸。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角霜、牛膝、龟板胶。

(二)辩证选择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

1、风阳上扰、痰浊中阻者予天麻素祛风化痰。

2、气血亏虚:则予参麦注射液益气健脾。

3、有血瘀者:则予疏血通、丹红、血栓通、血塞通、红花等注射液点滴。(三)中医特色疗法

1、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适应症:眩晕(脑动脉硬化)。

效果:针对眩晕的患者,选择耳后翳风穴,予电频脉冲刺激,促进患

者的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是本科的特色治疗方式,效果显著。2、艾灸疗法

适应症:眩晕。

辩证选穴:选择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位,用艾条灸,能起到健脾补肾,平肝潜阳的作用,改善患者头晕症状,是本科的特色治疗方式。

三、预防与护理措施

1、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室内光线以柔和为宜,不要太强。

2、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少作或不作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3、对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呼吸、脉搏、神志等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4、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虚证眩晕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

四、疗效评定

(一)评价标准:

(1)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价:①主证:头晕目眩;②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倦怠乏力,汗出等;③发作频率。

同时结合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结果综合评价。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眩晕程序分级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