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64号——电镀行业规范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38号――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8.27•【文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38号•【施行日期】2012.08.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38号)为推进再生铅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制定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现予公告。
附件: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2012年8月27日附件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为规范、引导再生铅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工信部联节〔2011〕51号)等规定和要求,制定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
一、项目建设条件和企业生产布局(一)新建或者改、扩建再生铅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本地区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土壤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资源、能源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要依据产业布局和国家相关规划严格审批再生铅项目,抑制盲目扩张。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疗养地、医院,以及食品、药品等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划定的重点区域和因铅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区域内不得新建再生铅项目。
已在上述区域内生产运营的再生铅企业要根据该区域有关规划,依法通过搬迁、转停产等方式逐步退出。
(三)再生铅企业厂址选择应符合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的要求。
电镀行业标准目录标准编号标准名称GB/T 9800-1988 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GB/T 12333-1990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铜电镀层GB/T 13322-1991 金属覆盖层低氢脆镉钛电镀层QB/T 1146-1991 机械中文打字机电镀件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GB/T 13346-1992 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镉电镀层GB/T 13744-1992 磁性和非磁性基体上镍电镀层厚度的测量GB/T 12305.6-1997 金属覆盖层金和金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六部分:残留盐的测定GB/T 12307.3-1997 金属覆盖层银和银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三部分:残留盐的测定GB/T 9799-1997 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GB/T 17461-1998 金属覆盖层锡-铅合金电镀层GB/T 17462-1998 金属覆盖层锡-镍合金电镀层GB/T 5267.1-2002 紧固件电镀层GB/T 12599-2002 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GB/T 8184-2004 铑电镀液GB/T 12600-2005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GB/T 20015-2005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电镀镍、自催化镀镍、电镀铬及最后精饰自动控制喷丸硬化前处理GB/T 2056-2005 电镀用铜、锌、镉、镍、锡阳极板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GB/T 2520-2008 冷轧电镀锡钢板及钢带GB/T 15675-2008 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GB/T 11379-2008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GB/T 12332-2008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镍电镀层GB/T 22316-2008 电镀锡钢板耐腐蚀性试验方法GB/T 1838-2008 电镀锡钢板镀锡量试验方法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3846-2009 电镀用氨基磺酸钴GB/T 23847-2009 电镀用氨基磺酸镍GB/T 23848-2009 电镀用氨基磺酸亚铁JB/T 6986-1993 铝及铝合金电镀前表面准备方法JB/T 7704.1-1995 电镀溶液试验方法霍尔槽试验JB/T 7704.2-1995 电镀溶液试验方法覆盖能力试验JB/T 7704.3-1995 电镀溶液试验方法阴极电流效率试验JB/T 7704.4-1995 电镀溶液试验方法分散能力试验JB/T 7704.5-1995 电镀溶液试验方法整平性试验JB/T 7704.6-1995 电镀溶液试验方法极化曲线测定JB/T 9991-1999 电镀金刚石铰刀JB/T 50174-1999 电镀工序能耗分等JB/T 7991.1-2001 电镀超硬磨料制品代号和标记JB/T 7991.4-2001 电镀超硬磨料制品磨头JB/T 7991.3-2001 电镀超硬磨料制品什锦锉JB/T 10241-2001 金属覆盖层装饰性多色彩组合电镀层JB/T 7991.2-2001 电镀超硬磨料制品内圆切割锯片JB/T 6354-2006 电镀超硬磨料制品套料刀JB/T 10620-2006 金属覆盖层铜-锡合金电镀层JB/T 9749.2-2008 内燃机轴瓦第2部分: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检验规范QB/T 1217-1991 自行车电镀技术条件QB/T 1572-1992 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QB/T 1912-1993 眼镜架金属镀层厚度测试方法X荧光光谱法QB/T 2002.1-1994 皮革五金配件电镀层技术条件QB/T 2122-1995 童车电镀技术条件QB/T 3741-1999 灯具电镀、化学覆盖层QB/T 3818-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厚度测试方法点滴法QB/T 3826-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QB/T 3830-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二氧化硫试验法QB/T 3816-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铝氧化膜的厚度测试方法测重法QB/T 3817-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方法金相显微镜法QB/T 3834-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方法磁性法QB/T 3814-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外观质量测试方法QB/T 3815-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厚度测试方法计时液流法QB/T 3819-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方法β射线反向散射法QB/T 3820-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磨试验方法QB/T 3821-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结合强度测试方法QB/T 3822-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硬度测试方法显微硬度法QB/T 3823-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孔隙率测试方法QB/T 3827-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乙酸盐雾试验(ASS)法QB/T 3828-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铜盐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法QB/T 3829-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腐蚀膏试验(CORR)法QB/T 3831-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抗变色腐蚀试验方法硫化氢试验法QB/T 3832-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YS/T 592-2006 电镀用氰化亚金钾QC/T29031-1991(2005)汽车发动机轴瓦电镀层技术条件XB/T 903-2002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表面电镀层XB/T 903-2000(2005)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表面电镀层YB/T 5088-2007 同轴电缆用电镀锡钢带HG/T 2771-1996 电镀用氯化镍HG/T 3591-1999 电镀用焦磷酸钾HG/T 3593-1999 电镀用焦磷酸铜HG/T 3592-1999 电镀用硫酸铜HG/T 3594-1999 电镀用焦磷酸SJ/Z 44-1964 电镀和化学涂复(典型工艺过程)SJ/Z 1081-1976 电镀溶液典型分析方法SJ/Z 1171-1977 电镀溶液极化曲线的测试方法SJ/Z 1172-1977 电镀溶液分散能力的测定方法SJ/Z 1173-1977 电镀溶液电流效率的测定方法SJ/Z 44-1984 电镀和化学涂复(典型工艺过程)SJ 20146-1992 银电镀层总规范SJ 20443-1994 铑电镀层规范SJ/T 31050-1994 电镀生产线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T 31052-1994 电镀通用槽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 20515-1995 金电镀层薄层电阻测试方法SJ 20516-1995 金电镀层纯度分析方法SJ/T 11104-1996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金和金合金电镀层SJ/T 11105-1996 金属覆盖层金和金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一部分镀层厚度测定SJ/T 11106-1996 金属覆盖层金和金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二部分环境试验SJ/T 11107-1996 金属覆盖层金和金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三部分孔隙率的电图像试验SJ/T 11108-1996 金属覆盖层金和金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四部分金含量的测定SJ/T 11109-1996 金属覆盖层金和金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五部分结合强度试验SJ/T 11110-1996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银和银合金电镀层SJ/T 11111-1996 金属覆盖层银和银合金电镀层试验方法第一部分镀层厚度的测定SJ/T 11112-1996 金属覆盖层银和银合金电镀层试验方法第二部分结合强度试验SJ 20846-2002 电镀用氰化亚金钾规范SJ 20912-2004 金属覆盖层低应力镍电镀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35号
——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9.09.04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35号
•【施行日期】2019.09.0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9年第35号
为进一步加快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铜冶炼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推动铜冶炼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经商有关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现予以公告。
附件: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年9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49号——543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5.07.14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49号
•【施行日期】2015.07.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5年第4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电石炉》等543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1),其中机械行业标准48项、汽车行业标准16项、航空行业标准15项、制药装备行业标准13项、轻工行业标准58项、纺织行业标准86项、化工行业标准68项、冶金行业标准16项、建材行业标准50项、石化行业标准21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2项、核工业行业标准3项、通信行业标准147项,现予以公告。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汽车及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纺织、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冶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核工业行业标准由
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附件:543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年7月14日。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64号――关于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4年度考核结果的公告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64号
【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
【发布日期】2015.10.23
【实施日期】2015.10.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5年第64号)
关于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4年度考核结果的公告
近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38号),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三峡办、南水北调办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对松花江、淮河(含南水北调东线)、海河、辽河、黄河中上游、巢湖、滇池、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长江中下游重点流域25个省(区、市)人民政府2014年度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15年)》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合并简称《规划》)情况进行了考核。
总的来看,截至2014年底,。
附件一:电镀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部2012年8月前言本指南介绍了电镀行业主要生产工艺、产污节点和治污工艺,分析了现场环境监察的要点,给出了定性检查和定量测算方法,供环境监察人员现场执法参考使用,不具强制性。
各环境监察机构在定期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指南部分或全部监察要点,自行制定《检查方案》和《检查清单》,实施现场执法检查。
本指南所列参考数据为各地区统计数据汇总而成,代表行业一般技术水平,个别地区由于地域、经济、技术等因素,可能会与本指南所列参考数据略有出入。
“现场监察程序”、“现场监察方法”、“环境应急管理”、“综合性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察报告”参见已颁布的味精、焦化、铅蓄电池等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本指南中不再赘述。
指南中“3.监察工作依据”所列政策、标准更新后,以其最新版本为准。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对电镀行业实施的现场环境监察工作。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起草单位为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组织制订。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目录1.适用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2.1 电镀 (1)2.2 镀前处理和镀后处理 (2)2.3 退镀 (3)3.监察工作依据 (3)3.1 政策 (3)3.2 标准 (4)3.3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5)4.建设项目现场监察要点 (6)4.1 产业政策 (6)4.2 选址 (6)4.3 环评制度执行 (6)4.4 “三同时”制度执行 (7)4.5 试生产管理 (8)5.电镀企业监察要点 (8)5.1 产业政策 (8)5.2 生产现场 (9)5.3污染防治设施 (18)附件1:电镀企业现场环境监察单 (30)附件2:排放标准 (36)附件3:电镀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简介 (39)一、镀前处理 (39)二、电镀 (42)(一)镀锌 (43)(二)镀铜 (45)(三)镀镍 (47)(四)镀铬 (49)三、镀后处理 (51)四、退镀 (51)五、污染防治措施 (52)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辖区内电镀企业、含有电镀车间的企业、电镀工业园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项政策及标准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处理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1号—
—钨行业规范条件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6.01.05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1号
•【施行日期】2016.01.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6年第1号
钨行业规范条件
为进一步加强钨行业管理,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现有钨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节能环保水平,推动钨行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经商有关部门,制定《钨行业规范条件》,现予公告。
附件:钨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0号
——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6.12.05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0号
•【施行日期】2016.12.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6年第60号
为引导我国再生铅行业规范发展,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再生铅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再生铅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现予公告。
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对再生铅生产项目进行投资管理、土地供应、节能评估、信贷融资等工作中要以本规范条件为依据。
附件: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2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Metallic coatings——Hot dip galvanized coatingson fabricated ferrous products—SpecificationGB/T 13912-92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 ISO 1459——1973(E)《金属覆盖层——热铰锌防腐蚀层——指导原则》和 ISO 1461——1973(E)《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品上热镀锌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制品防腐蚀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未加工成形的钢铁线材、管材和板材上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对热镀锌前基体材料的性质、表面状态不作规定。
影响热镀锌效果的基体材料状况参见附录A(参考件)。
本标准对热镀锌产品的后处理未作规定。
2 引用标准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4956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 12334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GB/T 13825 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的质量测定称量法3 术语3.1热镀锌将钢件或铸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铁合金或锌和锌—铁合金覆盖层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3.2热镀锌层(简称:镀层)采用热镀锌方法所获得的锌—铁合金或锌和锌—铁合金覆盖层。
3.3主要表面指制件上热镀锌前和热镀锌后的某些表面。
该表面上的镀层对于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起主要作用的。
3.4 检查批(简称:批)为实施抽样检查汇集起来的热镀锌件。
在热镀锌厂检验时,指一个生产班内同一镀槽中生产的相同类型和大小的热镀锌件。
交货后由需方检验时,指一次订货或一次交货量。
3.5 样本从批中随机抽取的镀件或镀件组。
3.6基本测量面在主要表面上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区域。
3.7局部厚度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7年第54号
——日用玻璃规范条件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7.11.29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7年第54号
•【施行日期】2017.11.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7年第54号
日用玻璃规范条件
为进一步加强日用玻璃行业管理,规范日用玻璃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引导日用玻璃行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我部对2010年发布的《日用玻璃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了修订,形成《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本)》。
现予以公告。
附件: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本)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年11月29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64号——电镀行业规范条件
【法规类别】电力工业管理
【发文字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64号
【发布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日期】2015
【实施日期】2015.1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5年第64号)
为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生产,推进电镀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电镀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部制定了《电镀行业规范条件》,现予公告。
附件:
《电镀行业规范条件》
根据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
排放重金属相关项目的要求,为加快电镀行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水平,推动节能减排,控制重金属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条件。
纳入本规范条件管理的包括从事各种材料电镀、电铸、电解加工、刷镀、化学镀、热浸镀(溶剂法)以及金属酸洗、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氧化、磷化、钝化等企业(车间)及电镀集中区。
一、产业布局
(一)根据资源、能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行业发展。
新、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选址应符合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
(二)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不得新建、扩建相关项目。
已在上述区域内运营的生产企业应根据区域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依法逐步退出。
(三)新(扩)建项目应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依法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审批不得开工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经竣工环保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使用。
在已有电镀集中区的地市,新建专业电镀企业原则上应全部进入电镀集中区。
企业各类污染物(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厂界噪声)排放标准与处置措施均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的规定。
二、规模、工艺和装备
(一)电镀企业规模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电镀生产环节包括清洗槽在内的槽液总量不少于30000升。
2.电镀生产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
3.单位作业面积产值不低于1.5万元/平方米。
4.作为中间工序的企业自有车间不受规模限制。
(二)企业选用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低水耗、经济高效的清洁生产工艺,推广使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成熟技术。
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生产工艺和本规范条件规定的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见附1)。
(三)品种单一、连续性生产的电镀企业要求自动生产线、半自动生产线达到70%以上。
(四)生产区域地面防腐、防渗、防积液,生产线有槽间收集遗洒镀液和清洗液装置。
(五)新(扩)建项目生产线配有多级逆流漂洗、喷淋等节水装置及槽液回收装置,槽、罐、管线按“可视、可控”原则布置,并设有相应的防破损、防腐蚀等防护措施。
(六)新(扩)建电镀项目根据加工零部件的品种、数量等优先选用高效低耗连续式处理设备,并达到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Ⅱ级指标以上水平。
(七)热浸镀企业除应符合(二)、(四)、(五)条的规定外,企业规模还必须符合以下条款:
1.生产能力不低于10000吨/年或产值不低于1000万元/年。
2.作为中间工序的企业自有车间不受规模限制。
三、资源消耗
(一)电镀企业(除热浸镀企业以外企业)有重金属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设施。
1.镀铜、镀镍、镀硬铬以及镀贵金属等生产线配备工艺技术成熟的带出液回收槽等回收设施。
2.电镀企业单位产品每次清洗取水量不超过0.04吨/平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在30%以上。
(二)热浸镀企业
1.锌锅采用电、天然气、冷煤气等清洁能源加热。
能源消耗应低于35公斤标煤/吨产
品。
2.现有企业生产用新鲜水消耗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