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内科学 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411.00 KB
- 文档页数:31
动物内科学:是研究研究家畜非传染病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口炎:是口腔黏膜或深层组织炎症的总称,包括鄂炎,齿龈炎,舌炎,唇炎等,临床上以流涎、采食或咀嚼障碍为特征。
食管阻塞:是动物吞食食块或异物突然阻塞于食管瘤胃积食:是反刍动物贪食大量粗劣难消化饲料或容易鼓胀的饲料引起瘤胃内容物积滞,前胃机能障碍的疾病,以瘤胃胀满,触诊粘硬,胃蠕动音消失为特征支气管炎:指支气管黏膜表层或深层炎症,临床上以咳嗽,流鼻液,不规则热型为特征肺炎:肺的实质性炎症,也叫肺泡炎,分为卡他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坏疽性肺炎,化脓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性肺炎或卡他性肺炎,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个别肺小叶或几个肺小叶的炎症肺气肿:肺泡过度扩张,肺泡壁弹力丧失充满大量气体,肺泡壁破裂,气体窜入叶间组织致间质充气肺充血:肺毛细血管内血液过度充满肺水肿:肺充血时间过长,血液中浆液性成分进入肺泡细支气管心力衰竭:又称心脏衰竭、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心泵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绝对或者相对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及动脉系统灌注不足的一组心脏循环症候群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及其黏膜下层的炎症尿结石:又称尿石病,是指尿路中盐类结晶凝成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凝结物,刺激尿路黏膜而引起的出血性炎症和尿路阻塞性疾病尿毒症:是指肾功能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机体中毒的全身综合症候群脑充血:脑及脑膜血管内血液流入量增多或流出量减少引起的脑病日射病:家畜头部持续受到强烈日光的照射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严重障碍性疾病热射病:动物所处外界环境气温高,湿度大,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而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疾病瘤胃酸中毒:因采食大量谷类或者其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性酸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是由于采食富含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饲料,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组织缺氧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中毒治疗:美兰(亚甲蓝)营养代谢病:是营养缺乏病和代谢障碍病的总称。
最新执业兽医师高频考点:兽医内科学第十一篇:兽医内科学911、口炎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口腔有大量唾液流出,口角外附有泡沫样黏液,采食、咀嚼障碍,口腔黏膜潮红、增温、肿胀和疼痛。
粪便、尿液和体温正常。
912、口炎防治方法:一般用1%食盐水或3%硼酸溶液,一日数次洗口。
口腔黏膜溃烂或溃疡时,口腔洗涤后,溃烂面涂10%磺胺甘油乳剂或碘甘油。
913、唾液腺炎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流诞;头颈伸展(两侧性)或歪斜(一侧性采食、咀嚼困难以至吞咽障碍;腺体局部红、肿、热、痛。
914、咽炎临床特征:主要变现为病畜头颈伸展,吞咽困难,流涎,呕吐或干呕(猪、犬、猫),流出混有食糜、唾液和炎性产物的污秽鼻液。
临床上做咽部触诊,病畜表现疼痛不安并发弱痛性咳嗽。
915、食道阻塞临床特征:病畜采食停止,突然发病,口腔和鼻腔大量流涎,低头伸颈,徘徊不安,晃头缩脖,大量饮水后从口腔和鼻孔喷涌而出。
颈部食道阻塞,可见局限性膨隆,能摸到阻塞的物体。
916、食道阻塞防治方法:原则是润滑管腔,缓解痉挛,清除堵塞物。
主要方法有疏导法、压入法、挤出法、手术治疗。
917、前胃弛缓临床上以食欲减退、反刍障碍、前胃蠕动机能减弱或停止为特征。
918、前胃弛缓发病原因:长期饲喂粗硬劣质难以消化的词料,或长期饲喂柔软刺激小或缺乏刺激性的饲料均易发生前胃弛缓;另外过度使役或运动不足也是促进前胃弛缓发生的主要因素。
919、瘤胃积食临床上以瘤胃蠕动音消失、腹部膨满、触诊瘤胃黏硬或坚硬为特征。
920、瘤胃积食发病原因:主要原因是饲养不当,一次或长期采食过量劣质、粗硬的饲料,或一次喂过量适口饲料,或采食多量干料后饮水不足,或脱缰偷食大量精料等。
921、瘤胃积食防治方法:可以采用按摩瘤胃,内服泻剂,如硫酸镁或硫酸钠等方法排除瘤胃内容物;同时服用健胃剂番木鳖酊兴奋瘤胃蠕动。
922、瘤胃臌气是指反刍动物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草料,在瘤胃和网胃内发酵,以致瘤胃和网胃内迅速产生并积聚大量气体,而使瘤胃积聚臌气的疾病。
《兽医内科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消化系统疾病名词解释1.口膜炎2.食管阻塞3.硬嗉病4.胃溃疡5.粘液膜性肠炎6.肠秘结7.风气疝8.前胃弛缓9.宿草不转 10.百叶干11.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 12.皱胃左方变位 13.皱胃扭转 14.肝炎 15.腹膜炎选择题1.犬、猫、禽口粘膜上见有灰黄色假膜状斑块,周围潮红,剥取假膜可呈现红色烂斑,则可能患上了。
A、霉菌性口炎B、溃疡性口炎C、卡他性口炎D、水泡性口炎2.一单胃动物有吞咽困难、痛苦、吐食、流涎等表现,且伴随吞咽,常有咳嗽、呃逆甚至呕吐等现象,则该动物最应被怀疑患的疾病为。
A、食道阻塞 B、咽麻痹C、胃肠炎D、咽喉炎3.下列疾病中,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使用抗过敏性药物。
A、急性胃肠炎B、胃肠卡他C、粘液膜性肠炎D、继发性肠炎4.急性胃扩张主要因过食大量易发酵、易膨胀的饲料,或偷食过多精饲料后大量饮水等引起,多在采食后不久突然发病,病初患病动物临床表现为发作的腹痛症状。
A、持续性B、间隙性C、一过性D、温和性、5.某牛有腹围增大,回头顾腹、间或踢腹、不断起卧、呻吟,采食、反刍停止,瘤胃蠕动微弱以至停止等症状表现,瘤胃压诊呈捏粉样。
则该牛最可能患的疾病是。
A、瘤胃积食B、瘤胃臌气C、创伤性网胃炎D、真胃积食6.颈部及胸部的食管阻塞,下列治疗方法中,一般不主张采用的方法为。
A、疏导法B、打气法C、手术法D、迫噎法7.下列几种情况中,对皱胃左方变位最具有诊断意义。
A、右侧腹壁听不到皱胃蠕动音B、左侧腹部穿刺获pH<4、无纤毛虫胃内容物C、左侧腹部听诊瘤胃蠕动音变弱D、患畜有腹痛症状8.瓣胃阻塞的诊断与治疗都需进行瓣胃注射,瓣胃注射的位置应选择在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相交处斜向对侧肘头进针。
A、右侧第九B、左侧第九C、右侧倒数第九D、左侧倒数第九9.急性瘤胃臌气可引起反刍动物急性死亡,抢救时,应放在第一位的治疗措施为。
A、止酵消沫B、改善瘤胃内环境C、排气减压D、强心补液10.某患畜无明显腹痛症状,腹腔有较多积液,腹底部穿刺,所获腹腔穿刺液混浊,比重1.018以上,遇空气后形成白色絮状物;离心,沉淀物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球和细菌。
东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课程教案总学时数:72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2学时)本科学年第二学期授课班级:动医本科061-065班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李艳飞兽医内科学教案课程:兽医内科学(本科)教师:李艳飞刘运峰职称:教授一、基础教材:《兽医内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郭定宗主编2006二、主要参考书:1.Blood D.C. Veterinary Medicine 5th ed. London Bailiere Tindall.19792.Fraser, C.M. 主编. 默克兽医手册. 第七版. 韩谦译.[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3.段得贤等. 家畜内科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5年4.倪有煌,李毓义主编.《兽医内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王建华等. 家畜内科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6.西北农业大学. 家畜内科学(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 王小龙. 兽医内科学. 北京. 中国农大出版社. 20048.李毓义,杨宜林主编. 动物普通病学.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三、主要参考杂志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兽医学报中国兽医科技绪论Ⅰ、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兽医内科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特别是生物技术、现代分析技术、临床常用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Ⅱ、讲授内容纲要兽医内科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Ⅲ、采用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Ⅳ、要点兽医内科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消化系统疾病Ⅰ、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马疝痛的综合症候群、一般治疗原则、各种疝痛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2、掌握临床上常用的典型处方,并能灵活应用。
3、全面掌握反刍动物前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Ⅱ、本章要点重点学习掌握前胃病、腹痛病和炎症性胃肠病的病性、临床特征、病因、病理学基础,阐明各系统间和各症状间的彼此联系,确定消化器官疾病的病变部位及病理性质,应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建立诊断,并据此提出防治原则和措施。
兽医内科学中常见的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动物的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生理系统,负责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以供身体吸收利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动物的消化系统可能出现疾病,严重影响其健康和生存。
在兽医内科学中,有一些常见的动物消化系统疾病,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胃炎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
胃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饮食不当、应激等。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腹部不适。
兽医通常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改变饮食、抗生素治疗以及针对症状的缓解措施。
二、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受损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胃壁出血和溃疡形成。
这种疾病通常与应激、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以及饮食不当有关。
常见症状包括胃痛、黑便和食欲不振。
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分泌,以及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
三、肠炎肠炎指的是肠黏膜的炎症和损伤,可以导致腹泻、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肠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等。
治疗肠炎的方法也因病因而异,包括抗生素治疗、改变饮食和添加益生菌等。
四、胰腺炎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炎症和损伤,导致胰腺酶的释放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该疾病通常由胰腺结石、饮食不当、酒精滥用等原因引起。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食欲不振和黄疸等。
治疗胰腺炎的方法包括改变饮食、止痛药物和支持性治疗。
五、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和损伤,主要影响肝脏的功能和代谢。
肝炎可以由感染、药物中毒和酒精滥用等多种原因引起。
常见症状包括黄疸、食欲不振和腹痛等。
治疗肝炎的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改变饮食和支持性治疗。
总之,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兽医内科学致力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帮助动物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早期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减少动物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保障它们的健康和福祉。
兽医临床诊断及内科学注意:1、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题号不清或无题号的以零分计;2、答题前,请在答题纸上准确、清楚地填写各项目;3、学号、考点名称、考室号、姓名、身份证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培养层次等,不写、乱写及模糊不清者,答题纸作废;4、开卷考试,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25分)。
(√)1、临床上利用基本检查法检查动物,应先群体再个体,先远后近,先静态后动态,先整体后局部,先健部后患部的进行检查。
(×)2、既往史检查指检查动物过去患病的情况以及当地或本场疫情情况。
(×)3、浅表触诊法只适应于体表状态及浅表淋巴结检查。
(×)4、肺坏疽和腐败性支气管炎时,鼻部散发酸臭味。
(×)5、正常肺区中部叩诊为鼓音;肺区边缘叩诊半浊音。
(√)6、个体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是:动物登记及询问病史→一般临床检查→器官系统检查→补充性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7、禽类根据羽毛平顺、有光泽,胸肌丰满程度来判断营养状况。
(×)8、健康牛鼻镜有珍珠汗,健康犬足垫软而有湿润感。
(×)9、重度贫血(Hb≤60g/L)时,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因此表现发绀。
(√)10、犬的心搏动,在左侧第4-6肋间的胸廓下1/3处,以第5肋间最明显。
(√)11、心音混浊即心音低浊,含混不清,两心音缺乏明显界限。
主要是由于心肌变性或心脏瓣膜病变引起。
(×)12、胸式呼吸出现,表明病变在胸壁和膈肌运动障碍的疾病。
(√)13、鼻液中有弹力纤维为坏疽性肺炎;无弹力纤维为腐败性支气管炎。
(√)14、健康动物支气管呼吸音的强度顺序:犬>羊>奶牛,且只在肺门区可闻。
(×)15、胸膜摩擦音是纤维素性胸膜炎的示病特征,未听到此音即可排除该病。
(×)16、嗳气是草食动物重要的生理现象。
(√)17、动物呕吐的难易程度(容易呕吐的顺序):犬和猫✂猪✂反刍兽✂禽✂马。
1 兽医内科学(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兽医内科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 概念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是一门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临床症状、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的综合性兽医临床学科。目的是保障动物的健康安全。 “Animal medicine”、“Animal internal medicine ”or “Veterinary medicine” 二.兽医内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器官系统疾病(动物普通病学) (1)消化系统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3)心血管循环系统疾病 (4)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5)泌尿系统疾病 (6)神经系统疾病 (7)内分泌系统疾病 2. 营养代谢性疾病 (1)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性疾病 (2)矿物质和水盐代谢障碍 (3)维生素缺乏症 (4)微量元素缺乏症 3. 中毒性疾病 (1)饲料毒物中毒 (2)有毒植物中毒 (3)农药、化肥中毒 (4)矿物质类物质中毒 (5)霉菌毒素中毒 (6)动物毒素中毒 (7)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中毒 (8)有毒气体中毒 4.宠物疾病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宠物饲养数量不断增加,犬、猫、鸟类等宠物疾病的诊疗又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领域。 第二节 兽医内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交叉及其研究方法 一.兽医内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兽医内科学是建立在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营养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以及家畜卫生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临床学科。 二.研究任务 坚持科学的认识论,立足于临床实践,防治常见病、研究疑难病、探索新出现的疾病,保证兽医内科学不断发展与提高。 三.研究方法 研究层面要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上,利用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手段及其先进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更深层次上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弄清临床病理学特点,解释症状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明确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四.先后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 《家畜内科学》 段得贤主编(1983) 《家畜内科学丛书》王洪章、祝玉琦、倪等主(1988) 《家畜中毒学》 王洪章、段得贤主编(1985) 《动物普通病学》 李毓义、杨谊林主编(1994) 《兽医内科学》 倪有煌、李毓义主编(1996) 《动物营养代谢病》 熊云龙、王哲主编(1995) 《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王宗元主编(1997) 《家畜内科学》 (第三版) 王建华主编(2001) 2
《兽医内科学》 郭定宗(2005) 第三节常见临床症状的病理和诊断 一.相关概念 症状(symptom):动物患病时,由于组织、器官发生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而呈现出的异常临床表现。通常又称体征(sign)。 症状学(symptomatology)是研究症状的识别、出现原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的学问。 综合征(Syndrome)某些症状常因特有的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并同时或在同一病程中先后出现,这种症状的组合称为综合征候群或综合征。 二.常见临床症状的病理和诊断 体重的变化(Changes in Body Weight) (一)体重减少 :动物在较短时间内体重明显降低 1.病因 (1)营养因素:食物摄取不足,饲料质量低劣,厌食,吞咽、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2)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度丧失:糖尿病、肾病、寄生虫病等; (3)消化吸收障碍:细菌、病毒、内寄生虫、肿瘤等; (4)能量需求增加或过度消耗:极度高热、严寒、甲状腺机能亢进、特殊生理期等。 2. 临床症状 (1)厌食:包括假性厌食(如牙齿疾病)、原发性厌食(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继发性厌食(代谢性或中毒性)、应激环境因素等。 (2)营养不良:详细调查饲料成分和身体机能变化 (3)胃肠道症状:除厌食之外,还可见料水返流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3.诊断 (1)病史调查: (2)临床检查:如吞咽动作异常、有无腹泻、腹围大小、胃蠕动情况、有无厌食、心脏和肺部异常表现以及动物的饥饿状态等。 (3)饲料分析:检查饲料气味、营养成分及其适口性。 (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和粪便的检查。 (5)特殊诊断:血液尿液生化分析、粪便检查后,确定是否进行胸腹部X线投照、甲状腺素浓度等检查。 (二)体重增加:指动物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上升。 1.病因 (1)过食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2)药物治疗(激素类药物)引起内分泌失衡 (3)活动减少 (4)某些内分泌障碍,如垂体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5)遗传因素 2.症状和诊断 (1)注意与腹水、水肿、肌肉肥大、内脏巨大、内分泌障碍等进行鉴别诊断; A. 腹水或外周水肿见于低蛋白血症(肝脏疾病、肾病、肠病)、心脏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传染性或炎性腹部疾病(犬传染性腹膜炎、脓性腹膜炎、胰腺炎)、肝病(肝硬化、门脉栓塞); B. 肌肉增多见于活动量大和能量的增加等; C. 内分泌障碍,如胰腺瘤、肢端肥大症等。 (一)概述 1.体温正常:正常健康动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将体温稳定在较狭窄的正常范围内,温差大多数变化在1℃左右。 2.体温增高: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如产热多于散热,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并出现热候时,即称为发热。(剧烈运动体温也会升高2 ℃ ) 3.体温降低:体温在某些病理状态下,机体由于散热超过产热则发生体温低下(营养和中毒因素)。 (二)体温低下(Hypothermia) 1.病因 (1)产热减少:麻醉,某种原因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代谢机能下降等。许多疾病后期的发热动物体温突然下降则预后不良。 (2)散热增加:湿冷多风环境及小动物输入冷溶液等。 3
(3)体温调节障碍:应用药物如酚噻嗪、安乃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肿瘤和水肿;内源性毒素,导致下丘脑调节中枢损伤及肾上腺能和交感神经系统损伤。 (4)营养性衰竭症:能量与蛋白质缺乏如新生仔猪低糖血症。 2.临床症状及检查 除测量体温外,应观察动物的表现,分析发生病因。全面的血液学分析、生化和凝血参数的检查,对于确定在严重或长期体温低下时的器官功能障碍状态及其异常特征。 3.治疗 轻度体温低下不需强制性增加体温,但中度或重度体温低下则需要提高体温。
(三)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体温过高是由于产热增加和吸热过多,或散热障碍引起的。如中暑(heat stroke) 1.病因 (1)高温环境 (2)其他因素 神经性高热如下丘脑损伤,动物脱水导致蒸发散热困难、过度的肌肉活动、炎症等可产生体温升高。 2.症状 体温升高是主要诊断依据,一般测定直肠温度可获得第一手资料。早期饮欲增加,动物寻找阴凉处或躺在水中。当高达41℃时,呼吸困难,呼吸浅而不规则,脉搏急速变弱,动物先表现安静,但很快表现反应迟钝,并伴有衰竭、痉挛、昏迷。当体温达到41.5℃~42℃时,大多数动物会发生死亡。 3.治疗 (1)物理降温:如冷水浴、酒精擦、直肠灌注冷水等; (2)药物降温:静脉输注等渗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使用镇静剂减少动物活动等。 (三)发热 发热是体温过高的一种特殊类型,真正的发热是体温调节临界点的改变,临界点提高,升高体温到一个新的临界点发生的适当的生理反应。与体温过高的区别在于,发热时体温不仅仅是到一个新的体温临界点,而且还出现热候。 1.病因 (1)外源性致热源或抗原进入机体通过激发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引起发热反应; (2)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产生发热反应; (3)肿瘤细胞也可产生和分泌内源性致热源。 已知许多刺激内源性致热源的因素包括病毒、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真菌、某些类固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无机化合物以及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抗原等。 2.症状 突然发生,持续性发热,食欲不振或厌食,精神沉郁,不愿活动,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3.诊断 关键是确定病因。不同种属和年龄的动物可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时要注意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检查,结合热型的变化和血液学分析做出诊断。 4.治疗 发热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有目的地选择抗生素,对原因不明的发热选用广谱抗生素,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厌食与贪食(Anorexia and Polyphagia) 厌食:是指动物食欲减退,摄食减少或拒食,甚至发生明显的营养衰竭。 贪食:是指动物食欲旺盛并过量摄取食物,这种现象在某些生理条件下是正常反应,如泌乳、妊娠、极度寒冷和剧烈运动等;但应用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甲地孕酮以及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可导致病理性贪食。 1.病因 (1) 炎性疾病(细菌、真菌、病毒、原虫感染) (2) 肿瘤和胰腺炎 (3)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吞咽障碍) (4)恶心(引起呕吐中枢兴奋的各种原因) (5)代谢性疾病(肝脏、肾脏、心衰、高钙血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6)嗅觉丧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理因素、高温环境等。 2.症状和诊断 (1)持续时间和程度:疾病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