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配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3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描述凸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能正确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2.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根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3.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作出定性说明。
了解眼睛的结构,以及如何进行视力的矫正等。
4.让学生了解透镜及其应用的四个高频考点,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根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能利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教学难点: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根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能熟练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习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命题分析】这局部知识考查的难度中等,主要集中在:1、凸透镜的光学特征,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包括作图〕题,实验题,题型较稳定,估计今年,特别要注意光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画光路图。
【稳固根底·自我诊断】〔1〕透镜〔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说明a.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b.假设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_____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__________;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5〕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难点〕【说明】a.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学情分析]这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想突出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个性化学习。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流程] 1、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3、视力的矫正近视眼: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远视眼:近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前移至视网膜上4、透镜的组合(1)望远镜(物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2)显微镜[课堂练习]1、、凸透镜对光作用,凹透镜对光作用,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时,成、的像,像距:,如;(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时,成、的像;像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利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2.理解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特性。
二、教学内容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2.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3.透镜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教学板书工具;3.带有透镜的物体和屏幕。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一张凸透镜的图示,让学生回忆并复习凸透镜的基本概念;2.激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讲解及示范(25分钟)1.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讲解透镜成像的步骤和方法;2.结合物体、透镜和屏幕的实物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和记录透镜成像的情况。
讨论总结(15分钟)1.针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规律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应用(20分钟)1.结合生活实例和科技应用,讲解透镜在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2.分析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折射和成像特性,并结合实例解释其应用原理。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或者自编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批改。
总结回顾(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鼓励学生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的成绩;2.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透镜应用原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示范、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
这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
作用。想突出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个性化学习。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
解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
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
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流程]
1、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
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
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
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F F
F
F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u
3、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
远视眼:近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前移至视网膜上
4、透镜的组合
(1)望远镜(物镜、目镜)
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
(2)显微镜
[课堂练习]
1、、凸透镜对光 作用,凹透镜对光 作用,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
以外(u>2f)时,成 、 的 像,像距: ,如 ;(2)物体在焦距和
二倍焦距之间(f物体在焦距之内(u
2、、凸透镜成像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物近像变大。
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 。 看
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 ; 看不清近处
的景物,需要配戴 。
4、(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
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不变 D、逐渐变小
5、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6、 图18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
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板书设计]
发生条件、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应用
结构特征、光学性质
凸透镜 成像规律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 应用
结构特征、光学性质
凹透镜
应用
显微镜
透镜的组合与视力矫正 近视眼
远视眼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