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3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秦议帝号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①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②,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③、御史大夫劫④、廷尉斯⑤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⑥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⑦,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可。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⑧,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⑨,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解读】商周的天子称“王”,诸侯称“公”。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王”。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中国后,秦王嬴政对于原先的王号感到不过瘾,认为王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便决定称“帝”,于是让臣下议其帝号。
丞相等以为古有三皇之说,泰皇最贵,便建议以泰皇为号。
嬴政意犹未尽,决定兼取三皇与五帝之号,号曰“皇帝”。
意在表明,不仅他在现世间至高无上,最为尊贵,就是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相比,他也是最为伟大,最为尊贵。
在这次议帝号过程中,秦王嬴政做了以下决定:①今后以“皇帝”为号。
其意即如上述。
②他本人称“始皇帝”,以后即以世计数,二世、三世……传之无穷。
意思是,他的帝统,千秋万世,不得改变,也不会改变。
③今后皇帝的命令,称为“制”“诏”,皇帝自称“朕”。
这三字为皇帝所专用,他人不得使用。
④废除谥法。
其实质是严禁臣下议皇帝,以突显皇帝的至高无上。
秦始皇死后,其臣下果然没有为他加谥号。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条件、“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掌握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了解秦朝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内容及特点,掌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对比郡县制度与分封制度的不同,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探究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是在秦统一中国这一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本课导入可采取两种方法:制作“秦统一中国”的课件(地图),展现空间形象。
该图应是彩色的,应该有动感,秦每灭一国,该国都应变成与秦同一颜色,最后由“七雄并立”的色彩缤纷归于“秦一统天下”的同一颜色。
制作课件有困难的学校,也可制作“揭贴式”地图,效果也不错。
或者采用本课导言的办法,由“到底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第2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清人顾栋高考证:“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楚在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六国之地。
”这种现象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是() A.使中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B.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C.加速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的趋向日益明显,由此可知C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加速封建化进程,由以上分析可知,B、D两项错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描述,不属于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
答案:C2.(2016·北京夏季会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故选D项。
答案:D3.(2016·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度B.世袭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答案:D4.(2016·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是指皇帝制度。
答案:B5.(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秦的统一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3.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学习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难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自主先学】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1)社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
(2)秦国实力:秦国经过_________,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3)人民需要: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
(4)个人因素:秦始皇锐意进取,励精图治。
2.过程:先后灭韩、赵、____、楚、燕、齐。
3.结果:________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咸阳。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建立(1)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_______”。
从此,“皇帝”成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朝的中央官制:___________(1)构成: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_____处理全国的政事。
②__________:副丞相。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_______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_______。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①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使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______裁决(3)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____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秦朝的地方官制:郡县制(1)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_____。
秦统一后,秦始皇据李斯的建议,在___________推行郡县制。
(2)内容: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学案【课标要求】“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2、掌握中央集权制和三公九卿制的概念,分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
3、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分析其作用和影响,比较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习任务】概念解释:中央集权制,又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
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即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
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思考:阅读课文标题和子目标题,指出本课主要介绍哪些内容?第一目介绍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背景,第二、三目介绍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背景)阅读课本P8的图文,归纳秦朝统一的背景、条件、进程及意义?1、背景:__西周灭亡,东周建立;春秋争霸,战国争雄。
2、条件:①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出现局部统一。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④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3.进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定都咸阳。
4.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