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 结尾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讲考场作文的拟题、开头、结尾1.了解作文拟题、开头、结尾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形式,把握其各自的特点。
2.从“实战演练”中选取题目,作拟题、开头、结尾的练习。
一、拟题的常见方法要想高考作文拟题具备准确、简明、醒目、新颖等特点,得到阅卷老师的首肯,就必须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揭示材料中心,直言事理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揭示作文中心,直言事理,突出论点。
这类题目往往是对写作内容的高度概括,总领全文,切合题意。
这种拟题方法,明白易懂,能够揭示作文材料中心,不仅能为考生写作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同时也向阅卷老师点明自己作文的主题,使阅卷老师快速准确评分。
如《行于坚守,成于创新》《怀念老规矩》《因为难得,所以珍惜》等高考作文的题目,都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中心,直言事理,切合题意,受到阅卷老师的欢迎。
2.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标题应该讲究语言的锤炼,拟题要形象生动,醒目新颖,引人注意。
恰当地运用对比、比喻、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可以使题目新鲜活泼,言简旨远,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评阅效果。
如《巉岩何足惧》《风雨过后有阳光》《创新让他们走出沼泽地》,这几篇作文的题目都是运用比喻显示出材料的内涵的。
运用反问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如《安能随意弃诚信》《人怎能没有善心?》,这几篇作文的题目用反问有力地表达了材料所蕴含的主题。
运用拟人手法拟题,如《绿叶对根的诉说》《在大地温暖的怀抱里》等,这两篇作文的题目就形象地体现了材料的主旨。
3.化用诗词名句,典雅含蓄好的标题应该优雅,有文化品位。
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化用诗词名句,也能使题目生辉。
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熠熠生辉,众多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给人启示和智慧。
这些名言警句本身就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显得温韵典雅、言简意赅,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诚信,直教人生死相许》《90后,欲语泪先流》,这几篇作文的题目均化用名句,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气息,还能体现考生较好的文学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10讲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微点拨(一)锁定题旨,先声夺人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主题思想无疑就是文章的灵魂了。
将主旨明确于文章的开篇之处,开宗明义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考生出现入题缓慢,切题无序,甚至偏题、跑题的现象。
下面我们结合选文示例,学习这一类开头的写作方法。
1.开门见山就是指在文章起始之时就点明题旨,直接交代文章所写的人、事、物,开宗明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其优势在于入题迅速,节省笔墨,便于读者及时把握文章核心。
比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的开篇:“蔚蓝的王国啊,充满着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文章直接切入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青春、幸福的热切期盼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再比如拉美现实主义诗人达里奥的《笑声》,开头仅用24字:“笑声是生活的点缀。
笑容可掬的人,一般都是身心健康的人。
”寥寥数语,奠定了文章基调,展示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
2.阐释题目这种开头首先从自选角度出发,对文章题目或者所给材料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简单的解读,在剖析中得出中心思想,自然切入主题。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主旨集中,与写作对象结合紧密,便于文章的进一步展开。
比如余光中的《猛虎与蔷薇》:“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人性力量中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的调和。
”作者通过阐释,向我们明确了题目的内涵意义。
3.引用起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诗词歌赋、名言佳句、俗语民谚甚至典故轶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趣味。
恰当而又合理地引用,会在展示我们扎实丰厚的日常积累的同时,使我们的开头意蕴饱满,气象宏大,有利于中心思想的强化确立。
比如高考满分作文《雨意》的开头,引用诗句开篇:“雨,向来是诗人作家抒情咏物的载体。
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使雨有了思想;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使雨有了感情;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使雨有了灵性。
学案90掌握议论文结构导图(高分式)——借助导图,形成思路复习任务掌握议论文写作中两种高分结构导图:六字联珠式和情境任务型。
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六字联珠式结构导图(一)结构导图“点正反深联总”六字联珠经典结构是一种建构文章结构的综合形式。
它集对照式和递进式于一体。
全文分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行文便捷,利于操作。
(说明:导图中的“正”与“反”位置相对灵活,也可“反”“正”。
)(二)考场范文示例(2021·新高考Ⅰ)行健自强,强而恒强“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
”这是青年毛泽东在社会动荡、国难当头时的所悟、所言。
而这,亦是在当时背景下,千万青年欲使个人心志强壮,使民族自尊自强的呼声。
(点)于个体而言,勤自锻炼所实现的身强体健,能让人清晰地看到脱“弱”变“强”的生命价值。
于国家而言,“体育之效”不只是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还代表着一种国家崛起的意义与价值,更能在由“弱”到“强”的过程中揭示一个民族不竭的前进动力。
正如1984年的洛杉矶,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的雅典,身披国旗的刘翔让十重跨栏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2019年,中国女排三大赛取得十连冠,“女排精神”成为一个超越体育领域的民族精神象征。
(正)但生命不会一成不变,强弱亦有轮转。
有帅气到霸屏的坚毅独臂少年张家城,也有“佛系”“躺平”的“三和大神”。
在某个现实瞬间,“强”或“弱”不过是即时的表现。
而重要的是,假如“三和大神”不再“躺平”,经奋发而有为后,还会不会重蹈覆辙?“勤自锻炼”能使弱变强,但在强起来后也会因恃强而“滥用其强”,继而变弱;大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几乎都经历过披荆斩棘的创业,励精图治的兴盛,然后由盛转衰继而覆灭;小到无数明星登台闪耀达到人生巅峰,然后因不知自重不守法纪而跌落尘埃。
强由我,弱亦因我;是强是弱,关键看自己,看自我的认知、自我的意志。
如毛泽东所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若无“精神”的支撑,由弱变强后,也会强而复弱。
技巧关技巧精点一、选用句式要三“看”1.看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选用句式首先要看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因为只有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才能使句意连贯。
2.看语意重点是否一致。
所选用句式体现的语意重点,必须适合语境中语意重点的需要,才能使语意连贯。
3.看感情、语气是否一致。
选用的句式只有与原文保持感情、语气一致,才能使之与整个语段主旨、风格等和谐一致。
考例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答案] D[解题秘方]语境中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A项的后一个分句主语是“赃物和赃款”,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不一致;B项的后一个分句与A项有相同的毛病;C项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犯罪嫌疑人”,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也不一致;D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公安干警”,与所给的语境衔接,所以选D项。
二、仿用句式的解题步骤1.准确审题,有的放矢。
审题主要围绕着主旨内容、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
具体说,要审清六方面内容,做到六个“一致”。
(1)要审清例句意义,使仿写与例句意义(或话题)一致。
审清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句意的一致,才能保持语段的语意连贯。
特别是在续写式的题目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2)要审清例句主体,使仿写与例句主体一致。
仿写内容的陈述主体应与例句保持一致,不然,语言的前后衔接就会脱节,语势也会不连贯,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3)要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使仿写与例句的句式特点一致。
仿写前,要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并且看清关联词的对应关系。
(4)要审清例句的修辞手法,使仿写与例句的修辞手法一致。
注意原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2020 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适用类文本阅读之检查报告、科普作品 .【教课目的】1、认识检查报告、科普作品特点2、掌握检查报告、科普作品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要点难点:掌握检查报告、科普作品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知识准备】( 一 ) 检查报告的定义检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依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心主义看法,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检查研究以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按检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能够区分为综合检查报告、典型检查报告和专案检查报告三类。
( 二 ) 检查报告的文体特点一般来讲,检查报告的构造,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1)开头。
就检查的一些状况作简要的说明,比方说明检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
(2)主体。
检查报告中对于事件的表达和谈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足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
在内容安排上,主假如采纳纵式、横式和对照三种构造形式。
①纵式构造。
依照检查的次序、时间的次序或是依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
这类纵式构造比较简单,合适表达线索单调、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
它的特点是内容连结贯穿,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构造。
能够按检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表达和说明。
这类构造比较常有,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一样的角度、侧面回答下列问题,阐述比较全面、透辟,合适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
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附属、主次关系。
③对照构造。
即把两个不一样对象加以对照来写。
(3)结尾。
能够是总结全文,深入主题;也能够是展望将来,提出希望;能够是归纳主题,重申意义;也能够没有显然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
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行轻率从事,也不行多此一举。
(三)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余说明文的不一样之处,是采纳了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
文学是其手段,流传科学的知识才是其目的,所以,科学小品是文艺性说明文。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2020-02-02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2020-02-02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2020-02-02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2020-02-02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2020-02-02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2020-02-02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2020-02-02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2020-02-02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2020-02-02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6课时(总第6课时)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知识梳理】一、语音吧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魂牵梦萦酒阑灯灺忐忑不安怯生生搭讪悠邈褪色崎岖田塍三匝侘傺铩羽而归门扉怡然自得谪居欷觑发轫含辛茹苦桑梓蕞尔翰苑濠水屹立迁徒袭击按捺憔悴颠簸惶惑温馨别墅熠熠闪光34567891011。
2018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写作之结尾学案一、现代文阅读中的结尾1、作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2、典型例题:18浙江21 18四川17例1、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泰山之恩蔡家园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泰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
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
”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
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
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
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
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
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
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
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
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
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写作之结尾学案一、现代文阅读中的结尾1、作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2、典型例题:07浙江21 07四川17例1、0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泰山之恩蔡家园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泰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
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
”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
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
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
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
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
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
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
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
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
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
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
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
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
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
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
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
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
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
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
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
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
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
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
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
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
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
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
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
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本文略有删改)21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7分)例2、07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焰火的变奏赵丽宏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
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
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
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
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护理……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的的往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
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飞机在天空中隆隆飞过,炸弹从天而降,如飞蝗,如黑鹅,成群成片,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
“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火焰里血肉横飞,到处可以看到死者的鲜血和肢体,连树枝和电线上也挂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更凄惨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景象:在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坐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惊惶无措地放声大哭;那个孩子的身边,也使烟和火……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
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坑,为破环,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
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
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14、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4分)16、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6分)17、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
(6分)二、高考作文结尾的方法作文结尾基本要求1、点明中心。
2、首尾呼应。
3、富有意蕴。
结尾常见错误1、画蛇添足,添上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内容。
2、公式化,空喊口号,没有真情实感。
3、收束过早,点题不透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对文章的三个部分的写作要求:所谓“凤头”即开头要亮丽,高雅、先声夺人;所谓“豹尾”即结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并余味无穷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势,一见倾心之妙;好的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不能忘怀之功。
李渔也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
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
可见,我们必须在结尾处多下些功夫。
分析历年高考满分范文,我们不难总结出议论文结尾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一、首尾呼应式:[例1][开头] 自嘲,大致意思是自己开自己的玩笑。
不过要真探讨起来,这样解释就不能说明它的内涵了。
自嘲是一种生活哲学。
[结尾]究竟是自嘲让苏格拉底成了哲学家,还是哲学家让他学会了自嘲,弄不清楚。
但自嘲确实是一种生活哲学。
2020年重庆考生作文《自嘲》首尾呼应是作文构思的惯用手法,开头提出观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照应观点,强化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严整完美。
[例2][开头] 当漫天的黄沙这遮盖了远行的身影,当滚滚的浓烟升腾成不落的信念,当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
[结尾] 当风沙覆盖了唐玄奘的脚印,当历史湮没了林则徐的音容,当人们送走了连战的身影,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
《今年花胜去年红》文章开头就以一组韵味深长的排比造成先声夺人之势,并以一句“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
”引出下文对历史的思考。
结尾又以一组韵味绵长的排比和一句“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照应开头,如幽谷回响,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例3][开头] 人生是在一匹素锦上描绘自我,身上的每一个色点都要细细斟酌,手拿调色板的那一刻,你开始选择,暖色还是冷色?人生是在一个舞台上展示自我,动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推敲。
举手投足之间,你在选择,欢悦还是悲伤?[结尾] 漫漫人生路,有太多的选择,聆听心的呓语,作出正确的选择,人生的画卷才会美丽,人生的舞剧才会精彩。
《站在街口,聆听心的呓语》[例4]开头:轻揭面纱,月姑娘把银白的清辉洒满大地。
微风轻轻拂,阵阵清凉抚摸着大地,然而吹进我心中却是丝丝冰冷:“灵灵,真的吗?医疗事故?”“是的”,灵灵是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轻锁愁眉:“但真的是意外,我是医生,不会------”她摸着脸颊上的疤痕,泪光闪闪。
“我相信你。
”我毫不犹豫回答,“这个官司,让我来吧!”结尾:月光姑娘洒下清辉,映照着我们相知相契的笑脸,映照着------我们相知相契的心灵!(2020年高考河北一考生《我相信你》)二、结尾点题式:[例1]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
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
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
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悲观与乐观》[例2][开头]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结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世事变化多端,观念繁杂无比。
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渊明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于一心。
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会理会污浊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
《大隐隐于市》分析:这是一篇见解独到考场佳作,标题“大隐隐于市”“隐”即“出世”,寄情山水远离尘世;“市”即人间烟火世俗人生,是对社会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