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勘探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39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地质地震勘探技术,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有效探查地质情况,为后续掘进施工及生产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靠且有益的指导。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地质进行勘探时,需要从勘探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后期的数据解释等多个环节对勘探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勘探结果的可靠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水平,并为我国的能源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标签:地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1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概述目前,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有测井、地震、电法、磁法及重力勘探技术,而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资源勘查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应用型技术,集合了物理、计算机、数学等诸多学科,对于实现井下地质情况的高精度探明作用显著,是现阶段矿山生产中最关键的核心勘探技术之一。
三维地震技术是在二维地震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二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前期需要设计和优选三维采集观测系统,野外施工需要使用较多的检波器等等,造成施工效率低,采集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工程上几乎没有使用三维地震勘探的先例。
但是随着浅层精确勘探的需要,人们将工程地震勘探的目光从二维转向了三维,因为相对于二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数据具有地震地质信息丰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经过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地震地质剖面,从而直观的反映地下界面的构造特征。
浅层三维的尺度要小于深层三维,因此浅层三维要求的精度更高,处理和解释的难度更大,开展浅层三维地震勘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2.1 勘探区地震地质条件浅层地震地质条件:采区内多数地段被黄土覆盖,耕地较多二表浅层岩性卞要由黄土、坡积物、亚黏土、风化基岩等组成,风化砂岩厚度变化较大,风化程度不一。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采区内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沉积环境稳定,上下层岩性组合及其煤岩层的物理性质(颜色、软硬度、光泽、断口等)较稳定,主要标志层及煤层的钻孔测井曲线特征明显、形态容易区分,物理性质差异化较大因此,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原理与进展1.震源激发:使用震源激发地震波。
常见的震源有人工震源(如重锤、炸药等)和自然地震。
2.地震波传播:地震波在地下沿不同路径传播,并与地下介质发生相互作用。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如弹性模量、密度等。
3.接收地震记录:在地震波传播的路径中,设置一系列地震接收器(通常是地震检波器或地震传感器),接收并记录地震波的到达时间、振幅等信息。
4.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接收到的地震记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衰减特性等信息,并进一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
5.三维地震成像:将地震记录中的信息转化为地下模型,并进行三维地震成像。
常用的地震成像方法包括反演、偏移等。
1.高密度三维数据采集: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进步,三维地震勘探可以获得更高密度、更广范围的数据。
这使得勘探人员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地下构造,并更好地定位资源。
2.多尺度体积建模: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逐渐从局部尺度向大范围尺度延伸。
除了对沉积盆地等大尺度地质问题的研究外,也在微观尺度上得到广泛应用,如岩石孔隙结构的研究。
3.三维地震反演技术: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主要基于地震波的走时信息,对地下结构的分辨率有限。
而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可以利用地震波的振幅信息来改善地下结构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
4.三维地震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地震模拟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数值模拟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波和地下介质的相互作用,为地震勘探提供更准确的解释。
总之,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地震波传播信息来推断地下构造,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地震勘探将在未来的勘探开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新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震勘探新方法:1. 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基于二维地震勘探的技术,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检波器,可以获取地下的三维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2. 折射波勘探:折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折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折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3. 反射波勘探:反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反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反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4. 共聚焦点源勘探:共聚焦点源勘探是一种利用共聚焦点源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多个震源,可以产生共聚焦点源,并接收和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的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5. 多分量地震勘探:多分量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多分量检波器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分量检波器,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方向的地震波,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6. 宽频带地震勘探:宽频带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使用宽频带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宽频带的地震信号,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7. 井中地震勘探:井中地震勘探是一种将地震仪放置在钻孔中的地震勘探方法。
通过在钻孔中放置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震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新方法和技术在提高探测精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六章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概述
第1节三维地震勘探优点
第2节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第3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主讲教师:刘洋
第1节三维地震勘探优点
第6章
VSP 地面地震勘探
地面激发井中接收地面接收接收点激发点
(3)海上四分量地震勘探(单源—四分量)(4)陆上三分量地震勘探(单源—三分量)
模型示意图二维地震成果剖面三维地震成果剖面
第6章
二维资料作的构造等值线图三维资料作的构造等值线图
第6章
第2节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第6章
宽线弯线
十字线环形排列
章
常规正交线束砖墙式奇偶式非正交式
常用三维观测系统--束状观测系统
第6章
8线8炮观测系统
第3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第6章
第六章总结
1.地震勘探的分类
2.三维地震勘探的优点
3.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要求
4.三维地震野外采集过程
第六章词汇
时移地震time-lapse seismic
三维地震3D seismic
三分量地震three-component seismic 三维三分量地震3D-3C seismic
面元bin
方位角azimuth。
三维地震勘探概述三维地震勘探通过在地表或井下埋设地震探测仪器,如地震震源、地震传感器等,来记录由地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信号。
这些设备可以记录信号的到达时间、振幅和频率等信息。
根据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可以进行地震成像和地震解释分析,从而推断出地下地层的性质和结构。
三维地震勘探是传统二维地震勘探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二维地震勘探只能获取地层沿勘探延线的二维信息。
而三维地震勘探则可以获取地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三维信息,提供更全面的地下结构描述。
三维地震勘探可以更准确地刻画地下地层的复杂性,为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研究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
当地震波传播到地下不同的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散射和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地震波记录来分析和解释。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到达时间,可以推导出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从而推断地下地层的结构和性质。
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
在数据采集阶段,地震探测仪器会记录地震波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通过地面震动、井下震动等方式激发。
数据采集通常需要在大范围、多点同时进行,以获取更全面的地震波数据。
数据处理阶段主要涉及信号预处理、地震成像和地震解释等过程。
信号预处理主要包括滤波、去除噪声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地震成像是将数据转换成地下结构信息的过程,主要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走时反演和成像等方法。
地震解释是对成像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根据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震信号的特征,推断地下地层的结构、性质和岩性等参数。
三维地震勘探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地下结构信息。
相比于二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可以更好地揭示地下地层的三维结构和复杂性。
它可以提供地层性质的空间分布图、地下构造的三维模型和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可视化等,为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佐证和指导。
总之,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应用地震波传播原理进行地下结构分析的方法。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原理与进展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对地下结构进行成像的方法,它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从而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与传统的二维地震勘探方法相比,三维地震勘探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描述地下构造,并且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
三维地震勘探的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推断地下结构。
地震波是由地震源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它可以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并且会遇到不同介质边界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通过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时间、振幅和频率等信息,可以建立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模型,并通过反演等数学手段将地下结构成像。
1.设计地震勘探方案:根据勘探目标和地质条件,确定地震源和测量装置的部署方式。
常用的地震源包括重锤、震源车和炸药等,测量装置包括地震检波器。
2.采集地震数据:利用地震源激发地震波,在地下布置检波器,并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过程。
通常采集多个不同位置和方向的地震数据,以获取更完整、准确的地下信息。
3.数据处理:利用信号处理、地震波理论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
这包括地震分析、波场模拟和成像等步骤,通过反演等数学手段将地震数据转化为地下结构信息。
4.地震成像:将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可视化,生成三维地震成像结果。
地震成像方法包括卷积成像、叠前深度偏移和正演模拟等,这些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下结构图像。
1.采集技术的提升:随着测量设备和地震源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三维地震勘探的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得到了改善。
如引入宽频带地震源、多分量地震数据采集和大角度成像等技术,提高了地震数据的频率响应和波动物性分辨能力。
2.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为了改善地震数据的处理效果,科学家们对波场模拟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开发了高效且精确的波动方程求解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高阶边界条件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
3.成像技术的提高: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准确度,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系列的地震成像方法。
第六章三维地震勘探6.1 引言在油气勘探中,重要的地下地质特征在性质上都是三维的。
例如盐岩刺穿、逆掩和褶皱带、大的不整合、礁和三角洲砂体沉积等。
二维地震剖面是三维地震响应的断面。
尽管二维剖面包含来自所有方向,包括该剖面平面以外方向传来的信号,二维偏移一般还是假定所有信号均来自该剖面自身所在平面内。
虽然有经验的地震解释人员往往可以识别出平面以外(侧面)的反射,这种信号往往还是会引起二维偏移剖面的不闭合。
这些不闭合是由于使用二维而不是三维偏移导致了不适当的地下成像所引起的。
另一方面,三维数据的三维偏移提供了适当的和详细的三维地下图像,使解释更为真实。
必须对三维测量设计和采集给予特别注意。
典型的海上三维测量是用比较密集的平行线完成的。
一种典型的陆上或浅水三维测量是由布设大量相互平行的接收测线,并在垂直方向上布设炮点(线束采集)完成的。
在海上三维测量中,放炮的方向(航迹)叫做纵测线方向;对于陆上三维测量,检波器的电缆是纵测线方向。
三维测量中与纵测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叫做横测线方向。
与二维测量测线间距可达1km不同,三维测量的测线间隔可以是50m甚至更密些。
这种密度的覆盖要求精确地测出炮点和检波点的位置。
测量区域的大小是由地下目标层段的区域分布范围和该目标层段能充分成像所需的孔径大小所决定的、这种成像要求意味着三维测量的区域范围差不多总是大于目标的区域范围。
三维测量过程中一般要采集几十万至几百万个地震道,因为三维测量成本高,大部分都用于已发现的油气田的细测。
二维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仍适用于三维处理。
二维地震数据处理中,把道抽成共中心点(CMP)道集。
三维数据中按共面元抽道集。
这些道集用于速度分析并产生共面元叠加。
在线束采集中,共面元道集与CMP道集是一致的。
一般陆上测量面元为25m×25m,海上测量为12.5m×37.5m。
常规的三维观测系统往往使共面元道集中数据叠加的方式变得很复杂。
海上三维测量拖缆的羽状偏离可以导致共面元道集内的旅行时不再有简单的双曲时差。
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的概念嘿,朋友!您知道吗?在地质勘探的奇妙世界里,有两个神秘的“高手”——二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勘探。
咱先来说说这二维地震勘探,您就把它想象成是在一张纸上画线条。
这线条代表着地震波的传播路径,通过分析这些线条,我们就能大概了解地下的情况。
这就好像您通过看一张平面地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大致布局。
可这毕竟只是个平面的,就像您只看到了一个人的正面,对于他的侧面和背面,那可就摸不着头脑啦!再瞧瞧三维地震勘探,这可就厉害啦!它就像是给地下世界拍了个立体的“照片”。
不再是简单的线条,而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影像”。
这下子,地下的情况那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比您不光看到了一个人的正面,连侧面、背面,甚至是他身体内部的结构都能了解得透透的。
二维地震勘探呢,成本相对较低,操作也简单些,就像是个经济实惠的入门款工具。
但它能提供的信息有限,有时候就像雾里看花,不太真切。
三维地震勘探呢,虽然成本高,操作复杂,可它能给咱提供超级详细、准确的地下信息,就像是个高端豪华的专业设备。
比如说,在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时候,二维地震勘探可能会告诉我们大概哪里有“宝藏”的迹象。
但要想精确地找到“宝藏”的位置和形状,那还得靠三维地震勘探出马。
在探测地质构造的时候,二维地震勘探可能只能看出个大概的轮廓,而三维地震勘探能把那些复杂的构造细节都给展现出来,就像一个超级放大镜,让一切都无所遁形。
总之,二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勘探各有各的特点和用处。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不同工具,有的简单实用,有的高级精密。
在实际的地质勘探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高手”出马,才能更好地揭开地下世界的神秘面纱,找到我们想要的宝藏!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听上去很高大上的话题——三维地震勘探。
听名字就知道,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事情。
它是一种能让我们了解地下世界的神奇方法,想象一下,像是在看一部《寻龙诀》那样,揭开大地的秘密。
不过别担心,我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你这一切,咱们轻松聊聊,不让你感觉像在上课。
2. 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三维地震勘探?简单来说,三维地震勘探就是通过发送地震波到地下,然后再接收这些波反射回来的信息,帮我们“看”清地下的结构。
这就像是在用声音给地下“拍照”,而且是立体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像是在玩一个高级的探险游戏,寻找宝藏的感觉。
2.2 三维勘探与传统勘探的区别传统的地震勘探就像是在平面上画图,而三维勘探则是把这个图变成立体的。
你知道的,平面图和立体图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三维勘探能给我们更丰富、更详细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下资源的位置,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这些重要的宝贝。
3. 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3.1 数据采集首先,我们得把“耳朵”伸得长长的,来听地下的声音。
为了做到这一点,咱们需要在地面上布置很多的传感器,这些小家伙就像是地下的侦探,负责接收地震波。
当我们用震源(比如炮炸或者震动器)制造地震波的时候,这些传感器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快速记录下反射回来的波形数据。
3.2 数据处理与解释数据采集完成后,就进入了“数理化”的阶段。
别担心,不用心慌,这可不是高深的数学题。
其实就是把我们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转化成地下结构的图像。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拼图,有时候拼图的碎片可能会缺失,但聪明的工程师们总能用他们的智慧,把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地下世界。
4. 三维地震勘探的应用4.1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大家知道,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生活的命脉。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我们能够找到这些资源的埋藏地点,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能安全高效地开采。
可以说,这项技术就像是给石油公司带来了“金钥匙”,打开了通往财富的大门。
浅谈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作者:刘鹏飞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2期摘要: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方法。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是二维地震勘探技术,比二维地震勘探得到的数据更精准,更具有空间立体性,但是对于勘探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
本文简要论述了三维勘探技术的采集流程,采集环境要求和数据分析方法,并根据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优点提出三维勘探技术的应用前景,在应用于油田煤矿的基础上延伸应用到学术性的地震勘探领域,为三维勘探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关键词:三维技术,地震勘探,地震技术前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是指预测地震的发生的技术,而是利用地震波的波长和波形特点对于地下地质和岩层的情况进行数字化分析。
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矿油田的开采地点确定和开采环境分析。
本研究根据三维地震勘测技术应用的基本要素提出三维地震勘测技术的其他应用,为三维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要素1.1勘测地点的地势环境要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于勘测地形有着严格的要求,才能得到更精准的数据,野外地势环境对于勘测过程和勘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
勘测地点要远离附近有其他磁场或者地震波的区域,保证实验收集的数据没有其他误差的干扰。
三维地震勘测的原理就是利用爆破后产生的声波信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如果周围还有其他声波的影响,将会严重影响到数据的准确。
在其他误差排除之后还要保证地质条件符合要求,施工地点通常地形环境复杂,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但一般分为岩石区和黄土区。
三维地震勘测需要在勘测区域钻孔,方便埋线和声波收集设备,对于不同的地形要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
岩石区采用风钻将岩石震碎,坚硬的岩石层变成粉末之后就可以继续打孔进行填埋工作。
黄土区地表松软不需要处理岩石直接打钻即可进行填埋工作。
除了钻孔工具还可以人工钻孔,利用钢柱对地表进行钻孔处理。
三维地震勘测对于地势环境要求严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每次都遇到完全符合要求的地形,因此要利用一定的工具和处理方法改善不同的环境。
三维地震勘探,石油探测仪器新发展摘要:近年来,探测技术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为石油探测量作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
本文根据石油物探测常用仪器的发展趋势,阐述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石油探测发展技术的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的主要勘探技术。
原来的人工测量方法,即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
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像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同时几十条相交的二维测线共同使用,即可编制出地下某地质时期沉积前地表的起伏情况。
如果发现哪些地方可能储有油气,则可确定其为油气钻探井位。
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三维地震勘探不仅能获得一张张地震剖面图,还能获得一个三维空间上的数据体。
三维数据体的信息点的密度可达12.5米×12.5米(即在12.5米×12.5米的面积内便采集一个数据),而二维测线信息点的密度一般最高为1千米×1千米。
由于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
地质勘探人员利用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找油找气,中国近期发现的渤海湾南堡大油田、四川普光大气田、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大气田等,全要归功于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现在的三维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路线和时间、探测地下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认识地下地质构造进而寻找油气藏的技术,与医院使用的B超、彩超和CT技术类似。
地质学家通过三维勘探剖面寻找地下油气藏,和医生通过CT寻找病人身体内部的病变不同之处在于:人体结构是基本相同的,而地表的条件和地下的地质结构却千变万化,油气的运动方向与赋存部位也无规律可循;应该说,地质学家面临的挑战比医生大得多。
三维地震勘探测量及应用软件开发张必胜【摘要】作者多年在新疆、西藏高原区为油田勘测作业。
本文介绍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的原理,及应用软件采用物探新方法找油田服务的介绍。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物探网应用软件1 地震勘探概念地震勘探是石油物探方法之一,就是采用模拟地震的方法,在地表一定深度埋设炸药,爆炸产生地震波,经地下层层岩石反射至地表,由专用仪器接收处理、分析后,确定地层中岩石构造、形态、分布,特性等,间接推论成油条件和储量,提供钻井井位。
地震勘探有二维三维之分:二维勘探,是带状地震勘探,长度在几十至几百公里,按设计要求把带状测线放样到实地,并测定其平面和高程;三维勘探,是束状(网状)地震勘探,面积是几十至几百平方公里,是二维勘探的进一步深入。
三维勘探是按设计要求,把线束(网)内的点位放样到实地,并测定其三维坐标,绘制测线(点)网图。
测线束(网)由一定线距及点距的检波线(点)和炮线(点)组成。
2 三维地震勘探对测量的基本要求石油物探测量是物探工作的基础和先行,依设计放样测定其点位,是物探后续工序正常开展的保证。
三维地震勘探按1﹕2.5万比例尺成图精度要求,放样并实测所有检波点和炮点,以及其他必需点位的三维坐标。
所有检波点(接收点)和炮点的平面坐标实测值,与理论值(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10m;相邻点线间的距离误差,不得大于线长的5%;当线距大于100m时按10%要求。
物探观测点对于最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要求不大于1.0m,平面位置中误差图上要求不得大于0.2mm.3 三维地震勘探测量的方法依据勘探对测量的要求,野外测量采用“首级控制点→控制基线→主测线→辅测线”分级布设测距导线。
为确保物探格网的放样精度,一般在测线两端点处各布设一条控制基线,作为测线束的依附或闭点。
如测区过大,适当加密不低于10″级导线作控制基线。
主测线起闭于两端控制基线,点位要求不低于一级图根点精度;每条主测线左右各测两条(或三条)辅线。
摘要本文是介绍在山西省屯留县郭庄煤矿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的工程设计。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郭庄煤矿矿区的地质构造、煤层的赋存形态和断层、褶曲、陷落柱发育特征,查明工作区内3#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采空区范围、无煤区和煤层冲刷变薄区。
本次野外三维数据采集的基本观测系统为8线8炮制束状规则观测系统。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获得工区地表面以下的信息数字化成果,为矿区后继生产、优化矿井采掘设计方案、提高生产效率提供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关键字:三维地震勘探; 工程设计; 断层; 褶曲; 陷落柱; 观测系统SummaryThis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design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earthquake explored will be carried on in the colliery of the Guo 's of Tunliu county of Shanxi. The three-dimensional purpose that earthquake explore to understand and know Guo village geological structure , to is it deposit shape , fault and pleat song , subside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st to compose coal seam , colliery of mining area, find out the undulating shape of baseplate of coal seam No. 3 in the workspace , quarry the empty district range , there are no coal district and coal seam to erode and turn into the thin district. Field this three-dimensional basic observation system that data gather concoct for 8 Line 8 bunches of form rule observe the system. Explore person who obtain work area surface following information digitized achievement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earthquake, is it produce , optimize mine not to excavatefoundation geological materials to carry on.Keyword:The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survey l; Engineering design ; Fault; Pleat song ; Subside the post; Observe the system(完整word版)三维地震勘探目录1. 前言 (1)1.1目的与任务 (1)1.1.1 项目来源 (1)1.1.2 任务 (1)1.1.3 工作时间 (1)1.1.4 项目要求及依据 (2)1.2工作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2)1.2.1 工作区范围和交通位置 (2)1.2.2 自然地理 (3)1.2.3 气候状况和经济状况 (3)2.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4)2.1工作区地质及物化研究程度 (4)2.1.1 以往工作程度成果 (4)2.1.2 野外踏勘成果 (4)2.2区域地质概况 (4)2.2.1 工作区地层特征 (4)2.2.2 工作区构造特征 (5)2.2.3 工作区煤层特征 (6)2.2.4 勘探区煤质特征 (6)2.3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7)2.3.1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7)2.3.2 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7)2.3.3 深部地震地质条件 (7)3.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8)3.1工作方法 (8)3.1.1 三维地震试验工作 (8)3.1.2 低速带调查工作 (8)3.1.3 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参数的选定 (9)3.1.4 三维线束的布置 (10)3.2测地工作 (10)3.2.1 测量作业采用系统 (10)3.2.2 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 (11)3.3.1 野外数据采集要求 (12)3.3.2 测量要求 (12)3.3.3 质量目标 (12)4 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14)4.1主要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 (14)4.1.1 预处理 (14)4.1.2 初至波折射静校正 (14)4.1.3 反褶积 (15)4.1.4 速度分析 (15)4.1.5 DMO迭加及迭后一步法偏移 (15)4.2资料解释 (15)4.2.1 解释流程 (15)4.2.2 解释的主要资料及要求 (16)4.2.3 速度标定与时深转换 (17)4.4图件编制方法 (17)4.5报告编写 (18)4.5.1 报告的要求 (18)4.5.2 报告的内容 (18)5. 人员编制和管理 (19)5.1项目组人员编制及分工 (19)5.1.1 项目经理及其岗位职责 (19)5.1.2 项目技术负责及其岗位职责 (19)5.1.3 炮班班长及其岗位职责 (19)5.1.4 爆破员及其岗位职责 (20)5.1.5 爆破品保管及其职责 (20)5.2.1 组织措施 (20)5.2.2 质量保证 (21)5.2.3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5.3HSE管理 (22)5,3,1 内容、标准及组织 (22)5.3.2 野外作业 (23)5.3.3 营地管理 (24)5.3.4 施工搬迁 (25)7.实物工作量 (28)7.1主要实物工作量 (28)7.1.1 野外数据采集工作量 (28)7.1.2 成孔工作量 (30)7.2仪器设备 (30)8. 经费预算 (31)8.1经费预算依据及方法 (31)8.2工作费用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4)附图 (35)1. 前言1.1 目的与任务1.1.1 项目来源本次三维地震勘探项目的甲方是山西省屯留县郭庄煤矿,该煤矿是屯留县县办国营煤矿,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郭庄煤矿煤层的赋存形态和断层、陷落柱发育特征,郭庄煤矿委托山西省第六地质工程勘察院(乙方)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为优化矿井采掘设计方案,提高生产效率提供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第九章三维地震勘探要点第九章三维地震勘探要点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特性获取地壳结构和地质信息的方法。
在勘探过程中,为了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必须注意一系列的要点。
本章将介绍三维地震勘探的要点,包括采集参数设计、数据处理、图像解释和应用。
采集参数设计要点在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之前,需要合理设计采集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地震数据。
以下是一些要点:1. 选取适当的地震源:地震源的类型和能量决定了勘探数据的质量。
常用的地震源包括爆炸源、振动源和重力源等。
在选择地震源时,要考虑地下结构复杂性和勘探目标的深度。
2. 选择合适的接收器布置方案:接收器的密度和布置方式对于勘探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采用均匀布置的方式,并根据地下结构调整接收器的位置。
3. 合理选择地震剖面参数:地震剖面的长度和方向应根据勘探目标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在确定剖面参数时,需要考虑到地震数据分辨率和数据采集的经济性。
数据处理要点数据处理是保证勘探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数据处理的要点:1. 原始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校正仪器漂移和调整数据的振幅等。
这些预处理操作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2. 数据变换和滤波:对地震数据进行变换和滤波操作,可以提取有用的信号信息,并去除不必要的干扰。
常用的数据变换方法包括频率域变换和小波变换等。
3. 叠加和成像处理:通过对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和成像处理,可以提高勘探效果。
叠加处理可以有效增强勘探信号,成像处理可以产生地质构造的图像。
图像解释要点图像解释是三维地震勘探结果分析和解释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图像解释的要点:1. 识别地震波形特征:通过对地震波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识别地下地质结构和岩性的差异。
2. 建立地质模型:基于勘探数据的解释结果,可以建立地质模型,包括地层的分布、岩性的变化和构造的分布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