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调剖效果评价及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483.18 KB
- 文档页数:3
阳64—54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作者:燕伟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7期【摘要】阳64-54井属于王盘山区学22井区,2009年投入规模开发,采用菱形反九点法井网,井距500m,排距120m,主要动用长4+5一套层系,建立超前注水区,该井在注水开发初期采取了强注措施,加之水井压裂排液后投注导致部份油井开始含水上升,油井见到注入水,甚至一些油井投产不久即水淹,从见水时间和速度上反映出储层有部分井存在着裂缝,油井见水窜流通道主要以裂缝型见水为主。
因此,为了提高油井产量,控制油井含水上升,改善油藏非均质性,应对该水井进行调剖,封堵裂缝或高渗层,提高水驱动用储量。
【关键词】注水开发;水淹;调剖1 注水井调剖实施要求1.1 区块地质特征1.1.1 储层特征王盘山区块延长组长4+5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中长石含量44.1%,石英含量24.7%,岩屑含量9.7%,主要粒径在0.06-0.25mm之间,分选好,磨圆度为次棱,碎屑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组成。
从压汞资料分析该区孔隙属小孔微细喉型孔隙结构。
1.1.2 储层非均质性王盘山区长4+5储层物性差,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1.22%,渗透率为0.69×10-3μm2,属于超低渗油层,成岩作用的强弱使长4+5物性差异较大,渗透率级差达14.2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区域沉积相研究表明,长4+5期属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及远砂坝等微相类型。
王盘山区块长4+5砂体属于堡子湾三角洲前源朵状砂体。
微相的不同造成局部区域平面上的非均质性,再加上储层中含有天然裂缝和压裂形成人工裂缝,更使平面矛盾加剧。
1.2 地质方案要求该井为学22井区的一口注水井,于2008年5月20日完井,2009年8月10日对长4+5的2408.0-2414.0m射孔后挤活性水。
于2009年1月10日投注,初期配注30m3/d,实际注水29m3/d,到2009年5月30日,累计注水2594m3,目前在5.0MPa下配注15m3/d,实注15m3/d。
深度调剖及堵水国内几十年来在治水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
关于水井深度调剖,开始采用高强度堵剂,挤死高吸水层段,这种工艺对全层水淹的井效果显著。
而我国油田属于陆相沉积,非均质性很强,在剖面上层内渗透率差异较大,如果深度调剖施工时将水淹层段堵死,这时注水井主要吸水层段被堵死,原来弱吸水段或不吸水段开始吸水,吸水剖面改变很理想。
但是,由于注入堵剂数量有限,2m 油层挤入500m3堵剂,挤入深度只有12.6m,当低渗透层水线推进到此处时,注入水又会窜入特高渗透层,造成深度调剖失效。
这种工艺每施工一口井增产油量一般不超过500t,个别有相对隔挡层的井或有相当好的潜力层的效果会好些。
根据这一情况发展了深度调剖,即加大堵剂用量,但是,深度调剖深度与堵剂用量是平方的关系,所以堵剂用量加大很多,深度调剖深度增加得并不多。
如2m 油层挤入1000m3堵剂进行深度调剖,深度也只有17.8m ,增产量和有效期改善仍不理想。
近年来深度调剖工艺发展成调驱工艺,即将深度调剖剂改进为可动的弱凝胶(调驱剂),使得深度调剖后调驱剂段塞推进速度稍快于低渗透层段水线推进速度,直到调驱剂段塞薄到一定程度后突破,再注第二个段塞,增产量和有效期都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只重点介绍调驱工艺。
值得注意的是调驱工艺有两个技术关键,一是必须根据渗透率,用岩心优选驱替剂的粘度,以保证调驱剂推进速度略快于新进水层段的水线推进速度;二是为了挤入调驱剂时尽量减少加强层的伤害,注入压力必须大于调剖层段的启动压差,小于加强层段的启动压差。
这两方面都可以用岩心(或人造模拟岩心)实测。
油井堵水也有类似问题,由于堵塞半径有限,增产量和有效期都很小,所以对孔隙性油藏来说,除非全层水淹否则对层内某层段出水不宜采用堵水措施。
而对块状裂缝性底水油藏,由于无法在水井进行调整,只能利用这类油田的非均质性在油井进行堵水,开始将大裂缝堵死,这样虽然将出水通道堵死,同时也将与大裂缝连通的小裂缝的出油通道堵死,所以效果也不理想。
调剖堵水总结汇报标题:调剖堵水技术在水井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摘要:调剖堵水技术是一种有效解决水井渗透问题的方法。
本文以某水井为例,通过对调剖堵水技术的应用和效果评估分析,总结出调剖堵水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当代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水井长期使用或其他原因,会出现水井渗漏、产量下降等问题,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调剖堵水技术应运而生。
调剖堵水技术通过注入一种具有高度水溶性的聚合物溶液,形成一层阻塞层,有效堵住井口周围的渗透漏水孔隙,从而提高水井的产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调剖堵水技术的原理、应用实例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调剖堵水技术原理:调剖堵水技术主要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形成以水为媒介的阻塞层,从而堵住渗透漏水孔隙,提高水井的产量和使用寿命。
调剖堵水技术的过程主要分为溶胀和固化两个阶段。
在溶胀阶段,聚合物溶液通过渗透进入深层孔隙,使孔隙中的岩石膨胀以填满空隙。
在固化阶段,聚合物逐渐变为固态,形成可靠的堵水层,从而达到堵水的效果。
二、调剖堵水技术应用实例:以某水井为例,该水井在使用多年后出现了渗漏现象,产水量下降明显,亟需进行调剖堵水处理。
经过专业人员的调查和分析,使用调剖堵水技术进行治理。
首先,将聚合物溶液注入井口,通过人工推动注入,使聚合物渗入井底。
然后,在堵水层的固化过程中,严密监测井口周围的压力变化,并根据压力变化的数据进行调节和控制。
最后,经过一定的处理时间,水井的产量逐渐恢复,并且在之后的长期使用中,未出现再次渗透漏水的现象。
三、调剖堵水技术效果评估:调剖堵水技术在该水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经过调剖堵水处理后,水井的渗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水井的产量得以恢复。
同时,调剖堵水技术具有不破坏地层、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调剖堵水技术对于解决水井渗漏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整理注水井调剖第一篇:整理注水井调剖第一章注水井调剖技术一、注水井调剖的概念注水井调剖是指从注水井调整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
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是不均匀的。
图1-1是一口注水井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
通过注水井调剖可使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变得相对均匀。
图1-1 一口注水井的吸水剖面二、注水井调剖的重要性图1-2说明,地层存在高渗透层,注入水必然首先沿着高渗透层突入油井,减小注入水的波及系数,降低水驱采收率。
k2>k1,k2>k3k1k2k3图1-2 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入油井为了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封堵高渗透层(图1-3)。
注水井调剖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k2>k1,k2>k3k1k2k3堵剂图1-3 注水井调剖由于区块整体处于一个压力系统,所以要使注水井调剖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区块整体上进行。
六、注水井调剖的发展趋势 1.降低调剖剂成本其中包括降低调剖剂原料成本和降低调剖剂的使用浓度。
前者如用水体改造后剩下的残渣(石灰泥)、造纸厂的废液(黑液)和热电厂产出的粉煤灰作调剖剂原料,配成调剖剂,用于调剖;后者如用低浓度的聚合物与低浓度的交联剂配成的CDG调剖剂。
CDG调剖剂是通过冻胶束的形成对压差小的深部地层进行封堵。
由于CDG调剖剂的原料浓度低,所以成本低,因此可大量使用。
2.合理组合调剖剂可将调剖剂按地层压降漏斗的特点进行组合。
在组合调剖剂中有不同强度的调剖剂,其中强度较大的调剖剂用于封堵近井地带,强度较小的调剖剂用于封堵远井地带。
调剖剂的合理组合,可以减少调剖剂用量,也即降低调剖剂费用。
3.把握调剖剂注入时机调剖剂不同注入时机,有不同的增油效果。
对油藏开发阶段,有调剖的最佳时机。
有些研究认为最佳的时机是在区块油产量开始下降的时候。
调剖后的重复施工中也有最佳时机。
有些研究认为应在投入产出比合理的条件下,及时重复施工,使地层渗透率尽快趋向均质化。
5.将调剖技术与驱油技术结合起来调剖技术与驱油技术结合形成后面讲到的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2+3”提高采收率技术)。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摘要:浅7631 区块IV油层组水淹水窜现象严重,高含水现象普遍存在,堵水封窜形势严峻,加上单井层数少,导致提液难度大。
为了实现控水稳油的目标,更好的开发浅7631区块,在多次封堵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开展了水井整体调剖控水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趋势,有效提高了该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关键词:水井调剖封堵控水增油一、区块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非均质性导致平面矛盾突出,高含水现象突出浅7631区块在投产三年后,非均质性导致主产层水窜现象严重,整体含水激增,含水上升率高达21%,目前的74口油井中含水超过50%的有40口,占总油井数的54.1%,含水大于80%的油井有24口,占总油井数的32.4%,整个区块的综合含水率已由开发初期的5.42%激增到目前的66%,而水淹水窜井仍然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开发形式不容乐观。
2.潜力层少,调整开发方式难度大且效果差浅7631区块主产层为SIV2、SIV3,一旦主力油层发生水淹,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接替层,因此层间调整难度大,空间小[1]。
对有测试数据的15口井的吸水剖面进行统计发现,SIV2、SIV3、SIV4相对吸水比例为38%、31%、31%,小层相对吸水比例接近于1:1:1,结合有产液数据的10口油井分析,显示该三个层都已见谁,平均含水71. 5%、77. 2%、68%,含水比例也接近于1:1:1。
因此注水方式调整有很大难度,余地很小,如何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是摆在油田开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2]。
虽然进行过结构和开发方式调整,但是效果不理想,产量递减的形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该方案效果不理想[3]。
二、水井调剖效果分析2012年在浅7631区块对15口井进行调剖作业,区块日产油量由调剖前的82.4t 下降到6个月后的79.6t,折算年递减为8%,相比调剖前减少了6%,综合含水降低了2.1%,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浅议低渗透油藏注水井调剖效果对于低渗透油藏,分析认为,在详细研究油藏特征和单井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调剖体系、合理的堵剂用量和段塞结构能扩大水井的调剖效果;重复调剖效果是逐次递减的,如何减缓重复调剖效果的递减是下一步工作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标签:低渗透;油藏;注水;调剖1 堵剂用量影响调剖效果机理分析采用理想模型对堵剂用量影响调剖效果机理进行分析。
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及地层粘土的重新分散和转移,在高渗带(或大孔道、裂缝)与低渗带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带,即中渗带。
下面就调剖后注入水在地层中的走向来分析调剖效果。
(1)堵剂量不足的情况注水井调剖剂用量小将产生两种后果:①注入水对堵剂产生绕流,但绕流面积小,波及体积小,对低渗透层甚至不波及。
此外注入水对堵剂绕流流线密度大,对堵剂冲刷能力强,导致调剖有效期较短,调剖效果差。
②注入水对堵剂产生突破,直接导致化堵失效。
(2)堵剂量充足的情况注水井调剖剂用量充足能够有效的封堵高渗层(或大孔道、裂缝),调驱中低渗透层,增大注入水绕流面积,扩大中低渗透层的波及体积,特别地增强对低渗层的挖潜能力,取得较好的调剖效果。
2 段塞结构油藏剖面吸水状况、调剖体系特征及施工参数决定段塞体积大小、段塞强度及段塞的组合方式。
对裂缝性油藏应采用较强的堵剂体系进行封堵,消除剖面上的尖峰;对高渗透层采用中等强度的堵剂体系进行深部调剖,调整渗透率级差,抑制注入水推进速度;对中高渗透率层段,注入调剖体系或聚合物溶液,建立适当的阻力,为低渗透层段吸水留下足够的压力空间,提高驱油效率与波及体积。
一般调剖剂分为调、驱、堵和封口四个段塞:(1)调剖段塞,强胶体系,段塞体积相对较小,段塞用量占全井总调剖剂用量的5%。
成胶时间较短,成胶后强度较高,进入高渗透层段并在近井地带建立一定阻力,减少调剖剂用量,提高效益。
(2)调驱段塞,弱胶体系,段塞用量占全井总调剖剂用量的60%~80%。
成胶时间较长,成胶后有一定强度,调驱剂较多地进入中高渗透层段,并在地层中深部成胶。
11延长油矿注水井调剖施工总结(2)1900字11延长油矿注水井调剖施工总结(2)1900字为了达到更好的注水效果,11延长油矿对注水井进行了调剖施工。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的施工过程和一些注意事项。
本文将继续总结11延长油矿注水井调剖施工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合理设计调剖方案在进行注水井调剖施工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要考虑沉积岩的岩性、构造、裂缝发育情况,根据地质规律选定合适的注水井、调剖井,确定合理的位置、深度和方位角。
同时,要综合考虑注水井的渗透特征和深度,结合井壁结构特征和有关因素,如管柱段数、管柱长度等,确定钻孔尺寸和出水口数量。
此外,还需要根据地面泥浆分选情况确定分选比、分选数量、分选尺寸和分选参数。
二、注水井调剖施工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注水井调剖施工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各种工具的清洁卫生和安全使用,加强安全监管,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制,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严密的井身筒体夹层封堵。
除了严格按附图操作控制全井程保持沉积岩地层足够夹层外,应定期检查筒体底部是否出现夹层损坏情况,以期正确开展后续作业。
同时还应注意妥善保管堵漏材料和器具以及附属标志,以方便管理和跟踪追查。
3、注水井放空调整。
在停机计算,防穿、破口判断和井下回渗、聚合体内自然扩张等方面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前后井压,加强监测数据上传,在井口实行二次最高压倒推法辅助分析助推井施工,确保操作安全。
4、加强现场管理。
严格工地管理,加强现场环境整治,使现场干净整洁,消除安全隐患。
三、调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施调剖施工时,11延长油矿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以下是这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井壁渗漏和回压大。
在标准段内和无管柱段中因物理和化学反应引起大量煤屑、泥沙进入井壁渗漏,难以严密夹层封堵,回压增大。
解决方法是: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加强附图要求、优化筒体夹层、合理减小注水量等。
2019年03月一些有效的检修方法:一、观察法。
首先对仪表的外观进行检查,检查出现了明显的破损和变形。
然后,再对其内部元器件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各种元器件的接触是否良好,各种线路的接线是否出现了问题。
二、电压法。
主要是对仪表内部各电子元器件的接线端的电压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标准电压进行对比,如果超出了电压的标准范围,就可以确认其中个别元件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修。
三、敲击法。
主要是通过敲击来确认接触间的鼓掌啊问题,一般情况下设备和热工仪表的漏焊、仪表指示灯忽明忽暗都可以通过敲击法来找出故障发生的具体原理。
四、信号法。
利用电路循环原理来对仪表内部的连通性进行检查,通过输出信号质量分析,来及时发现故障。
五、电阻法。
其是通过测量仪表内部个别元件的电阻,来判断元件工作状态好坏的,通过和电压法进行配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检查效果。
六、短路法。
通过导线让热工仪表某部分元件进行短路,然后通过其电流和电压变化,来判断其中的电子元器件是否出现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设备的故障现象进行观察,并认真总结其发生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去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制度。
我们在实际对热工仪表的维护过程中,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的维护理念,对长期从事于该类设备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认真进行总结,并制定出维护经验手册,将这些手册发放到新来的新员工手中,这对提升新员工的维护工作水平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还应该根据每一种设备的具体使用要求,制定出科学的操作规程,以此规范操作工人的操作行为,这可以使得操作工人更加科学、合理地操作这类设备,这对降低因错误操作带来的故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做好对热工仪表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
首先应该建立完整规范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提高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性。
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工作,一定要注意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让环境的温度、湿度保持在一个平稳的区间,给设备运行,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还要做好对各种干扰源的屏蔽工作,避免其影响设备的稳定工作。
注水井堵水调剖技术在杏南区的应用及评价摘要:杏南区块属安塞油田长6油藏,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较强,注水井平面及剖面上的矛盾突出。
近年通过实施注水井深部调剖措施,封堵见水裂缝,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对油藏的稳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文重点对杏南区实施的注水井深部化学调剖效果进行分析,并对该技术措施在杏南区块开发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非均质优势见水水驱波及体积深部调剖一、基本概况1.地质概况杏南区块为多油层复合岩性油藏,沉积微相为内陆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展布总体呈NE-SW向,砂体宽度约2-3km,厚度10-25m,呈带状展布。
主力油层为长611-2、长62﹑长63 ,油藏埋深1000-1300m,油层分布稳定,平均有效厚度20.8m,视孔隙度12.49%,视渗透率 1.98×10-3?m2,原始地层压力9.79MPa,饱和压力6.85MPa ,属于低压油藏。
目前动用地质储量4427.59×104t。
2.开发概况杏南区目前有采油井开井380口,日产液水平1647m3,日产油水平801t,综合含水46.4%,平均动液面1250m。
注水井开井149口,日注水平3783m3,平均单井日注25.4m3,月注采比2.06,累积注采比1.79。
区块2007年大面积注水开发,初期采取菱形反九点法井网,注水政策初期强化注水,但由于优势油井见水快,以平衡和加强注水相结合,平均注水强度1.81m3/(d.m)。
杏南北部及中西部注水单元整体见效程度较高,总井215口,见效井189口,见效比87.9%。
方向性见水见效明显,见效后水淹速度较快,目前见水井45口,见水比23.8%(见表1-1)。
二、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及评价1.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依据(1)裂缝发育,对应油井有明显裂缝见水及水淹特征。
杏南区裂缝发育主要分布于北部、中西部;注入水沿裂缝突进,主向油井含水、压力上升快,快速水淹;水线推进速度1.5~7m/d,平均见水周期436天,水驱状况差;区块方向性见水见效明显。
注水调剖效果评价指标及其影响李苗苗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针对调剖效果评价指标水井、油井、油藏、经济四大类,将这四大指标进一步划分,得到九个具体指标;其次综合分析了各项指标,及各项指标对调剖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注水调剖效果评价指标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a n d i m p a c t o f w a t e r i n j e c t i o n p r o f i l e c o n t r o lL iM ia o m ia oX i’an Shiyou University,X i’an 710065, ChinaA b s tra c t:Evaluation index o f w ater in je ctio n profile con tro l w h ic h include in je ctio n w e ll,p roduction w e ll,reservoir,and econom yare divided in to n in e specificindicators;e v e ry in d ic a to rs a re a n a ly z e d a s w e lla s th e e fF e c to fin d ic a to rs o n p ro file c o n tro l.K e y w o r d s:w ater in je c tio n;p ro file c o n tro le ffe c t;evaluationindex1水井评价指标调剖措施对水井的主要影响内容涉及视吸水指数、压力指数两项指标。
1)视吸水指数。
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称为吸水指数,其反映了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吸水能力的大小。
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了解注水井的吸水能力的变化情况,现场往往采用视吸水指数进行注水井吸水能力分析。
如今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方面的分析研究显得尤其的重要,为了能够对低渗透油田中的开发效果进行改善,通常使用注水开发的措施。
但是由于开发时间在不断的增长,油田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的增加,其问题处于非均质性的油藏中就显得十分严重,注入的水跟随高渗透层进行不均匀的推进,导致中低渗透层具有较低的波及程度,并且其驱油的效果比较差,使水驱开发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为了能够使油田层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一般在现场通常采取注水井的方式进行调剖,使用水井调剖的方式对注水的效果进行改善。
至今,在现场实施的调剖方法都是利用注水井的井口通过高压泵将定量调剖剂注入到油层中,处于一定的压力下,调剖剂将先是进到高渗透层或者裂缝中,然后随着阻力比较小的孔道和裂缝渗流。
由于注入了调剖剂致使油水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把低渗透层吸水的能力提升了,并且降低层间的矛盾,还改善了油藏纵向的动用程度。
只使用常规的方法不能准确的判断吸水剖面中均匀性方面的改善程度,还不能进行定量的评价。
1 关于定量评价调剖的效果方法采取劳伦兹曲线的方式对调剖使用调剖措施进行吸水剖面不均匀程度改善实施相关的分析,定义了吸水剖面中的均质系数、水井调剖过程的变异系数、吸水剖面中的突进系数,定量了调剖措施中对均质程度的改善。
根据劳伦兹曲线对调剖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水井调剖前后做出劳伦兹曲线,根据计算得到前后单位厚度所吸水的不均匀系数进行调剖效果的判断。
如果不均匀系数逐渐的增加,说明非均质性也在逐渐的变强,那么水井调剖中吸水剖面将会越来越不均匀,相反就会逐渐的均匀。
变异系数其实作为数理统计中的一个概念,可以用来度量统计多个数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分散程度。
变异系数逐渐的变大,表示非均质性逐渐的变强。
吸水剖面的均质系数其实是平均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和最大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之间的比值。
其比值如果逐渐的向1接近,则表示均质性正在逐渐的变好。
吸水剖面的突进系数其实是最大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和平均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之间的比值。
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引言:注水井调剖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增产措施,通过合理的注水井调剖工艺,可以有效改善油藏渗透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注水效果,进而提高油田的产能。
本文将介绍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工艺流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基本原理注水井调剖工艺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调剖剂,通过调整注入浓度和注入量来改变油层渗透性分布,从而达到优化油藏物理性质的目的。
常见的调剖剂有聚合物、微粒和化学药剂等。
二、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工艺流程1. 调剖剂选择: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调剖剂,例如,聚合物调剖剂可以改变油藏渗透性和深层水驱效果,微粒调剖剂可以填塞裂缝和孔隙,提高油层渗透性。
2. 调剖剂浓度和注入量确定:根据油藏的具体情况和预计效果,确定调剖剂的浓度和注入量。
通常需要进行实验室小尺度试验和地面中尺度试验来确定最佳参数。
3. 施工方案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开槽、封堵和注入等操作步骤。
4. 施工操作: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操作,确保调剖剂能够均匀注入油层,并达到预期效果。
5. 效果评价:通过生产数据监测和实验室测试,评价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
三、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评价评价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1. 油田产量变化:通过记录油田产量的变化,比较调剖前后的产量差异,评估调剖工艺的效果。
2. 油水比变化:注水井调剖工艺的目的是提高油藏渗透性,从而提高采出的原油量,因此观察油水比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价调剖工艺的效果。
3. 储量评估:通过统计采出的原油量和油藏的产量数据,结合调剖前后的渗透性变化情况,对储量进行评估。
4. 封堵效果评估:调剖剂注入后,会对油藏中的裂缝和孔隙进行封堵,通过测量注入前后的渗透率变化,评估封堵效果。
结论:注水井调剖工艺是一项常用的油田增产技术,通过合理的调剖剂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可以改善油藏渗透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油田的产能。
水井的使用总结和评价好了没
在我国农村地区,水井作为传统的饮用水源,一直备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
本文将对水井的使用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饮用水保障。
一、水井使用总结
1.方便性:水井的使用避免了繁琐的取水过程,大大提高了生活便利性。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人们可以在家门口就能获取清洁的饮用水。
2.清洁卫生:水井中的水基本不受外界污染,井口加盖可以防止灰尘、昆虫等落入水中,保持水质清洁。
3.节省能源:与自来水相比,水井使用无需支付额外的水费,节省了家庭开支。
同时,水井不需要额外的电力供应,有利于节约能源。
4.水源充足:水井水源丰富,满足了一家老小的日常用水需求。
尤其是在雨水充沛的地区,水井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水源。
二、水井评价
1.优点:水井具有清洁、方便、节省能源等优点,是农村地区理想的饮用水源。
2.缺点:水井的使用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水质受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井泵设备易损坏等。
三、水井使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1.选址:水井选址要合理,尽量选择在居民区附近,方便居民取水。
2.井口保护:井口应加盖密封,防止垃圾、昆虫等进入井内,影响水质。
3.定期清洗:水井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以确保水质卫生。
4.泵设备维护:定期检查井泵设备,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以免影响正常用水。
5.节约用水: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提倡节约用水,充分发挥水井的价值。
总之,水井作为农村地区的传统水源,在清洁、方便、节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我们也应关注水井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关于沈24块调剖效果的评价与探讨【摘要】沈24块地理位置处于大民屯油田东南,构造位置位于大民屯凹陷前进断裂背斜构造中断。
油藏类型为多套油水组合的岩性层状构造油藏,油藏埋深2200—2600米。
受多条断层的切割作用和岩性的影响,各断层内油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油水界面,注水矛盾突出,调配水难度大。
通过用调剖来改变水井吸水剖面,改变水驱方向,降低高吸水层的注水量,增加低渗层的注水量,提高低渗层的水驱动用程度,减缓老井自然递减,增加区块产量,提高区块开发水平。
【关键词】注水开发?调剖?断层?孔隙度?渗透率?自然递减1 概况1.1 地质概况沈24块地理位置处于大民屯油田东南,构造位置位于大民屯凹陷前进断裂背斜构造中断,是一个被断层切割向东南方向倾斜的斜坡。
油藏类型为多套油水组合的岩性层状构造油藏,油藏埋深2200—2600米,含油面积5.5km2,地质储量749×104吨,可采储量139×104吨。
主要特点:(1)油藏物性较差,分布不稳定。
(2)油气水分布复杂,且层多层薄影响储层连通性(3)原油性质好1.2 开发现状截止到目前全块共有油井47口,开井39口,日产液468吨,日产油82吨,含水82.4%,累积产油77.2179×104吨,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26%,可采储量采出程度36.8%。
其中24块主体油井总数31口,正常开24口。
日产液408.8吨,日产油51.1吨,综合含水87.5%。
目前水井17口,开11口,日注水413方,年注水11.9620万方,月注采比0.79,累积注采比0.8,累注水251.4265 方。
累计地下亏空52.7793万立方米。
1.3 区块注水存在问题:1.3.1?注水矛盾突出,调配水难度大由于断块储层砂体多而薄,层间物性差异大,层间渗透率相差几十倍,而且油层分布的井段长。
造成吸水剖面严重不均,从现有吸水剖面统计结果看,吸水厚度(349.3米)占射开厚度(995.6米)的35.08%,吸水层位主要集中在上部,下部只有少量吸水。
延长油矿注水井调剖施工总结一、调剖技术简介注水井调剖就是利用化学方法对注水井吸水剖面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增加水驱运用储量,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作用,提高水驱波及系数的目的。
对于延长油田非均质严重,注水井的长期冲刷使地层表成了次生大孔道(高渗透条带),由于注入水主要沿大孔道流过地层,造成含水上升快,注入水利用率低,使注采剖面不均。
鉴于以上情况,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交联体系即水膨体系为主体(地面交联),无机物作为封口剂,综合调剖剂体系进行调剖。
1、延深调剖剂组成调剖剂是由水膨体颗粒阳离子缔合高聚物通过交联剂(地面交联)形成的活性体及无机封口剂组成。
2、延深调剖技术主要特点水膨体颗粒剂,其粒径在0.5-5mm之间,吸水后膨胀为本身体积的2-50倍,随着携带液进入高渗透吸水层,使其受到封堵,促使注入水流向中、低渗透层,使原吸水指数低或注入水末波及到的中、低渗透层受到水驱作用,使层间矛盾得到了缓解,提高了波及体积系数。
活性体,其粒径在0.5-1mm之间,当注入地层后,能较好改变岩石表润滑性,具有较强的洗油能力,由于颗粒直径小,能与水膨体配合形成大小均匀的调堵体系,一方面提高层内注入水波及效率,更进一步调整层内矛盾,另一方面其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驱洗油能力,同时又在后续注入水作用下,迫使原油从岩层表面被“剥离”下来而进入油井,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无机封口剂,主要成份是暂堵剂(无机物如油井水泥、暂堵剂混合物)主要作用是增加强度,防止前面调剖剂反吐,增加调剖有效期。
总之,通过水膨体颗粒→活性体多单元交替注入地层,能达到层间及层内矛盾的同步调整,又能取得较好的驱洗油效果。
3、选井条件(1)砂岩及碳酸岩油藏注水井;(2)地层温度20-100℃;(3)油层非均质严重,如裂缝性油藏,通过压裂措施求产的油井转注水井等;(4)注入水矿化度小于15万ppm;(5)注入水PH值:5-8.5二、施工情况及工艺1、调剖剂的用量及工艺调剖用量:Q=Q1+Q2+Q3+Q4=3.14R2hφvQ1-水膨体量Q1=(30-40%)QQ2-活性体(调驱剂)量Q2=(30-40%)QQ3-流向改变性量Q3=(15-20%)QQ4-封口剂量Q4=(8-10%)QR-调堵半径mh-油层有效厚度mφ-油层孔隙度v-调堵系数(1-1.5)调剖剂(水膨体颗粒),其直径2-5mm、浓度为3%;调剖剂(活性体),其直径0.5-1mm、浓度为3%;流向改变剂,其直径2-3mm、浓度为3%;封口剂(无机物如油井水泥、暂堵剂等)浓度为15%。
吴仓堡区注水井剖面治理措施应用效果评价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出现油田综合含水上升,油田开采效益逐年变差。
吴仓堡长6油藏为典型的“三低油藏”低压、低渗、低丰度。
油田开发主要依靠注水开发。
因油层不同程度的存在高渗透层和裂缝走向,致使注入水在油层纵向上形成单层突进,横向上形成舌进,中低渗透层达不到注水受效的要求,导致油井过早水淹,降低了注水开采效果。
影响了油井的最终产油量。
降低了油藏的开采效率。
一、酸化机理注水井在酸化解堵前,将一定量的HZDJ - 2暂堵剂与酸液充分混合,暂堵剂将变成微小颗粒并悬浮于溶液中,此时将暂堵液挤入地层,由于暂堵剂内分布有直径大小不一的颗粒,就会在喉道处成为架桥粒子,随着暂堵剂不断注入地层内,起导流作用的喉道被逐渐堵死,最后在近井周围形成堵塞段,从而限制了酸化解堵液进人渗透率高的层段,迫使酸化解堵液进入低渗透层或污染层段。
二、现场施工过程1.选井依据1.1根据静态资料分析、测井资料解释和生产动态分析结果,证明注水井与油井多层连通;井组或区块采出程度不高,但含水率较高,井组剩余油饱和度高,油层厚度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1.2由于受水质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地层堵塞;1.3注水井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层间差异大;2.暂堵剂的用量计算采用暂堵剂进行选择性酸化解堵,一般处理半径为0.5-0.8m。
三、施工工序1.彻底洗井,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物;2.按常规酸化施工,接管线,试压;3.正替前置液至设计位置,然后进行土酸解堵,施工泵压不超过地层压力;4.正挤暂堵液,排量小于挤酸排量;5.正挤解堵液(酸液);6.根据设计需要、重复4,5步骤实现多次暂堵分层酸化;7.正挤顶替液(或防膨液)至设计位置;8.关井反应3-4h,汽化水反洗井后开井注水。
四、效果分析1.暂堵施工压力提升,酸化解堵压力降低暂堵酸化施工过程中,正挤暂堵液,泵压由10MPa上升到16MPa,说明暂堵液已起作用,限制了原来的高渗透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