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调剖效果评价及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483.18 KB
- 文档页数:3
阳64—54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作者:燕伟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7期【摘要】阳64-54井属于王盘山区学22井区,2009年投入规模开发,采用菱形反九点法井网,井距500m,排距120m,主要动用长4+5一套层系,建立超前注水区,该井在注水开发初期采取了强注措施,加之水井压裂排液后投注导致部份油井开始含水上升,油井见到注入水,甚至一些油井投产不久即水淹,从见水时间和速度上反映出储层有部分井存在着裂缝,油井见水窜流通道主要以裂缝型见水为主。
因此,为了提高油井产量,控制油井含水上升,改善油藏非均质性,应对该水井进行调剖,封堵裂缝或高渗层,提高水驱动用储量。
【关键词】注水开发;水淹;调剖1 注水井调剖实施要求1.1 区块地质特征1.1.1 储层特征王盘山区块延长组长4+5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中长石含量44.1%,石英含量24.7%,岩屑含量9.7%,主要粒径在0.06-0.25mm之间,分选好,磨圆度为次棱,碎屑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组成。
从压汞资料分析该区孔隙属小孔微细喉型孔隙结构。
1.1.2 储层非均质性王盘山区长4+5储层物性差,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1.22%,渗透率为0.69×10-3μm2,属于超低渗油层,成岩作用的强弱使长4+5物性差异较大,渗透率级差达14.2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区域沉积相研究表明,长4+5期属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及远砂坝等微相类型。
王盘山区块长4+5砂体属于堡子湾三角洲前源朵状砂体。
微相的不同造成局部区域平面上的非均质性,再加上储层中含有天然裂缝和压裂形成人工裂缝,更使平面矛盾加剧。
1.2 地质方案要求该井为学22井区的一口注水井,于2008年5月20日完井,2009年8月10日对长4+5的2408.0-2414.0m射孔后挤活性水。
于2009年1月10日投注,初期配注30m3/d,实际注水29m3/d,到2009年5月30日,累计注水2594m3,目前在5.0MPa下配注15m3/d,实注15m3/d。
深度调剖及堵水国内几十年来在治水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
关于水井深度调剖,开始采用高强度堵剂,挤死高吸水层段,这种工艺对全层水淹的井效果显著。
而我国油田属于陆相沉积,非均质性很强,在剖面上层内渗透率差异较大,如果深度调剖施工时将水淹层段堵死,这时注水井主要吸水层段被堵死,原来弱吸水段或不吸水段开始吸水,吸水剖面改变很理想。
但是,由于注入堵剂数量有限,2m 油层挤入500m3堵剂,挤入深度只有12.6m,当低渗透层水线推进到此处时,注入水又会窜入特高渗透层,造成深度调剖失效。
这种工艺每施工一口井增产油量一般不超过500t,个别有相对隔挡层的井或有相当好的潜力层的效果会好些。
根据这一情况发展了深度调剖,即加大堵剂用量,但是,深度调剖深度与堵剂用量是平方的关系,所以堵剂用量加大很多,深度调剖深度增加得并不多。
如2m 油层挤入1000m3堵剂进行深度调剖,深度也只有17.8m ,增产量和有效期改善仍不理想。
近年来深度调剖工艺发展成调驱工艺,即将深度调剖剂改进为可动的弱凝胶(调驱剂),使得深度调剖后调驱剂段塞推进速度稍快于低渗透层段水线推进速度,直到调驱剂段塞薄到一定程度后突破,再注第二个段塞,增产量和有效期都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只重点介绍调驱工艺。
值得注意的是调驱工艺有两个技术关键,一是必须根据渗透率,用岩心优选驱替剂的粘度,以保证调驱剂推进速度略快于新进水层段的水线推进速度;二是为了挤入调驱剂时尽量减少加强层的伤害,注入压力必须大于调剖层段的启动压差,小于加强层段的启动压差。
这两方面都可以用岩心(或人造模拟岩心)实测。
油井堵水也有类似问题,由于堵塞半径有限,增产量和有效期都很小,所以对孔隙性油藏来说,除非全层水淹否则对层内某层段出水不宜采用堵水措施。
而对块状裂缝性底水油藏,由于无法在水井进行调整,只能利用这类油田的非均质性在油井进行堵水,开始将大裂缝堵死,这样虽然将出水通道堵死,同时也将与大裂缝连通的小裂缝的出油通道堵死,所以效果也不理想。
调剖堵水总结汇报标题:调剖堵水技术在水井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摘要:调剖堵水技术是一种有效解决水井渗透问题的方法。
本文以某水井为例,通过对调剖堵水技术的应用和效果评估分析,总结出调剖堵水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当代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水井长期使用或其他原因,会出现水井渗漏、产量下降等问题,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调剖堵水技术应运而生。
调剖堵水技术通过注入一种具有高度水溶性的聚合物溶液,形成一层阻塞层,有效堵住井口周围的渗透漏水孔隙,从而提高水井的产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调剖堵水技术的原理、应用实例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调剖堵水技术原理:调剖堵水技术主要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形成以水为媒介的阻塞层,从而堵住渗透漏水孔隙,提高水井的产量和使用寿命。
调剖堵水技术的过程主要分为溶胀和固化两个阶段。
在溶胀阶段,聚合物溶液通过渗透进入深层孔隙,使孔隙中的岩石膨胀以填满空隙。
在固化阶段,聚合物逐渐变为固态,形成可靠的堵水层,从而达到堵水的效果。
二、调剖堵水技术应用实例:以某水井为例,该水井在使用多年后出现了渗漏现象,产水量下降明显,亟需进行调剖堵水处理。
经过专业人员的调查和分析,使用调剖堵水技术进行治理。
首先,将聚合物溶液注入井口,通过人工推动注入,使聚合物渗入井底。
然后,在堵水层的固化过程中,严密监测井口周围的压力变化,并根据压力变化的数据进行调节和控制。
最后,经过一定的处理时间,水井的产量逐渐恢复,并且在之后的长期使用中,未出现再次渗透漏水的现象。
三、调剖堵水技术效果评估:调剖堵水技术在该水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经过调剖堵水处理后,水井的渗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水井的产量得以恢复。
同时,调剖堵水技术具有不破坏地层、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调剖堵水技术对于解决水井渗漏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整理注水井调剖第一篇:整理注水井调剖第一章注水井调剖技术一、注水井调剖的概念注水井调剖是指从注水井调整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
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是不均匀的。
图1-1是一口注水井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
通过注水井调剖可使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变得相对均匀。
图1-1 一口注水井的吸水剖面二、注水井调剖的重要性图1-2说明,地层存在高渗透层,注入水必然首先沿着高渗透层突入油井,减小注入水的波及系数,降低水驱采收率。
k2>k1,k2>k3k1k2k3图1-2 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入油井为了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封堵高渗透层(图1-3)。
注水井调剖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k2>k1,k2>k3k1k2k3堵剂图1-3 注水井调剖由于区块整体处于一个压力系统,所以要使注水井调剖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区块整体上进行。
六、注水井调剖的发展趋势 1.降低调剖剂成本其中包括降低调剖剂原料成本和降低调剖剂的使用浓度。
前者如用水体改造后剩下的残渣(石灰泥)、造纸厂的废液(黑液)和热电厂产出的粉煤灰作调剖剂原料,配成调剖剂,用于调剖;后者如用低浓度的聚合物与低浓度的交联剂配成的CDG调剖剂。
CDG调剖剂是通过冻胶束的形成对压差小的深部地层进行封堵。
由于CDG调剖剂的原料浓度低,所以成本低,因此可大量使用。
2.合理组合调剖剂可将调剖剂按地层压降漏斗的特点进行组合。
在组合调剖剂中有不同强度的调剖剂,其中强度较大的调剖剂用于封堵近井地带,强度较小的调剖剂用于封堵远井地带。
调剖剂的合理组合,可以减少调剖剂用量,也即降低调剖剂费用。
3.把握调剖剂注入时机调剖剂不同注入时机,有不同的增油效果。
对油藏开发阶段,有调剖的最佳时机。
有些研究认为最佳的时机是在区块油产量开始下降的时候。
调剖后的重复施工中也有最佳时机。
有些研究认为应在投入产出比合理的条件下,及时重复施工,使地层渗透率尽快趋向均质化。
5.将调剖技术与驱油技术结合起来调剖技术与驱油技术结合形成后面讲到的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2+3”提高采收率技术)。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摘要:浅7631 区块IV油层组水淹水窜现象严重,高含水现象普遍存在,堵水封窜形势严峻,加上单井层数少,导致提液难度大。
为了实现控水稳油的目标,更好的开发浅7631区块,在多次封堵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开展了水井整体调剖控水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趋势,有效提高了该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关键词:水井调剖封堵控水增油一、区块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非均质性导致平面矛盾突出,高含水现象突出浅7631区块在投产三年后,非均质性导致主产层水窜现象严重,整体含水激增,含水上升率高达21%,目前的74口油井中含水超过50%的有40口,占总油井数的54.1%,含水大于80%的油井有24口,占总油井数的32.4%,整个区块的综合含水率已由开发初期的5.42%激增到目前的66%,而水淹水窜井仍然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开发形式不容乐观。
2.潜力层少,调整开发方式难度大且效果差浅7631区块主产层为SIV2、SIV3,一旦主力油层发生水淹,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接替层,因此层间调整难度大,空间小[1]。
对有测试数据的15口井的吸水剖面进行统计发现,SIV2、SIV3、SIV4相对吸水比例为38%、31%、31%,小层相对吸水比例接近于1:1:1,结合有产液数据的10口油井分析,显示该三个层都已见谁,平均含水71. 5%、77. 2%、68%,含水比例也接近于1:1:1。
因此注水方式调整有很大难度,余地很小,如何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是摆在油田开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2]。
虽然进行过结构和开发方式调整,但是效果不理想,产量递减的形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该方案效果不理想[3]。
二、水井调剖效果分析2012年在浅7631区块对15口井进行调剖作业,区块日产油量由调剖前的82.4t 下降到6个月后的79.6t,折算年递减为8%,相比调剖前减少了6%,综合含水降低了2.1%,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浅议低渗透油藏注水井调剖效果对于低渗透油藏,分析认为,在详细研究油藏特征和单井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调剖体系、合理的堵剂用量和段塞结构能扩大水井的调剖效果;重复调剖效果是逐次递减的,如何减缓重复调剖效果的递减是下一步工作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标签:低渗透;油藏;注水;调剖1 堵剂用量影响调剖效果机理分析采用理想模型对堵剂用量影响调剖效果机理进行分析。
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及地层粘土的重新分散和转移,在高渗带(或大孔道、裂缝)与低渗带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带,即中渗带。
下面就调剖后注入水在地层中的走向来分析调剖效果。
(1)堵剂量不足的情况注水井调剖剂用量小将产生两种后果:①注入水对堵剂产生绕流,但绕流面积小,波及体积小,对低渗透层甚至不波及。
此外注入水对堵剂绕流流线密度大,对堵剂冲刷能力强,导致调剖有效期较短,调剖效果差。
②注入水对堵剂产生突破,直接导致化堵失效。
(2)堵剂量充足的情况注水井调剖剂用量充足能够有效的封堵高渗层(或大孔道、裂缝),调驱中低渗透层,增大注入水绕流面积,扩大中低渗透层的波及体积,特别地增强对低渗层的挖潜能力,取得较好的调剖效果。
2 段塞结构油藏剖面吸水状况、调剖体系特征及施工参数决定段塞体积大小、段塞强度及段塞的组合方式。
对裂缝性油藏应采用较强的堵剂体系进行封堵,消除剖面上的尖峰;对高渗透层采用中等强度的堵剂体系进行深部调剖,调整渗透率级差,抑制注入水推进速度;对中高渗透率层段,注入调剖体系或聚合物溶液,建立适当的阻力,为低渗透层段吸水留下足够的压力空间,提高驱油效率与波及体积。
一般调剖剂分为调、驱、堵和封口四个段塞:(1)调剖段塞,强胶体系,段塞体积相对较小,段塞用量占全井总调剖剂用量的5%。
成胶时间较短,成胶后强度较高,进入高渗透层段并在近井地带建立一定阻力,减少调剖剂用量,提高效益。
(2)调驱段塞,弱胶体系,段塞用量占全井总调剖剂用量的60%~80%。
成胶时间较长,成胶后有一定强度,调驱剂较多地进入中高渗透层段,并在地层中深部成胶。
11延长油矿注水井调剖施工总结(2)1900字11延长油矿注水井调剖施工总结(2)1900字为了达到更好的注水效果,11延长油矿对注水井进行了调剖施工。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的施工过程和一些注意事项。
本文将继续总结11延长油矿注水井调剖施工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合理设计调剖方案在进行注水井调剖施工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要考虑沉积岩的岩性、构造、裂缝发育情况,根据地质规律选定合适的注水井、调剖井,确定合理的位置、深度和方位角。
同时,要综合考虑注水井的渗透特征和深度,结合井壁结构特征和有关因素,如管柱段数、管柱长度等,确定钻孔尺寸和出水口数量。
此外,还需要根据地面泥浆分选情况确定分选比、分选数量、分选尺寸和分选参数。
二、注水井调剖施工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注水井调剖施工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各种工具的清洁卫生和安全使用,加强安全监管,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制,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严密的井身筒体夹层封堵。
除了严格按附图操作控制全井程保持沉积岩地层足够夹层外,应定期检查筒体底部是否出现夹层损坏情况,以期正确开展后续作业。
同时还应注意妥善保管堵漏材料和器具以及附属标志,以方便管理和跟踪追查。
3、注水井放空调整。
在停机计算,防穿、破口判断和井下回渗、聚合体内自然扩张等方面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前后井压,加强监测数据上传,在井口实行二次最高压倒推法辅助分析助推井施工,确保操作安全。
4、加强现场管理。
严格工地管理,加强现场环境整治,使现场干净整洁,消除安全隐患。
三、调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施调剖施工时,11延长油矿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以下是这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井壁渗漏和回压大。
在标准段内和无管柱段中因物理和化学反应引起大量煤屑、泥沙进入井壁渗漏,难以严密夹层封堵,回压增大。
解决方法是: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加强附图要求、优化筒体夹层、合理减小注水量等。
2019年03月一些有效的检修方法:一、观察法。
首先对仪表的外观进行检查,检查出现了明显的破损和变形。
然后,再对其内部元器件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各种元器件的接触是否良好,各种线路的接线是否出现了问题。
二、电压法。
主要是对仪表内部各电子元器件的接线端的电压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标准电压进行对比,如果超出了电压的标准范围,就可以确认其中个别元件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修。
三、敲击法。
主要是通过敲击来确认接触间的鼓掌啊问题,一般情况下设备和热工仪表的漏焊、仪表指示灯忽明忽暗都可以通过敲击法来找出故障发生的具体原理。
四、信号法。
利用电路循环原理来对仪表内部的连通性进行检查,通过输出信号质量分析,来及时发现故障。
五、电阻法。
其是通过测量仪表内部个别元件的电阻,来判断元件工作状态好坏的,通过和电压法进行配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检查效果。
六、短路法。
通过导线让热工仪表某部分元件进行短路,然后通过其电流和电压变化,来判断其中的电子元器件是否出现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设备的故障现象进行观察,并认真总结其发生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去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制度。
我们在实际对热工仪表的维护过程中,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的维护理念,对长期从事于该类设备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认真进行总结,并制定出维护经验手册,将这些手册发放到新来的新员工手中,这对提升新员工的维护工作水平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还应该根据每一种设备的具体使用要求,制定出科学的操作规程,以此规范操作工人的操作行为,这可以使得操作工人更加科学、合理地操作这类设备,这对降低因错误操作带来的故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做好对热工仪表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
首先应该建立完整规范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提高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性。
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工作,一定要注意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让环境的温度、湿度保持在一个平稳的区间,给设备运行,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还要做好对各种干扰源的屏蔽工作,避免其影响设备的稳定工作。
注水井堵水调剖技术在杏南区的应用及评价摘要:杏南区块属安塞油田长6油藏,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较强,注水井平面及剖面上的矛盾突出。
近年通过实施注水井深部调剖措施,封堵见水裂缝,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对油藏的稳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文重点对杏南区实施的注水井深部化学调剖效果进行分析,并对该技术措施在杏南区块开发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非均质优势见水水驱波及体积深部调剖一、基本概况1.地质概况杏南区块为多油层复合岩性油藏,沉积微相为内陆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展布总体呈NE-SW向,砂体宽度约2-3km,厚度10-25m,呈带状展布。
主力油层为长611-2、长62﹑长63 ,油藏埋深1000-1300m,油层分布稳定,平均有效厚度20.8m,视孔隙度12.49%,视渗透率 1.98×10-3?m2,原始地层压力9.79MPa,饱和压力6.85MPa ,属于低压油藏。
目前动用地质储量4427.59×104t。
2.开发概况杏南区目前有采油井开井380口,日产液水平1647m3,日产油水平801t,综合含水46.4%,平均动液面1250m。
注水井开井149口,日注水平3783m3,平均单井日注25.4m3,月注采比2.06,累积注采比1.79。
区块2007年大面积注水开发,初期采取菱形反九点法井网,注水政策初期强化注水,但由于优势油井见水快,以平衡和加强注水相结合,平均注水强度1.81m3/(d.m)。
杏南北部及中西部注水单元整体见效程度较高,总井215口,见效井189口,见效比87.9%。
方向性见水见效明显,见效后水淹速度较快,目前见水井45口,见水比23.8%(见表1-1)。
二、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及评价1.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依据(1)裂缝发育,对应油井有明显裂缝见水及水淹特征。
杏南区裂缝发育主要分布于北部、中西部;注入水沿裂缝突进,主向油井含水、压力上升快,快速水淹;水线推进速度1.5~7m/d,平均见水周期436天,水驱状况差;区块方向性见水见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