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基础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44
超声诊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回声反射特性来获取图像信息,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人类听觉的上限20kHz,通常超声波的频率为1-10MHz。
当超声波通过人体组织时,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回声反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接收和分析回声信号,就可以得到不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信息。
二、技术特点1. 非侵入性:超声诊断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或手术切割,因此对患者没有副作用和伤害,非常安全。
2. 实时性:超声图像可以实时显示,医生可以通过移动探头来观察不同角度和深度的组织结构,对病变进行准确评估。
3. 易操作性:超声诊断设备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环境,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检查。
4. 多方位:超声探头小巧灵活,可以进行多种探测方式,如经腔超声、经皮超声、经食管超声等。
三、常见应用1. 心脏超声:用于检查心脏的大小、形态、功能和瓣膜疾病等。
2. 腹部超声:可用于检查腹部脏器、血管和淋巴结等。
3. 产前超声:用于监测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检查胎儿畸形和异常情况。
4. 乳腺超声:用于检查乳房肿块、囊肿、乳腺炎等情况。
5. 甲状腺超声:用于检查甲状腺结节、肿大和功能异常等。
四、优缺点1. 优点:非侵入性、安全、无辐射、实时显示、易操作。
2. 缺点:受体质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不适用于骨质组织的检查,对深部组织和空气或气体的检测有限。
五、发展趋势1. 高清晰度:超声成像技术不断改进,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2. 多模式:超声成像设备逐渐实现多模式成像,如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等。
3. 便携化:超声诊断设备体积不断缩小,已经开始逐渐向便携化方向发展,可以在不同地点和环境进行诊断。
4. 智能化:超声诊断设备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图像自动分析和辅助诊断。
总之,超声诊断作为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相信超声诊断技术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工具,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服务。
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 USG一、基本原理超声检查( ultrasound examination)是根据声像图特征对疾病作出诊断。
超声波为一种机械波,具有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效应等物理特性,通过各种类型的超声诊断仪,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组织或器官的分界面时,将发生反射或散射形成回声,这些携带信息的回声信号经过接收,放大和处理后,以不同形式将图像显示于荧光屏上,即为声像图(ultrasonaogram 或echopram ) ,观察分析声像图并结合临床表现可对疾病作出诊断。
二、相关概念(一)超声波超声是指频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即大于20000Hz的声波。
能传播声波的物质叫介质。
临床上常用的超声顿率在2~10MHz之间。
(二)反射与折射声波在人体组织内按一定方向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同声阻抗的分界面,即产生反射与折射,可利用超声波的这一特性来显示不同组织界面.轮廓,分辨其相对密度。
(三)分辨力与穿透力超声波具有纵向和横向分辨力,纵向分辨力与超声顿率有关,频率越高,纵向分辨力越高;横向分辨力与声束的宽窄有关,声束变窄.可提高横向分辨力。
(四)声能的吸收与衰减超声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其声能逐渐减少,称为减。
在人体组织中衰减的一般规律是:骨组织>肝组织>脂肪>血液>纯液体。
其裟减对特定介质来说是常数,超声通过液体几乎无衰减,而致密的骨化.钙化和结石,衰减值特别大,其后方减弱以致消失,出现声影。
(五)超声波的人体生物效应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被吸收后转化为热能,使局部升温,并向周围组织传导。
另外,超声波对人体组织还有空化作用和机械作用。
超剂·声波照射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超卢波照射的剂量和时间,根据不同个体和检查器官限制在安全范围内。
也可有目的地利用超声波的人体生物效应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如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肿瘤。
(六)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Daoppler effert )是指发射声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收到的频率因运动而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
超声基础知识.doc1第⼀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第⼀节超声波的概念⼀、超声波的基本概念1、声波的性质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听觉范围(20~20000HZ)的⾼频声波,即:频率>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的振态在固体中有纵波、横波、表⾯波、瑞利波、板波等多种振态,⽽在液体和⽓体中只有纵波振态,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超声纵波。
2、诊断常⽤的超声频率范围2~10MHZ(1MHZ=106HZ)3、超声波属于声波范畴它具有声波的共同物理性质①⽅式------必须通过弹性介质进⾏传播在液体、⽓体和⼈体软组织中的传播⽅式为纵波(疏密波) 具有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特性,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空⽓、⽔、软组织、⾻骼)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速和不同的衰减等②声速------在不同介质中,声速有很⼤差别:空⽓(20℃)344m/s,⽔(37℃)1524m/s,肝1570m/s,脂肪1476m/s,颅⾻3360m/s⼈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的声速相近。
⾻骼的声速最⾼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基本物理量声学基本物理量波长、频率、声速及三者的关系λ=С/f 声速:不同介质的声速空⽓(20℃)344m/s、⽔(37℃)1524m/s、肝脏\⾎液1570m/s、脂肪组织1476m/s、颅⾻3360m/s。
⼈体软组织平均声速掌握1540m/s 三、声场(⼀)超声场概念超声场是指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
超声场简称声场,⼜可称为声束。
(⼆)声场特性1、①扫描声束的形状、⼤⼩(粗细)及声束本⾝的能量分布,随所⽤探头的形状、⼤⼩、阵元数及其排列、⼯作频率(超声波长)、有⽆聚焦以及聚焦的⽅式不同⽽有很⼤的不同②声束还受⼈体组织不同程度吸收衰减、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即超声与⼈体组之间相互作⽤的影响。
2、声束由⼀个⼤的主瓣和⼀些⼩的旁瓣组成超声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向总有偏差,容易产⽣伪像。
超声诊断基础必学知识点
超声诊断是一种以超声波为媒介进行诊断的医学技术。
以下是超声诊断的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超声波产生和传播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能听到的20kHz 的声音波。
超声波通过超声发射器产生,并经过介质传播,最后通过超声接收器接收。
2. 超声图像的形成原理:超声波在体内遇到不同组织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和传播,形成声波回波。
通过接收和处理回波信号,可以生成超声图像。
3. 超声图像解剖学:了解人体常见的超声图像解剖结构,包括器官、血管、淋巴结等。
4. 超声诊断设备:了解超声诊断设备的基本组成,包括超声发射器、超声接收器、显示器等。
5. 超声检查技术:掌握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技术,如探头的选择、扫描方式、探头的移动和操作等。
6. 超声图像评估:学习如何评估超声图像的特征,包括组织的形态、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
7. 超声诊断常见病变:了解超声图像上常见的病变表现,如肿块、囊肿、结石等。
8. 超声引导下穿刺和介入治疗:了解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和介入治疗
的技术和步骤。
9. 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了解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如探头选择、扫描时间和强度等。
以上是超声诊断的基础必学知识点,通过学习和实践,医生可以进行
基本的超声检查和超声诊断。
超声基础知识超声基础部分1.何谓超声波?诊断用超声波是如何产生的?人耳能感知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低于20Hz者称为雌声波,高于20000Hz者称为超声波。
医用诊断用超声波的范围多在1—15MHz。
超声波是机械波。
可由多种能量通过换能器转变而成。
医用超声波是由压电晶体(压电陶瓷等)产生。
压电晶体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厚度的交替改变,即机械振动。
其振动频率与交变电场的变化频率相同。
当电场交变电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频率时其电能转换为声能(电—声)效率最高,即振幅最大。
压电晶体只有两种可逆的能量转变效应。
上述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由电能转换为声能,称为逆压电效应。
相反,在声波机械压力交替变化的作用下,晶体变形而表面产生正负电位交替变化,称压电效应。
超声探头(换能器)中的压电晶片,在连接电极电压交替变化的作用下产生逆压电效应,称为超声发生器;而在超声波机械压力下产生压电效应,又成为超声波接收器。
这是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物理学原理。
2.超声波物理特性及其在介质中传播的主要物理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1)频率(frequency):质点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f)。
(2)周期(cycle):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或一个整波长通过某一点的时间(T)。
(3)波长(wavelength):声波在同一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相位相差2π的质点间的距离为波长(λ)。
(4)振幅(amplitude):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称振幅,或波幅(A)。
(5)声速(velocity of sound,sound velocity):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称声速(C)。
介质不同,超声在介质中的声速度也不同,但是在同一介质中,诊断频段超声波的声速可认为相同。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系数(k)和介质密度(ρ)有关。
其声速与k 和ρ比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即式中C为声速,E为杨式模量。
根据物理学意义,c、f、T、λ之间有下列关系:f=1/T,c=λf=λ/ T,λ=c/ f超声在人体软组织(包括血液、体液)中的声速约为1540m/s;骨与软骨中的声速约为软组织中的2.5倍;而在气体中的声速仅为340m/s左右。
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导言超声诊断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学检查技术,通过使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并进一步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具有安全、快速和可重复性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包括超声波的原理、超声图像的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超声波的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人类听觉范围的机械波,其频率通常在1MHz至10MHz之间。
经由超声波发射器产生的机械波经过人体组织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
超声波在不同组织间的传播速度不同,这导致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形成超声图像。
超声图像的特点超声图像是一种基于声波的实时图像,具有以下特点:1.高分辨率:超声诊断具有高分辨率,能够显示细小的结构。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和诊断病变。
2.实时性:超声波传播速度快,图像在屏幕上以实时的方式呈现。
因此,超声诊断可以用于监测器官和组织的动态变化。
3.无创性: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
这可以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并且对于孕妇和婴儿也是安全的。
4.易操作性:超声诊断设备使用方便,医生可以通过改变探头的位置和角度来获得不同的图像。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情,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超声诊断的应用领域超声诊断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1.妇产科:超声诊断在妇产科中被广泛使用,用于检测妊娠、排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
2.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心脏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测心脏瓣膜病变等。
3.肝脏疾病:超声诊断可以用于检测肝脏肿瘤、肝囊肿、脂肪肝等。
4.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评估乳腺肿块的性质,帮助区分良恶性肿瘤。
5.泌尿系统:超声诊断可用于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膀胱肿瘤等。
总结超声诊断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技术,具有安全、无创、高分辨率和实时性的特点。
超声知识归纳总结超声技术是一种基于声波传播和反射原理的医学成像方法,它可用于诊断、评估以及监测疾病的发展。
本文将对超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超声原理、超声检查、超声诊断以及超声应用的领域等内容。
一、超声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其传播速度和方向可以通过声速和入射角度来测量。
超声波经过物体后发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可用于形成超声图像,并提供有关被检查组织或器官的信息。
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分为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
二维超声是通过探头在患者体表上移动,获取不同角度的断层图像,并以此来观察和评估被检查部位的结构和功能情况。
三维超声则是通过使用探头进行快速扫描,获得更多角度的图像信息,从而生成真实三维图像。
在超声检查中,探头是承载超声波源和接收器的关键部件,其频率和形状的选择会根据被检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同时,患者和操作者的位置和姿势也会对超声图像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操作者需要在检查过程中注意调整和优化。
三、超声诊断超声诊断是基于超声图像来分析和评估疾病情况的过程。
医生通过观察超声图像上的结构形态、血流情况、组织回声等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一般来说,正常组织通常呈现高回声,异常组织则可能呈现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等。
超声诊断在很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妇产科、心脏病学、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肝胆胰脾等。
例如,超声在妇产科中可以用于孕妇孕期检查、胎儿发育评估、宫颈、子宫和卵巢病变的检查等。
四、超声应用领域1. 妇产科:超声在妇产科中被广泛应用,如孕妇常规检查、卵巢与宫颈病变检查等。
2. 心脏病学:超声心动图可以通过超声波图像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用于检测心脏瓣膜疾病等。
3. 消化系统:超声可用于胆囊、肝胆胰脾等器官的检查和评估,例如胆囊结石、肝动脉瘤等。
4. 泌尿系统:超声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有重要作用,如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
5. 乳腺病学:超声在乳腺疾病的检查中被广泛使用,如乳腺肿块的鉴别、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