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 格式:doc
  • 大小:343.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课标内容】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史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为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编写的读书提纲,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2)要求学生整理出知识要点,巩固本课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不仅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而且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引导学生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简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课时】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下列2011年两会图片: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一些重大决策。那么,同学们可知道第一届全国人大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何职权?它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由此导入新课。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板书)

师强调: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虽然取得巨大成效,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完成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当时的主要任务。从此,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过渡]提问:新中国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后,党和人民政府决定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呢?

师补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一是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即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经济,新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板书)

1、时间与任务(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本目第一段和卡片内容,要求学生思考:①我国是不是第一个有计划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国家?②我国的经济建设为什么要参考苏联经验呢?③我国开始有计划的发展国民经济开始于什么时候?

学生回答后,师问: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你能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要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成就(板书)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提问:一五计划何时完成?根据图片结合教材内容指出一五计划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一五计划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与教材P22—P23小字内容,从工业(工业建设项目、工业布局、工业发展速度)、交通运输业人民生活等方面总结。

二、三大改造(板书)

1、内容(板书)

师问: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答: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板书)

师问:三大改造实质是改造什么?其性质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三大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三大改造的性质是变革生产关系。

3、时间、方式(板书)

师问:三大改造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三大改造用什么方式进行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方式:农业、手工业采取合作社的方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赎买等方式。(对程度高的学生老师如能解释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更好。)

4、意义(板书)

师问: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三大改造实质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三大改造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的革命。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板书)

1、宪法的制定(板书)

师问: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怎样制定和何时颁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确立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2、宪法的性质及宪法体现的原则(板书)

师问: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它规定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宪法体现了哪几大原则?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

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原则: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师问:你还了解历史上哪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呢?

生答:略。

3、宪法颁布的意义(板书)

师问:宪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生答: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4、第一届人大召开的意义(板书)

师问:第一届人大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强调:第一届人大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师问:第一届人大召开和宪法的通过,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第一届人大召开和宪法颁布,使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完成了上层建筑的建设。

[小结]:提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试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方面分析?

(1)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从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

(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作业]:完成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