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CHINA HEAL TH INDUSTRY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侯艳秋,卿文静深圳市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广东深圳 518109[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取深圳市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1月—2022年12月参与研究的80名工作人员的临床资料。
2020年1月—2021年6月实施传统卫生人力资源管理,2021年7月—2022年12月实施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分别测定职业倦怠评分、应激障碍评分、应急能力评分及卫生人力资源总满意率。
结果管理后,80名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评分、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低于管理前,应急能力评分、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总满意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缓解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消除创伤后应激障碍并提升其应急能力,且对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总满意率高。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图分类号] R1;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4)01(a)-0194-04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ed o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HOU Yanqiu, QING Wenjin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chool of Society and Popul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9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ed o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staff memb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2 at the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Tradi⁃tional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ill be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2020 to June 2021, and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ed o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ill be implemented from July 2021 to December 2022. Occupational burnout score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cores, emergency ability scores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of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management, the occupational burnout score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cores of 80 staff member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management, the emergency ability scores and 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of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manage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Conclusion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ed o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can alleviate staff's job burnout, eliminat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improve their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with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high.[Key word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aff; Burnou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对社会秩序与公众健康带来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包括传染性疾病、食物或职业中毒等[1]。
关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作者:时吉宏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16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
本文就应急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应急管理人才必备的能力和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思路。
关键词: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人才人才培养应急管理一直是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一个基本职能,近年来,随着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和法制建设为中心的研究深入,加强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
各单位应针对应急管理的特点,开发应急管理人力资源,建立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专兼并存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1.应急管理的特点应急管理是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灾害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灾害的原因、过程和后果的分析,有效汇集相关资源,对灾害进行有效的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应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1突发性。
突发是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
在应急管理实践中,即使制定了比较详尽的应急预案,但由于事件的突然发生,相应的应急管理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开展救援以及事件的后续发展如何调整都难以事先做出精确的判断。
1.2公共性。
应急管理所要应对的是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管理预警机制予以应对各类事件,因而具有明显的公共性。
1.3准确性。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人员应尽快找到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并确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对社会和公众产生的负面冲击和消极后果。
这就要求应急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以保障应急处理方案的准确性、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1.4复杂性。
突发事件往往相互关联、相互交叉,一件突发的公共事件可能和其它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这就加剧了灾害事件应对和决策的复杂性;另一方面,突发事件除了造成直接损失外,还可能产生广泛而复杂的间接影响,这样应急管理就会更加复杂。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都给我国造成了巨大损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总结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系统地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将现有的研究划分为复杂条件下的应急决策、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和应急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就近年来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综述;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概念(1)突发事件目前,国际上对突发事件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 Public Emergency) 的解释,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突发事件在美国又被称为紧急事件,美国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大致可以概括为[1]:由美国总统宣布的、在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下,在美国的任何地方发生的需联邦政府介入,提供补充性援助,以协助州和地方政府挽救生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及财产或减轻、转移灾难所带来威胁的重大事件。
本文认为,突发事件指的是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安全与稳定的突然爆发的事件。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指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必要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和处理的方案、措施,对突发事件的萌发、形成、爆发和扩散作全过程的监测、预警、反应、报告和处置的控制过程[2]。
为叙述方便,以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简称“应急管理”。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综述1993年国际应急管理协会(TIEMS)成立,成为第一个应急管理国际组织。
尽管它的成立大大促进了应急管理研究的发展[3],但是我国的应急管理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应急管理研究领域的界定还不够清楚。
一、前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变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各个经济活动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变革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企业必须对各类危机进行预警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应对这些危机。
下文将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及应对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管理的必要性所谓的人力资源危机管理就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为了使企业所面临的消极影响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危机集中表现在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以及中高层管理者的突然离职,这两种形式都会给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给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威胁日益凸显。
因此,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出现的危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对于危机的梳理则显得尤为重要,经梳理分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危机。
1、人才流失危机一方面,人才的流失对于一个企业的劳动成本、工作绩效、员工凝聚力等有着极其重大的负面影响。
企业人员流动过快,相互之间难以建立高效的合作关系,同时这种情况也容易影响其他员工的情绪,造成人才流失恶性循环。
而那些流失人才既了解原企业科研、产品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同时对行业及相关政策也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加之在原单位通过不断培训和实操提升的经验、技能等附加值,跳槽到同行业竞争对手企业,会对原企业整体发展产生极恶劣的后果。
即便某些员工在入职时与原单位签署了竞业协议,原单位的相关部门往往看不到长远的影响和潜在威胁,从成本的角度出发,与离职员工协商不履行竞业协议,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会降低客户对本企业的信任度。
许多准备离职的人员,在确定离职但还未离职的时间内,其实已无法将精力放在原来的业务工作上,有些人员甚至将原来在企业所受的不满和抱怨情绪在这个时候发泄出来,破坏企业的对外形象,离间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从而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人力资源管理的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的毕业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所需人力资源吸引到企业中来,将他们保留在企业之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来为企业服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人力资源管理的毕业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GDP的50%以上,70%以上的岗位都由中小企业提供。
但是人力资管管理作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长久以来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一个瓶颈。
因此,从人力资源的新特点以及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出发,针对其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引言:目前,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因素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
新的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举措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所需人力资源吸引到企业中来,将他们保留在企业之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来为企业服务。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才能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时代。
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
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2.人力资源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世纪的竞争环境下,人力资源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实力强弱、兴衰成败已不再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资资本,而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员工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将是一种战略资源,将是企业争夺的焦点。
浅谈我国基层应急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加上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我国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组建时间还较短,基层应急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须改进和完善, 特别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广度深度不够,现有的社会救援力量专业化水平偏低,广大民众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较弱等,为此笔者从党委、政府、救援队伍、社区和民众五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管理;基层应急管理;突发事件;防灾减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应急工作的实际成效。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类灾害灾难的应对,基层应急管理取得了持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挑战和难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尽快补齐短板弱项。
一、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的历史沿革和重要节点我认为,我国的应急管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以前。
我国的应急管理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方面,由民政部门牵头,国家层面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主要围绕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开展救援。
可以说2003年“非典”事件的爆发成为了中国应急管理改革的转折。
国家在汲取“非典”事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得以逐步建立。
——2003—2012年。
国务院于2005年制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2007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
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应急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被明确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资源现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资源调查结果•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资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资源建设的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为了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安全生产事故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资源的调查和整合至关重要。
目的和背景背景目的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范围包括本地区所有可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和单位,包括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矿山、化工等高风险领域。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勘查、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同时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0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资源现状目前,我国应急物资资源存在储备不足的问题。
尽管政府和企业已经加大了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力度,但与实际需求相比,储备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储备不足现有的应急物资资源种类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常用的救援物资和设备上,缺乏一些专业性和特种用途的应急物资。
种类单一现有的应急物资资源中,有些已经过时,无法满足现代安全生产事故应对的需求,需要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
更新换代滞后目前,我国应急救援领域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如化学事故、核事故等领域,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急救援人员。
培训不足现有的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体系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能力。
基础设施薄弱在一些地区,应急设施资源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应急救援场地、道路和照明等基础设施,影响了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分布不均衡现有的应急设施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存在设施重复建设的现象,而一些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则缺乏必要的应急设施资源。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引言近年来,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城市面临的各种应急事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应急资源储备、应急演练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对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是指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组成的一套系统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用于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应急指挥系统、应急资源保障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和应急信息系统。
1. 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是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负责指挥、协调和决策各类应急任务。
它主要包括指挥中心、指挥部和联动机制等组成部分。
指挥中心是信息收集、指挥调度和信息发布的核心平台。
指挥部是由各部门组成的集中协调机构,负责具体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联动机制则是各行业、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2. 应急资源保障系统应急资源保障系统是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资储备、人员储备和设备储备三个方面。
物资储备主要是指保障各类救灾救援物品的储备和调配,如食品、药品、救护设备等。
人员储备则是指建立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包括医疗人员、消防人员等。
设备储备是指保障各类应急设备的储备和调配,如消防设备、通信设备等。
3. 应急救援系统应急救援系统是保障城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警察、消防、医疗、应急救援等部门。
警察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消防部门负责火灾事故的扑救和疏散,医疗部门负责伤员救治,应急救援部门则是协调和组织各类救援行动。
4. 应急信息系统应急信息系统是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共享。
它包括应急通信网络、应急信息平台和应急信息发布系统三个方面。
应急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电通信、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用于实现指挥系统的联动和信息的传递。
(完整版)公共危机管理论述题题目及答案论述题1.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我国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试述其具体含义。
P41①关于统一领导,是指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分级负责,依法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统一由党委领导,这是由我国目前的政治架构决定的,也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需要。
很多公共危机具有起因复杂、应对牵涉部门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应对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统一由国务院来领导能够很好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
统一领导,便于快速高效地决策和调动资源,减少管理环节,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关于综合协调,是指政府成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多个部门在信息、技术、物资以及救援队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
③关于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公共危机的不同性质和专业应对要求进行专业处置,以达到科学应对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
我国目前一般把公共危机根据性质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
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应急机构,救援体系和队伍,并主要由它们承担不同类别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④关于分级负责,是指对不同层级的公共危机,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其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分级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中,按照公共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
当公共危机管理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就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⑤属地管理为主,是指在我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强调条块结合和“条”要配合“块”,由产生公共危机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梁贤艳(),男,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2008年12月第30卷 专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 i a l Sc iences )Dec.2008Vol 130 Spec ial sec .地方政府应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梁贤艳(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摘 要:认为人力资源是应急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力量。
各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应急人力资源实际,从观念引导、队伍规划、培训组织、体制完善等方面,切实履行自己职能,在各类突发事件的解决中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地方政府; 应急人力资源; 应急管理; 作用中图分类号:X 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专辑-0054-03 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
[1](P9)如何有效预防、控制、减轻和消除其对该区域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方乃至国家社会稳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人们提出了诸多方法,如加大政府投入、健全指挥系统、畅通信息网络、完善监控体系等,但少有人提及应急人力资源问题。
正如世界著名管理学家、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所说,在危机时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能应变、能解决危机的团队。
因此,客观分析我国各地应急人力资源现状,积极研究和探索地方政府在造就、管理一支高素质应急人力资源队伍中的作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方政府与应急人力资源11应急人力资源应急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一定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人们的统称。
其构成如表1所示。
[2]表1 应急人力资源构成表类别组成人员主要职责决策指挥人员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临时负有应急指挥、决策职责的政府其他机构人员确立、选择、实施应急预案,总体负责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参谋智囊人员相关专家或其他可咨询人员为决策者出谋划策信息服务人员政府及其他机构应急信息工作人员;一线应急信息提供者及时发现、收集或授权发布应急信息、为指挥决策者、人民提供信息现场处置人员警察、消防员、医生、勘测等一线处置人员负责突发事件的现场控制与处理后勤保障人员应急物资供应、应急通讯保障、道路桥梁等工作人员提供应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后勤保障服务民间组织及其他救援人员各民间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应急物品或服务提供者以各种形式协助政府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弥补政府不足 21地方政府与应急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地方政府应当在应急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第一,应急人力资源是各地突发事件妥善解决的第一资源。
中国应急管理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应急管理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快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以减轻损失、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一种管理活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变革,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急需建立健全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应急管理的经济学分析1.1 价值创造应急管理的目标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
通过应急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可以防止潜在损失的发生,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负担。
同时,通过快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可以降低社会经济活动中断带来的损失,减少经济的停滞和衰退。
1.2 市场效率在市场经济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回应速度和效率非常重要。
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市场的效率,减少经济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灾后重建的费用。
同时,及时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可以减少社会经济活动中断带来的损失,保持市场的稳定运行。
1.3 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在应急管理中,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是常见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各方对突发事件的了解程度不同,信息传递不完全和不准确,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
外部性意味着突发事件的影响不仅限于灾区,还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应急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各方,平衡各方的利益,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和问题2.1 组织架构问题当前,中国的应急管理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紧密,信息传递不畅,不能达到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理突发事件的要求。
其次,现有的应急管理机制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导致各方在突发事件中的行为不规范,应急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2.2 预防与救援的平衡问题中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注重的是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而对预防工作的重视不够。
我国应急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综述
摘要:目前我国学者在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研究仍存在明显不足,关于公共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宏观层面,都旨在研究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规划、以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都没有深入到人力资源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
整理和分析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研究对于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人力资源
可以说一切应急管理中关于人的行为和应急的具体操作等研究都属于应急管理“人力”研究的范畴。
笔者在这里着重整理和评述的是——以现代人力资源理论与应急管理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应急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学科,笔者将它定义为应急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
本文的重点也是在梳理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
曹杰等人在《现代应急管理》[1]一书中虽然尚未独立成一章研究,但却分两块提到了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的问题,在本书第二章——应急管理体系中有对资源支持与技术保障系统研究。
资源系统下的应急管理人力资源子系统,其定义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人员主体储备,如消防员、交警、医护人员、军人等。
具体阐述为,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系统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
在规划中将人力资源分为高级决策型人才、执行指挥型人才、具体操作型人才、监督指导型人才、信息技术型人才这五大类。
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涉及人才需求、人才招聘、人才选拔、人才培训和人才招聘等问题。
在这一部分作者先将应急管理人力资源定义,然后做了具体人才类型的划分,最后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帮助应急组织储备人才使用人才。
在第五章——应急运行机制中,作者在资源管理机制一篇又一次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应急管理人力资源问题。
在前部分人才分类的基础上,这一部分主要讲如何管理,作者认为首先是观念引导、提升应急人力资源认识水平。
其次做好应急人力资源规划、充实并优化应急队伍建设。
再次加强应急培训、提升应急人力资源素质。
最后合理展开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
其后作者又提到了应急人力资源的工作流程如下图:
可以说作者的关于应急人力资源的工作流程图是很精辟的。
对我们建设应急人力资源体系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余明阳在其09年的《危机管理战略》[2]一书中专门分了“危机管理中人力资源战略”一章,但其内容也主要是从危机管理人员的甄选和危机管理中人力资源培养两方面写的,并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应急人力资源机制研究。
梁贤艳、吴淑娴在《应急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分析》[3]中从对应急人力资源含义入手,对当前国内应急人力资源的情况做了分析,并对相关情况提出了我国应急人力资源的对策。
彭毅,徐江洪在《应急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4]则是从应急管理体系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鲁娜在《危机管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5]中主要从危机管理组织职能入手,讨论了危机管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她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划分为决策领导机构、抢险处置队伍、技术专家支持、后勤保障人员、媒体公关人员这五类。
王学军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人力资源配置》[6]一文中,将危机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分为——决策指挥人员、参谋咨询、技术专家和专业人员、后倾辅助人员、媒体人员、非政府组织成员。
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的人员结构。
王颖在《培养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人才—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学栋》[7]中从人才的角度对我国危机管理急需的各类人才做了概述,其理论偏向于应急人才培养。
杨渝南在《循环经济理念下应急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8]提出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 而且其系统内部构造和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要比一般管理系统复杂得多; 并且应急管理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 是一个复杂社会系统, 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完全依赖政府的权威和影响, 也不完全依赖社会力量或市场的原有机制, 故而应以多元主体的信任与合作为基础, 建立一系列正式的和非正式制度来表达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用最大化的机制。
其文章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及探讨也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两方面来进行。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应急管理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当然不止这些,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基本代表了整个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的学术研究。
可以看到目前我国还是缺乏对应急管理人力资源体系和标准的研究,我们一般是从应急管理机构体系建设出发,论述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来保障危机管理人才顺畅地履行自身的责任,或是从信息平台或救援现场的方法工具建设人手,或是专门就某一特定领域的公共危机的发生和处理机制进行研究,再就是从党政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论述应急管理人力的培养。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社会或公共组织部门开展应急管理的初始信号,但很难从实际角度解决应急管理人力的问题。
因此,如何做好微观层面应急管理人力资源问题研究将是解决我国应急管理现有机制中,“人”的问题的重点。
我们必须从解决微观层面的应急管理问题着手,将现代救援方法工具与应急管理的思想、法规理念和系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重点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角度分析应急管理人力的开发与管理机理和系统法,避免过去习惯“全民总动员”的“运动式”应急管理人才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实质意义上的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曹杰.朱莉.现代应急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
[2]余明阳.危机管理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梁贤艳.吴淑娴.应急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分析[J].公共管理,2008(7)
[4] 彭毅.徐江洪.应急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鲁娜.危机管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人力资源
[6]王学军.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人力资源配置[J].HR 论坛,2005 (3)
[7]王颖.培养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人才—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学栋[J]. 国际人才交流,2004(4)
[8]杨渝南.循环经济理念下应急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前沿,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