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13《人体的器官移植》规范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人体的器官移植【目标聚焦】知识能力目标:1.概述器官移植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历史。
2.评述器官移植在一些重大疾病救治中的突出贡献。
3.关注供体器官短缺问题,认同解决这个问题的个人社会责任,以及制订相关法律规范的必要性。
4.描述组织工程技术在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方面的前景。
情感目标:在求知中知道免疫排斥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增强与激发爱心是解决供体器官来源的重要措施,体验科学家的优秀素质。
【思维点拨】【例题1】:2000年,一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这只裸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裸鼠,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A.细胞和组织培养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细胞核移植解析:“人耳鼠”应用了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用少量组织细胞经体外培养和扩增,构建新的组织和器官。
其具体过程为:先用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成人耳部的模型支架,让牛的软骨细胞在这个支架上增殖和生长,然后再接上表皮细胞,在先天缺乏免疫能力的裸鼠背上切开一个口子,将培养好的“人耳”植入后缝合。
“人耳”支架最后会降解消失,“人耳”便与老鼠浑然成一体。
答案:A【例题2】:肾移植手术是否能成功,其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是()A.手术技巧B.供体器官质量C.使用免疫抑制药物D.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解析:肾移植手术能否成功,其影响因素主要由三个:手术技巧(如血管是否吻合)、供体器官的质量、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
其中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是关系到器官移植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因HLA人与人之间由差异性,如果供体与受体的HLA相差太大,移植排斥强烈,移植器官难以成活,但在器官移植中,移植物与受体的移植抗原完全一致,难以做到,只要供体与受体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植入的器官就可以长期存留。
答案:D【例题3】: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
[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已步入哪一阶段()A.空白B.临床试验C.临床应用D.临床技术改良解析目前我国在器官移植领域已步入临床应用阶段。
答案C2.组织相容性抗原()A.由核酸组成B.是位于细胞表面的C.它能被浆细胞识别D.不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解析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每个人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特异性抗原(简称HLA),就是白细胞抗原。
如果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某个人身上,这个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
答案B3.肾移植手术中,供体肾脏移植入受体腹腔后,必须和哪些结构相吻合()①髂动脉②髂静脉③输尿管④尿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4.器官移植的成功,必须有各种成熟的技术作保证,下列哪项技术不是器官移植所必需的()A.克隆技术B.血管吻合技术C.低温保存技术D.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利用解析血管吻合技术可使供体和受体供血主干吻合,是实现血流再通的前提;低温保存技术是保持离体器官长时间存活的技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成活的几率;克隆技术可以为解决供体短缺问题提供克隆器官,但不是器官移植所必需的。
答案A5.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的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解析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免疫排斥,免疫排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是由T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
答案B6.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曾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透露,他们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新的动脉血管。
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
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
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上技术属于“克隆”B.这项技术中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C.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D.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解析这项技术只是促进血管细胞的有丝分裂,没有把血管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不能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高考生物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一、选择题1、2000年,在我国的“863高科技项目”展览中,一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A.细胞和组织培养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细胞核移植2、肾移植手术是否能成功,其影响因素中关键的是()A.手术技巧B.供体器官质量C.使用免疫抑制药物D.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3、将甲品系的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
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
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
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甲品系小鼠的皮肤不属于抗原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4、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C.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D.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5、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6、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7、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T淋巴细胞B.淋巴因子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T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8、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9、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
自我小测一、选择题1.目前器官移植中最容易成功的是()A.肝脏B.心脏C.肺D.肾脏1【答案】D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的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2【解析】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免疫排斥,免疫排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效应T细胞,其次是抗体。
【答案】B3.下列哪种物质可诱导成熟组织形成新的组织()A.激素B.维生素C.蛋白质D.生长因子3【答案】A4.移植最不容易成功的是()A.自体移植B.异种移植C.同系移植D.同种移植4【答案】B5.关于“人耳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聚羟基乙酸做成人耳廓的模型支架B.牛的软骨细胞在模型支架上增殖生长C.应用了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D.具有完整人耳器官的功能5【解析】“人耳鼠”是用聚羟基乙酸做成人耳廓的模型支架,培养人的细胞,动物细胞培养具有贴壁生长的特点,所以形成了“人耳鼠”。
在支架上培养牛的软骨细胞,牛的软骨细胞在模型支架上也能增殖生长。
【答案】D6.移植排斥反应类型包括()A.超急性B.急性C.慢性D.以上全对6【答案】D7.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只具有一个亲本遗传特性的是()A.细胞和组织培养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动物克隆技术7【答案】A8.下列属于克隆的是()A.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毒蛋白的基因整合到棉花的DNA分子上B.将经过免疫的小鼠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C.将分解其他三种石油的相关基因注入假单孢杆菌体内,使其成为“超级细菌”D.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为细胞系8【解析】克隆是保持亲子代遗传物质相同,如动物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嫁接等无性生殖技术。
【答案】D9.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消灭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9【解析】考查了免疫的过程,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发展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血管吻合移植B •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免疫排斥反应C •器官移植技术进入临床阶段认识到免疫排斥问题并使用全身免疫抑制剂抑制排斥反应D •器官移植的临床发展阶段环孢素A的发现和应用才使同种器官移植成功率迅速提高解析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解决免疫排斥反应问题。
答案B2•在器官移植中,双胞胎间或兄弟姐妹间自愿捐献的器官移植成功率较高、免疫排斥弱的原因是()。
①同卵双胞胎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其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特异性相同,免疫排斥反应最小②兄弟姐妹有近似的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相近,移植后排异性较小③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和同卵双胞胎的个体容易协商,愿意捐献器官④兄弟姐妹间的器官可以相互代替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解析在同种异体移植中,由于同卵双生个体的遗传物质基本完全一致,所以其组织相容性抗原基本一致,排异反应最小;兄弟姐妹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基因相近,组织相容性抗原相近,产生的排异反应小,更容易成活,因此最好的供体是亲属。
答案A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的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 .造血干细胞B . T淋巴细胞C . B淋巴细胞D .吞噬细胞解析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答案B4•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率高的原因是()。
A •角膜移植无排异反应B.角膜移植不需血管供应营养C •角膜移植中免疫药物有效率高D .角膜移植中不需低温冷藏器官,技术简单解析角膜移植也需要血管供应营养。
免疫排斥是影响器官移植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角膜移植无排异反应,所以成功率高。
故选A。
答案A5•许多人在生前有捐献自身器官的协议,但真正成功捐献的却很少,其中主要原因是( )。
2019-2020年人教版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习题精选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胚胎移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激素B、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的状态C、把母畜体内的卵泡或胚胎冲出后均能移植D、试管婴儿只是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在试管中进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
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A、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B、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C、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D、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
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
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A、病原体B、吞噬体C、抗体D、抗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胚胎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胚胎干细胞过程中加入滋养层是为了防止细胞分化B、用于移植的胚胎都来自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C、胚胎体外培养时,需配制一系列不同成分的营养液,用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D、胚胎分割时可采用酶处理囊胚,将内细胞团细胞分散开,再移植到受体内【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A、1B、2C、3D、4【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应用( )A、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B、生产某些天然药物C、改良农作物的品质D、作器官移植的供体【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供体的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器官短缺和免疫排斥是目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的两大难题B、猪的内脏构造、大小和血管分布与人极为相似C、灵长类动物体内隐藏的、可导致人类疾病的病毒少于猪D、无论以哪种动物作为供体,都需要在其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2009年2月,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来源的人类成体细胞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
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发展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血管吻合移植B.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免疫排斥反应C.器官移植技术进入临床阶段认识到免疫排斥问题并使用全身免疫抑制剂抑制排斥反应D.器官移植的临床发展阶段环孢素A的发现和应用才使同种器官移植成功率迅速提高解析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解决免疫排斥反应问题。
答案 B2.在器官移植中,双胞胎间或兄弟姐妹间自愿捐献的器官移植成功率较高、免疫排斥弱的原因是()。
①同卵双胞胎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其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特异性相同,免疫排斥反应最小②兄弟姐妹有近似的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相近,移植后排异性较小③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和同卵双胞胎的个体容易协商,愿意捐献器官④兄弟姐妹间的器官可以相互代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在同种异体移植中,由于同卵双生个体的遗传物质基本完全一致,所以其组织相容性抗原基本一致,排异反应最小;兄弟姐妹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基因相近,组织相容性抗原相近,产生的排异反应小,更容易成活,因此最好的供体是亲属。
答案 A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的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解析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答案 B4.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率高的原因是()。
A.角膜移植无排异反应B.角膜移植不需血管供应营养C.角膜移植中免疫药物有效率高D.角膜移植中不需低温冷藏器官,技术简单解析角膜移植也需要血管供应营养。
免疫排斥是影响器官移植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角膜移植无排异反应,所以成功率高。
故选A。
答案 A5.许多人在生前有捐献自身器官的协议,但真正成功捐献的却很少,其中主要原因是()。
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课程目标]·导航1.概述器官移植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历史。
2.评述器官移植在一些重大疾病救治中的突出贡献。
3.关注供体器官短缺问题,认同解决这个问题的个人社会责任,以及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的必要性。
4.描述组织工程技术在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方面的前景。
知识点1器官移植的历史档案[知识梳理]1.幻想阶段相传公元前200年左右,名医扁鹊曾给两个病人进行了心脏移植。
2.实验研究阶段移植后的器官需要有血液供应才能成活,因此血管吻合技术是器官移植首先需要跨越的障碍;如何克服免疫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需要跨越的巨大障碍。
3.进入临床阶段避免或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是移植成功的关键;进行器官移植后使用全身免疫抑制剂抑制排斥反应,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期。
4.临床发展阶段1978年新一代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问世,使器官移植成功率迅速提高。
思考: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免疫排斥反应,为克服免疫排斥反应,最好的器官移植供体是什么?提示:同卵双胞胎。
[活学活用]下列器官移植经历的阶段正确的是()A.幻想阶段、动物实验阶段、进入临床阶段、分子研究阶段B.幻想阶段、实验研究阶段、进入临床阶段、临床发展阶段C.理论阶段、实验研究阶段、进入临床阶段、现代发展阶段D.理论阶段、动物实验阶段、进入临床阶段、临床发展阶段解析器官移植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幻想阶段、实验研究阶段、进入临床阶段、临床发展阶段。
答案B[归纳总结]器官移植的三大障碍首先是可供移植的人类器官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其次是经费的短缺,严重妨碍着器官移植的发展。
以我国的肝脏移植为例,移植第一年就需要医疗费用30万~40万元,以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每年需要10万元左右的费用,这无疑会将经济不宽裕的患者拒之门外。
再次,有很多患者因为排斥反应而存活时间不长。
同时,接受移植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患恶性肿瘤的几率增加,使生活质量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主要的解决之道有两条:一是研发更加有效、经济的抗排斥反应药,目前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人体的器官移植(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936年,俄国进行了一例肾移植手术,但手术后两天病人死亡,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手术中出现差错B.病人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C.病人伤口感染D.供体肾脏不健康解析:选B因为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某人身上,这个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从而使移植器官难以成活。
2.器官移植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A.血管缝合技术B.免疫排斥问题C.医师临床经验D.包括A、B、C解析:选B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某人身上,这个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
因此,器官移植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免疫排斥问题。
3.2000年,一只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这只裸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老鼠,它背上的“人耳”是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做成的模型为支架培育而成的。
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A.组织工程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细胞核移植解析:选A“人耳鼠”应用了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用少量组织细胞经体外培养和扩增,构建新的组织和器官,属于组织工程。
4.肾移植手术是否能成功,其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是()A.手术技巧B.供体器官质量C.使用免疫抑制药物D.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解析:选D肾移植手术能否成功,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手术技巧(如血管是否吻合)、供体器官的质量、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
其中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是关系到器官移植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因人与人之间的HLA有差异性,如果供体与受体的HLA相差太大,移植排斥强烈,移植器官难以成活,但在器官移植中,移植物与受体的移植抗原完全一致,难以做到,只要供体与受体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植入的器官就可以长期存留。
高中生物 1.3《人体的器官移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学习目标】1、概述器官移植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历史。
2、评述器官移植在一些重大疾病救治中的突出贡献。
3、描述组织工程技术在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方面的前景。
【学习过程】1、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组织讨论回答器官移植发展的“历史档案”①、幻想阶段②、实验研究阶段③、临床早期阶段④、临床发展阶段答案:1、幻想阶段:相传公元200年左右,名医扁鹊曾给两个病人进行心脏移植,并取得好的效果。
2、实验研究阶段:19世纪有人开始了器官移植的动物试验,但是移植时并不吻合血管。
1902年有人开创性的应用血管缝合法进行了心、脾、肾等动物移植试验;1936年俄国一位科学家首次进行了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患者死于术后48小时。
此后年还有医生进行过类似的肾移植,但病人很难长时间存活,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人体免疫排斥反应缺乏了解。
3、临床早期阶段:1954年默里实施同卵双生姐妹间肾移植成功-医学史上首次长期有功能存活的移植器官;现代器官移植经历了3个重要的突破才建立起来:1、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2、供器官低温保存的成功;3、免疫抑制剂的使用4、临床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器官移植手术还存在很大障碍,主要缺乏免疫抑制剂。
直到1978年新一代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问世。
2、如何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答案:MHC 产物在人类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自1956年由Snell首先提出MHC概念,1958年Dausset发现第一个HLA,至今已发现了几千个不同的HLA抗原。
人类供、受者之间HLA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免疫抑制剂的问世解决了这一问题,3、怎么样解决供体器官不足的问题?答案:进行相应宣传和立法,规范器官捐献办法。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将细胞三维支架和细胞因子应用于外科组织的再生或体内的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制造相应的替代器官。
如组织工程鼻软骨。
[随堂练习]·巩固1.肾移植手术是否能成功,其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是()A.手术技巧B.供体器官质量C.使用免疫抑制药物D.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解析肾移植手术能否成功,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手术技巧(如血管是否吻合)、供体器官的质量、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
其中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是关系到器官移植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因HLA在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性,如果供体与受体的HLA相差太大,受体排斥反应强烈,则移植器官难以成活,但在器官移植中,供体与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完全一致难以做到,只要供体与受体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植入器官就可以长期存活。
答案 D2.(2015·南昌质检)美、英研究人员相继宣布,“去除排斥基因”的猪已经降生。
人们渴望利用这种猪大量“生产”适用于移植手术的器官。
在此之前如果把猪器官移植给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猪细胞上的X物质,从而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
X物质所处的位置和化学成分分别是()A.细胞膜类脂B.细胞膜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C.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细胞质糖和脂肪的复合物解析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异体细胞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从而发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
组织相容性抗原位于细胞膜上,化学成分是糖蛋白。
答案 B3.(2015·银川质检)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发展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血管吻合移植B.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免疫排斥反应C.器官移植技术进入临床阶段认识到免疫排斥问题,并使用全身免疫抑制剂抑制排斥反应D.器官移植临床发展阶段免疫抑制剂的发现和应用,才使同种器官移植成功率迅速提高解析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解决免疫排斥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
答案 B4.下图为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示意图。
请回答:(1)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发育至________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________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细胞。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练习题七第1题【单选题】2000年,一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这只裸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裸鼠,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
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A、细胞与组织培养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细胞核移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移植别人的器官到患者体内,不易成活,从免疫的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病原体B、疫苗C、抗体D、抗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9年2月,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来源的人类成体细胞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
其中,4枚囊胚的供体细胞来源于正常人皮肤纤维细胞,1枚来源于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涉及到了细胞核移植,胚胎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B、对志愿捐献者需要注射促排卵剂,其中主要含有雌激素,促进卵巢中的卵子成熟和卵泡生长C、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称为胚胎干细胞,它是一种未分化细胞,培养的关键是需要一种培养体系。
这种体系必须能促进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同时抑制胚胎干细胞的生长D、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意味着距离人们所希望的通过胚胎干细胞技术来治疗心脏病、帕金森症等目标更近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成功研制出4头敲除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近交系版纳微型猪。
这是器官移植的第一例敲除该基因的猪。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A、近交系猪具有基因型高度纯合、遗传性状稳定和遗传背景清楚等优点B、猪器官移植给人的首要障碍是产生免疫排斥反应C、猪体内的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可能是引起免疫排斥的抗原物质D、该技术可缓解器官移植中器官短缺的问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现在有一个婴儿在出生后医院为他保留了脐带血,在以后他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种难治疗的疾病,就可以通过脐带血中的干细胞来为其治病。
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难度及题号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基础中档稍难
器官移植的历史 1
影响器官移植的因素4、6、8 2、3、7
供体器官来源及现状 5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发展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就是()。
A、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血管吻合移植
B、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免疫排斥反应
C、器官移植技术进入临床阶段认识到免疫排斥问题并使用全身免疫抑制剂
抑制排斥反应
D、器官移植的临床发展阶段环孢素A的发现与应用才使同种器官移植成功
率迅速提高
解析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解决免疫排斥反应问题。
答案 B
2、在器官移植中,双胞胎间或兄弟姐妹间自愿捐献的器官移植成功率较高、免
疫排斥弱的原因就是
()。
①同卵双胞胎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其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特异性相同,免
疫排斥反应最小②兄弟姐妹有近似的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相近,移植后排异性较小③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与同卵双胞胎的个体容易协商,愿意捐献器官④兄弟姐妹间的器官可以相互代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同种异体移植中,由于同卵双生个体的遗传物质基本完全一致,所以其组织相容性抗原基本一致,排异反应最小;兄弟姐妹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基因相近,组织相容性抗原相近,产生的排异反应小,更容易成活, 因此最好的供体就是亲属.
答案 A
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与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的身上,切除胸
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就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解析T淋巴细胞就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答案 B
4、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率高的原因就是
()。
A、角膜移植无排异反应
B、角膜移植不需血管供应营养
C、角膜移植中免疫药物有效率高
D、角膜移植中不需低温冷藏器官,技术简单
解析角膜移植也需要血管供应营养。
免疫排斥就是影响器官移植成功与否的
主要因素,角膜移植无排异反应,所以成功率高。
故选A.
答案 A
5、许多人在生前有捐献自身器官的协议,但真正成功捐献的却很少,其中主要原
因就是
()。
A、家属落后的传统观念,导致死者的遗愿没能实现
B、器官自身的缺陷不适合捐献
C、捐献者死后没能及时通知相关机构,器官坏死
D、经检测与受体难以相容
解析家属落后的传统观念就是死者器官捐赠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故选A。
答案 A
6、器官移植的成功,必须有各种成熟的技术作保证,下列哪项技术不就是器官移
植所必需的?
()。
A、克隆技术
B、血管吻合技术
C、低温保存技术
D、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利用
解析血管吻合技术可使供体与受体供血主干吻合,就是实现血流再通的前提;
低温保存技术就是保持离体器官长时间存活的技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提
高了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成活的几率;克隆技术可以为解决供体短缺问题提供克隆器官,但不就是器官移植所必需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2分)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
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就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就是外来的异种器官。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GT酶的一对基因中只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的一些新型个体(Aa)。
请回答下面相关的问题:
(1)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就是人类____________系统起作用的结果,其本
质就是人体的______________与该动物的__________相互作用。
(2)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为什么?____________。
(3)今后用常规的杂交方法能否获得GT酶的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
体?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免疫抗体抗原
(2)不能。
因为该新型个体控制GT酶的一对基因中仍有一个具有表达功能
(3)能.因为现有新型个体的一对GT酶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所以杂交的后代会出现一对GT酶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
8、(14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病人的某种器官或组织如心脏、肾脏、肝脏、皮肤等坏掉了, 人们容易想到的一个治疗方法就是器官移植。
有记载的最早的器官移植手术就是
在1906年,一位医生大胆地给两个病人分别移植了猪与山羊的肾脏,但结果手术失败,病人很快便死去了。
材料二如今,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器官移植已经比较容易,肾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等已屡见不鲜。
然而并非所有需要做器官移植手术的人都能够如愿以偿,据统计英国每年需要进行心脏或肺移植的患者中,有25%~30% 在得到合适的供体之前就已死亡。
(1)器官移植手术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等, 其中________就是最关键的因素,这就是因为人体的________系统会把供体当作
异物而产生________反应,导致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以瞧出目前________成为制约器官移植的主要社会性问题,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2条即可)。
解析影响器官移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手术技巧、供体器官的质量、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其中,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就是关系器官移植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答案(1)手术技巧供体器官的质量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免疫排斥移植器官死亡(2)供体器官的来源宣传教育、法律规范、细胞工程、异种器官移植等(任选2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