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孙治疗痛经用药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180.67 KB
- 文档页数:2
朱南孙医案(五)六、养血柔肝治愈经前紧张症一例顾某,女,33岁。
初诊∶1975年7月24日。
主诉及病史∶素有痛经之疾。
周期准,结婚10年不孕,婚后渐有经前乳胀、头痛、精神抑郁、心烦心悸、咽痛、便坚诸症。
面色萎黄。
现经期将近,预兆明显。
诊查∶脉象弦细而数,舌红苔黄腻。
盆腔检查;子宫偏小。
1967年输卵管造影摄片示∶左侧通而不畅。
辨证∶肾阴虚弱,肝郁火旺。
治法∶清热养阴,疏肝润肠。
处方∶生熟地黄各9g丹皮9g赤芍9g川楝子12g桑椹9g枸杞子12g沙参9g麦冬9g全瓜萎12g柏子仁12g枳壳6g,5剂二诊∶7月31日。
服药后经水准期而转,乳胀已瘥,经量中等,腹痛已缓,大便通润,惟感神疲胸闷纳呆。
脉细数,舌红,苔黄腻。
湿蕴中焦,脾运失司。
治宜清化。
处方∶制川厚朴4.5g姜川连3g白术9g米仁12g全瓜萎12g柏子仁12g枳壳6g二至丸12g(包煎)5剂三诊∶8月5日。
经事已罢,治从养阴柔肝。
处方∶生熟地黄各9g枸杞子12g桑椹12g沙参9g麦冬6g白术6g白芍9g全瓜蒌12g柏子仁12g丝瓜络12g路路通12g,7剂自服以上清热养阴药后,虚热渐减,8月24日及9月21日两次行经,既无经前乳胀,亦无腹痛。
【按语】经前紧张症与月经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症状为乳胀、头痛、性情郁怒。
一般发作在行经前3~7天,或期中即开始有预感,经行乳胀即消,余症亦减;到下次经前重复发作,如此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延续数月或数年。
《黄帝内经》云。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发怒"。
说明病在肝与冲任,发病与情志不悦有一定关系,但情志不悦不是引起本症的主要因素,而是致病因素之一。
治疗本病一般以疏肝利气为主。
患者月经偏多,肾阴不足,肝经火旺,如于经前服疏肝利气药,恐使经来提前、量多,则阴更虚而火愈盛。
后以增液汤加减,养血柔肝,并予疏肝清肠之品,腑行通润,郁火自降。
七、祛风活血、疏化导滞治愈经前隐疹一例张某,女,22岁。
初诊∶1965年。
国医大师朱南孙父亲朱小南老中医10首经验方一、加减固本汤组成:潞党参9g 焦白术9g 茯苓9g 牛角腮9g 杜仲9g 五味子4.5g 淡远志9g 陈阿胶9g 炒贯众9g 乌贼骨9g。
水煎服。
功效:填补肝肾,塞流固本。
临床应用:主治肝虚肾亏的顽固性崩漏。
本方系取傅青主固汤本去当归、山萸肉、甘草3味、加入牛角腮、陈阿胶、炒贯众、乌贼骨等化裁而成。
朱氏认为当归性温动血,故不用。
方中远志既可宁心安神,又止胞宫出血。
由于顽固性崩漏流血无度,肝肾均亏,八脉空虚,故参入牛角腮、阿胶类血肉有情、原胶质之品,填补冲任之脉。
贯众能清热解毒,与远志同用,其止胞宫出血具有卓效。
朱氏经验,逢久崩久漏者,嘱病家于隆冬封蛰之际,取阿胶、龟板胶、牛角腮等原味胶质药物,加用健脾和胃之品,熬煎成膏滋药,每日进服,则崩漏未止者可截止,已止者可巩固疗效。
二、止崩汤组成:潞党参9g 当归身6g 生地9g 白芍9g 山茱萸肉9g 女贞子9g 焦白术6g 青蒿6g 盐水炒黄柏9g 蒲黄炭9g 熟军炭3g 陈皮6g。
水煎服。
功效:补养阴血,清热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阴虚血亏,内有瘀热的崩漏,伴有头晕腰酸,颧红口燥,午后潮热,脉带数,苔黄等症。
朱氏认为崩漏一症的治疗,虽以补充气血,塞流止血为主,但若辨证为阴虚阳亢,内有瘀热者,纵用补涩法,亦无济于事,必须在补涩之中酌加清理瘀热之品,方能中鹄。
《济阴纲目》眉批中谓:“愚谓止涩之中,须寓清凉,而清凉之中,又须破瘀解结。
”故朱氏对这一类型的崩漏患者,常在养阴柔肝法中加入清热凉血,祛瘀行滞之功的熟军炭,蒲黄炭两味。
尤其是熟军炭是必用之品,既能推陈出新,引血归经,又腹痛便泻之副作用。
但兼有便秘一症,则熟军炭用量加至4.5g。
朱氏遇崩漏日久,尚有瘀热未清,应用补涩药无效者,也于补养药中熟军炭一味,每能应手而止。
三、加减艾附暖宫丸组成:陈艾叶6g 制香附9g 当归6g 续断9g 白芍6g 熟地9g 煨木香4.5g 台乌药6g 川楝子9g 黄芪9g 肉桂2.4g。
朱南孙治疗妇科顽症医案本文引用自无微不至《朱南孙治疗妇科顽症医案》朱南孙治疗妇科顽症医案医话一.止血四法出血乃妇科一大症,如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经间出血、胎漏以及恶露不绝等,其中以崩漏最常见。
止血归纳四法,以求探讨。
1、通-祛瘀止血瘀血阻络,血不循经而致崩漏乃临床所常见,其因不一,或肝气郁结,气滞血凝,或郁久化热,血热煎熬成瘀,或经期感寒饮冷,寒凝血滞,或产后残瘀未尽,新生不得归经,或气虚运血无力,留滞成瘀,也有因血室未闭,误犯房事,热瘀交结。
由瘀致崩漏,必先祛瘀,瘀散脉通,出血自止。
常用祛瘀止血药蒲黄炭、大黄炭、山楂炭、花蕊石、牛角腮、茜草、三七末,以及仙鹤草合益母草。
常用中成药震灵丹。
血瘀有气滞、气虚、阳虚血寒、外伤脉络以及与寒、热、湿、痰等邪气夹杂之别,故运用祛瘀止血药需酌情与理气、清热、温经散寒、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法相结合。
妊娠胎漏下血,前人忌用活血化瘀之品,血贵濡润宣通,安胎之方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可以促进血供,达到养血活血安胎之效,孕前有内异症、盆腔炎经常酸痛者尤宜。
久漏病人常伴全身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楚,乍见一派虚象,万不可见虚误补,细审常属虚中挟瘀之证,所谓“久漏必有瘀”,往往瘀血排出,流血即止,所伴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2、涩-止血塞流止崩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法。
三法需密切结合。
出血是一症状表现,其因有寒热虚实之别,故止涩塞流应与澄源并举。
若不审病源盲目止涩,往往塞而不止,即使暂时止住,也易复发。
临床选择具有双相调节或双重作用的止血药组方,如活血止血药:生地炭、地榆炭、侧柏叶、椿根皮、槐花、贯众炭;养阴止血药,生地炭、旱莲草、鹿含草、藕节炭;益气止血药:焦潞党参、焦白术、炒淮山药、欠实须、莲子须;补血止血药:地黄炭、蒲黄炒阿胶;固肾止血药:炒杜仲、炒续断、桑螵蛸、旱莲草、苎麻根、覆盆子、山茱萸、五倍子;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赤石脂等。
3、清-清热凉血妇科“崩症热多寒少”,热有实热、虚热之分。
青年期——一碗化膜汤调经止痛
青年期——一碗化膜汤调经止痛
长期从事临床妇科,朱南孙总结了女性生理病理特点——以阴虚火旺者居多,“女同胞应少吃油煎油炸食品,否则易上火,造成阴虚阳亢”。
(虽然真的很难以割爱,但小编听了这句话,决定号召女同事们都远离油炸食物!)
朱南孙说,女性养生的关键不在于吃多贵的补品、用多贵的保养品,而是要开心,“总是思虑愁闷,疾病就会跟着来,现在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比以前多,和年轻人思虑多、压力大有关”。
女孩子也要多运动,动中取静。
作为朱家长女,朱南孙年轻时像“男孩子”一样,爱好运动,她不让家人用小汽车接送,而是步行或脚蹬旱冰鞋上学。
那时,她喜欢打篮球、棒球,同时还喜欢唱戏、跳舞、吹口琴、演奏扬琴,是单位联欢会上的活跃分子,曾经登台演唱《四郎探母》等传统剧目,扮演铁镜公主。
她认为,运动和兴趣爱好不仅能使身体保持活力,还能带来融洽的人际关系。
这样,心情也会好很多。
朱南孙说,年轻女性不能大意,要学会自查身体。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痛经可导致其他疾病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不孕症。
“平时要注重腰部保暖,少穿露脐装,不过食生冷之物。
”
化膜汤:
对于痛经,她推荐用化膜汤:取三棱、莪术、生山楂各12克,炙乳香、没药各3克,青皮6克,血竭粉2克,生蒲黄24克,炒五灵脂
15克煎汤。
每次于经前7-10天服用,能治痛经,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炎引起的痛经。
朱南孙教授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膜样痛经验案三则发表时间:2014-01-10T10:38:15.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作者:李宛璇赵莉张婷婷(通讯作者) 朱南孙(指导) [导读] 膜样痛经,以其行经腹痛不移,随肉眼见大量瘀块排出阴道始缓,且瘀块经病理检析系子宫内膜而得名。
李宛璇赵莉张婷婷(通讯作者) 朱南孙(指导)(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437)【摘要】朱南孙教授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见解独到,临床应用屡获奇效。
本文通过对朱南孙教授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膜样痛经的临床案例与分析,探讨朱教授治疗本病的辨治思路。
兹将朱师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膜样痛经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朱南孙加味没竭汤膜样痛经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50-02朱南孙教授系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秉承家学,刻苦勤奋,悉心钻研医经,辨证论治妇科疾病的诊治见解独特,认为妇人病多隐微,必须详问细查、诊断确切,则用药无不中鹄。
我幸侍其临诊学习,现举验案三则以飧同道。
案例一:李某,34岁,2011年10月26日初诊。
主诉:痛经进行性加重十余年。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初潮13岁,经期7天,周期28-30天,自测BBT双相,行经腹痛不移,如针刺刀割,有血块,块下痛减,伴肛门坠胀感。
生育史:0-0-0-0。
2011年2月24日外院盆腔核磁共振检查示:疑异位内膜结节。
10月19日B型超声波:子宫内膜不均匀增厚,子宫后壁散在内膜异位灶,右卵巢周围积液,左卵巢囊性结构,左卵巢紧贴子宫,右卵巢周围见不规则无回声28*21*22mm,左卵巢内见回声区14*18*19mm。
外院用抑那通治疗三个月,末次月经10月8日。
时下便溏甚,口渴身重,时有腰酸乏力,夜寐梦多。
脉细弦,舌质暗苔薄黄腻,边有齿印,白带量多色黄。
证属湿热夹瘀交结,冲任气滞,肝肾耗损,治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利冲任。
朱南孙临床60年总结出100条用药经验,个个都是绝配,疗效非凡,学医必备导读:朱南孙,女,主任医师,教授,沪上著名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1942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以后随父从医解放后历任,全国首批名中医,现今为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主持人之一。
1.党参丹参党参益气,丹参活血,气行则血行,气充则血活,宜于气虚血瘀之痛经、经闭、月经过少等症,气血两虚兼有瘀滞者,再配当归、川芎。
丹参且能凉血安神,两药合用,又适于血虚血热,心烦不寐等症。
2.党参沙参二参相伍,益气养阴,宜于气阴两虚之不孕症、内异症、崩漏以及流产后、癌症术后放化疗等症。
病后虚羸,神疲倦怠,食少纳呆,咽干疼痛,舌质暗红,苔干少津者。
3.党参黄芪参芪健脾培中,益气升阳,凡妇脾肾气虚所致的崩中漏下、子宫脱垂、白带绵绵、胎漏、滑胎等症皆为首选之药。
对气血两虚之闭经,月经过少等,参芪入四物汤治崩中漏下,补气以生血。
4.当归熟地当归乃补血调经要药;熟地乃治阴亏血虚之主药,两药相伍,通守兼备,是妇科阴血亏虚之血枯、血燥之侍品。
5.当归白芍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柔肝,静而敛阴,为血中阴药,两药合用,动静结合,养血理血,对血虚而瘀之证有效。
6.熟地白芍熟地基温入肾,白芍酸养入肝,肝肾并补,滋水涵木,宜于肝肾阴虚之诸症。
7.熟地砂仁熟地腻膈,久服滞脾碍胃;砂仁行气调中,醒脾开胃,且引气归肾。
砂仁(或用砂仁壳)配熟地,既可防熟地滋腻之弊,又可引熟地入肾。
8.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补中有通,通补结合,治血虚经闭、经少者必用,用量宜大,多至20~30g。
也用于慢性盆腔炎症、输卵管通而欠畅之不孕症,有疏通血脉之功。
9.生地白芍甘酸化阴,甘寒生津,养阴清热,柔肝敛阴,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内盛之经行先期、月经过多、经行烦中、妊娠恶阻、排卵期出血等,常配淡芩加强清肝之功。
10.生地熟地生地养阴凉血,熟地补血滋阴,凡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而兼虚热之月经失调、不孕症、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运用。
朱南孙中医妇科名家朱南孙王采文胡国华整理编者按朱南孙,江南通人氏,出身于沪上著名的中医妇科世家,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妇科医疗协作中心主任。
1991年被定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1995年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是一位享誉全国的中医妇科名家。
朱氏家学渊源,幼承庭训,得祖父南山、父亲小南之薪传,加之刻意求新,探微索隐,领悟殊深,行医50余载,在中医妇科领域颇多建树。
临床辨治倡“从、合、守、变”四法。
对由输卵管阻塞所致的不孕症常用补气法以疏通络道。
以通、涩、清、养四法治崩漏,宁神定志,顾护胎元;辨虚实以治子宫肌瘤,巧用药对。
其所创制的“加味没竭汤”对原发性痛经疗效卓著,有关机理的研究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并通过鉴定,曾获得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论著有《中医妇科临床手册》、《朱小南妇科经验选》、《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等。
要以良心和尊严来从事医学实践。
要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作为首要关心的事。
———《世界医师会日内瓦宣言》朱南孙,女,江苏南通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1921年1月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
其祖父朱南山、父亲朱小南均是江南名医。
朱氏为朱小南的长女,自幼天资聪颖,性格刚毅,深得祖父钟爱,取其名“南孙”,意在期盼她日后不让须眉,继承家学,宏扬祖业。
朱氏从上海务本女中毕业后,就读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1942年毕业前就随父襄诊。
初涉医林即置身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中,渐渐成为朱小南先生的得力助手。
1952年随父同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门诊所(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及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的前身)。
历任上海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副主任、岳阳医院妇科副主任、岳阳医院妇科研究室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妇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会理事、岳阳医院妇科顾问等职。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文献馆馆员、上海市中医妇科医疗协作中心主任。
海派妇科名老中医:朱南孙公布的家传师门验方行之医话12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海派妇科名老中医朱南孙公布的家传师门验方一、加味没竭汤(又名化膜汤)组成:生蒲黄(包)24g 炒五灵脂(包)15g 三棱12g 莪术12g 炙乳香、没药(各)3g 生山楂12g 青皮6g 血竭粉2g(冲服)主治:妇女痛经,尤其膜样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
按:本方以蒲黄、血竭为主药,破气行滞,活血化瘀,月经间期起服,连服10帖,对膜样痛经有化散膜志和,膜散经畅,其痛自止。
月经过多,蒲黄、山楂炒用,去三棱、莪术,加三七粉、炮姜炭、仙鹤草等,通涩并用,祛瘀生新。
偏寒,酌加小茴香、艾叶、炮姜;热瘀互结,加蒲公英、红藤、地丁草、败酱草、柴胡延胡等。
本方成药名:加味没竭片、痛经三号口服液(岳阳医院制)。
二、将军斩关汤组成:蒲黄炭(包)12g 炒五灵脂(包)12g 大黄炭6g 炮姜炭6g 茜草12g 益母草12g 仙鹤草15g 桑螵蛸、海螵蛸(各)12g 三七末2g(包吞)主治:虚中夹实(血瘀)之崩漏按:将军斩关汤由朱南山先生所创,小南先生承之,并撰文传之于后世,系朱氏妇科家传方。
原方组成是:大黄炭3g 巴戟天18g 仙鹤草18g 茯神9g 蒲黄炒阿胶9g 黄芪4.5g 炒当归9g 三七末0.9g 红茶汁送服。
全方“补气血而驱余邪,祛瘀而不伤正”,适用于虚中夹实之严重血崩症。
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即可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宗原方之旨加减化裁,方中以蒲黄炭、大黄炭为君,蒲黄炭合炒灵脂(失笑散)祛瘀止血定痛,五灵脂生则活血,炒则止血,且能制约蒲黄散血之过。
大黄炭“不仅无泻下作用,反而能厚肠胃,振食欲,并有清热祛瘀之力”,合炮姜炭,一热一寒,一攻一守,通涩并举。
益母草伍仙鹤草,亦为通涩之帖,且仙鹤草乃强壮止血帖,通补兼施。
茜草活血化瘀而止血;桑螵蛸配海螵蛸益肾摄冲;三七末化瘀止血之圣药,宗全方通涩并用,以通为主,寓攻于补,相得益彰,对于产后恶露不绝、徵瘕出血、崩漏不止属虚中挟实,瘀热内滞者,用之屡屡奏效。
【朱南孙:妇科方】1.加味没竭汤(又名化膜汤)【处方】生蒲黄(包)24g 炒五灵脂(包)15g 三棱12g 莪术12g 炙乳香、没药(各)3g 生山楂12g 青皮6g 血竭粉2g(冲服) 【主治】妇女痛经,尤其膜样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
2.将军斩关汤【处方】蒲黄炭(包)12g 炒五灵脂(包)12g 大黄炭6g 炮姜炭6g 茜草12g 益母草12g 仙鹤草15g 桑螵蛸、海螵蛸(各)12g 三七末2g(包吞)【主治】虚中夹实(血瘀)之崩漏3.健壮补力膏【处方】太子参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桑寄生五味子石龙芮仙鹤草【主治】肝肾不足,冲任虚损之崩漏、带下、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症、胎漏等症。
4.怡情更年汤【处方】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 桑椹子12g 巴戟天12g 肉苁蓉12g 紫草30g 玄参12g 首乌藤15g 合欢皮12g 淮小麦30g 炙甘草6g【主治】更年期综合征属肾虚肝旺,症见心烦易怒,烘热出汗,胸闷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脉细弦带数。
5.促卵助孕汤【处方】潞党参15g 生黄芪12g 全当归12g 大熟地12g 巴戟天12g 肉苁蓉12g 石菖蒲12g 川芎6g【主治】不孕症,排卵欠佳、黄体不健者。
6.扁鹊三豆饮【处方】绿豆12g 赤豆12g 黑鲁豆12g 生甘草9g【主治】防治先兆子痫、暑疖,消除妇女面部色素沉着。
7.柴芍调经汤【处方】柴胡6克,白芍、女贞子、白茅根各12克,旱莲草、麦冬、地骨皮、香附、地榆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餐前及晚餐后1小时温服。
8.补肾调经汤【处方】熟地黄、菟丝子各25克,续断15克,党参2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5克,制首乌30 克,枸杞子15克,金樱子20克,桑寄生、黄精各25克,鹿角霜15克,益智仁10克。
【功效】补肾调经。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
症见崩漏出血已止,头晕,腰腿发软,小腹胀痛,口淡纳差,舌淡红略暗胖,脉沉细。
水煎服。
妇科名老中医朱南孙的医案案1、叶×,27岁,未婚。
初诊:1992年9月2日。
14岁月经初潮,次年起经行量多,2年后又恢复正常。
1990年起经转提前,每3周1行,经量偏多。
末次月经8月31日,为先期9天而转,量少色暗,乳房微胀,大便溏薄。
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软。
证属月经先期脾肾不足,冲任统摄乏力。
治宜健脾益肾,调理冲任。
焦潞党参12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9g 椿根皮12g 煨肉果12g 桑寄生12g 桑螵蛸、海螵蛸(各)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g 焦山楂炭12g 7帖二诊:9月9日。
经行9天方净,经量初少后为中量,伴腹痛隐隐,大便溏薄,日1~2次,纳可。
脉细软,舌暗偏红,苔薄腻。
脾肾气虚,冲任统摄乏力。
治宜健脾益肾,统摄冲任。
焦潞党参15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9g 椿根皮12g 赤石脂(包)12g 禹余粮12g 牛角腮12g 煨金樱子12g 玉米须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7帖三诊:9月16。
经后便溏转实,但时而反复,神疲乏力,舌边尖红,苔薄,脉细软。
治宗原法。
焦潞党参12g 焦白术9g 炒淮山药12g 补骨脂12g 椿根皮12g 菟丝子12g 煨金樱12g 芡实须、莲子须(各)9g 玉米须20g 海螵蛸12g 制狗脊12g 14帖1个月后复诊,经期已准,经量中等,且纳可便调,而予健壮补力膏调治,以资巩固。
按:其经者常候也,每月如期一至,太过不及均为不调。
古人均认为“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
不尽然,亦有责之脾虚者。
本案患者禀赋不足,脾气素虚,经常便溏,脾气不足,肾气亦虚。
脾主统血,肾主封藏,故脾肾均虚则封藏失职经水不及期而行,治当健脾益肾,统摄冲任,调治3次,服药28帖周期已准,后予健壮补力膏常服,以资巩固。
案2、周××,28岁,已婚。
17岁月经初潮,周期先后无定,20~40天一转,经量偏多,曾经中药调治,经量减至正常。
治痛经秘方化膜汤【来源】朱南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组成】蒲黄、赤芍各12克,三棱、莪术、青皮、生山楂各9克,乳香、没药各6克,血竭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如经量过多者,在月经期间起服,连服10剂。
【功用】活血化膜,理气止痛,祛瘀止血。
【方解】方中蒲黄、赤芍、山楂活血祛瘀;三棱、莪术破瘀消积;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青皮散结化滞,疏肝破气;血竭行瘀止痛兼能止血。
诸药合用,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膜块除而腹痛止。
【主治】脱膜痛经。
此证多发于未婚女性青年,其痛甚剧,起于月经初潮期,在行经的第二、三天产生剧烈腹痛,有大小不等的瘀血块及膜状块物随同经血脱落而出。
待块状物流出后,腹痛渐减,已婚者多不孕。
【加减】预防经量过多,去三棱、莪术,加三七粉、炮姜炭;出血经久,气血耗损,则于行经后调补气血。
如此调治2~3个月,使膜消不复作祟为止,则痼疾荡然,气血安和。
【疗效】多年应用,确有良效。
活血祛瘀化癥汤【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经验选》【组成】三棱9克,红花、五灵脂各6克,生蒲黄、苏木屑、当归各9克,川芎3克,赤芍9克,花蕊石12克,乳香、没药各3克,炙鳖甲12克,台乌药、木香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软坚化癥。
【方解】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瘀积日久,遂成癥瘕积聚。
方中以三棱、五灵脂、蒲黄、苏木活血散瘀破积;当归、红花、赤芍养血活血;乳香、没药、木香、乌药、川芎疏理血中之气而止痛,更入花蕊石、鳖甲软坚化瘀。
合之为活血祛瘀化癥之剂。
【主治】痛经(膜样痛经)、癥瘕积聚。
【加减】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颇见效验。
热性痛经方【来源】沈仲理,《中医杂志》(1)1989年【组成】当归、川芎各10克,赤芍、大生地各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20克,金铃子10克,炒五灵脂12克,炙乳没各5克。
【用法】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分早晚各服1次。
【朱南孙:化膜汤-膜样痛经】
化膜汤(朱南孙)
【组成】血竭末3克(另吞)、生蒲黄15克(包煎)、五灵脂10克、生山楂9克、刘寄奴12克、青皮6克、赤芍9克、熟军炭4.5克、炮姜炭4.5克、参三七末3克(分吞)【用法】每月经前服用,服7—10剂,一般3个月至半年左右痛经缓解,内膜呈碎片状脱落而告痊愈。
【功能】化膜行滞,散瘀止痛。
【主治】膜样痛经。
【方解】方中以血竭散瘀化膜,消积定痛为君;蒲黄、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为臣;生山楂、刘寄奴、赤芍善于散瘀行滞;青皮疏肝破气,又可化积;妙在方中熟军炭、炮姜两药,一寒一热。
熟军炭推陈致新,引血归经;炮姜炭去恶生新,温经止血,两者相伍,行中有止,攻补兼施;参三七为化瘀、止血、定痛之佳品。
【加减】经前乳胀者加柴胡、苏噜子、路路通、丝瓜络;乳癖结块者加炙山甲、昆布、王不留行、芋艿丸;经期泄泻者加焦白术、怀山药、芡实;经少欠爽者加三棱、莪术、丹参;痛经甚者加炙乳香、炙没药;情志抑郁,胸闷不舒者加越鞠丸、沉香曲、四制香附丸;口干便燥者加生地、丹皮、当归、桃仁、月季花,或用瓜蒌仁、火麻仁;腹部有冷感者加炒小茴、制香附、淡吴萸、艾叶;腰膂酸楚者加金狗脊、川断、桑寄生。
朱南孙应用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经验介绍【摘要】以崩漏、闭经案例分析方法,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朱南孙老师应用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在妇科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崩漏;闭经四乌贼骨一藘茹丸为《内经》十三方之一,出于《素问·腹中论》,治女子血枯,经水不利,是中医妇科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首方剂。
后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每有发挥,不仅拓展了方剂的适用范围,更赋予了此方新的含义。
目前,在妇科临床将其广泛用于治疗月经过多,月经先期,经间期出血,崩漏及闭经等,笔者有幸跟随上海市名中医朱南孙老师,临证期间对该方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将朱老的用方经验与同道分享。
1 崩漏案一:患者,女,21岁,室女。
2009年1月6日初诊。
主诉:月经紊乱4年。
14岁初潮,周期尚准,7/30d,量中,近4年来每入夏,月经失调,周期延长,40~50d一行,来潮量多伴经期延长,外院B超检查未见异常,性激素测定亦大致正常,反复用妇康片止血及人工周期治疗,PPMP10月26日,PMP12月8日(黄体酮撤血),LMP1月5日(服达英35转),刻下经行第2d,量畅,略有腹痛,余无不适,纳寐可,便调,脉细弦数,舌淡胖,有齿印,苔薄腻。
脾肾本虚,冲任固摄乏力,防妄行,治拟补肾益气固冲:处方:党参15g,炙黄芪15g,乌贼骨15g,茜草15g,蒲黄炭15g,大黄炭5g,山楂炭12g,夏枯草15g,旱莲草12g,苎麻根20g,玉米须30g,花蕊石20g,7剂。
2009年1月13日复诊:服药后来潮6d净,经后予益气养血调理,周期前4d复诊,防经水过多,拟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处方:当归20g,黄芪20g,党参20g,白术芍各9g,川断12g,桑寄生12g,乌贼骨15g,茜草15g,茯苓12g,炙甘草6g。
12剂。
月经后期半月转,量中,8d净。
案二:患者,女,39岁,2009年6月16日初诊。
月经不调5年,2003年人流后起病,曾诊刮未见异常,B超检查亦无明显异常,BBT单相,中药调理后有所好转,但近来病情有所反复,PMP5月3日,量多如崩,服止血药仍延日至5月17日净,LMP6月11日,量稀少,2d即净。
朱南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海上杏林寻珍昨天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继发性、渐进性痛经、不孕、月经失调、性交痛及盆腔包块等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80%患者有痛经症状,主要表现为继发性渐进性的痛经,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范畴。
中医典籍中对其病机的论述大多偏重于“不通”,或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气血亏虚、肝肾亏损,均可产生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失调,导致“不通则痛”。
《景岳全书·妇人规》曰: “瘀血留滞,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疾矣。
”国医大师、名老中医朱南孙教授躬身于中医临床70余年,现将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朱南孙教授认为,痛经的产生多与“瘀血”有关,盖因经期冲任气血失调,瘀血阻滞,不通则痛,而致痛经。
对本病的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癥为主,分证治之。
如气滞血瘀则疏肝理气;湿热瘀结则清热化瘀;寒凝血瘀则温经散寒。
非经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以温阳益气养血为主,少佐软坚散结消癥之品,如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菟丝子、熟地、白芍、当归、生山楂、三棱、莪术等,使得气足则血生,气旺则血畅,血得温则行,阴得阳助则生化无穷,气血充足,血行顺畅,癥瘕渐消。
经期则活血祛瘀止血,使体内瘀血随经血尽去,瘀血祛陈则新血安其宅,不止血而血自止,血行通畅则痛经消失。
针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提出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为法。
临床可见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中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出痛减,经净痛消,胸乳作胀,舌质瘀黯,脉弦或滑。
朱南孙治痛经验方化膜汤以行经腹痛,经血中夹有块片状瘀块等为临床特征的膜性痛经(简称“膜痛”),属气滞血瘀范畴的痛经之一。
朱南孙老师认为,以阻断瘀块的形成为主,化散已经形成的瘀块为辅,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并藉其个人卓识,撷失笑散、血竭散、通瘀煎中诸药而取舍成一首屡见效验的化膜汤(暂名)。
化膜汤组成:蒲黄、五灵脂、山楂、青皮、血竭粉等。
偏热型加红藤、熟军;偏寒型加小茴香、炮姜;至经期蒲黄易炒,血竭粉易参三七粉。
服法与疗程:自患者完成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后的首次月经净止日起,每日取上药头、二汁水煎剂分早、晚两各两次,日一剂。
连服三个月为全疗程。
典型案例石某某,36岁,已婚。
初诊:1976年10月13日。
月经14岁初潮,素调。
27岁结婚,至今8年未孕,婚后渐有痛经,近年来痛势增剧。
经西医妇科检查:后穹隆左侧摸到黄豆大结节三粒,触痛明显,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末次月经上月17日转,腹痛量多,经后腰酸肢麻,神疲嗜睡,纳呆便溏,脉短而弦,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腻。
证属肝脾气滞,气血两虚。
治拟利气化瘀,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生蒲黄五钱,五灵脂四钱,莪术、白术各三钱,焦山楂三钱,刘寄奴四钱,血竭二钱,枳壳二钱,益母草四钱,仙鹤草六钱,党参三钱,黄芪三钱,5剂。
二诊:10月18日。
经水昨日准期而行,腹痛未作,量多色鲜,无瘀块,口干引饮,溲频,脉象弦细,舌苔同前。
阴血素虚,肾气渐衰。
恐瘀阻气滞,治拟疏肝利气止痛。
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制香附三钱,川楝子三钱,娑罗子四钱,菖蒲二钱,留行子四钱,路路通四钱,枳壳二钱,地龙四钱,乳香一钱,没药一钱,3剂。
复诊:11月22日。
经水昨转,过期4天,腹痛已一周,痛不剧,量中等,无瘀块,脉弦,舌苔薄黄腻。
治宗上月行经前方。
生蒲黄五钱,五灵脂四钱,莪、白术各三钱,刘寄奴四钱,川楝子三钱,枳壳二钱,血竭二钱,益母草四钱,仙鹤草六钱,党参三钱,黄芪三钱,3剂。
复诊:1977年1月20日。
月经周期将近,腹痛隐隐,脉细软,舌暗苔薄腻。
女性关键期咋调理作者:董莉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2年第07期国医大师、海派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朱南孙教授,人称“送子观音”“妇科圣手”。
百岁高龄的她,身体康健,除听力稍有下降,视力、记忆力都不错。
她说,自己没有刻意去养生,但她坚持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长达几十年,这些经验或许值得各年龄段女性借鉴和学习。
青年期——化膜汤调经止痛年轻女性不能大意,要学会自查身体。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痛经严重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有些严重的痛经甚至提示了不孕症发生的可能,不容忽视。
对于痛经,朱南孙教授推荐用化膜汤,并提醒女性平时要注重腰部和下肢保暖,少穿露脐装,不过食生冷之物。
化膜汤:取三棱、莪术、生山楂各12克,炙乳香、没药各3克,青皮6克,血竭粉2克,生蒲黄20克煎汤,每次于经前7-10天服用,能治痛经,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炎引起的痛经。
备孕期——送子汤调经促孕朱南孙教授被称为“送子观音”,经常有人吃了她的药方后怀孕,特意来诊室报喜。
这个药方就是著名的“朱氏调经促孕方”,此方来自其祖父朱南山,已传承了150多年。
朱氏调经促孕方:党参、黄芪、当归各20克,熟地15克,巴戟天、仙灵脾、菟丝子、覆盆子各12克,石楠叶、石菖蒲各9克。
每次于经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服12剂,有助于益气养血、补肾促孕。
更年期——三豆饮驻龄养颜对更年期女性,朱南孙主张要怡情,“快乐的事记住,不快乐的事都忘掉”。
更年期会为女性带来一系列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如心血管疾病风险、骨质疏松、潮热盗汗、烦躁失眠、焦虑郁闷等,这时可多吃豆类和豆制品。
同时,豆类对改善女性皮肤黯淡、色斑的问题,也很有帮助。
朱南孙推荐一款验方三豆饮:用绿豆、赤豆、黑豆各15克,加生甘草6克,煎汤代茶喝,并将煮烂的豆子拣出食用,可以利水消肿、补充营养,改善皮肤状况。
老年期——当归生姜羊肉汤补养气血朱南孙常被人说“看起来才70岁”,她如今血压正常,身材苗条,体重始终保持在50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