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MSDS-四氯化碳
- 格式:docx
- 大小:20.93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制:版本:A/0审核:批准:2019年6月1日发布2019年6月1日实施XXX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液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 - 第二章盐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4 - 第三章硫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7 - 第四章二氧化硫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0 - 第五章纯碱(碳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3 - 第六章氢氧化钠(液碱、片碱)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5 - 第七章甲烷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8 - 第八章乙醇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1 - 第九章氧气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4 - 第十章乙炔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7 - 第十一章过氧化氢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30 - 第十二章无水乙醇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33 - 第十三章甲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36 - 第十四章重铬酸钾化学品安技术书说明书........................................................................ - 40 - 第十五章亚铁氰化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43 - 第十六章无水硫酸铜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46 - 第十七章硫酸银化学品安全技术所明书............................................................................ - 48 - 第十八章硫酸汞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51 - 第十九章硝酸银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54 - 第二十章硫酸亚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57 - 第二十一章氨水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60 - 第二十二章氯化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63 - 第二十三章碘化钾化学平安全技术说明书........................................................................ - 66 -第二十四章鞣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69 - 第二十五章氯化钡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71 - 第二十六章硫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74 - 第二十七章硫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77 - 第二十八章高锰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80 - 第二十九章乙醚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83 - 第三十章过硫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86 - 第三十一章甲苯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89 - 第三十二章溴化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92 - 第三十三章三氧化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95 - 第三十四章硝酸汞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98 - 第三十五章氢氧化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02 - 第三十六章硫酸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05 - 第三十七章三氯甲烷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08 - 第三十八章亚硝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11 - 第三十九章苯酚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14 - 第四十章对氨基苯磺酰胺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18 - 第四十二章高氯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21 - 第四十三章硝酸铅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23 - 第四十四章邻苯二甲酸氢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27 - 第四十五章乙酸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29 - 第四十六章亚硫酸氢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32 - 第四十七章氯化汞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35 - 第四十八章硫酸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38 -第四十九章硫酸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41 - 第五十章硫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44 - 第五十一章丙烯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47 - 第五十二章过硫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51 - 第五十三章硝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54 - 第五十四章硫氰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57 - 第五十五章漂白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60 - 第五十六章正丁醇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63 - 第五十七章石油醚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66 - 第五十八章铬黑T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69 - 第五十九章氯化亚锡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71 - 第六十章二甲胺溶液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74 - 第六十一章二异丙胺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77 - 第六十二章四氯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80 - 第六十三章茚三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83 - 第六十四章硼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86 - 第六十五章草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89 - 第六十六章喹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92 - 第六十七章乙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95 - 第六十八章磷酸氢二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197 - 第六十九章丙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00 - 第七十章溴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03 - 第七十一章二乙胺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06 - 第七十二章硫氰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09 -第七十三章过硫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12 - 第七十四章钼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15 - 第七十五章六次甲基四胺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17 - 第七十六章硫酸铝钾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20 - 第七十七章乙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23 - 第七十八章氢氧化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25 - 第七十九章草酸铵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28 - 第八十章三氯氧磷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230 -第一章液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中文名称:氨气(液氨)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四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1,1,2,2-tetrachloroethaneCAS号:79-34-5分子式:C2H2Cl4分子量:167.85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皮肤接触致命。
吸入致命。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10皮肤接触致命H330吸入致命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2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皮肤接触致命。
吸入致命。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晴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常用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乙酸Acetic Acid其它名称:中文:醋酸英文:国内危规编号:81601 UN编号:2789包装分类:Ⅱ包装标志:20熔点(℃):16.7 沸点(℃):118.1相对密度(水=1):1.05 相对密度(空气=1):2.07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爆炸上限(%):17.0 爆炸下限(%):4.0分子式:C2H4O2 闪点(℃):39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D船型:3 舱型:2G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味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干粉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应急措施:057Hydrochloric Acid其它名称:中文:氢氯酸,盐镪水,焊锡药水英文:chlorichydro Acid国内危规编号:81013 UN编号:1789包装分类:Ⅰ包装标志:20熔点(℃):-114.8(纯洁) 沸点(℃):108.6(20%)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分子式:HCl 闪点(℃):无意义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D船型:3 舱型:1G溶解性:与水互溶,溶于碱液外观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激的酸味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大事发生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热。
应急措施:057Sulfuric Acid其它名称:中文:英文:国内危规编号:81007 UN编号:1830包装分类:I 包装标志:20熔点(℃):10.5 沸点(℃):330.0相对密度(水=1):1.83 相对密度(空气=1):3.4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分子式:HSO4 闪点(℃):无意义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C船型:3 舱型:2G溶解性:与水互溶,溶于碱液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灭火方法: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禁用水、危险特性:能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物质安全资料表一、物品与厂商资料:物品名称: SUV A® HP62 (R404A), 舒瓦®HP62物品编号 : DU005612制造商或供货商名称、地址及电话 :紧急联络电话/传真电话 :二、成分辨识资料:纯物质:中英文名称:同义名称 :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S No.) :危害物质成分(成分百分比) :混合物:化学性质 :危害物质成分之中英文名称浓度或浓度范围(成分百分比)危害物质分类及图式/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SNo.)44354-33-6五氟乙烷(PENTAFLUOROETHANE )(HFC-125)1,1,1-三氟乙烷(HFC-143a) 52420-46-24811-97-21,1,1,2-四氟乙烷(ETHANE,1,1,1,2-TETRAFLUORO-)(HFC-134a)三、危害辨识资料:健康危害效应 :-吸入高剂量的蒸气是有害的,可能导致心律不整、失去意识、或死亡。
-故意误用或吸入可能引起无征兆死亡。
-蒸气会减少呼吸时获氧量,且比空气重。
-接触液体可能导致冻伤。
-过量吸入可能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造成麻痹效应如晕眩、虚弱感、头痛、困惑、动作不协调、以及失去意识。
吸入更高剂量会暂时改变心电活性造成脉搏不规则、心悸、或血液循环不良。
-大量地过度暴露会致死。
-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宿疾之个体对本化合物的毒性感受度会较大。
本物品内各成份在浓度等于或是超过0.1%时,并未被IARC,NTP,OSHA 或ACGIH 等协会列为致癌因子。
环境影响 :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 : 火场中储存的钢瓶可能会破裂。
最重要危害效应特殊危害 :1.此物质在高温下(明火、灼热金属表面)会分解出氟化氢,可能还会释放出氟化羰COF 2,这些物质皆具有毒性和刺激性,应避免接触。
2.“SUV A”HP62在常压以及温度高于100 ℃(212 ℉)时不会燃烧;但在高压常温下,与高浓度的空气混合后会变成可燃性物质,此混合物在升温但低压(仍比大气压力高)的情况下也会变得可燃。
四氯化碳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四氯化碳属高蓄积性物,在哺乳动物的肝部可产生蓄积,对鲑鱼可致肝癌。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可能由于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性循环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2350mg/kg(大鼠经口);5070mg/kg(大鼠经皮);急性毒性:LD50LC504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29.5ml,死亡;人吸入320g/m3,505~10分钟后死亡;人吸入150~200g/m3,1/2~1小时有生命危险;人吸入15g/m35分钟后眩晕、头痛、失眠,脉率快;人吸入1~2g/m3,30分钟后轻度恶心、头痛,脉率和呼吸加快;人吸入0.6~0.7g/m3,可耐受3小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400ppm,7小时/天,5天/周,173天,部分动物127天后勤部死亡,肝肾肿大,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肾小管上皮退行性病变。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ul/L。
DMA损伤:小鼠经口335umol/kg。
):2g/kg(孕7~8天),引起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3619mg/kg(雄性,10天),引起睾丸、附睾和输精管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可疑。
小鼠经口1250mg/kg/日×78周,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
致畸性:大鼠吸入300~1000ppm/日(妊娠期6~15天)对胚胎有致畸作用;三代繁殖试验大鼠吸入50~400ppm,无胎毒和致畸作用。
污染来源:生产四氯化碳的有机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等企业都可能产生四氯化碳污染。
四氯化碳用作油类、脂肪、真漆、假漆、硫磺、橡胶、蜡和树脂的溶剂、冷冻剂、薰蒸剂、织物的干洗剂、金属洗净剂、杀虫剂。
四氯甲烷MSDS一、产品标识- 产品名称:四氯甲烷产品名称:四氯甲烷- 化学品名:四氯化碳化学品名:四氯化碳- CAS 号: 56-23-5CAS 号: 56-23-5- 分子式: CCl4分子式: CCl4二、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四氯甲烷(纯度>99.5%)主要成分:四氯甲烷(纯度>99.5%)- 其他成分:可能含有微量杂质,详细成分请参考供应商提供的批次分析报告。
其他成分:可能含有微量杂质,详细成分请参考供应商提供的批次分析报告。
三、物理和化学性质- 外观:无色液体外观:无色液体- 气味:有特殊气味气味:有特殊气味- 熔点: -23°C熔点: -23°C- 沸点: 76.8°C沸点: 76.8°C- 相对密度: 1.584相对密度: 1.584- 蒸汽压力: 11.11 kPa (20 °C)蒸汽压力: 11.11 kPa (20 °C)- 闪点:不适用闪点:不适用- 燃烧性:不可燃燃烧性:不可燃- 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四、急救措施- 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治疗。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治疗。
-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必要时取下隐形眼镜。
如持续刺激,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必要时取下隐形眼镜。
如持续刺激,就医治疗。
- 食入:不要催吐,立即就医治疗。
食入:不要催吐,立即就医治疗。
五、消防措施- 灭火剂:使用二氧化碳、泡沫、水雾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目录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N,N-二甲基甲酰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氨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4)碘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8)2,2`-二苯基羰二肼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1)高氯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4)酸性铬黑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8)过硫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1)甲基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5)甲基红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9)酒石酸锑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2)抗坏血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5)可溶性淀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8)邻苯二甲酸氢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1)磷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4)磷酸二氢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8)磷酸氢二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1)硫代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4)硫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7)硫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1)硫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5)硫酸亚铁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9)硫酸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2)氯胺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5)氯化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8)氯化钡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2)氯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6)钼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9)硼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12)氢氧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16)三乙醇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水杨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4)四氯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7)四硼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1)碳酸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4)铁氰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7)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1)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5)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9)硝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3)硝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7)硝酸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1)溴百里酚蓝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5)亚硝基铁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8)盐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1)氧化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5)乙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9)乙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2)异烟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5)重铬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8)乙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92)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96)碘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0)氯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4)汽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7)碘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1)溴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4)氰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7)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4-aminoantipyrine英文名称:ampyrone技术说明书编码:2062CAS No.:83-07-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四氯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tetrachloride;tetrachloromethane化学品别名:四氯甲烷CAS No.:56-23-5EC No.:200-262-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吸入有毒。
有轻微致癌性风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对臭氧层有危害。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急毒性-吸入,类别3;致癌性,类别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3;危害臭氧层,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怀疑会致癌,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破坏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危害公共健康和环境。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参考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的回收或循环再用的信息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生成的蒸气或气溶胶(雾、烟),可对身体产生毒害作用。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目录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N,N-二甲基甲酰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氨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4)碘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8)2,2`-二苯基羰二肼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1)高氯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4)酸性铬黑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8)过硫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1)甲基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5)甲基红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9)酒石酸锑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2)抗坏血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5)可溶性淀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8)邻苯二甲酸氢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1)磷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4)磷酸二氢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68)磷酸氢二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1)硫代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4)硫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77)硫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1)硫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5)硫酸亚铁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89)硫酸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2)氯胺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5)氯化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8)氯化钡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2)氯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6)钼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09)硼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12)氢氧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16)三乙醇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水杨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4)四氯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7)四硼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1)碳酸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4)铁氰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37)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1)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5)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9)硝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3)硝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7)硝酸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1)溴百里酚蓝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5)亚硝基铁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68)盐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1)氧化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5)乙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79)乙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2)异烟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5)重铬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88)乙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92)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96)碘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0)氯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4)汽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7)碘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1)溴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4)氰化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17)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4-aminoantipyrine英文名称:ampyrone技术说明书编码:2062CAS No.:83-07-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
四氯化碳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四氯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tetrachloride中文名称2:四氯甲烷英文名称2:tetrachloromethane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致冷剂、杀虫剂。
亦作有机溶剂。
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有毒品。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高浓度本品蒸气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
2.4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5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四氯化碳56-23-5 99.5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
口服活性碳,导泻。
就医。
4.5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本品蒸气,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发生肺水肿。
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精神恍惚、步态蹒跚、昏迷等。
出现消化道症状。
较严重病例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肾损伤。
重者甚至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室颤和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
口服中毒肝、肾损害明显。
少数病例发生周围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
皮肤直接接触可致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肾损害、皮炎。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高温易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分解成光气和氯化氢。
5.2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5.3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 泄漏应急措施应急处理: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7. 操作处置与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护目境,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7.2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 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MAC(mg/m )3: 无PC-STEL(mg/m )3: 25[皮]TLV-TWA(mg/m )3: 5ppmPC-TWA(mg/m )3: 15[皮]TLV-C(mg/m )3: 无TLV-STEL(mg/m )3: 10ppm8.2 检测方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8.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8.4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8.5眼睛防护:戴安全护目境。
8.6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8.7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8.8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9.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特臭的透明液体,极易挥发。
pH:无资料熔点(℃):-22.6 沸点(℃):76.8相对密度(水=1):1.60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5.3饱和蒸汽压(kPa):12.13(20℃) 燃烧热(kJ/mol):364.9临界温度:283.2 临界压力:45.5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62~2.83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爆炸下限%(V/V):无意义10.稳定性和反应性10.1 稳定性:稳定10.2禁忌物:活性金属粉末、强氧化剂。
10.3避免接触条件:潮湿空气、光照。
10.4聚合危害:不聚合10.5分解产物:光气、氯化氢。
11.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本品具有轻度麻醉作用。
一次吸入高浓度可引起麻醉状态,并很快发生肝脏和肾脏损害。
大鼠吸入浓度75.48g/m3,存活的最长时间15min;无不良反应的浓度5.03g/m3,最长时间为6min。
LD :2350mg/kg(大鼠经口) 5070mg/kg(大鼠经皮) 50LC :50 50400mg/m3,4 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皮:4mg,轻度刺激家兔经眼:500mg/24 小时,轻度刺激亚急性与慢性毒性:长期低剂量接触本品的主要损害肝和肾。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μl/L。
DNA损伤:小鼠经口335μmol/kg。
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仓鼠肺1600 umol/L。
程序外DNA合成:小鼠经口100 mg/kg。
DNA抑制:小鼠经口2 gm/kg。
致畸性:大鼠孕后6~15 天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300 ppm/7H 致肌肉骨骼系统发育畸形。
大鼠孕后18 天胃肠外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CLo)2384 mg/kg,致肝胆管系统发育畸形。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组2B,对人类是可能致癌物。
其他: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g/kg(孕7~8 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691mg/kg(雄性,10天),引起睾丸、附睾和输精管异常。
12. 生态学信息12.1 生态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 :50 125-150mg/l/96h(鱼)半数抑制浓度IC :50 600mg/l/72h(藻类)12.2 生物降解性:土壤半衰期-高(小时):8640土壤半衰期-低(小时):4320空气半衰期-高(小时):1.60E+05空气半衰期-低(小时):1.60E+04地表水半衰期-高(小时):8640地表水半衰期-低(小时):4320地下水半衰期-高(小时):8640地下水半衰期-低(小时):168水相生物降解-好氧-高(小时):8640水相生物降解-好氧-低(小时):4032水相生物降解-厌氧-高(小时):672水相生物降解-厌氧-低(小时):168水相生物降解-二次沉降处理-高(小时):99%12.3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高(小时):1.60E+05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低(小时):1.60E+04一级水解半衰期(小时):700012.4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12.5 其它有害作用:四氯化碳属高蓄积性物,在哺乳动物的肝部可产生蓄积,对鲑鱼可致肝癌。
13.废弃处置13.1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13.2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
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
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13.3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把空容器归还厂商。
14.运输信息14.1 危规号:6155414.2 UN编号:184614.3 包装标志:有毒品14.4包装类别:Ⅱ类包装14.5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14.6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15.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 年 2 月16 日国务院第591 号令颁布,2011 年12 月 1 日起施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 号颁布,自1997 年 1 月 1 日施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化学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