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75.92 KB
- 文档页数:1
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体会
慕晓芳;董燕妮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目的讨论减轻和预防外伤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帮助。
方法对60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判定病人精神紊乱症状,观察病人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痊愈45例,好转i5例。
结论对外伤性病人的精神障碍采取防治结合,对症护理,改善环境,益智
活动,情感支持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总页数】1页(P235)
【作者】慕晓芳;董燕妮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2643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74.4
【相关文献】
1.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
2.氟哌啶醇在治疗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3.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4.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
床观察及护理体会5.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目的:总结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方法:总结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脑外科收治的脑外伤后发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根据不同护理内容提出相应护理重点。
结果:41例患者,精神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可以自理、工作恢复正常者13例,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基本可以自理26例,2例精神症状仅得到部分改善。
结论:脑外伤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精神方面障碍,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conditions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n order to guide clinical nursing work better. Methods: The experiences of car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dmit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1 were summarized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emphas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contents. Results: Of the 41 patients, 13 patients were completely free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they were able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and went back to normal work; Twenty six patients were almost free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were almost able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Two patients’ psychiatric symptoms were only partially im proved. Conclusio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atients had mental disorder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ther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se patients is an essential way to promote th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ntal disorders; Nurs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和依赖性强,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在治疗过程中,耐心、细致地全面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或精神症状,根据患者情况做出恰当的护理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智能障碍等方面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陈国清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3(010)005
【摘要】@@ 颅脑外伤患者多伴有外伤性精神障碍,在临床中往往就治于神经外科.由于各种原因,护理人员这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所制定的措施往往有所偏差.因此,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513-513)
【作者】陈国清
【作者单位】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4;R749.1+4
【相关文献】
1.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J], 赵静;郎黎薇
2.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谢贤生;刘胜初;谢凝华
3.司法鉴定中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人格特征分析 [J], 撒兰梅;徐忠;耿娟;苑晓伟
4.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体会 [J], 郑晓璐
5.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J], 狄艳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探讨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体会。
方法: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急救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急救效果,昏迷情况。
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昏迷,减轻患者的意识障碍,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体会重型颅脑损伤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较急,病情严重,临床死亡率极高,一般主要是受到暴力或者是间接损伤等引起的颅脑损伤,例如车祸[1]。
临床较复杂,主要的表现有头痛、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严重的还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出现异常,死亡率较高[2]。
有研究结果显示,为患者进行急救干预,可以提高急救效果,为此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年龄20-50岁,对照组21-50岁。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P > 0.05,可以进行对比。
纳入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排除有沟通障碍的,排除有肿瘤的,经过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为患者进行吸氧,补液等急救干预;观察组进行急救护理,(1)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有效的气体交换和正常通气,以免患者出现误吸,严重的需要为其进行气管切开处理,以免损伤呼吸中枢,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为宜,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缺氧症状。
(2)降低颅内压: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甘露醇125ml静滴治疗,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免出现脑疝。
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护理体会
葛贝贝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0(008)016
【摘要】@@ 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是指大脑直接或间接遭受各种外伤而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的精神活动失调,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约占头部外伤的3%~5%[1],选择我科2008年至2010年诊断为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91)
【作者】葛贝贝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安全护理体会
2.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3.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4.四肢长骨骨折合并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5.四肢长骨骨折合并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摘要】目的:就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50例病历资料,对患者脑细胞缺氧缺血的现象进行有效地改善,同时将颅内压快速降低善。
有报道认为,与无颅内压者相比,颅内压高者的记忆障碍和智力障碍要多些。
同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等进行治疗。
结果:本组50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经过上述护理干预之后,没有出现1例医疗纠纷,患者满意度达到了100% ,患者精神障碍程度大幅度降低,40例好转,10例治愈。
结论:颅脑损伤伴神障碍的病人治愈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质量。
在护理上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精湛的护理技术,更要掌握语言交流的艺术性,做好病人的心里护理及安全护理,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精神症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发生,才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复,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护理【中图分类号】R82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438-01颅脑损伤是指脑组织受到间接暴力或者直接暴力的影响而出现的损伤,从而产生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后所出现的精神障碍预后差,无自制力,持续时间长,症状复杂多样,一旦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处理,那么往往会使得患者出现较为严重、不可逆的损害,对于社会秩序、家庭和睦、身心健康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会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直接的影响。
本文就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50例病历资料,男38例,女12例,年龄范围在20-67岁,平均年龄为(37.2±3.45)岁;其中32例患者为伤后2周出现症状,18例患者是伤后早期出现症状。
头颅CT检查示:13例为颞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7例为额叶脑挫裂伤,20例为颞叶脑挫裂伤。
2 精神障碍分期及表现精神障碍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慢性期精神障碍和急性期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目的探讨减轻和预防外伤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方法对31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判定病人精神紊乱症状,观察病人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痊愈27例,好转4例。
结论对外伤性病人的精神障碍采取防治结合,对症护理,改善环境,益智活动,情感支持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标签: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护理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颅脑损伤所引发的精神活动失调及缺陷。
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临床十分常见,据初步统计,颅脑外伤后各种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约占存活者的1/4,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妨碍病房安全、扰乱他人的安全,甚至可产生自伤、伤人、破坏和自杀等意外事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能早期发现,得到积极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可以缩短病程,预防精神残疾。
近年来我科收治31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临湘市人民医院从2012年5月—2014年2月,共收顱脑外伤病人102余例,致精神障碍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18~53岁,平均33岁。
1.2临床症状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一般发生在神志清醒后的恢复期,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客观体征,31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阳性特征:轻者出现烦躁,没耐心、责任心下降;重者出现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或冲动人格障碍。
如性格暴躁、冲动、无责任心、怪罪他人、残忍(包括辱骂和毒打他人),抽搐等类似癫痫样发作等临床现象,且所表现出的精神症状与颅脑损伤程度并无正相关,其原因:一部分学者认为个人以个性特征及心理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另一部分认为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产生如:头昏、头痛、恶心、烦躁、近记忆力减退也是不可分割的原因,是有器质性基础的,认为是脑外伤导致微小的脑组织挫伤、破坏了脑组织的微结构,影响了脑脊液的循环和代谢,甚至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导致上述症状的产生。
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作者:黄裂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16-0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频发,导致颅脑外伤患者日益增多。
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因直接或间接受到外力作用所导致的损伤。
而额叶、颞叶及脑室旁组织受损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1],包括头痛、呕吐,思维及运动障碍甚至会导致遗忘等。
加强对此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已成为精神科护理工作亟待探讨的问题。
研究显示,精神障碍与颅脑损伤的预后有直接关系。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们对62例颅脑创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2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CCMD一3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
其中男46例(74%),女 16例(26%),男性年龄18~72岁,平均(39.5±10.1岁),女性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7±9.8岁)。
脑外伤原因车祸 59例,殴打伤1例,高处坠落2例。
62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外伤后昏迷。
1.2临床观察经头颅CT诊断:额、颞叶脑挫裂伤29例,颞叶脑挫伤2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
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 41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1例,合并颅内血肿37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后42例施行血肿清除、凹陷骨折复位或去骨瓣减压等手术治疗。
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①躁狂型 27例:表现为躁动不安,易激惹,兴奋异常,有攻击行为,言语零乱,思维奔逸,睡眠缺失,夜不入眠,对地西泮等镇静剂效果不理想。
②抑郁型21例:表现为情感脆弱或淡漠,哭笑无常,依赖性强,被动,沉默少语,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动作迟缓,记忆力减退。
作者单位:543000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谢盈:女,本科,主管护师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谢 盈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3.04.042 由于颅脑受到外力作用,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患者常出现如谵妄躁狂、兴奋不安、情绪不稳、易激惹、伤人或自残等症状,给治疗及护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病区对此类患者实行一对一的优质护理,均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
年龄15~71岁,平均42.8岁。
其中车祸伤15例,高空坠落伤8例,摔伤4例,外物击伤3例。
患者伤前均无精神人格改变及家族遗传性精神病史。
1.2 临床表现 患者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时间3min ~8d。
精神症状表现:谵妄躁狂11例,有暴力行为8例,兴奋不安、多语5例,思维紊乱、自残3例,情绪不稳3例。
2 护 理2.1 病情观察 患者精神障碍产生的原因是颅脑损伤,而颅脑损伤的程度与其精神症状的出现有关。
故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四肢肌力的情况,如有无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症状加重的意识改变,必要时做CT 检查,排除脑水肿和颅内出血的可能。
2.2 药物治疗 为防止颅内血肿扩大和颅内压升高加重病情,也为了防止出现精神症状伤害他人或患者自身,根据情况给予镇静抗精神病药以控制症状,如奋乃静、地西泮或奥氮平口服。
在血压、脉搏稳定的情况下可用氟哌啶醇5~10mg 肌内注射。
严重时可使用地西泮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加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等药物治疗。
但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记录并详细进行床旁交接班。
2.3 基础护理 颅脑损伤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常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和感觉的障碍。
因此,护士要协助患者做好日常的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每日2次、喂食(根据患者的需要)、床上全身擦浴每日2次、协助翻身拍背每日12次、协助排大小便、更换衣服和床单及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每日4次。
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金国英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7(016)018
【摘要】颅脑是全身最重要的生命中枢,功能极其复杂,伤后可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
颅脑外伤患者意识处于昏睡或浅昏迷状态,头部伤口、颅骨骨折、硬脑膜血管损伤、颅内压力变化及肢体骨折、胸腹等多发伤存在时,疼痛刺激反应则表现为躁动不安、肌张力增高等。
患者脑额、颞、顶中挫伤后意识昏迷或昏睡亦可演变为外伤性谵妄,出现易激惹、抵抗、不合作等混乱性兴奋状态即外伤性急性精神障碍。
对于此类患者,重视安全护理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2607,2609)
【作者】金国英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浙江,德清,3032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749.12
【相关文献】
1.轻微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评价 [J], 白忠义;于兰芳
2.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66例护理体会 [J], 张丽丽
3.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病例的损伤特征分析 [J], 姜忠梅;卢冬喜;李红霞
4.司法鉴定中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 [J], 宋西俊
5.轻微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评价 [J], 白忠义;于兰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髓损伤行颅骨牵引术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创伤性精神障碍指在患者受伤后数天内发生的一种可逆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它包括意识、认知、记忆、定向、感知、精神运动行为等方面的紊乱。
我科收治的颈髓损伤且需颅骨牵引患者较多,表现为颅骨牵引术后伴发创伤性精神障碍的患者比例日渐增加。
现将2009年7-11月我科收治的17例颈髓损伤病人中的2例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并浅谈相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7-11月,我科共收治 17例脊髓损伤需颅骨牵引手术的患者。
男12例,女5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6岁,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2例,重物砸伤2 例。
其中3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受限。
2例伴发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前神志清楚,思维敏捷,四肢活动感觉好。
均在颅骨牵引术后第2日出现创伤性障碍精神症状。
1.2结果遵医嘱用药(出现精神症状后均于首次肌注氯丙嗪25~50mg,以后给予口服氯丙嗪25~50mg,每天3次),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3-5天,精神障碍症状恢复正常,无意外发生。
颅骨牵引位置正常,效能好,直至康复出院。
一月后随访无异常情况。
2 护理2.1心理护理2.1.1患者受伤后被迫卧床,活动受限,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较低。
护士应对每例入院患者耐心、细致的做好入院介绍、介绍同病房患者,以及以往治疗成功病例,增强他们的康复信心。
2.1.2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对医院、医生、护士有信赖感和安全感。
2.1.3患者由于创伤往往有作噩梦、重复讲述受伤前发生的一件事、影像倒置的症状,医护人员及家属应该耐心听取讲解,不要对立、耻笑其陈述、应按照患者思维给予应答。
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
重视家属、亲友的配合。
2.2环境护理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病房可摆放鲜花,患者及探视家属降低谈话声音和次数。
夜间开地灯,避免强光刺激。
护士在进行各种操作时,注意遮挡,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