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准则
- 格式:docx
- 大小:166.92 KB
- 文档页数:8
裂缝延伸压力与闭合压力
裂缝延伸压力与闭合压力
裂缝延伸压力是指一旦产生水力裂缝,该缝欲在长、宽、高三方位扩展所需的初始流体压力。
一般情况下,裂缝延伸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而大于裂缝的闭合压力。
该值的高低与储集层岩石断裂韧性、压开的裂缝体积,即与施工规模的大小有关。
裂缝闭合压力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但其实质一样。
(1)开始张开一条已存在的水力裂缝所必须的流体压力。
(2)使裂缝恰好保持不至于闭合所需要的流体压力。
这一流体压力与地层中垂直于裂缝面上的最小主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闭合压力小于开始形成水力裂缝所需要的破裂压力,并始终小于裂缝的延伸压力,即使产层存在天然裂缝也是如此。
(1)裂缝闭合压力是所有压裂压力分析的参考,或作为基准压力。
该压力相当于油藏渗流分析中的原始地层压力。
因此,它是压裂设计与压裂效果评价的重要参数。
(2)裂缝闭合压力是选择支撑剂类型、粒径尺寸、铺置浓度和确定导流能力的主要依据。
⽔⼒压裂造缝机理2.地应⼒场确定地应⼒场确定包括地应⼒⼤⼩和⽅向。
主要⼿段主要有:1) ⽔⼒压裂法微型压裂(mini-frac)压⼒曲线计算应⼒场。
2)实验室分析⽅法应⽤定向取⼼技术保证取出岩⼼样品的主应⼒⽅位与其在地层中主应⼒⽅位⼀致。
岩⼼从地下三向压应⼒状态改变到地⾯⾃由应⼒状态,根据岩⼼各⽅向的变形确定主应⼒⽅位和数值。
(1) 滞弹性应变恢复(ASR)基于岩⼼与其承压岩体发⽣机械分离后所产⽣的应⼒松弛,按各个⽅向测量应变并确定主应变轴。
并假定主⽅向与原位应⼒主轴相同,按已知的弹性常数和上覆岩层载荷情况间接计算应⼒值。
(2) 微差应变分析(DSCA)从井底取出的岩⼼由于应⼒释放和应变恢复会发⽣膨胀,产⽣或重新张开微裂缝。
基于应变松弛作为“应⼒史”痕迹的思想,应变松弛形成的微裂缝密度和分布与岩⼼已经出现的应⼒下降成正⽐。
通过描述微裂隙分布椭球,即可揭⽰以前的应⼒状态。
根据和这些微裂缝相关的应变推断主应⼒⽅向,并从应变发⽣的最⼤⽅向估算出最⼩主应⼒值。
3) 测井解释⽅法利⽤测井(主要是密度测井、⾃然伽玛测井、井径测井和声波时差测井以及中⼦测井、⾃然电位测井等)资料,⾸先基于纵横波速度与岩⽯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解释岩⽯⼒学参数,再结合地应⼒计算模式获得连续的地应⼒剖⾯。
4) 有限元模拟根据若⼲个测点地应⼒资料,借助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法,通过反演得到构造应⼒场。
强烈取决于根据研究⼯区所建⽴的地质模型、数学⼒学模型和边界条件。
此外,测定地应⼒⽅向的常⽤⽅法还有声波测定、井壁崩落法、地⾯电位法、井下微地震法和⽔动⼒学试井等⽅法。
3.⼈⼯裂缝⽅位在天然裂缝不发育的地层,压裂裂缝形态取决于其三向应⼒状态。
根据最⼩主应⼒原理,⽔⼒压裂裂缝总是产⽣于强度最弱、阻⼒最⼩的⽅向,即岩⽯破裂⾯垂直于最⼩主应⼒⽅向。
当s z最⼩时,形成⽔平裂缝(horizontal fracture);当s y最⼩时,形成垂直裂缝(vertical fracture)。
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延伸的影响研究刘向君;丁乙;罗平亚;梁利喜【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8(025)002【摘要】基于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的等效平面力学理论,综合考虑裂缝剪切与张性破坏机制,建立水力裂缝延伸数值模型,对天然裂缝作用下的水力裂缝延伸方向、延伸形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天然裂缝位于井周附近时,在水平最大应力方向上,天然裂缝在靠近井眼位置时,容易对水力裂缝产生转向作用,在水平最小应力方向上,天然裂缝远离水力裂缝延伸方向,对水力裂缝延伸的影响也逐渐减小;当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相遇时,在低逼近角条件下,水力裂缝易转向,并沿天然裂缝延伸,在高逼近角条件下,则易直接穿过天然裂缝;低裂缝强度和低水平应力比值条件下,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延伸影响更明显.通过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该模型的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天然裂缝发育储层水力压裂提供一定理论指导.【总页数】6页(P148-153)【作者】刘向君;丁乙;罗平亚;梁利喜【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5.5【相关文献】1.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的影响研究 [J], 罗天雨;王嘉淮;赵金洲;王玉斌;王继国2.水力压裂的天然裂缝延伸简单模型 [J], 刘顺;何衡;王俊奇;周德胜3.天然裂缝性地层水力裂缝延伸物理模拟研究 [J], 姚飞;陈勉;吴晓东;张广清4.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的影响研究 [J], 罗天雨;王嘉淮;赵金洲;王玉斌;王继国5.天然裂缝对煤岩体水力裂缝扩展影响研究 [J], 马耕;张帆;刘晓;冯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力压裂过程对天然裂缝起裂扩展的影响研究
徐定峰
【期刊名称】《山西冶金》
【年(卷),期】2024(47)4
【摘要】为了解决坚硬顶板难垮难落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水力压裂技术进行模拟研究发现,随着注液量的不断增大,受到水平应力差的影响,裂缝起裂后先沿着裂缝尖端进行扩展,然后逐渐发生偏转并逐步向着S型特征发展。
同时起裂可分为压力上升阶段、压力快速下降阶段和压力平稳阶段3个阶段。
同时对天然裂缝起裂扩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天然裂缝能够起到一定的裂缝导向作用,而当水平应力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天然裂缝的干扰程度减弱。
【总页数】3页(P84-85)
【作者】徐定峰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店坪煤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3
【相关文献】
1.射孔对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裂缝起裂与扩展的影响
2.煤储层天然裂隙系统对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形态的影响分析
3.天然裂缝对干热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
4.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储层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和裂缝起裂与扩展形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水电站的水闸、水库、渠道、坝基、坝体、坝顶等部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混凝土结构会出现裂缝,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威胁。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施工技术成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裂缝的分类及成因混凝土裂缝可以根据其成因和性质划分为很多种类。
常见的裂缝包括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应力裂缝、水泡裂缝、冻震裂缝等。
这些裂缝的成因和出现方式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
收缩裂缝是指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和混凝土体积变化引起的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受热胀冷缩或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引起的裂缝。
应力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受外部荷载作用引起的拉张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而产生的裂缝。
水泡裂缝是混凝土中含气体或水分的排泄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缝。
冻震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受到冻融循环作用引起的裂缝。
以上裂缝的产生可能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修复。
二、裂缝的修复方法1. 填缝修复填缝修复是混凝土裂缝修补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填缝材料通常采用聚合物修补材料、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裂缝,还需要选择不同的填缝材料和修复方法。
对于收缩裂缝可以使用硬聚合物材料进行填缝修复,对于应力裂缝可以使用混凝土修补料进行修复,对于温度裂缝可以使用环氧树脂填缝料进行修复。
填缝修复的关键是要将填缝材料充分浸润到裂缝中,并且保证修补后的表面平整。
填缝修复可以有效地修复混凝土裂缝,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2. 粘接固化修复粘接固化修复是针对混凝土裂缝较严重的情况采用的修复方法。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裂缝经过填缝修复后,仍然存在裂缝内部深部的损伤问题,这时可以采用粘接固化修复方法对裂缝进行处理。
粘接固化修复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粘接材料,并采取相应的固化方法。
体积压裂体积压裂是指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使天然裂缝不断扩张和脆性岩石产生剪切滑移,形成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相互交错的裂缝网络,从而增加改造体积,提高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
1.1 体积压裂机理体积压裂的作用机理:通过水力压裂对储层实施改造,在形成一条或者多条主裂缝的同时,使天然裂缝不断扩张和脆性岩石产生剪切滑移,实现对天然裂缝、岩石层理的沟通,以及在主裂缝的侧向强制形成次生裂缝,并在次生裂缝上继续分支形成二级次生裂缝,以此类推,形成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相互交错的裂缝网络。
从而将可以进行渗流的有效储层打碎,实现长、宽、高三维方向的全面改造,增大渗流面积及导流能力,提高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
体积压裂的提出,是基于体积改造这一全新的现代理论而提出。
体积改造理念的出现,颠覆了经典压裂理论,是现代压裂理论发展的基础。
常规压裂技术是建立在以线弹性断裂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理论下的技术。
该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假设压裂人工裂缝起裂为张开型,且沿井筒射孔层段形成双翼对称裂缝。
以1条主裂缝实现对储层渗流能力的改善,主裂缝的垂向上仍然是基质向裂缝的“长距离”渗流,最大的缺点是垂向主裂缝的渗流能力未得到改善,主流通道无法改善储层的整体渗流能力。
后期的研究中尽管研究了裂缝的非平面扩展,但也仅限于多裂缝、弯曲裂缝、T 型缝等复杂裂缝的分析与表征,但理论上未有突破。
而“体积改造”依据其定义,形成的是复杂的网状裂缝系统,裂缝的起裂与扩展不简单是裂缝的张性破坏,而且还存在剪切、滑移、错断等复杂的力学行为(图1)。
1.2 体积压裂的地层条件1)天然裂缝发育,且天然裂缝方位与最小主地应力方位一致。
在此情况下,压裂裂缝方位与天然裂缝方位垂直,容易形成相互交错的网络裂缝。
天然裂缝的开启所需要的净压力较岩石基质破裂压力低50%。
同样,有模型研究复杂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关系,以及天然裂缝开启的应力变化等,建立了天然裂缝发育与扩展模型,研究表明,在体积改造中,天然裂缝系统会更容易先于基岩开启,原生和次生裂缝的存在能够增加复杂裂缝的可能性,从而极大地增大改造体积。
1最大周向应力 破裂判据是断裂力学的核心问题,破裂判据是针对某一特定尺度、特定层次提出的。作为一个完整的破裂判据,至少能够回答两个问题:①破裂在什么条件下起始或继续:②破裂向什么方向扩展? Erdogan与薛昌明(Sih)(1963)基于复合型裂纹在垂直于最大周向拉应力方向的平面内扩展这一实验观测结果,提出了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 Ⅰ-Ⅱ复合型裂纹,且KⅢ=0的情况下,裂纹前缘极坐标中的应力分量表达式为:
)()1cos3(sin2cos22
1
)(sin3)cos1(2cos22
1
)(2sin)1cos3(2cos)cos3(22
1
2/12/12/1
roKKrrroKKrroKKrrr
(1)
1.1 裂纹扩展方向 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认为:裂纹沿σθθmax所对应的θ的方向扩展,该方向满足以下条件:
0/,0/22(2)
将式(1)中第二式对θ微分后,得到
)sin3cos(2cos)1cos3(sin2sin
2
1
243
)1cos3(sin2cos2
321
22KK
KK
r
KKr
(3)
令0/可得 0)1cos3(sin2cosKK(4)
上式中一个解为:0,,0)2/cos(。但代入(3)式可知,此解使0/22,不能满足0/22的条件。另外此解求得的是裂纹面上已破裂方向,无实际意义,所以断裂角θ0决定于方程 0)1cos3(sinKK(5)
当KΙ和KΠ都不为零时,由式(2)得出
)/(4)/(811(arctan220KK
KK(6)
由应力分析可以得到的应力分布图,可以看出,使Ι-Ⅱ复合型裂纹的取极大值的范围只能在0,因此满足应力分析的分支为
)/(4)/(811(arctan220KK
KK(7)
2Renshaw与Pollard准则 2.1 Renshaw与Pollard准则(1995) Renshaw与Pollard(1995)借助实验方法模拟了水力裂缝遇到预置的正交人工天然裂缝交互延伸情况,并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了水力裂缝与人工天然裂缝交互延伸准则
06.135.035.00
yyxx
T(8)
Renshaw与Pollard准则值考虑了水力裂缝与人工裂缝正交的情况下交互延伸的情况,该准则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方法预测了当裂缝交互界面另一端的应力足够开启裂缝时交互界面上能够阻止裂缝滑动的裂缝尖端应力。考虑到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之间的夹角分布于0~90°之间,且夹角对水力裂缝是否穿越天然裂缝影响较大,有必要对原本的Renshaw与Pollard准则进行改进。 2.2 改进的Renshaw与Pollard准则 由图1所示,β是水力裂缝尖端与天然裂缝交互界面的夹角,远场应力场中裂缝尖端的最大、最小主应力σH、σh为
23cos2cos2sin2
23sin2sin12cos2
23sin2sin12cos2
rK
rKrKIxy
Ihy
IHx
(9)
式中,KI为应力强度因子;r与θ为裂缝尖端的极坐标;拉应力为正。 在裂缝交互壁面处开启新裂缝的条件为 01T(10)
参照Renshaw与Pollard准则,在θ=β或θ=β-π,r=rc处(如图1),其中rc为岩石发生弹性变形的临界半径,最大主应力可表示为
221)2(2xyyxyx(11)
主应力的方向为
yxxyp
22tan(12)
将式(10)代入式(11)可得
022)2(2Txyyxyx
(13)
式(13)可表示为
022)23cos2sin(23sin2sin)2(2TKKKhHhH
(14) 式中2cos2cIrKK,表示在已有裂缝另一侧壁面处形成新裂缝所需要的强度。当θ=β或θ=β-π时可通过式(14)求取K值。将式(14)重新整理可得
0)2(23sin2sin)2(22cos2222hHhHTKTK
(15) 式中20hHTT 以上二次方程中有两个解,K1与K2。K1为最大主应力等于抗张强度时的解,K2为最小主应力等于抗张强度时的解。根据方程(10)判定K1为有效根。根据Renshaw与Pollard准则准则,临界半径rc可表示为 2cos2IcKKr(16)
式(10)情况下发生的裂缝起裂必须在裂缝交界处不出现滑移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样裂缝尖端的应力才可以作用于交界面上。对于岩石摩擦表面,交界面处不发生滑移的条件为
yS
0(17)
式中,μ为摩擦系数;S0为界面处的内聚力;与y分别为交界面处的剪应力与正应力;由远场地应力与裂缝尖端诱导应力叠加而来。远场地应力在交界面处的应力可由σH、σh表示
2sin2
2cos22
2cos22
,,,
hHr
hHhHyr
hHhHxr
(18)
裂缝尖端在交界面处的诱导应力为
2cos23cos2sin2sin23sin2sin2sin23cos2sin2cos23sin2sin2sin23cos2sin2cos23sin2sin
,,,
KKKKK
KKK
rytipxtip
(19)
综合剪切应力为 2sin22cos23cos2sin2sin23sin2sin,,hHrtipKK
(20)
作用在交界面上的综合正应力为
2cos222sin23cos2sin2cos23sin2sin,,hHhHyrytipyKKK
(21) 将式(17)由式(20)、(21)表示出来,当式(17)满足时,交互界面处不发生滑移,且拉伸主应力克服了岩石抗张强度。新的裂缝在交界面处起裂,穿越现象发生。如果式(17)不满足,发生滑移,则不会发生穿越。 考虑交互界面处的内聚力,Renshaw与Pollard准则可扩展为
06.135.035.000hH
T
S
•(22)
3 Blanton准则 Blanton提出了不同应力及接触角度下的裂缝交互准则数值解,可将实验结果运用到生产作业中。Blanton准则基于交互区域应力弹性解,假设水力裂缝遇天然裂缝时被钝化。准则认为,当交互处的缝内压力大于天然裂缝壁面上的正应力时天然裂缝张开。当起裂压力低于裂缝张开所需的压力时水力裂缝将穿过天然裂缝。准则可由数学公式表示,裂缝发生穿越时
0Tpt(23)
裂缝张开
0np(24)